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为我深受其益,所以当同事想学习中医时,我首先想到了胡冯体系

 经方人生 2024-05-12 发布于四川

《21天零基础经方训练营》学习感悟

我是一名中医妇科研究生,在临床感觉除了妇科其他科的疾病不会看,无从下手,缺乏中医整体思维,在同事推荐下有幸参加马老师主讲的《21天零基础经方训练营》,真正接触到了六经辨证,第一次系统学习六经辨证,上学时只是机械记忆《伤寒论》部分条文,没有完整、系统体系的学习、实践。

“三个病位、两个病性”、“漫言变化千般状,不外阴阳表里间”,这两句话贯穿了整个学习过程,这是六经辨证体系的核心内容,三个病位分为表、里、半表半里,两个病性分为阴和阳。面对患者,辨证是关键,辨证错误处方南辕北辙,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所以辨六经是基本功,要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求得方证相应而治愈疾病。

我们要当一个会辨证论治的中医大夫,掌握经方六经辨证体系,是学习目的。经方辨证六步法:

1、详细而准确采集四诊信息。信息准确才能帮助辨出病位、病性,最快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围绕“三个病性、两个病位”的诊断标准去问患者。

(1)表证诊断标准:

①发热、恶寒或恶风、身疼痛、有汗或无汗、脉浮紧。

②鼻塞、流涕、打喷嚏。

③四肢肌肉体表的疼、重、痒、肿,提示存在表证。

④急性的、外感的、发热的、四肢体表、呼吸系统疾病,高度关注有无表证。

(2)里证诊断标准:主要症状反应于胃肠消化系统,表现为饮食异常、大小便、腹部症状、月经异常、脉多沉。临床上,只要见到二便异常、月经异常、或以胃部、腹部症状为主,就能确定里证。

(3)半表半里:不在表不在里,则病位在半表半里。(排除法)

(4)辨阴阳:通过望诊(精神状态)、口渴与否、大小便、舌、脉五个要点。辨阴阳实际上就是辨虚实、寒热。虚实决定寒热,虚实强调的是正气的虚实,正气实则热,正气虚则寒,正气实就是阳证,正气虚就是阴证。

2、辨病位(表、里、半)。

3、辨病性(阴、阳)。

4、定六经。

5、确定治法。

6、细辨方证,加减用药,做到方证相应,完成处方。


阳(热证、实证)

(祛邪)

阴(寒证、虚证)

(扶正)

(汗法)

表阳证(太阳病)

(发汗)

表阴证(少阴病)

(扶正+发汗)

半表半里

(和法)

半表半里阳证(少阳病)(和法)

半表半里阴证(厥阴证)(和法之中兼有温阳)

(吐法、

下法)

里阳证(阳明病)

(吐法、下法、清法)

里阴证(太阴病)

(补虚、温阳兼以祛邪)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是《伤寒论》中提到的治疗原则,就是辨证论治。”“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是太阳病的提纲证,就是无论什么病,只要有脉浮、头项强痛、恶寒,我都可以说是太阳病,都可以用汗法去治疗,这说明中医注重的是证,有是证,用是药,而不是西医思维的具体的病。

“漫言变化千般状,不外阴阳表里间”,在六经辨证看来,世间一切疾病的病位只有表、里、半表半里,病位只有阴、阳,化繁为简,临床应用性强。

下一步我本身要先转变思维,中医是全科,无论内外妇儿,只要辨证准确,经方运用得当,可效如桴鼓。

借用马老师的话总结:“读伤寒,学仲景,用经方,辨六经。三病位,表里半,两病位,别阴阳。病万千,证简单,六诊断,八治法。重体系,整体观,辨方证,是尖端。

同事(李莹莹):

我认识马老师是在2016年12月,那是在马博士和陶有强校长一起举办的胡冯体系基础班上,马老师和陶校长深入浅出的讲解把原本看起来复杂的六经病讲的明白透彻,让我脑洞大开,深深被经方胡冯体系所吸引。

现在整整过去了七八年,那二天的基础班讲解的体系,也依然为我在经方学习及临床中起着很重要的指引作用。它体系纯正,容易入门,为以后的经方进阶及临床实践提供坚实的基础。体系纯正不会让人走偏,即使以后走的再远也是指路明灯。

因为我深受其益,所以当同事想学习中医时,我首先想到了胡冯体系,想到了马老师的21天经方训练营。在此也再次对马博士和陶有强校长这两位我经方中医路上的启蒙老师表示最真挚的感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