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内家拳的两种“顺逆”到“拳与道合”的个人实操

 aadobee 2024-03-24 发布于北京

原创 清能早达 拙朴禅舍
2024-03-16 09:46 江苏


练孙氏拳的朋友都知道,“顺逆”这个概念是孙禄堂先生提出的,哪来的两种“顺逆”呢?冒昧了,另一种是我的歪批……话说最早读到孙禄堂先生的拳学理论时,面对“顺逆”、“圜研”等概念,总觉得生涩难懂。后来为了能在自己的脑子里“自圆其说”,我就自作聪明给编排了一种对于“顺逆”的歪批。结果在教学中发现,这个“歪批”对于初学者们快速理解、掌握放松的状态,效果还挺不错。

歪批“顺逆”:


1,我将顺与逆的对象设定为“地球的引力”。即“顺着引力”或“逆着引力”,其实人所有的动作也无非就这两种。


2,“顺中求逆”:例如两手两脚乃至躯干下落的动作,即属于“顺”。在所有“顺”的动作里,地球的引力是主角,自己主观上对于肢体的控制是配角。毕竟,你放下对胳膊的控制时,胳膊也不会漂浮在空中。(有些人在做向下捋的动作时,好像使了多大的内力才让自己的胳膊降下来,这就属于自作多情)。但是我们在行拳过程中,也不能遇到所有向下的动作时,肢体就突然变成瘫痪状,啪的一下掉下来。所以要“顺中求逆”,在顺着引力之势放松下落的过程中,让配角稍用些逆向的控制力,使肢体顺着我们既定的路线和速度下落。就好比有搬家时从窗口向下吊放大件家具一样,由绳子拎着一点点放,直至软着陆。


3,“逆中求顺”:所有逆着引力,向上的动作中,自己是主角,引力是配角。所谓“求顺”,即是指在主观上收缩肌肉抗拒引力时,通过感受引力对自身的影响,帮助自己放松,尽可能的少用力。假设自己的一条胳膊的自重是10kg,那我必然要通过收缩肌肉产生大于10kg的力量才能使胳膊抬起来。但是,11kg、12kg乃至50kg都可以抬起胳膊,那到底产生多大的力量最合适呢?那就是:大于自重的最小力——10.00...n...001kg。理论上小数点后可以有无限个零,无限趋近于零,却永不等于零。这无数的零就是可以放松的部分,即是逆中求顺的顺。


以上的歪批,在静态的动作中也同样适用。比如站三体式时前手的立掌,样也有顺逆:既不能过分放松失了形,掌形萎靡蔫巴;也不用死乞白赖硬挺着五根指头。只需掌中十字打开,指尖略领劲,用最小的力带出掌形,使掌指间有微微的张力即可。


后来发现,上述的“歪批”理解如果实践到位,也就能逐步体会到原版孙禄堂先生的顺逆之理。因为“歪批”的核心主旨,就是在保证达到动作目的、不破坏规矩的条件下,尽更大可能节省成本。这不就是孙禄堂先生“极还虚”的道理么?虽不中,亦不远矣......接下来我们看看孙禄堂先生的原版“顺逆”:《八卦拳学》第四章    四德八能四情说四德者,顺逆和化......顺者,手足顺其自然往前伸也;逆者,气力往回缩也;和者,气力中正无乖也;化者,化其后天之气力归于丹田而返真阳也。要说简单,这段话总结起来就两个字:平衡;要说复杂,因为这个平衡不是跷跷板那种单一维度的平衡,除了有形层面,还有与形而上的平衡。所谓“顺逆”、“伸缩”,就是动作的顺伸逆缩,我表达为“形伸劲缩”:所有动作由梢节领劲,如提线木偶般,仅领出符合拳规矩的形式,成形即止,绝不多加力量(即顺出);而内里则由梢至肩根胯根逆返缩劲,以至劲藏身后(即逆缩)。为什么要劲藏身后?为了平衡、圆满。有一次和时坤师兄提到我对于顺逆的理解时,自己啰里八嗦了半天感觉还言不尽意,谁知时坤却已经听懂了,只用了两个字就把我想说的给总结了——“配重”。

简略而单纯的从身形身势、重心惯性上来说顺逆在于行拳走架的过程中意义:就是在因拳式动作改变而打破了原有平衡之时,及时构建新的立体平衡状态。而且大家细细体会下,如果没有恰当及时的逆缩,而只顾肢体的前伸或抬起,你肩井处的状态会不会变紧?胸椎的状态有没有略微前凸(即略挺胸)?腰椎处有没有略前凸?起码对于初学者来说,多多少少都会引起躯干或者说脊椎状态的形变,更不要说在加速、发力的动作中了......如果一个初学者声称他不考虑什么逆缩,他的脊柱也可以做到不受手臂前伸的影响。那极大可能就是他为了不影响脊柱的状态,而牺牲了手臂伸展的幅度。这也是内家拳初学者们都会遇到的共性问题:一松即蔫,不用力就完全无力;一伸即僵,用力就是拙力。

逆,以复先天之阳,先后合一,有无兼用,九还七返,归于大觉,金丹之事了了。再以金丹分而言之。金者气质坚固之意,丹者周身之气圆满无亏之形,总而言之拳中气力上下内外如一也。此为易筋之事也,今借悟元子先后天八卦合一图,以明拳中拙劲归于真劲也。前文先后天分而论之,至此处如禅宗开示“本来面目”。原来大道混一,“先后天”、“顺逆”、“体用”本是一个。只因我等凡夫俗子大脑解码能力所限,先贤不得已一分为二,以助消化,三回九转终回本源,方能知晓其本来不二之根本。但需要提醒的是,我们既然处于俗地,万不可得理而废事,以为“既然本来如此、先后不二,哪还需要更多规矩讲究呢?”要知道“理可顿悟,事须渐修”,平日用功必须按照“三害九要”、“顺逆”、“归零”之理老实做去,方能不成空谈。我对于八卦知之甚少,只知道图中先天八卦在内,后天八卦在外。大约是“由内而外、以外养内”的道理罢了。文末拆解“金丹”二字,也是为了破除人们对于所谓“金丹”的误解执着。从古之今,总有许多人一听到“金丹”,心中就喜欢作实有想,好像随着日久功深,身内即能有一坚固不坏之丹丸,所谓长生不老、乃至神通变化都靠此物似的。曾经在某地参加武术活动,席间有一拳友听说我有佛教和道教的传承,便凑过来神秘兮兮的说:“朋友...我现在修的一个法门!叫作:金~丹~大道!”光是听他说这几个字的语气,看他眉眼不正的神色,我就敢断定他必定错会了“金丹”的本意。

之,佛法中的一些理论套用到孙氏拳习练的指导中,也毫不违和。(当然,我个人的理解也未必是正确的,也许是我穿凿附会、自作多情而已,如有方家指正,不胜感激。)说这个的目的,不是为了往自己脸上贴金,好像自己居然能和孙禄堂先生不谋而合。因为“不谋而合”的主角,是孙禄堂先生的孙氏武学、和中华文化中最精粹的部分。这证明了孙氏武学与中华文化的深度交融与链接,如此方能触及大道的本源;也只有如此,才能证明在新时代中孙氏武学和中华文化仍然具有的刚健活力;也只有如此,才是庚子之乱后孙禄堂先生苦心思索、实践并传扬“拳与道合”的真正意义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