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比例药量

 新用户77199961 2024-05-14 发布于广东
柴胡桂枝汤配方是什么
刘连起 副主任医师
审核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三甲
柴胡桂枝汤由柴胡、桂枝、黄芩等中药配成,具体处方如下。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由桂枝、黄芩、人参、芍药、生姜各一两半,炙甘草一两,半夏二合半,大枣六枚,柴胡四两组成。以上九味中药,加水七升,煮取三升,去除药渣后,温服一升。 柴胡桂枝汤具有和解少阳(治疗邪在半表半里之间的外感热病),调和营卫(使得人体的内外气机顺畅,各司其职)的功效。 服用后能缓解外感风寒,发热自汗(白天不自主地出汗,稍动出汗就加重),微恶寒(怕冷),或寒热往来(身体一会热一会冷),鼻鸣干呕,头痛项强,胸胁(胸部和肋骨部位的统称)痛满等症状。 中药汤剂应由中医进行辨证后再开具,切勿自行配药服用。
小柴胡汤的处方剂量是多少
邹丽红 主任医师
审核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
三甲
小柴胡汤的处方剂量是柴胡24g、黄芩9g、人参9g、半夏9g、炙甘草9g、生姜9g、大枣4枚,具体用量应根据临床情况而定。 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共7味药组成,具有和解少阳(治疗邪在半表半里之间的外感热病)的功效,为治疗少阳病证的基础方。 小柴胡汤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伤寒少阳(伤寒论六经病中的一种,病位在表里之间)证,患者常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胸部前方和两侧感到胀满不适)、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亦用于治疗妇人中风、经水适断、时有寒热发作以及黄疸、疟疾等。 需要注意的是,阴虚血少以及脾胃虚寒(脾胃虚弱寒冷)者慎用此方。 建议在临床医师的指导下正确
桂枝汤剂量
邢春清 副主任医师
审核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桂枝汤为中药方剂,其配方用量为桂枝、芍药、生姜各9g,甘草、大枣各6g。 桂枝汤原方用量为桂枝9g,芍药9g,甘草6g,生姜9g,大枣6g,方中桂枝可助卫阳(在肌表的阳气),通经络;芍药可益阴敛营,以及敛固外泄之营阴;生姜可助桂枝散表邪(在肌表的邪气),以及和胃止呕。 上述多味药材合用,令桂枝汤具有解肌发表(用发汗等方法,使困在肌表的邪气外出),调和营卫(使得人体的内外气机顺畅,各司其职)的功效,可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等病症。 需注意,属外感风寒表实证者应禁用本方。另外,服药期间应禁食生冷黏腻、酒肉、臭恶等。中药方剂的熬制和使用应在医生的辨证指导下进行,切勿擅自盲目使
柴胡桂枝干姜汤有什么功效
夏昆鹏 副主任医师
审核
浙江康复医疗中心
柴胡桂枝干姜汤是出自于张仲景伤寒论的方剂。具有和解少阳,散寒生津的功效。临床上常用来治疗少阳不和所致的口苦口干、腹胀胁痛、腹痛泄泻等症候。 柴胡桂枝干姜汤由中药柴胡、桂枝、干姜、牡蛎、瓜蒌根、炙甘草等药物组成。药方中的柴胡具有和解少阳的作用,可缓解腹胀胁痛,是治疗伤寒症寒热往来最主要的药物。桂枝和干姜具有温阳散寒、调和营卫的功效。牡蛎、瓜蒌根和炙甘草能调理脾胃,生津止渴,缓解口干。诸药合用,一方面可以促进脾胃运化,另一方面可以和解少阳,驱邪外出。 柴胡桂枝干姜在临床上运用的时候,一是要正确的辨证分型,二是要掌握合适的药物剂量,否则都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柴胡桂枝干姜汤可以治什么病
李晓林 主任医师
