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释读统一哲学 11—16

 徐树爱 2024-02-29 发布于湖南

2024-02-14 19:02

释读《物演通论》(11)
——1、6.7 相对性认知 低调做人


    宇宙本原是水是火是气,还是理念呢?为什么“存在性”或“物性”是理想逻辑中的“物存状态”呢?为什么“物”变成了“性”与“理”的同一?物性与物自体是怎样的关系?
    生物进化偶然的残缺,成就了类人猿向人类的进化,人类的生存需要促成了经验智慧的积累和精神存在的产生。在万物衍存中,精神存在也是一种偶然事物。偶然的精神存在又反作用于万物的衍存。就如时间也非铁定的客观一样,主观的智慧的参与了万物衍存的过程,才使得“物”变成了“性”与“理”的同一,产生了逻辑思维的认识成果。
    “'存在性’,系指存在如何可能存在的所以然”,也就是“存在的元质规定性,”及其“循序展开”,“并使存在从趋于失存的进程中逐步实现为存在的全体”。 万物和人都是“同一质料的不同织体”,人是“存在性”的一个子系统。“作为设问者的存在者同样不能逾越自身相对性或有限性的规定”。
    王东岳先生说,人类认识的“'真理’不过是存在系统演化进程上的感应属性递变产物”。人在这同一个系统中还属于“游移状态”或“变塑状态”,怎么能探明存在的内涵或存在性呢?“可以断定,这个问题的不能解决恰恰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终答案。”
    如果设问者独立自足,不与存在性相关,如果物自体不与物性相关,那设问者和物自体也就不存在了,又怎么能有绝对性的真理认识呢? 可是,设问者与存在性相关,设问者就成了相对性的存在,物性与物自体相关,两者都成了相对性的存在,物自体与物性相关,物自体也成了相对性的存在了。
    假如上帝存在,祂也并非全知全能,祂也必定有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也是一个有“中介”事物。而祂的摆脱寂寞的进一步行动是创世纪,创造万物,当祂在创造万物时,直到万物衍存,以至于失存,祂与万物与人类一样,都是相对性的存在。祂看人类也不是客观全知,也是在相对依存关系中,在万物衍存与失存过程中。祂看人类,就如人类看祂一样达不到绝对的真理性认识。
    假如上帝不存在,只有非存在与存在的万物,以及在万物衍存过程中绽放的人类精神之花,那么人类能有认识万物的能力,代表了宇宙的智慧属性,也只是宇宙间万物智慧属性之一的全息胚。
    我认为,王东岳先生审慎对待“永恒常新的实在问题”。他的《物演通论》全书,“都在间接论证这个问题”,他的“怀疑主义”有合理的真理内涵和认知与实践意义。他质疑人类认识的客观性,旨在强调人类衍存的有限性和人类认识的有限性,低调的人类衍存才是真正的人类文明,才是人类真正的健康成长。
    所以他说:“作为设问者的存在者同样不能逾越自身相对性或有限性的规定”。人类的认识的“'真理’不过是存在系统演化进程上的感应属性递变产物”。人在这同一个系统中还属于“游移状态”或“变塑状态”,怎么能探明存在的内涵呢或存在性呢?“可以断定,这个问题的不能解决恰恰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终答案。”

