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问孩子“什么是动脑筋”,以及告诉孩子“科学用脑”的知识

 缪不可言行知录 2023-09-20 发布于江苏
【题记】

言以足志,文以足言。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左传》

致知之途有二:曰学。曰思。二者不可偏废,而必相资以为功。学非有碍于思而学越博则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愈困则学愈勤。——王夫子《四书训义·卷六》

一、缘起(谁最厉害,为什么厉害?)

在学校或到外面上课的时候,我在课堂里总要问孩子们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班上谁的学习最厉害?

这时,班上的同学们一般都会不约而同地指向为数不多的几个同学。于是我走过去,跟他说:“我要采访一下,为什么你的学习这么厉害?

几次下来,我发现得到的答案大同小异:会专心听课;喜欢动脑筋;不懂就问;及时完成作业(或任务);喜欢读课外书;善于和同学们争论;敢于提问题(或质疑)……老师们也可以在你的课堂里试一试,看看是不是有这样的回答。

为什么要问这样一个问题呢?

其实这里面涉及到大家可能知道一些但并又并不十分知晓的“脑科学”这门大学问。

本文就从师生们普通关注的一个热词“动脑筋”说起。

二、什么是动脑筋?(不同的人不同的回答)

什么是“动脑筋”呢?

通俗地讲,动脑筋就是指用脑筋想,出主意。

再专业一些,动脑筋可以理解为:通过思考、分析、推断等方式来解决一些问题或挑战。它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需要我们的大脑不断运转和发挥创造力。

结合文章开头的采访,上面同学们回答中关于“学习厉害”的主要特质比如“专心听课”、“不懂就问”、“争论”、“敢于提问题”,包括看书或做作业,都是跟“动脑筋”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专心听课也有在动脑筋的。

那么,什么又是“脑筋”?这样追问下去,也是蛮有意思的!

查了一下百度词条,有两层意思:第一,“脑筋”是指谓脑神经;指思维器官;亦指思考记忆等能力。如毛泽东《学习和时局》:“脑筋这个机器的作用,是专门思想的。”第二,“脑筋”指思想意识。如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曾经留恋过别的东西的人们,有些人倒下去了,有些人觉悟过来了,有些人正在换脑筋。”

可能又有人会从“脑筋”联想到一个词相关的词,它叫“一根筋”。什么是“一根筋”呢?“一根筋”是人们对于某些人的性格偏执或固执、死板不开窍、认死理不知变通、做事“一条道跑到黑的人”的一种形容。“一根筋”的人到底好不好呢?这里面有两面性。具有“一根筋”品性的人,有好,有不好。如果固执己见,不听别人劝告提醒,老是做错事,做傻事,做坏事,那就是不好的了;反之,如果为了一个既定的目标,执着而顽强地、持之以恒地去做,最终达到成功的目标,那又是大好事了!所以,“一根筋”这个形容词具有多义性,既有褒义也有贬义也有中性义,不能一刀切地说好,或者不好,不能“一根筋”地轻易去下定论。

下面是我收集的不同层次的人对“动脑筋”的回答,大家看出差异了吗?

你也可以先不看下面的回答,自己试着回答一下“什么是动脑筋”,再与下面的回答进行对照,这样可从中得到不一样的启迪。

1.老师和家长的回答不一样

幼儿园老师:

动脑筋是指孩子们在进行思维活动时,积极思考、分辨、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动脑筋不仅体现在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上,比如拼图、分类、比较大小等,还表现在如何与他人交往、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以及如何处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小问题上。动脑筋还是一个不断试错、尝试和学习新事物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注意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将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

因此,作为幼儿园的老师,我们会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孩子们去尝试、探索和实践,同时鼓励他们多问问题、多观察、多思考,以此培养孩子们的动脑筋的好习惯。

小学老师

动脑筋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思考、分析、推断等方式理解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动脑筋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习惯和态度。例如,学生们在学习数学时,需要动脑筋理解各种概念和公式,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在学习语文时,需要动脑筋理解课文含义和思想,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在学习科学时,需要动脑筋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和总结规律,培养实验技能和创造力。

作为小学老师,我们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究。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们的学习和发展,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学生家长:

动脑筋就是用脑力去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比如,当孩子遇到一道难题时,他需要动动脑筋去想一想如何解决它。同样地,当孩子要完成一个手工艺品时,他需要动脑筋去想一想如何制作它。