审核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柴胡桂枝干姜汤可用于治疗伤寒(感受寒邪引起发热的疾病)少阳(伤寒论六经病中的一种,病位在表里之间)证引起的寒热往来(身体一会热一会冷)、小便不利(小便不顺畅)、心烦等症。 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伤寒论》,由柴胡、桂枝、干姜、天花粉、黄芩、煅牡蛎、甘草组成。柴胡、黄芩清肝利胆,干姜、甘草温补脾阳,桂枝温通经脉。 本方剂是一类和解方药。其具有和解少阳(治疗邪在半表半里之间的外感热病)、温阳化饮(温通体内阳气来促进水液代谢)的功效。 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伤寒少阳证,患者可出现寒热往来、胸闷、小便不利、口渴、恶心、心烦、脉弦而缓、舌淡苔白等症状。实热或虚寒的患者不宜使用此药。 患者如需用药,需咨询中医医师
柴胡桂枝汤组方是什么
夏昆鹏 副主任医师
审核
浙江康复医疗中心
故柴胡桂枝汤的组成有柴胡,半夏(洗),人参,甘草(炙),黄芩,生姜(切),大枣(擘),桂枝(去皮),芍药。 故柴胡桂枝汤的功效是和解少阳(治疗邪在半表半里之间的外感热病),调和营卫(使得人体的内外气机顺畅,各司其职)。可以用来治疗以下疾病: 1.外感风寒引起的发热,微恶寒,鼻塞,流涕,自汗等症状。 2.少阳病引起的寒热往来(身体一会儿热一会儿冷),头痛,胸胁苦满(胸部前方和两侧感到胀满不适),不欲饮食等症状。 本方为表里双解剂,可以治疗少阳太阳合病。本方现代医学可以用来治疗多种疾病和症状,如产后发热,原因不明的发热,咳嗽,慢性鼻窦炎,荨麻疹,喘证等。 如需用药,应经过医生辨证,遵医嘱规范治疗。
柴胡桂枝干姜汤半夏泻心汤区别
朱颖 副主任医师
审核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三甲
柴胡桂枝干姜汤和半夏泻心汤区别在于组成、功效、主治不一样。 1.组成:柴胡桂枝干姜汤是由柴胡、桂枝、栝楼根、黄芩、牡蛎(熬)、干姜、炙甘草组成。半夏泻心汤由半夏、黄连、干姜、甘草、黄芩、人参、大枣组成。 2.功效:柴胡桂枝干姜汤具有和解散寒(和解与调和,使寒邪疏解)、生津敛阴的功效。半夏泻心汤具有寒热平调、消痞散结的功效。 3.主治:柴胡桂枝干姜汤用于胸胁(胸部和肋骨部位的统称)满微结、往来寒热,但头汗出、渴而不呕、小便不利(小便不顺畅)、心烦,或大便溏泄等症。 半夏泻心汤主治寒热错杂(同一病人身上同时出现寒证和热证)之痞证。表现为心下痞(主要指胃部胀闷不舒)但满而不痛,或肠鸣下利、呕吐、舌苔
干姜甘草汤的药物各多少克
武常生 副主任医师
审核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三甲
干姜甘草汤即是甘草干姜汤,原方为炙甘草12克,干姜6克,具体用量需要由中医师根据个人病情决定。 甘草干姜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其中炙甘草四两,即12克,干姜二两,即6克。方中干姜温中散寒(以温暖脾胃的药驱散寒邪),温肺化痰;炙甘草益气和中(补益气机,调和脾胃)。二药共用,辛甘以化阳,可振奋中阳,温肺益气。 甘草干姜汤具有益气和中、温中复阳、温肺暖胃的功效,适宜脾胃阳虚者使用,服用后能改善胃脘痛、吐酸、肠鸣腹泄、胸背彻痛、眩晕、喘咳等症状。 药物应在中医的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盲目使用。
柴胡桂枝干姜汤剂有中成药
李国政 副主任医师
审核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柴胡桂枝干姜汤没有对应的中成药,如患者需使用该药治疗伤寒少阳(伤寒论六经病中的一种,病位在表里之间)证引起的往来寒热等症,可以选择中药治疗。 柴胡桂枝干姜汤是《伤寒论》第147条中所提到的方剂,该药中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柴胡、桂枝、干姜、瓜蒌根、黄芩、牡蛎、甘草。 当患者外感风寒邪气,长时间不能缓解,导致邪气居于半表半里之间,出现伤寒少阳证,即寒热往来(身体一会热一会冷)、小便不利(小便不顺畅)、但头汗出、渴而不呕、心烦等症状时,可以使用该药治疗,能起到解表散寒(去除肌表的寒邪)、生津敛阴的效果。 不过,该方剂目前还没有对应的中成药,而且,具体的禁忌证、不良反应等也不明确,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柴胡桂枝干姜汤的配方
栗明 副主任医师
审核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柴胡桂枝干姜汤是来自《伤寒论》的一个经方,又名柴胡姜桂汤。配方组成为柴胡,桂枝、黄芩,干姜、煅牡蛎、炙甘草,天花粉。具体用量遵医嘱。 主治伤寒五六日,汗下后,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亦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热不寒者。 本方的临床应用应在医师的指导下安全进行。不可自行盲目服用,以免造成机体损伤。