2024-02-16 14:55

释读《物演通论》(12)
——1、8.9.10 活着 就要努力减熵

    诗歌应言约意丰,哲学也应该言约意丰,言简意赅,用最经济的语言,最精准的概念来表达清晰深刻的哲学思维。这要首先避免无效命题,然后是概念精准,逻辑清晰,认识独到,哲思篇章完整。
    人类的好奇心应该有方向有焦点,既然宇宙也只是有限而无界的宏大事物,那么,它必定有自己的时空开端。若问这个开端肯定也有其前提,以抽象的永恒为存在前提,就无需追问何以要存在永恒了。毕竟,人类的哲学认识,科学认识也只是有限的事物。
    我一口气读完《物演通论》一卷的八九十章,最先就想到了上述的这些看法。王东岳先生是站在现代科技信息基础上,重新思考宇宙开端这个命题的。他的哲学反思,比霍金的《时间简史》理论物理的叙述要更清晰更精确到位一些。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理解宇宙开端的。
    “抽象的存在是绝对的、不灭的、永恒的。” “具体的存在是相对的、自逝的、流变的”“抽象的总体存在之存在效价或效价度是绝对的、守恒的,不能增多也不能减少的”“具体的个别存在之存在效价或存在度是相对的、分有的,可能偏多也可能偏少”。具体的个别存在物,存在于自己存在度的区间,“高于或低于这个'存在度’的规定,它就不能以这种特定形式存在下去”。
    “假若把质量态宇宙发生前的能量奇点视为零点,” 那么“该点也就必然成为存在度的最高点或存在效价的最大值,然则存在度的衰变只能呈现为负数。”这种说法,与熵增原理是一致的。在能量递减负数增加的序列中,才有了宇宙及依次发生的万事万物的相对的中介性的“存在度”,存在时空和具体存在。“这个所谓的'存在度’,就是抽象化了的总体存在效价的分散表达或具体实现”。
    从现象上看,万事万物包括我们人类的存在,都应该是正数,是实数,却不料以哲学的眼光和科学的眼光看,人生就是一个熵增过程,也就是能量递减负数递增的个别存在过程。但是,人生的价值实现,正能量的价值发挥,是可以避免使得空过人生的。有意义的人生,对得起天覆地载和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的正向努力是“减熵”以延长生命的区间,以智慧来充实人生区间的意义。
    我们的“存在度”,虽然存在于能量递减负数递增的负数序列中,有限的“效价”和“存在度”里,条达的生命和绽放的精神智慧,就是我们的价值所在。

2024-02-18 14:29

释读《物演通论》(13)
——1、11 熵增 递弱与减熵行动

     “趣升分布”体现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里,“即各存在物的相对稳定性在其发生序列上呈递增趋势”。“趣降分布”是王东岳先生的新判断,“趣弱分布”即存在物的相对稳定性在其发生的序列上呈递减趋势。亦即物存形态的演运过程就是一个各级衍存者的存在度逐步递减或趋于弱化的过程”。
    电影《重庆森林》阿武的独白:“秋刀鱼会过期,肉罐头会过期,连保鲜纸都会过期,我开始怀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这里涉及到热力学第二定律。我的“释读统一哲学”12节后,有读者大道至简遁其一问我:“熵增只是方向,趋势。具体的路径是什么?该如何用具体的方式方法使运动转向熵减?能回答么?”
达尔文《物种起源》的进化论观点,打破了神造万物的神话,生物物种不再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存在,而是通过遗传不断变异和进化的。这就是王东岳先生所说的“趣升分布”。超出生物系统,以哲学的观点看宇宙万物,他看到的不是“递升分布”而是“递降分布”和“递弱代偿”的判断结论。
    在热力学的科学实验中,功可以完全变成热而不需要任何条件,而热产生功却必须伴随有热向冷的耗散。这就是“熵增定律”。“熵增定律”被认为是让全宇宙都绝望的定律,不仅黑洞逃脱不了熵增定律,就连宇宙也逃脱不了它的支配。
    薛定谔指出,熵增过程也必然体现在生命体系中。也就是说生命体系中的熵也应该是不断增大的,也只能是从有序向无序发展。不过生命不是孤立系统,它具有抵抗自身熵增的能力。生命靠汲取环境中的负熵来生存,那就是吃饭吃粮食。“生命赖负熵为生”(薛定谔语)

