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基础老中医治疗中风验案二则

 柴桂苓 2023-11-17 发布于山东

1中风不语

王××, 男, 58岁, 1980年10月25日初诊。

患者素体肥胖,常见头目眩晕、耳鸣、腰酸、肢麻之症,昨晚临睡前突然跌倒,人事不省,左半身轻度偏瘫,口眼㖞斜,舌蹇不语,呵欠弗休,喉间痰鸣,脉洪大两尺无根,舌苔白厚,尿遗不禁。据证参脉,乃属素体肾亏,命门火衰,内风煽动,挟痰作祟,诚为急候。治当从扶阳熄风涤痰开窍一法,方取资寿解语汤加减: 竹沥汁(冲)24克, 生姜汁(冲)5滴, 羚羊角1.5克磨汁(冲), 天麻、钩藤各9克, 杭菊炭2.1克, 柳桂心0.6克, 远志6克, 九节蒲、淡附子、桔贝半夏各4.5克。

投药两剂神志清醒,偏瘫㖞斜均见好转,遗尿呵欠亦止,但仍舌蹇不语,遂在前方去附子、肉桂、羚羊角,加石决明24克,郁金、川贝母各9克,白矾末1.5克(匀送下),又服五剂后,遂能发音说话,但仍见迟钝,嗣以平补肝肾佐以化痰熄风之药,继服二十余剂,基本恢复正常。

按: 患者年老肾气虚亏,命门火衰,脾失健运而生痰浊,致阳虚风动挟痰作祟,演成猝中。因痰迷心窍则突然昏仆,不省人事,风痰流窜经络,气血阻滞,则见半身偏瘫; 邪正相引,则口眼㖞斜; 风痰袭于窍络,则舌蹇不语,喉间痰鸣; 下元不固,虚阳上越,致见尿遗不禁,呵欠不休; 脉来洪大两尺无根。方中桂,附引火归原以扶阳; 羚羊角、天麻、钩藤,菊炭以熄风; 竹沥、姜汁、半夏以涤痰; 远志、菖蒲以开窍。服两剂后,肾阳得振,尿遗呵欠即止,内风渐平,而偏瘫㖞斜好转,窍络稍宣,而神志已见清醒,无奈风痰未化,故仍舌蹇不能言,乃于前方去桂、附、羚羊角,加入石决明、郁金、川贝、白矾,意在加强涤痰开窍,又服五剂后已能发音说话,继以调理而愈。

2半身不遂

林××, 男, 61岁, 1979年12月10日初诊。

患者于1979年8月6日晚,临睡前突然昏倒,人事不省,举家惊惶,立即送往市×医院诊治,经过抢救,神志逐渐清醒,住院近一月,遗留左半身不遂而出院,诊断为“脑血栓形成”,遂于同年12月10日抬来就诊。证见左半身不遂,患肢麻木,神疲懒言,面色苍白,食欲不振,舌质暗晦,苔薄白,脉象虚弦而涩,血压140/84mmHg。乃属气血亏虚,淤阻脉络,治宜益气养血祛淤通络,方取补阳还五汤为主。

处方: 生黄耆、丹参各15克, 当归尾、川芎各4.5克, 赤芍、地龙干、桃仁、红花各9克。

经过治疗月余,按上方略为加减,服药40剂后,患者能扶杖前来,左手已能活动,但不能高举。

1月28日续诊: 脉转虚弦,舌质暗红苔薄白,证如上述遂拟活血祛淤舒筋通络继治。

处方: 当归尾6克, 赤芍、川牛膝、地龙干、红花、桃仁各9克, 丹参、续断、杜仲藤、桑寄生、鸡血藤各15克, 苍术4.5克

以上方日服一剂,同时采用青草药: 松针、大薜荔茎叶、蓖麻叶、无花果叶,四味均用鲜药各120克,煎汤,先熏后洗,早晚饭后各一次,配合治疗,如此内服外洗经调治一个月后,患肢功能恢复正常。

按: 半身不遂,多因血脉痹阻,血淤气滞,经隧不通,气不能行,血不能荣,致肢体不能用。本例患者系由于中风之后,气虚血滞,脉络淤阻,所致的半身不遂,方中以黄耆益气为主,辅以归、芎、赤芍活血和营,佐以桃、红、地龙、丹参化淤通络,综合全方有益气养血,祛淤通络的功效,并加用青草药松针、大薜荔茎叶等煎汤外洗助其活血行淤舒筋通络,如此内外配合使气旺血行,淤去络通,用药得当,病则遂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