柴胡桂枝汤处方是什么
刘玉兰 主任医师
审核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三甲
柴胡桂枝汤的处方为桂枝(去皮)(4.5g),黄芩(4.5g),人参(4.5g),炙甘草(3g),半夏(6g),芍药(4.5g),大枣六枚(擘),生姜(4.5g),柴胡(12g)。 柴胡桂枝汤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营卫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发热自汗,微恶寒或寒热往来,鼻鸣干呕,头痛项强,胸肋痛满,脉弦或浮大。柴胡桂枝汤治病邪在半表半里,外感病邪仅在表或病邪已入里的,不宜服用柴胡桂枝汤。用柴胡桂枝汤治疗疟疾时,需要加抗疟药一同服用。 现代研究发现,柴胡桂枝汤可以用于治疗急性肾盂肾炎、夜尿症、小儿厌食、胆石症、胆囊炎、产后发热、肝炎、慢性鼻窦炎、胰腺炎、眩晕症、胸膜炎、癫痫、流行性出血热轻型、荨麻疹等病
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原方剂量
曹玺 副主任医师
审核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柴胡桂枝干姜汤原方剂量为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干姜二两、栝楼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二两、甘草二两。需要注意,原方即最早记载使用剂量,使用时需与现代剂量进行换算。 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伤寒论》,原方方剂用量为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干姜二两、栝楼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二两、甘草二两。 本方具有和解少阳(治疗邪在半表半里之间的外感热病)、温化水饮(增补体内阳气,促进水液循环)的功效,可治疗胸胁(胸部和肋骨部位的统称)满、小便不利(小便不顺畅)、心烦、头汗出、寒热交替,还可治疗疟疾寒多热少,或只寒不热。 方剂需在医师四诊合参、辨证论治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如有身体不适及时到医院就诊。
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可以治什么病
高剑虹 主任医师
审核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可以用来治疗少阳病,疟疾等疾病。 柴胡桂枝干姜汤是一首古代中药方剂,它出自于《伤寒论》。它的成分是柴胡、桂枝、干姜、牡蛎、黄芩等药物。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可以治疗以下疾病: 1.少阳病: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有和解少阳(治疗邪在半表半里之间的外感热病)的功效,可以治疗少阳病引起的寒热往来(身体一会热一会冷),咽干口苦,目眩等症状。 2.疟疾: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有和解少阳、温里散寒的功效,可以治疗疟疾导致寒多热少或身体但寒不热等症状。 该药不良反应及禁忌症尚不明确,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服用药物,严格遵医嘱服用,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甘草黄芩汤的配方
田鑫 副主任医师
