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饭前运动or饭后运动?EASD专家这样说……

 姜太公人生如梦 2023-10-09 发布于河南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吃得几餐是几餐,哪管餐前餐后行?NO!


作者桂枝

有时候,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患者教育时真的很想报警。苦口婆心劝糖尿病患者“管住嘴、迈开腿”,得到的回应却是“呐,张大夫,做人嘛最重要是开心,这样我怎么下面给自己吃呢?你有无理过我的感受啊。”

而在2023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EASD)年会上,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饭前饭后的锻炼对血糖影响无差别。这意味着,对于锻炼干预血糖控制的研究已经开始走向精细化、个体化的方向了,其基础是承认运动锻炼的重要性。换言之:别废话,动起来,T2DM患者的字典里不应该有懒惰。

图片

动起来,饭前还是饭后?


毋庸置疑,运动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当的有氧运动和抗阻力训练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以此改善生活质量。具体而言,运动可以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减少胰岛素抵抗,从而降低血糖。

而有氧运动可消耗血糖,增强心肺功能。肌力训练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和基础代谢率。此外,运动还可以帮助减轻体重,控制血压和血脂。如今,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的需求日益增加,许多细节都是个体化定制过程中需要衡量的问题,如:餐前运动好还是餐后运动好?

此次大会上的一项研究纳入了28项研究,分析后虽然发现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但是仍发现了一些趋势。在运动对血糖的即时影响研究中,分析发现24小时平均血糖、空腹血糖似乎餐前运动更有优势,而对于单位时间内血糖曲线下总面积、空腹胰岛素水平而言,似乎餐后运动更占优。

图片

而放眼到观察时间更长的研究中,似乎只有糖耐量测试期间的血糖曲线下总面积更倾向于餐前运动这一干预措施,而空腹血糖、血糖达峰前后的血糖水平都更倾向于餐后运动。

图片

须指出的是,上述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且纳入分析的研究间异质性很强。虽然本项研究未发现餐前后运动,对血糖的即时和长期影响存在差异,但是研究者认为仍需要更多同质且随访时间超过12周的研究进行进一步观察。

为什么个体化制订运动方案如此重要?


总体而言,糖尿病患者可通过运动来改善血糖(尤其是2型糖尿病)、胰岛素敏感性、体重管理,并能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而在开始运动项目之前,需对久坐的糖尿病患者(>50岁)进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用以评估心血管危险因素。这样做的意义是确保患者进行合适的锻炼,并避免某些不合适的运动类型,以避免运动导致的风险。制订运动方案应遵循2大原则:

图片
  • 对于CVD风险低的无症状个体,通常不行运动负荷试验,建议先开始较温和的运动项目再根据耐受程度逐渐过渡到更剧烈的项目。

  • 对于CVD较高且有症状的患者,或者计划开始更剧烈运动项目的患者,在开始运动项目之前应个体化决策是否行负荷试验。
在专业的指南中,如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CSM)的2022年推荐,当久坐的糖尿病患者想开始新的剧烈运动项目,如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或高强度间歇性运动时,需要事先获得医务人员的许可。方案前评估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在运动类型和频率的选择上,推荐终生规律运动,运动频率和强度在各个版本的权威指南中也有细微差异,总体而言:

图片
  • 成人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步走。

  • 无禁忌证者,如中重度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等,每周至少2次抗阻力训练(自由重量或负重器械)

  • 健康状况较好且有氧运动能力较强的糖尿病患者,更适合持续时间更短、强度更大的有氧运动,如慢跑75分钟,或者短时、高强度的间歇性训练。
必须指出,糖尿病患者也有运动禁忌证,如急性非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者应避免运动,重度非增生性和不稳定(即近期或活动性视网膜出血)的增生性视网膜病变者、既往24小时内出现重度低血糖(注:血糖<54mg/dL或3mmol/L,低血糖事件伴认知受损需要外部帮助者)以及显著高血糖(≥270mg/dL或15mmol/L)者应避免剧烈运动。而对于中度高血糖者(<270mg/dL或15mmol/L),若患者感觉良好且无酮症,就无需推迟锻炼。

而不同种族、不同生活习惯的糖尿病人群,其生活起居饮食习惯也有所不同,应在遵循上述运动处方原则的前提下,充分展现人文关怀,以此增加患者对干预措施的依从性,才能让患者获得更大的健康收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