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夏道传十六字心法

 dtmz 2024-04-27 发布于河南

华夏道传十六字心法

中条山客

出自上古典籍《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是从上古尧舜时期薪传至今的精神修炼心法,简称“华夏心法”。是健康与财富的模式,是幸福与成功的模式,是社会繁荣发展的模式。是认识、了解道家学说的密码,华夏民族的宝藏,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用今天的话语讲:人心总是好高骛远,欲望居高不下,非常危险哪!所以人们要真诚的把握自己的内心世界,时刻保持谦虚谨慎、谦卑恭和的品性,为人不偏不倚,做事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这就是“中”。大道至简,其中奥妙是非常细微的,所以要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做事笃行专一专精,做到兢兢业业、唯精唯一,心无旁鹜,这就是“一”。同时保持意念真诚、心态平和,不改初衷,牢记初心。大道至简,华夏心法用一个字概括“中”。

尧舜时代是华夏民族历史上的鼎盛时期,社会治理者以身作则,修正心灵,文明治世,教化万民,造就了尧天舜日,五风十雨(汉代王充《论衡·是应》:“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麦收双禾,麒麟在野、凤凰鸣山,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太平盛世。《四书-中庸》写道:"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赞誉了华夏祖先以仁德为治国之本的聪明睿智。

人有三心:一是道心,二是人心,三是血肉心(即心脏)。道心也称元神、自性、佛性,俗称“良心”,是人的天赋本性(自然属性),先天而存,无形无相,永恒不灭、清静无为,纯洁妙明,不易发现。人心也叫妄心、识神、禀性、习性(社会属性),被后天环境所污染,思善思恶,躁动不安,常常"心猿意马",三心二意,见异思迁。前两心均属人的精神范畴。心脏是物质体,是人体造血器官和血液循环的动力泵。

人心对声色货利的欲望追求而产生贪嗔痴爱的念头,极大地危害着至善本性(道心),昧天良于昏暗不明之中,使明道心的明度逐渐式微,如乌云蔽日,暗淡无光,从而丧失理智,一念之差,悔恨千古,所以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惟精惟一:“惟”字作思想意识讲,古曰思维,现曰思想、意识。此句意为“思想集中养精神,守先天一性(即道心)”。老子在《道德经》中称之为“抱元守一”,一就是理性,所以说一者理也;元是元神,即精神。

允执厥中:“允执”就是平心静气、静观执守,不离自性。“厥”乃虚词,中就是其中、执中、守中。中是天性的所在,精神的集中点,道曰“祖窍”。允执厥中即守性不移,坚守善道,如如不动,不上不下,不左不右,不迁不移,不偏不离,也就是《道德经》中讲的“有欲观窍,无欲观妙,抱元守一”;《心经》说的观自在菩萨;《黄帝内经》说的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为什么要执中、守一?因为中是人的心灵自性,是宇宙灵源之本,这个小真空、小宇宙能通天彻地、通晓人生、社会、自然万物的真理。《易经-文言传》中称赞周文王“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肢,发于事业,美之至也。”概括了古代贤圣修正心灵的真实体会。这里的“黄中”是人的天性的别称,是真空之子,生于天地先,位居天地中,是人的生命能源,一身之君,主宰人的一切功能,道家曰“黄庭”。执中精一,独守黄中,参悟宇宙自然育化天地万物、万物回归自然的原理,就是穷理尽性,穷神知化。人的理性与自然真空理气合而为一就叫作天人合一。所以古圣贤才说:穷理尽性达天命,执中精一万法通。

华夏十六字心法是上古先贤明心之法,是精神修炼中最上乘的功法。无论是佛教还是儒家圣人、道家先圣立教传法皆以明心为本,法有差异,所以说万法一理,明心为万圣之纲。是我们正心修身、通达自然真理的光明大道。

2024年4月27日星期六,陕州上阳书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