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单操和十三势放到一块阐释,会直接切入杨门单操太极拳核心。杨门单操太极拳源自古法道家武术,本章将向您还原原汁原味的古法太极拳。 我们先看单操和十三势概念,再看两者之间的关系。单操是特定武术招式日积月累的反复训练,它要求习练者严格执行其拳理、实操要领和心法。十三势,是武术八大劲法掤挤捋按採挒肘靠(见附录1),和五行步法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单操的训练结果就是十三势。 单操,在杨门有32式。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这32式单操具体来讲都有哪些?它们的拳理、实操要领和心法是什么?为什么它们的训练结果就是十三势? 一,行气单操-翻江倒海 十三势由八大劲法和五行步法两部分组成,那么翻江倒海的训练结果和十三势的关系,我们同样也分两部分展开讨论。 (一)翻江倒海与八大劲法 由此可以看出:十三势八大劲法之首的掤劲,也是其它七大劲法的基础,有了掤劲,按对练单操的要求继续练下去一定会有八大劲法,而没有掤劲,无论怎样练也练不出八大劲法。 翻江倒海的实操要领,是近似于抻懒腰或打哈欠状态下的躯干和四肢的抻展和撑展,这是“现筋藏肉”。在这种肢体状态下的任何动作,都是筋在动而非肌肉,这就达到了在接下来的整个训练过程中,练的是筋而非肌肉。 翻江倒海的实操心法,是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完全忘掉呼吸,并且还要忘掉的干净。这是行气训练,因为呼吸着相的结束,才是行气训练的开始,而呼吸着相的开始,就已经是行气训练的结束了。习练者严格执行此心法,同样达到了在接下来的整个训练过程中,练的是行气而非呼吸。 能练到筋且同时能练到气,习练者一定会在不知不觉中实操了气行于筋,这是翻江倒海的拳理,无需质疑!反之,一旦抻展和撑展丢了,达不到“现筋藏肉”,即便忘掉了呼吸,所练也一定是肉而非筋,气行于肉与筋骨功夫和行气功夫的增长无缘。而一旦呼吸着相了,即便抻展和撑展不丢,所练之功不但与行气和筋骨功夫的增长无缘,而且还会由此产生气逆而滋生疾病。关于这一点,习练者不可不知。 另外,站在筋劲同源、肉力同根的角度看:我们所要练出的掤劲,它是劲,它一定出自筋, 而拙力,是力,它一定出自肉。掤劲筋之动源于行筋之清平之气,拙力肉之动源于行肉之呆拙之气,这是掤劲和拙力之本质区别。 杨门单操太极拳属于道门武术,道门武术筋骨和行气训练的核心,是气行于筋,气和筋缺一不可!因此,我们必须严格执行翻江倒海的拳理、实操要领和心法来练筋练气,也只有这样才能练出真正的掤劲。练出了真正的掤劲,才能练出真正的十三势八大劲法。 作者微信号:fjks-tjss 图片来自SK WONG 下一期,我们将和大家一起讨论:单操和十三势(二)翻江倒海与五行步法 |
|
来自: 杨门单操太极拳 > 《国庚起太极散手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