动脑筋也可以指深入思考某个问题或主题,从而发现新的想法或见解。比如,当孩子在阅读一本书时,他可以动脑筋去想一想这本书的主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否合理,或者自己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动脑筋还可以指培养思维能力、拓展知识面和创造力。比如,孩子在学校学习数学、科学等学科时,他需要动动脑筋去理解这些学科的知识点,同时也可以通过解决问题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总之,动脑筋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发挥自己的大脑功能,拓展思维和创造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

从上面可以看出,幼儿园老师侧重在活动的尝试、体验中培养,小学侧重在好奇心与兴趣的上培养,家长则侧重日常事件的解决中培养。

2.幼儿园孩子与小学生也不一样

幼儿园孩子

动脑筋就是努力想一些办法来完成一些事情,就像我们之前说过的,比如拼图、搭积木、画画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动动脑筋,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技巧,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需要动脑筋的情况。比如,我们要去动物园,但是不知道路线,就需要动动脑筋,找一找最方便的路线。或者我们在玩角色游戏时,需要动脑筋想出不同的情节和角色,让游戏更加有趣。

小学生:

动脑筋就是当我们遇到问题或挑战时,需要开动脑筋,想出办法来解决它们。在学习上,比如我们遇到一些难题,像数学题、语文的阅读理解或者科学实验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动脑筋去思考和理解。如果我们不动脑筋去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同时,除了学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需要动脑筋的情况。比如我们要策划一次班级活动,需要动动脑筋想出有趣的活动内容和方案。或者我们在解决同学之间的矛盾时,也需要动动脑筋想出最好的解决办法。

从上面可以看出幼儿园与小学生的回答的区别是,幼儿园孩子谈的是针对某一事件的努力,可以与幼儿老师的回答相对应;小学生说的是问题与挑战,矛盾与解决,涉及面较广些,可以与小学老师的回答对应起来看。

三、为什么要教给孩子大脑的知识

接着上面的话题,我想说说为什么要教给孩子大脑的知识。

这里要从两种思维模式说起,一种叫成长型思维模式,一种叫固定型思维模式。

当你在你的信念体系里,认为通过坚持、努力及专心致志地学习,一个人的智力将得以成长或发展时,你的思维模式就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当你的信念体系里,认为一个有着注定的智力、技能或才华时,你的思维模式就是固定型思维模式(详见 []玛丽·里琪著,林文静译.可见的学习与思维教学:让教学对学生可见,让学习对教师可见[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7.0110-11

上面是两种思维方式的正式表述,下面通过例子来说明。

比如,一个家长这样评价自己的孩子:“小沈天生就对数学有感觉”、“小田懂得如何看课外书”。这样的表述是成长性思维模式呢?还是固定型思维模式呢?这是固定型思维模式,尽管它是积极的、正面的评述。因为这些评述,只是描述了孩子“是谁”,而不是讲述他们所付出的努力。至于,有的家长说:“她跟我一样,数学也不好。”“是的,我他就像我小时候,一点也不喜欢文学”,就更是固定型思维模式的表现了。

细细品读一下上面的评价,你会发现,归根到底其实就是说“你的脑子好不好”而已。

教给孩子大脑的知识,一定要自始至终坚守一个信念:神经可塑性。大脑研究最近成果已经否认了出生后智力 固定不变的信念。“神经可塑性”信念就是告诉所有人“大脑在人的一生中有变化、适应及改变的能力”。理解和相信“神经可塑性”是形成成长型思维模式这一信念的重要一环。

信念,与思维方式是相通的。思维模式指一套个人信念或一种思考的方式,影响着你的行为及对自己和他人的态度。教育工作者的思维方式直接影响学生对自己的感受,也影响着学生作为学习者如何看待自己。学生的思维方式直接影响他或她如何面对学业上的挑战。

事实上,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个带着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即便遇到阻碍也会坚持;一个带着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可能轻易放弃或不能专注于学习过程。