     然而这种从环境中汲取负熵的行为本质上其实还是增熵。因为人在图生存制作食物的过程中增加的熵与弥散的热量要远大于吃饭的减熵,熵增的必然性和不可逆性,注定了生命只能从有序发展为无序,并最终走向老化、死亡。
    地球上的生物是通过从环境摄取低熵物质(有序高分子)向环境释放高熵物质(无序小分子)来维持自身处于低熵有序状态。而地球整体的负熵流来自于植物吸收太阳的光流(负熵流)产生低熵物质,促使地球上出现这种有序化的生物结构。
    人的生命体是开放系统,为什么会出现本质上不同于孤立系统的行为呢?或者说在宇宙熵增大趋势上,为什么能出现减缓熵增的区域存在物或出现熵减现象呢?就如人的生命体,作为新的稳定的宏观有序结构,由于需要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或能量才能维持,因此称之为“耗散结构”。为了对抗“熵增”,伊里亚·普里戈金提出了耗散结构。
    如果将耗散结构理论系统运用于人身上,就是说耗散结构理论试图认识自组织的机制和规律,即有序和无序相互转化的机制和条件问题。有人说,人本来可以活到60岁,但是通过运动锻炼、营养的补给平衡,可以活到70岁乃至80岁。自觉的适量运动和饮食平衡,使得生命体保持低熵状态,避免趋向热寂平衡态。然而,耗散结构只能对抗“熵增”,却不能消灭”熵增”,人的最终归宿还是要走向无序状态,走向热寂的平衡——死亡。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粮食生产,是为了人类生命而减熵。孜孜以求爬格子等精神食粮的生产,同样是为了人类生命而减熵。教育与体育活动,哲学的宗教信仰的科学的艺术的活动,都是优化体质优化思维的静虑人心的减熵活动。
    一个仁心条达的生命是智慧的生命。哲慧的人能看到生命与宇宙的本相,让人超脱飘逸。而诗歌的音乐的绘画的等艺术品让人懂得审美,心旷神怡。科学昌明是人类幸福的福祉,生态科学会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宗教使人向善,知道寡欲,懂得静虑,内心清凉,都是为躁动的欲望丛生的精神提供低熵营养。老子说“多语不如守中”,萧伯纳说“智者慎于口”。入静,入定,都是减熵行动。
    人类从事农耕工商等形而下的劳动,从事艺术的科学的教育的体育运动等形而中的文化活动,从事宗教信仰的哲学的形而上学的思考活动,不断地与大自然交流能量,都是为了延展人类的寿命,以期达到与永恒合一。
    可以说,勤奋学习的人,他的一生几倍于不学习不成长的人。他的学习和创造都是在为自己为人类社会减熵。一个尽精微致广大,拓宽人生的宽度,加大人生厚度的人,都是在相对延展生命的长度,都是生命自觉的减熵行为。
    人的精、气、神是依次支撑相互作用的系统,恶念和口业在为别人增添烦恼增熵的同时,恶念的阴影能量也集聚到自己心中,神不正则气不畅,气不畅则元精变异,容易癌变。一个心机深重如王熙凤的人,得一身病,最终两手空空,是自然的事情。一个躺平的人无异于在自杀,因为放弃抵御放弃努力,加速了熵增速度。

2024-02-22 09:56

读《物演通论》(14)
——1、12 哲学创新与哲学忧思 (1)

