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悬解》产后三病——痉病、郁冒、大便难

 铁毛l 2024-05-23 发布于四川

图片

金匮悬解:卷二十一


产后十一章
妇人产后,血室空洞,阴虚之病固多,而温气亡泄,阳虚之病亦自不少,产后三病,痉、冒、便难,皆阴虚而兼阳弱者也。至于胃实腹痛,血瘀恶露,未尝不用泻下,此以物聚而成实耳。若非陈宿凝聚,不得实也。故产后之病,切以中气为主。盖血亡木枯,乃中气克伤之本,徒知木燥而不知土虚,非良工矣。
产后一:(三病十一)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何谓也?师曰: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
新产血虚,多汗,易感风邪,风闭皮毛,血虚筋燥,经脉挛缩,故令病痉。亡血复汗,阳泄汗多,木遏阳陷,不能外发,阴邪闭束,清气幽埋,故令神昏而郁冒,汗亡津液,肠胃干燥,故窍涩而便难。此新产妇人之三病也。
1 新产血虚,血虚生风,则营卫不和,风泄卫气,故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此是新产血虚而木燥,又汗出亡津,夺血中之温气,故津血俱伤,故令病痉。产后痉病者,就是产后抽风或拘挛之症。(产后血虚之中风,区别于太阳外感之中风,血虚与营郁之别)
2 新产妇人,血室空洞,是为亡血,又多汗出,是表阳外泄,阴亡阳泄,阴阳俱虚,故虚寒多,里虚阳陷,阴寒外束,阳厥不降,独行于上,故神昏郁冒。
3 新产血虚,阳泄而汗多,汗亡津液,肠胃干燥,故窍涩而便难。此为新产妇人之三病。
附:此三证之延伸思考;
一,485页,痉病定义: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头热,面赤目赤,头摇口噤,脊背反张者,此为痉病也。新产血虚,汗出亡津,津血俱伤,则产后燥盛,而发痉病。此或俗称产后拘挛,抽动证,产后风之类证。
二,郁冒者,神昏而郁冒也。产后亡血,木气下陷,则为阴厥,郁冒者,是阳厥不降也。阳厥升浮而失根,故见昏冒。阳厥不降,是为郁冒。厥阴不升,也为抑郁。此可以理解为产后抑郁的病理。试解如下;
  抑郁者,产后血虚而阴损,清阳抑郁而不升,则神气不足。冒者,阳厥不降而昏冒也,头昏而沉,如戴帽也。本条为阳气抑郁而神魂悬虚,血虚不足,阴血不升,不化阳神,木不生火,魂不化神,神气不足,就是阴不化阳,所以抑郁(血虚而神不足)。
附:李可老中医医案一例,产后便燥,肛裂出血。
燕某,女,32岁,产后3个月,便燥如羊粪球,每便则肛裂,出血如注(肛裂加出血,雪上加霜,火上烧油,越出越燥,实其实也),延至气怯神倦,面色痿黄,舌淡唇白,脉细寸微,一派脾不统血之征象,血色素8克。用治肠风便毒之剂,反致自汗心悸昏眩。本属产后血虚,失于濡润,今误药损伤脾阳,当用黄土汤温之。前人经验,重用白术120克,反有滋液润便之效,亦主脾散精之义。
红参另炖,炙草各10克,生地30克,白术120克,阿胶25克,附子10克,黄芩炭10克,灶心土120克,三剂而愈。
论:此本属产后血虚,失于濡润。病本就是产后便燥,恰恰因便燥,肛裂出血如注,面黄脉细,而误诊为脾不统血,肠风之病,黄土汤救逆。
  之前反用治肠风便毒之剂,而致自汗心悸昏眩。中医治病,还是在辨证。本病就是产后血虚,汗多亡津,肠胃干燥,此用黄土汤者,即知木燥,也知土虚,即能救误治之逆,又能养血润燥,以通大便,故三剂能愈。得汤反剧者,此非肠毒,而为产后病。