四、教给大脑知识的案例五则

怎样教给孩子大脑的知识呢?下面想要通过几个案例来说明。其中,前两个我自己尝试的,后三个是在一本书里介绍到的。

【案例一】谁的目光炯炯有神——我的目光炯炯有神

我给低年级小朋友上课时,有一个对口令。老师问:“谁的目光炯炯有神?”学生应该赶紧就问:“我的目的炯炯有神!”其实,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我会给孩子们讲其中的深意。我说,人的目光很厉害。如果你动脑筋了,或者在思考问题,或者在专心听课时,你的脑子动过来,你的目光才是专注的,才是有神的,才是有“光芒”的(说到这里,我会教同学们用手做一个夸张的“放光芒”的动作,孩子们学得可投入了)。我还会说,如果你注意力不集中呢,如果像这样,或者这样……(这时,我会做一个心不在焉,或者无精打采的样子,有时还会叫同学们学一学,学生也是很投入的),这时他的目光有光芒吗?会这样吗?(配合着用手势做“放光芒”)学生说“肯定不会!”

是啊,我的心和脑子,还有我们的眼睛、耳朵、手、嘴巴等等都是连在一起的,所以,我们必须把我们身上的这些器官都参与到学习中来,我们脑子才能动得更快,更灵活了。说到这时,我突然问:“谁的目光炯炯有神?”“我的目光炯炯有神!”孩子们可不含糊呢。

【案例二】“聪明”两个字怎么写?有什么用意?

针对不同年级的孩子,我会在黑板上写两个字“聪明”,然后问同学们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聪明”是什么意思

孩子的回答也是五花八门。这样不再细述,感兴趣的家长和老师可以去问问自己家和自己班上的孩子,也许你会从中得到很有意思的启示。

第二个问题:“聪明”两个字怎么写?跟我们的什么器官有关?

“聪”是“耳”字旁,跟耳朵有关;“明”是“日”字旁,跟眼睛有关,所以有所谓的“耳聪目明”。接着问:为什么不反过来说“明聪”呢?一定要“耳朵在前,眼睛在后”吗?有意思吧?孩子们被我问住了,因为从来没有人跟他们说明这个话题。原来古人在造字的时候,似乎已经发现,耳朵比眼睛更重要。所以课堂上倾听就是很重要的了。我还跟同学们讲,我说原来班上有一个孩子,上课时,他似乎总是不看黑板的,眼睛向下的,在记笔记的;但是你提问他,他总能回答,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原来,他的耳朵特别灵,边听边思考呢。

对于高年级或成人,我还拓展出去讲“你知道观音这个词很厉害吗”,造词者真是神了!声音本来是听的,但是这里却是“看的”(观),“把声音看出来,是谓观音”这可是常人不能做到的,所以神仙“观音”能洞察世间万事万物,解济世间悲欢离合。

参看公众号文章:《“抢10”游戏之后,老师问“什么是聪明”,孩子们的回答真厉害!(适合1-2年级)》

第三个问题:“聪明,是天生的吗?”

这时的回答,就能听出话外之音了。这多少是原来的家长与老师的影响在里面了,但我想说的是,可能是家庭影响力会有一些。因为这里面已经涉及到“成长型思维模式”和“固定型思维模式”了。有的说,聪明是天生的,我感觉我是那种不太聪明的人。有的说,我爷爷说我天生聪明,将来一定有大成就……有的说,我觉得聪明有一点是天生的,但后天如果努力的话,会更聪明。……有的说,有的人虽然小时候不是最聪明的,但是长大后却有大成就,比如爱迪生的故事就说到了……

顺着这个话题,我们还引导学生理解下面的一些问题

为什么不能熬夜?为什么要每天要有课间10分钟呢?(让大脑好好休息)

为什么要加强营养?(让大脑成长得更好)

为什么要把几种书换着读?(交替而充分运用了大脑的不同部位)……

这样想下去,你就觉得教给孩子这些是他们一生受用的东西!

【案例三】鼓励孩子们写用脑感言,培植“成长型思维模式”

现在我推荐一下《可见的学习与思维教学》中的好的做法,感兴趣的去书里寻找,一定会更多的启发。一是写用脑感悟。在书中不同章节的起始,不是用的名人名言,而是用的童言稚语。列举一些,我觉得这样特别能把儿童放在“成长型思维状态”中:

即便学业很难,我也能够学习并变得更聪明。——四年级学生

我的大脑一天比一天聪明。——一年级学生我在做游戏时,我感觉我的大脑正在有所长进。——三年级学生

你尝试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聪明。——二年级学生

失败对于成功而言是必要的。我们越是尝试避免失败,我们就超难成功。我们应该拥抱失败,而不是逃避。——加勒特(12年级学生太好了,比名人名言好!)