    有读者看到我立志一年写完释读《物演通论》的帖子,给我留言,劝我还是多读一些经典书。我回复,希望得到具体指点。我本想,他能给我介绍几本书。他回复说,人生苦短,没有必要费心在这本书上。
    我相信王东岳先生这本书有价值,是因为我相信自己的判断,相信自己独立思考与选择。自己觉得自己若不是哲学隐士,也是哲学知音。王东岳先生,是终于走入我视野的中国现代哲学家。从去年开始,我常看他的小视频,关注了他的公众号。从他的演讲片段,觉得他比较博学,严谨,哪怕是人们熟知的一点小知识,他每每有独到的见解。
    网上能看到贬低王东岳先生的直播,查阅了网上的有关反对《物演通论》的许多文字,他们的判断方式就是直接给王东岳先生下断语,没有论点,没有论据,没有判断过程,只有一些情绪化的否定断语。我怀疑,他们大概是一些吃味的得志得意的专家学者一些教授吧?偏偏我对这个群体有一个判断,觉得他们大多是一些“知道主义者”,大多属于“知识的搬运工”。
    也有有良知的视频播主较有见地,说王东岳先生确是哲学家,他的哲学讲座叫好不叫座,因为消解了“意义”,人们觉得失望,故而没有自己的拥趸。知乎上有一个叫阿逸多的作者,大篇文章洋洋洒洒列举了中国自古以来的哲学家,还列出了哲学家的几个特点,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创新。
    他根据自己前面说的标准,说“哲学家必须创新,在我知道人物里面只有王东岳有创新。尽管王东岳非常的唯物主义。但是他至少会照猫画虎。另外一个人就是王德峰,就哲学水平而言王德峰很不错,可惜没有创新,所以只有王东岳一人勉强算哲学家。还有另外一个人就是杨振宁,尽管杨振宁是个科学家,但是成为科学家必先成为哲学家,中国没有哲学家所以不可能有科学家。中国只有一些应用科学家也就是工程师”。
    自从庚子年以来,我有幸领教了张真,张道林两位民间学人,两位先生能通透地诠释四书五经诸子百家,让我受益匪浅。辛丑年,看到了王德峰先生的视频讲座。去年 癸卯年结识到王东岳先生的小视频和公众号。去年还接触到了杨振宁的有关周易,汉字起源,中医的言论。
我基本认同阿逸多的观点。首先说,近代史以来的中国,有不少哲学译者,哲学史论家,哲学实践者,而没有真正的属于自己的哲学家。
    我觉得王东岳先生是现代中国的真正的哲学家,他具有哲学的忧思和哲学创新,有创新的概念和独到的判断,有自己的独立的忧思和哲学体系。他的忧思属于全人类“衍存”文明发展的忧思。
    王东岳先生,也谈到中国为什么出不来自己的哲学家,是因为文史哲与数理化,文科与理科分了家。没有科学基础,怎么能出哲学家呢。他是点到为止,没有触及到体制下的教育管理方式和教育方式的问题。
王德峰先生也是难得的具有文人良知襟怀的哲学家,他能以哲学思维阐释哲学体系,以哲学思维审视中国传统文化,以哲学思维发现社会问题,提出问题,启发人们解决问题。
    西方的尼采说,上帝死了。振聋发聩。中国的王德峰说,人(亲情)死了。同样振聋发聩。“上帝”是西方人的家,“人”是中国人的家。他还说,“艺术不是娱乐,是斗争”,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是在不断鼓励激发,人们去解决社会问题。
    为什么中国的音乐学院出不来自己的音乐家?“那是因为少了哲学系和文学系”。说到专家的功利学术不是真学术,他也是点到为止,真正的学术是超越利益集团和党派的“为学术而学术”(蔡元培)。
    二王之外的第三位应该是科学家,说他是哲学家,我不敢苟同。因为他说到中国传统文化,说到易经,汉字和中医,几乎是说一句瞎一句。二王之外也许还有,我也许是半个哲学家。我的“释读《时间简史》”无意识发现,它应该属于哲学建构,“释读统一哲学”应该是自觉的哲学建构。若这种说法有自夸之嫌,我愿是哲学家之友,做一个哲学家的知音,他们是俞伯牙,我就是钟子期。

2024-02-25 17:09

读《物演通论》(15)
——1、12 哲学创新与哲学忧思 (2)

    我前面的释读,意在说明,自然万物与生成自然万物的宇宙是同呼吸共命运,是同生共死的,由于熵增原理,万物衍存的方式,从生到死的过程,是宇宙从生到死的规律重现。
    人从坐胎开始,在母腹中重演着漫长的生物进化的全部的历史,最终成形胎儿。而人从降生开始,重演着智能人的全部进化史。同时,人类及个体,顺着时间的方向成长,壮大,然后衰老,死亡,正好不仅体现了人类的进化规律,也体现了宇宙的生灭规律。从零点开始的熵增之必然,是宇宙的大爆炸后的生成过程,也是宇宙的衰亡过程。宇宙的生成与衰亡,注定了宇宙生成的万物同样的命运,万物与宇宙,是同一个命运共同体。万物衍存体现为能量的“递弱及其代偿”。
    读到《物演通论》第十二章,我忽然有一种大快朵颐的感觉。《物演通论》从这一章开始,小见洞天。他简洁地叙述了宇宙的生成,然后进入生物进化的描述和论证。从自在到自为,从稳健到“浮嚣”,从坚如磐石,到岌岌可危。
    他说,哈勃望远镜所观察到的,宇宙膨胀的加速度状态与其质能分布状态不相称,极有可能存在“暗物质”“暗能量”。若把它视为最接近于太初“奇点”的存在方式,则宇宙的物演的基本存态始终是某种“前时空”的状态。 宇宙从奇点前存态出发,开始物演历史。而我们所知的宇宙则从奇点或零点出发开始物演历史的。
    从奇点前存态,到亚原子粒子存态,然后原子存态,分子存态,有机大分子乃至生物大分子存态,亚细胞以及单细胞初级生物存态,多细胞有机体中级生物存态,人类晚级生物存态。顺着宇宙生成的方向看,顺着生物进化的方向看,一方面是生物与生命的进化,同时又是基础能量的递弱和层层基础禀赋的退行。越进化,自为程度越高,也就越“浮嚣”。逆着生物进化史方向看,越往底层看,自在程度越厚,越稳健持久。虽然生物是进化的,但也是基础天赋的退行,虽然人类在进化,同时也只是原始天赋退化而出现的代偿而已,生命越高级越脆弱,人类的智能及智能化发展越发达,人类文明就越岌岌可危。
    王东岳先生提出的系列新概念“亚存态”“存态”“物演”“衍存”,及其简洁生动地表达万物的生成状态和存续状态。尤其是以“浮嚣”概念来概括人类的衍存状态,十分贴切,十分传神。他的“递弱代偿”的结论,是在量化的哲学思考中必然得出来的。恩格斯说:“数学是数量的科学”,任何一门科学一旦量化,标志着它的成熟。哲学也应该是这样的,哲学的量化是“准量化”,因为它用的是语言概念,而不是数理逻辑符号。王东岳先生的哲学思想,正好体现哲学的准量化特征。