审核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四圣心源》卷八,甘草黄芩汤的配方为甘草二钱、黄芩二钱、茯苓三钱、半夏三钱、石膏三钱。 甘草黄芩汤属于中医方剂,具有清除中焦湿热、调和脾胃、强健脾脏、祛除湿邪之功效,主治湿热之邪薰蒸上焦、口气臭秽难闻。 方中茯苓清除体内火热毒邪,半夏祛除湿邪和化痰、降逆止呕,石膏清泻胃火、清除烦躁以止渴,黄芩清热燥湿(清除热邪,干燥湿邪)、清泻火热毒邪,甘草补益中气。 甘草黄芩汤的不良反应尚不明确;禁忌尚不明确;注意事项尚不明确。 如需用药建议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使用,擅自用药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三黄汤组成和用量是多少
夏昆鹏 副主任医师
审核
浙江康复医疗中心
三黄汤是中医方剂名,由麻黄(3.5克),黄芪(1.5克),黄芩(2.2克),独活(3克),细辛(1.5克)组成。具体用量根据个人病情不同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三黄汤主要用于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手足拘挛、失音不语等症,对于烦热心乱、不欲饮食等症也有一定的疗效。 加减应用:心中热甚,加大黄;脾胃胀满,加枳实;心悸(心跳加快,常伴有心慌),加牡蛎;口渴,加栝楼。 因麻黄发汗力较强,故表虚有汗之人慎用;因黄芪具有一定的升血压作用,故高血压患者需遵医嘱使用此方。 该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忌自行服药,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黄芩汤的配方有哪些
王凤儒 副主任医师
审核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黄芩汤的配方有很多,如《伤寒论》中,黄芩汤主要由黄芩,芍药,炙甘草,大枣组成。具有清热治利,和中止痛的功效;而在《外台秘要》卷六方中,黄芩汤主要由黄芩,人参,干姜,桂心等组成,治干呕下利。 不同配方的黄芩汤的功效也不同,《伤寒论》方中的黄芩汤主要由黄芩,芍药,炙甘草,大枣组成。功能是清热治利,和中止痛,治太阳与少阳合病,腹痛下利;或痢疾腹痛有热,舌红,脉弦数。 在《外台秘要》卷六方中,黄芩汤主要由黄芩,人参,干姜,桂心,大枣组成,治干呕下利。 而在《济生方》卷一方中,黄芩汤主要由黄芩、泽泻、栀子、麦门冬、木通、生地黄、黄连、炙甘草组成,治心劳实热,口疮烦渴,小便不利(小便不顺畅)。 综上可知,
柴胡桂枝汤原方剂量
曹玺 副主任医师
审核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柴胡桂枝汤原方剂量为桂枝一两半、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甘草(炙)一两、半夏(洗)二合半、芍药一两半、大枣六枚、生姜一两半、柴胡四两。 柴胡桂枝汤是由桂枝汤和小柴胡汤各取原方一半的量组合而成,具有和解少阳(治疗邪在半表半里之间的外感热病),兼以解表的作用。 用于少阳兼太阳表证的治疗,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怕冷)、肢节烦疼(指四肢关节疼痛导致的烦扰不宁),此为表证未解之意,兼见微呕、心下支结(患者自觉心下部位有物支撑结聚),伴舌苔薄白、脉弦浮。 柴胡桂枝汤在临床应用广泛,感冒、胃炎、胰腺炎、偏头痛等符合本方病机者,均可加减应用。
柴胡干姜汤是什么
刘风 主任医师
审核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柴胡干姜汤通常指的是柴胡桂枝干姜汤,是一种中药方剂,具有和解散寒、生津敛阴的功效。 柴胡桂枝干姜汤属于中成药,由柴胡、桂枝、干姜、栝楼根、黄芩、牡蛎、甘草等药物组成。具有和解散寒、生津敛阴的功效。 柴胡干姜汤主治伤寒少阳(伤寒论六经病中的一种,病位在表里之间)证、往来寒热、寒重热轻、胸胁(胸部和肋骨部位的统称)满微结、小便不利(小便不顺畅)、渴而不呕但头汗出,或但寒不热。 现代常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胆石症、发热、痛经、月经不调、带下病、慢性胆囊炎、胸膜炎、慢性胃炎、疟疾、乳腺囊性增生症等病症。 本方中干姜、桂枝温散里寒,柴胡、黄芩和解少阳(治疗邪在半表半里之间的外感热病),牡蛎化痰散结,瓜蒌根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