分享

《道德经》第04章 和光同尘 原文和翻译

 不以物喜10101 2023-08-25 发布于湖南

【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①。渊兮,似万物之宗②;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③。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④。

【注释】

①冲:虚而不满的意思。盈:满的意思,引申为尽。

②兮:语气词,可译为“啊”。

③湛:没有、虚无的意思。

④帝之先:天地的祖先,形容其出现之早。

图片

【翻译】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大道是空虚无形的,但它发生作用时却永无止境。它如深渊一样广大,像是世间万物的宗主。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它不显露锋芒,解除世间的纷乱,收敛它的光耀,混同它于尘世。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它看起来幽隐虚无却又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好像在天帝之前就已经有了。

图片

【经典释义】

“道”无形无象,它像空虚的容器一样能容纳万物,却没有边际,没有穷极。正是这虚虚实实、可大可小的“道”中蕴含着世界的创造性因素。老子指出是“道”创造了万物,是“道”支配着世间万物,做人也要像“道”一样虚怀若谷,朴实内敛,兼收并蓄。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冲,通“蛊”,虚的意思。老子认为“道”是不可以名状的,实际上“道可道,非常道”就是“道”的一种写状,这里又进一步描写“道”的形象。他把“道”喻为一只肚内空虚的容器,是对其神秘性、不可触摸性和无限作用的最直观与最形象的比喻。

道的境界是心灵的世界,它的空虚,是相对于自我世界而言,是不为人的外观所感觉到的。渊,形容道境深远,找不到边际。道的境界是虚幻的,但它虚而有物,它的无穷妙用对于得道之士来说,是永远不会感到满足的。因为心灵在道的世界里自由翱翔是最快乐的,也最能满足人的天性。在浩瀚无际的道境之中,蕴藏着天地万物的本原。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锐,锐气、锋芒,指各种自以为是的行为和轻薄浮躁的情绪。纷,纷繁杂乱、支离破碎的事物及意识。尘,指现象世界,相对于本质世界而言。本章旨在说明不言之教的巨大功用。只有亲历道境,不为现象世界所羁绊,才能获得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道是虚幻的,又是客观存在的;正是它的虚幻,才可充实人们的内心。有了充实的内心,就可以挫锐解纷,和光同尘。把握了世界的本质规律,就能把握自己的命运。

畅游于道的美妙境界里,彻悟了人生真谛,获取了大智大慧,原先那种不可一世的锐气及浮躁情绪被挫消了,一切与我无益的纷乱都得以解除;摒弃那种张扬外显、积极进取的心态,代之以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以合乎道的观点来看待世间的美丑、善恶、荣辱、贵贱,这时的人才是清醒的、有觉悟的。

图片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湛,深沉、幽隐,指道隐而不显。“似或存”指似幻而实真,似无而实存。老子认为,“道”是虚体的,无形无象,人们视而不见,触而不着,只能依赖于意识去感知它。虽然“道”是虚体的,但它并非一无所有,而是蕴含着物质世界的创造性因素。这种因素极为丰富,极其久远,存在于天帝产生之先。因而,创造宇宙天地万物自然界的是“道”,而不是天帝。这样,老子从物质方面再次解释了“道”的属性。道是空虚无形的,但它所能发挥的作用却是无法限量的,是无穷无尽而且永远不会枯竭的。它是万事万物的宗主,支配着一切事物,是宇宙天地存在和发展变化必须依赖的力量。

在前四章里,老子集中提出了以下观点:道是宇宙本源,而且先于天帝而存在;事物都是相互矛盾存在的,并且处于变化发展之中。此外,老子以“无为”为中心提出了自己对社会政治和人生处世的某些基本观点,这些学说无不充满智慧。

图片

王弼《道德经注》

夫执一家之量者,不能全家;执一国之量者,不能成国;穷力举重,不能为用。故人虽知万物治也,治而不以二仪之道,则不能赡也。地虽形魄,不法于天则不能全其宁;天虽精象,不法于道则不能保其精。冲而用之,用乃不能穷。满以造实,实来则溢。故冲而用之又复不盈,其为无穷亦已极矣。形虽大,不能累其体;事虽殷,不能充其量。万物舍此而求主,主其安在乎?不亦渊兮似万物之宗乎?

以一个家庭的角度、尺度来看问题,不能保全一家;以一个国家的角度、尺度来看问题,不能保存一国;竭尽人自身的全部体力,也还是不够自己使用。人虽然知晓万物,治理却不依靠天地之道,所以不能周全。地虽然是由魂魄构成形态的,不遵从天的法则则不能使魂魄完全安宁;天虽然是由精微物质构成的,不遵从道的法则则不能保全它的精微。虚空之物发挥作用是没有穷尽的。满达到一定程度就成了充实,充实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外溢。所以空虚而发挥作用还能一直保持空虚、不满的状态,它所能发挥作用的时间也达到无穷的极致了。形体再大,也不能牵累、束缚本体;事物再怎么纷繁复杂,也不能不留回旋余地和机动时间。万物舍弃它们的不被束缚、不充实的状态,而追求一种实实在在的依赖、满足和寄托,真的有这样的一个东西存在吗?万物的本始不是像深渊一样深不可测吗?

锐挫而无损,纷解而不劳,和光而不污其体,同尘而不渝其真,不亦湛兮似或存乎?地守其形,德不能过其载;天慊其象,德不能过其覆。天地莫能及之,不亦似帝之先乎?帝,天帝也。

道的锋芒被消磨却自身无损,繁杂解除却毫不费神,与光调和却不染污它的形体,混同于尘土却不玷污它的本质,有锋芒可挫、有繁杂可解、可与光调和、可与尘土混同,这体现了一种物质性,然而与物质相互作用却并不改变它深刻的本质,这不正是一种深沉而似有似无的状态吗?地有它的固定形态,地的能力和品质不可能超过它的形体所能承载的;天有它的广阔形象,天的能力和品质不会超过它的形象所能包括的。天地被它们的形体局限而达不到的,不正 是天帝的始祖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