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说:早上不要破气

 阅己心 2024-05-24 发布于上海

中医理论中的“气”与早晨




中医认为“气”是生命活动的基础,涵盖了呼吸之气、营养之气(营气)、推动血液运行的动力(宗气)等多个层面。




早晨,人体经过一夜休息,阳气开始生发,犹如太阳初升,此时应顺应自然规律,养护体内阳气,而非消耗或破坏它,这就是“早上不要破气”的核心思想。




好比春天播种,土壤需要积蓄水分和养分,才能滋养种子发芽;




同样,在清晨时分,我们应当珍惜并培养自身的“生命能量”,以便全天精力充沛。




注意几个不好的“破气”习惯:




边吃饭边说话




《千金方》里提及:“食上不得语,语而食者,常患胸背痛”吃饭的时候,气血下沉,涌进脾胃,帮助其运化与吸收;




此时说话,气血逆流,中焦空虚,自然影响到食物的运化和吸收,甚至造成消化不良,损害脾胃。




仔细观察,吃饭时话特别多的人,一般都不怎么吃东西,因为本应往下走的气血被迫调动起来往上走,涌到我们的头部,就没啥胃口,感觉吃不下。





久而久之,脾胃虛弱,自然会导致气血不足。




走路时说话




《遵生笺》有云:“凡行步时,不得与人语,欲语须驻足,否则令人失气”。




人在行走时,气血遍布全身,边走边说,就会导致气乱、气散,进而气机失调,伤肺伤阴。




行走时,应少说话,蕞好的状态是神气内敛,思想专注很多女生喜欢结伴逛街,一边走一边说说笑笑,这样无形中损害自己的精气神,气血上冲,代谢加速,不仅让你感到非常疲惫,还很容易耗气。




睡觉时说话




《玉笥要览》曰:“卧须闭口,则元气不出,邪气不入”。其实睡觉要做到“先睡心后睡眼”,把神收回来。




夜晚促膝长谈,让我们的身体和大脑一直处于亢奋的状态,无法放松,心神不宁,睡眠不佳,气血就会一直被消耗。




躺下准备睡觉,就应该闭口不言,元气就不会外泄,邪气也不会侵入体内。




养气小建议:




当然是少说话、不说话,保护我们的身心和气血。





补气练气,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吐纳,就是深呼吸,腹式呼吸。




好好吃饭,少吃破气食物,多吃小米粥,小米得天地之气,补气非常好。




多跟大自然产生链接,爬山、逛公园、晒太阳等,多去接受正能量的场域,人和天地可以交换“灵气”




提醒气虚体质的朋友,在日常饮食上要注意补益脾肺之气。




日常饮食多选以下具有健脾益气作用的食物:




小米、粳米、糯米、黄豆、扁豆、大麦、山药、红薯、牛肉、兔肉、猪肚、鸡肉、鸡蛋、鲢鱼、黄鱼、比目鱼、菜花、胡萝卜、土豆、南瓜、香菇、豆腐、大枣等。




由于气虚者多有脾胃虚弱,因此饮食不宜过于油腻,应选择营养丰富而且易于消化的食品,亦宜选用补气药膳调养身体。




不要吃破气耗气的冷食,少吃辛辣、厚味、油腻食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