2024-02-29 11:02

读《物演通论》(16)
——1、12 哲学创新与哲学忧思 (3)

    我说王东岳先生的统一哲学是准量化的哲学,是因为他的哲学论述,其概念以自然科学概念为概念,概念关系密集,自然逻辑推演紧密。
    他的哲学创新不仅体现为新观点的确立,还在于系统化的新概念的创生,或旧概念的精确巧妙的化用。这也是一个哲学准量化的标志。诸如衍存、存态、前体、后体、迟存、衰态等。以“衍存”概念为例,衍生的存在,被他压缩为“衍存”概念。衍字包含着漫长而丰富的历史过程。
    马克思称颂黑格尔把“历史概念”引入了哲学思维体系。王东岳先生继续着这种优良传统,他进一步把“历史概念”引入到了哲学的概念中,使得每一个关键的概念,都有“历史”元素,都是历史的缩影。
    这个章节,他简述了宇宙从奇点开始的宇宙演化史。在简述宇宙演化史和太阳系形成史的同时,揭示了占时空的质量能量,都是随着宇宙演化和星系形成的时序而递减递弱。
    太阳系中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其他所有行星及星际物质的质量之和,仅占太阳系总质量的0.14%。同理,一张元素周期表,既显示出各个元素诞生的历史顺序,“也表达着各个元素在空间或质量维度上的递减态势”。1号氢元素约占宇宙元素总量的76%左右,2号氦元素占18%。其余90种天然元素总量,不超过宇宙元素总质量的百分之一。而且,位置靠前的比较稳定,惰性大。靠后的不稳定,惰性小。
    生物进化史也是同样的道理,发生在35亿年前的单细胞及其前体生物形态,历时大约达15亿年到20亿年之久的蓝绿藻(陆地上的各种微生物),至今仍然“唯我独尊地统治地球上的海洋”。它们在生物界中的现存总质量照例首屈一指。构成了海洋水生生物的基层食物链。
    古生代寒武纪,多细胞聚合体的动物植物渐次繁荣起来,快放这段生物衍生的历史,它们瞬间生灭闪烁。其中的卵生恐龙衍存了约一亿八千万年就灭绝了。而单细胞及前体生物还继续活着。
    在物种自养异养层级分明的整个生物链上,显示出“一个更为明确的生物质量递减序列”。“生理结构和机能状态愈复杂的生命形式,其生存脆弱性愈为严峻”。哺乳类动物的出现,至多不过七千万到九千万年,却已经呈现普遍衰态。地球上99%以上的物种早在人类问世之前业已绝灭,其中绝灭速率最快的恰恰是那些从脊椎动物到哺乳动物的所谓“高等生物”。
    蓝绿藻和恐龙之间,呈现逐级进化,质能渐次递弱,直到人类出现,只不过把这场自然史上的闹剧推向高潮罢了。灵长类目内的晚级物种“人类”,迄今仅有三百万年到五百万年的生存历史,“在自然规定的存在梯度”内,看似繁荣昌盛的人类,“已经初步流露出衰竭前的过盛危象”。“由他们缔造出来的一系列环境危机、生态危机、人口危机、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危机以及生物工程、人工智能与种种别样科技发展”等,都是自然“衍存递弱”“自然律的”继续表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