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房颤、脑中风,人类健康的杀手,你需要了解

 席小麻 2023-10-10 发布于上海

今天,是第13个世界卒中日。今年“世界卒中日”的主题是“战胜卒中,再立人生”。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主要杀手之一,在我国城市居民中,脑卒中的危害性远大于恶性肿瘤和心脏病,但受到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恶性肿瘤和心脏病。

中国的脑卒中发病率是120-180/10万人口,每年因中风死亡人的数超过150万,存活的脑卒中患者达700万人,相当于一个大城市的常住人口。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都是卒中的危险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高血压的防治。但目前,人们对于这些危险因素的认识远远不够,所以每年仍有将近250万脑卒中的新发病例。

中风发作时病情凶险。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人,要预防因衰老引起的血管退行性变窄、变脆、曲折和高血脂、脑动脉硬化、血液流变异常引起的突发中风。这类中风,身体往往没有突出明显的变化,但是,留意观察还是能够发现一下这些反常的先兆。

1611年,47岁的莎士比亚写下这样一段话:我的身体在颤抖,我的心在疯狂地舞动,但这并没有引起我的快乐。这段描述,被医学专家认定是房颤。5年后,52岁的莎士比亚就死于脑中风,这是房颤最容易导致的危险之一,也是很多病人想象不到的一种风险。 

“所谓房颤,就是心房不规则的颤动,这种颤动,不像正常跳动那么有力,所以房颤发生时,血流速度会变慢。”

如果心脏跳动正常,血液可以顺利回流;当出现房颤时,流进心耳的血液就没法回流,就像一个静静的港湾,因为没有活水流动,垃圾很容易堆积一样,长期滞留在心耳的血液,很容易凝结成血块。

左心耳的结构有点像葫芦,开口小,肚子大。因为左心耳特殊的解剖结构,这里更容易形成栓塞。 

“这些血块会随着血液的流动,掉到人体其他地方:最危险的就是脑部,引起中风。

据统计我国80岁以上老年人的房颤发病率则高达30%。

房颤缺血性卒中风险评估量表:即CHA2DS2-VASc风险评分为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各计1分,年龄≥75岁计2分,糖尿病计1分,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血栓栓塞史计2分,血管疾病(既往心肌梗死、周围动脉疾病、主动脉斑块)、年龄65-74、女性各计1分,最高计分9分。总分≥2应该考虑口服抗凝药物治疗。

麻醉医生对服用抗凝药的房颤病人围手术期的建议如下:

术前:在对房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应监测凝血功能。临床医生经常会要求患者暂时中断口服抗凝药(OAC),然后建议患者应用短效抗凝药(如肝素)进行过渡(bridging)抗凝治疗。

术后:恢复抗凝治疗,并在医生的建议下调整剂量。关键在于出现如下表现时,立刻拨打120!

医学科普为公众,

修为人文做良医。

作者 席宏 麻醉副主任医师 《中华麻醉学杂志》科普工作组成员 山西省煤炭中心医院内镜中心麻醉组长

图片源于网络,文章转载请标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