当然名人名言也不赖,这里也列举一些:

对于动机而言,内在目标的价值高于外在目标。——丹尼尔·平克

参加某项活动的时候,若由自我决心引导,会产生最佳动机水平。进一步的假定是当人们感受到自己追求的自主性,而不是觉得自己的追求受威胁、外在奖励或避免愧疚控制,他们会更加下定决心。——博伊金和诺格拉

我们保持向前进,打开新门,尝试新事物,因为我们是好奇的,好奇心一直引导我们走上新的道路。——迪斯尼

你可能遭遇许多失败,但你不会被打败。事实上,你有必要遭遇失败,这样你才能够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站起来,如何从中走出去。——玛雅·安琪罗

许多人生的失败是因为人们放弃的时候没有意识到自己距离成功那么近。——托马斯·爱迪生

所有以前的。没有什么了。曾经试过了。曾经失败了。不要紧。再试试。屡败屡战。——萨缪尔·贝克特

你走得慢没有关系,只要你不停下来。——孔子

任何事情没有完成时,看起来似乎都不可能完成。——纳尔逊·曼德拉

要将一次失败和最终的失败混淆起来。——F·司各特·菲茨杰拉德

你一旦学会放弃,这将成为习惯。——小文斯隆巴尔迪

【案例四】游戏后的孩子们更能应对“挫折”

下面的案例,仍来自于上面的书籍《可见的学习与思维教学》。两个玩ESOL(思考乐,一种配合成长思维模式而开设的专题课程)三年级男孩在玩思考乐的俄罗斯方块游戏时与老师的对话:

瑞希夫人:你们玩这个游戏时,大脑都想些什么呢?

学生:我们在做关联。

瑞希夫人:什么样的关联?

学生:就如那些……的关联……那些叫什么名字?数字?

瑞希夫人:神经细胞吗?

学生:是的,那些神经细胞在我的大脑里连在一起。

瑞希夫人:你们想过放弃么?

学生:没有,从未想过。

瑞希夫人:为什么呀?

学生:因为简单。

瑞希夫人:一直都简单么?

学生:不是,不是一直都简单。

瑞希夫人:那为什么现在就简单了?

学生:我们已经做了大概五天的游戏了,因为我们练习了,所以越来越简单。

瑞希夫人:噢,所以你们练习过了,你们练得越多结果会怎么样?

学生:我们大脑里会有更多的关联,然后就变得简单了!

【案例五】画脑图:我有大脑是什么样子的

下面的案例,来自于上面的书籍《可见的学习与思维教学》。

教师应向学生解释他(她)的大脑及其运作。于是,给同学们一张大脑的空白纸,让他们在虚线的空白处自己的大脑长什么样,然后,学生应该写下关于大脑他们所任何东西。

 

提醒孩子这个不记分,只是测量他们各自对大脑的了解程度而已。

于是,孩子们开始各自描绘大脑的模样,会发生许多有趣的事情呢。下面列举几个孩子画的脑图,与大家分享。

总之,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更加要坚信下面的观念:一、大脑是人身上最重要的器官,也是人的思维、思想的重要依托,所以教给大脑知识,是必须且必需的,是孩子一生的财富,是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二、教给大脑知识,一定要有“成长型思维模式”这个信念,否则,一事无成。三、专门的课程也好,日常的渗透也好,只要信念正确了,对大脑最近研究成果把握了,教授的方法已经不重要了。有时随机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就像孔子带孩子“游春”那样,也是好的。

五、总结一下

大脑是人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教给小孩子大脑的知识有很多益处,也是让孩子的大脑从中就收到最重要的保护。具体如下:

首先,这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如何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刺激和培养自己的大脑。这对于他们的大脑发育和学习能力非常重要。

其次,教给小孩子大脑的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这对于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非常重要。

其三,教给小孩子大脑的知识还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其他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从而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交往。这对于他们的社会认知和人际交往能力非常重要。

最后,教给小孩子大脑的知识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非常重要,因为创造力是未来社会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总之,所述,教给小孩子大脑的知识是非常有益的,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开发自己的潜力,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而且还可以促进他们的认知、情感、社交和创造性发展,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