产后二:(郁冒十二)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出汗。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方在“呕吐”。
产妇阳陷,而病郁冒。温气亡泄,故其脉微弱。胃气上逆,故呕不能食。血脱肠燥,故大便反坚。阳不归根,故头上汗出。所以然者,血性温暖而胎君火,血脱则温气亡泻,寒盛而发厥逆,厥则木遏阳陷,必生郁冒。冒家欲解,阳气外达,必大汗出,以其发于群阴之中,透围而出,故作大汗也。血虚下厥,孤阳不归,泄而失藏,故头上汗出。盖阴中之阳下陷,则病郁冒,阳中之阳上逆,则见头汗也。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以其亡阴血虚,阳不归根,独盛于上,蒸泄皮毛,故当汗出。阳随汗泄,与阴气 相平,阴阳之颠倒而反常者,乃复其本位也。其大便坚硬,呕不能食者,胆胃上逆,饮食不下。宜小柴胡汤,柴、芩、半夏,清胆火而降胃逆,姜、甘、参、枣,补脾阳而滋肝血也。
1 产妇郁冒,是阳气升浮也。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以血虚木陷而发厥(阴厥),阳厥不降,必见眩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木陷而阴厥,孤阳上厥而蒸泄,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者,小柴胡汤主之。
2 产妇血虚,而清阳下陷,则阳厥不降,阳气升浮,而病郁冒。温气亡泄,故其脉微弱。胃气上逆,故呕不能食。血脱肠燥,故大便反坚。阳厥蒸泄,不能归根,故头上汗出。所以然者,产后亡血,则血中之温气也泄,故寒盛而发厥逆,也就是木陷而阴厥,则阳厥不降,阳气升浮,必生眩冒。冒家欲解,必厥阴木气之清阳升达,以其发于群阴之中,透围而出,故大汗出也。
以血虚则木气下陷,是为阴厥,阳厥不降,是为孤阳不归,泄而失藏,即是蒸泄,故头上汗出。阴中之阳下陷,就是血虚木陷,是为阴厥,则阳厥不降,则见郁冒,头上汗出。
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以其亡阴血虚,阳不归根,独盛于上,蒸泄皮毛,故当汗出。阳随汗泄,与阴气相平,则阴阳不交而反常者,乃复其本位也。其大便坚硬,呕不能食者,胆胃上逆,饮食不下,
3 厥者,血脱于下,则阳厥于上,阴阳不相顺接也。以血虚下厥,孤阳上蒸,故头汗出。冒家欲解,必大汗出,汗出则厥阳外泄,与里虚之阴相平,阴阳和则病愈。所以产妇喜汗出者,汗出而病愈也。
师解颠倒反常者:是阴阳互厥也。表为经阳,里为阴脏,阴阳交济,是为正常。阴阳不交,阴阳互厥,是为颠倒反常。清阳下陷,是为阴厥,木陷阴厥,必阳厥不降,头上汗出,又见眩冒,是为阳厥。阴厥则清阳不升也,阳厥则蒸泄汗出也。经阳外厥而蒸泄与里虚之阴相平,则阴阳和而病愈也。(太阳四十八:大凡病,若发汗.......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论:产妇之所以喜汗出者,是汗出之后,病自愈也。此汗出者,是自汗出之义,是阴血虚而阳气蒸泄,汗出之后,则阳与阴相平,阴阳自和,是病愈之义。自汗也者,是区别于人为的发汗。现代好多月子会所宣传月子发汗,此发汗之说从何而来,又是何理,又用何药,又有何证状是为发汗的依据,怎么把握发汗用药的病机?从产后三病与汗血互夺之理来分析,产后发汗,当是禁忌。此也或许是庸医之遗毒,也许是被商家拿来当宣传的嘘头,商家也不懂此理,只是宣传用其形式赚钱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