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议阴阳交感:三阴三阳之厥阴与阳明(第七辑)

 铁毛l 2024-01-09 发布于四川

接上文:浅议阴阳交感之:三阴三阳之君、相二火(第六辑)

太少阴阳,其中升降浮沉的气机具已备矣,如春、夏、秋、冬,四季之令,各自升、浮、降、沉。然而,欲春之令阳升,其必有秋降、冬沉在前,育阳于阴,后阳生于冬末春初而散布于阴中,使阴得化而阳生,阳生而升,以成夏之浮,再阳得阴而敛而降。

以此太少阴阳有所开合,太阴太阳为开,以其阴阳得化生而后始布;少阴少阳为合,以其阴阳得合而后化生,其化生之间即是谓三阴三阳之枢。可见,四季之变本是阴阳的循环运动抽象出升降浮沉四大气机的来源,而其运动无不以阴阳相得、互有所藏而勾连交结。

由是阴阳总相得,而阴阳能独盛极一时乎?势必如此,阳升阴降乃其本性,阳杀阴藏,此消彼长,其阳生于阴盛极而渐盛于阴衰已,阴阳不可相离,故阴衰已而后再生于阳盛极。因而有二气,主司阴尽而独阳升、阳尽而独阴降,以而交感详备

图片

原创图片

六气分划

注:六气的三阴三阳交接循环与四季所代表的太少阴阳相通,直接的差异就是多出厥阴与阳明二气,特性鲜明,划分更加细致,同时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内涵也就不尽相同。在划分的细节上,以最外侧一周为准,参考点为夏至与冬至,如包含夏至节气的少阳相火卫一年的三之气,其时令在公历每年5月下旬起始至7月中旬末止,因而上图的划分谈不上精准,表意明确便于理解为先。

两阴交尽,谓之厥阴;两阳合明,谓之阳明。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帝曰:阳明何谓也?歧伯曰:两阳明也。帝曰:厥阴何也?歧伯曰:两阴尽也”,又云:“帝曰:幽明何如?两阴交尽故曰,两阳合明故曰”。

《说文》:幽,隐也

阴藏则幽,阴藏而为厥阴,故阳独盛而升。其阳之升,源于阴有所藏,根于少阴,始于太阳,于少阳。太阳后阴衰已,阴气伏藏于阳中而不显,故阴隐于阳后,是以阳独盛于一时,谓之厥阴。

《说文》:明,照也……从月者、月以日之光爲光也

阳藏则明,阳藏而为阳明,故阴独盛而降。其阴之降,源于阳有所布,根于少阳,始于太阴,盛于少阴。太阴后阳衰已,阳气伏藏于阴中而不显,故阳隐于阴后,是以阴独盛一时,谓之阳明。

从厥阴、阳明二气看六气与五行关系

厥阴风木、阳明燥金是六气中对厥阴、阳明二气的全称,其内在含义即是“厥阴-风-木”或“少阳-相火”这样一套体系,拆分其中任意组分间应具有同等的内涵,只是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称谓,如:在阴阳学说中用“厥阴”;在六气中通常称“风”,尤以“六淫”专指邪气时称“风邪”常见;“木”则对应是六气系统对五运(五行)系统的兼容,对应关系为金(阳明燥金)、木(厥阴风木)各一,水(太阴湿土、太阳寒水)、火(少阳相火、少阴君火)各二,土行亦作太阴相配,虽称之为兼容,尚且一气与一行主时有异,但其中称同一行的气化是保持一致的(除君火是内敛气化与火行性炎上相异外)。

六气与五运更加深刻的内在联系即是天气与地气相交感,天地本为同气,在异地则有不同的变化,因而产生制化等不同于天气的表现,而理解其中奥妙则是五运系统的优势,六气重在相生之机理,亦不乏有制约相克的内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