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段锦】 摇头摆尾去心火

 聽雨軒sjh 2012-08-10

摇头摆尾去心火

摇头摆尾去心火作用:健肾(去心火即强身)

口诀;
    马步扑步可自选,双掌扶于膝上边,
    头随呼气宜向左,双目却看右足尖,
    吸气还原接右式,摇头斜看左足尖,
    如此往返随气练,气不可浮意要专。

【招式分解】

(1)、马步站立,两手叉腰,缓缓呼气后拧腰向左,屈身下俯,将余气缓缓呼出。动作不停,头自左下方经体前至右下方,像小勺舀水似地引颈前伸,自右侧慢慢将头抬起,同时配以吸气;拧腰向左,身体恢复马步桩,缓缓深长呼气。同时全身放松,呼气末尾,两手同时做节律性掐腰动作数次。

(2)、动作与( 1 )动作同,唯左右相反。

如此(1) 、 (2) 动作交替进行各做4 ~ 8 次。

(3)、如配合呼吸,则在转腰时吸气,复原时呼气。

 

此式动作除强调松,以解除紧张并使头脑清醒外,还必须强调静。俗谓:静以制躁。心火为虚火上炎,烦躁不安的症状,此虚火宜在呼气时以两手拇指做掐腰动作,引气血下降。同时进行的俯身旋转动作,亦有降伏心火的作用。

动作要保持消遥自在,并延长呼气时间,消除交感神经的兴奋,以去心火。同时对腰颈关节、韧带和肌肉等亦起到一定的作用,并有助于任、督、冲三脉的运行。

 

【人为什么会上火?】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我上火了"。那么,火到底从何而来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五脏之间的关系。

中医认为,五脏与五行相对应。用五行来界定五脏,一是可以形象地表达五脏的功能,二是可以表达五脏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中医重整体观,它认为五脏同五行一样,要相互制约,人体才能良好地运行。

比如,火性为"炎上"。"炎上"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炎","炎"是两个火,所以是热的意思;第二为"上",表示火是上行的。

五行中的火与五脏中的心相对应,如果心火一直往上走,而没有其他因素来制约它的话,那就会"上火"

我们都知道,水的特性是"润下"。"润下"也包含两个含义:一是"润",即它的特性是非常滋润的;另一个含义是"下",它的运动方向是往下行的。

五行中的水与五脏中的肾相对应。如果肾水总是往下流,而没有其他因素来制约它的话,轻则腿发沉,重则腿水肿,尤其是脚踝、膝盖等大关节处,水肿会比较严重。

所以,在人身体中,肾水与心火是互相制约的。健康的身体,肾水可以上行滋润心,这样心火才不会一直上炎;反之,心火也可以下行闻暖肾,这样肾水也就能上行滋润身体。所以,不上火的秘密就在于肾水与心火相平衡。

当肾经经气不足,不能带动肾水上去滋润心,敛不住虚火的时候,心火就会一直上炎,人体就会"上火"。比如,患干燥症、口腔溃疡等病。所以在治疗上,我们就要从补肾阳这个角度去败火,而不是一上火就吃消炎药,那样越清火就越灭阳气,会加重病情。

要想补肾阳,一可以用药,二可以通过体育锻炼。肾与膀胱相表里,我们可以通过锻炼膀胱经来补足肾气,降低患病的几率。

去"火"妙法--"摇头摆尾去心火"

八段锦中的"摇头摆尾去心火"就是锻炼督脉、膀胱经、肾经的一个重要动作。可通过锻炼膀胱经,补足肾经经气,以使肾水上行,收敛住心火。

具体做法是:右脚向右侧旁开一步,两掌上举,屈膝下蹲成马步(下蹲有困难的人,蹲得高一点也没关系)。

起身,身体向右侧倾斜,然后俯身,胸口朝地,上体向右倾,眼睛看着右脚。

身体重心左移,同时,头往前、左摇摆,身体也随着旋转,眼睛看着左脚。

身体重心右移,成马步;同时,头向后摇,上体立起,随之下颌微收,眼睛看前方。

同样的动作,在右边再做一次。这个动作,一左一右为一遍,共做三遍。

"摇头"不算太难,这个动作的关键在于"摆尾"。"摆尾"真正动的点是督脉的根部尾闾处。所以,"摆尾"是通督脉的动作。古人把这个过程比喻为"过三关":即尾闾关、夹脊关和玉枕关。人体气机从尾闾关到夹脊关运行缓慢,古人比喻为"羊车",就像羊拉车那样,慢,但有狠劲;从夹脊到玉枕关,气机运行快了起来,古人把它比喻为"鹿车",就像小鹿那样轻盈快捷;由玉枕关入脑则需大力,如同"牛车"。

所以,动尾闾过"三关"是非常难的。人在进化的过程中,尾巴已经退化掉了,所以不能像小猫小狗那样,通过摇晃尾巴来锻炼督脉。我们平时就很少能活动到尾闾这地方。"摇头摆尾去心火"就重新教会了我们来很好地活动尾闾,可刺激脊柱、督脉,加上摇头可刺激大椎穴,从而达到疏泄心热的效果。

 

【医学原理】

此式动作除强调松,以解除紧张并使头脑清醒外,还必须强调静。俗谓:静以制躁。“心火为虚火上炎,烦躁不安的症状,此虚火宜在呼气时以两手拇指做掐腰动作,引气血下降。同时进行的俯身旋转动作,亦有降伏“心火的作用。动作要保持消遥自在,并延长呼气时间,消除交感神经的兴奋,以去“心火。同时对腰颈关节、韧带和肌肉等亦起到一定的作用,并有助於任、督、冲三脉的运行。

八段锦功法中的“摇头摆尾去心火一式主要通过对脊柱大幅度侧屈、环转及回旋,使头颈、腰腹及臀、股部、腿部等多种肌群参与收缩,既增加了颈、腰、髋、下肢的关节灵活性,也增加了肌力。同时,通过摇头,可刺激大椎穴(大椎穴为六阳经的汇总点),以提升阳气;摆动尾闾,可刺激脊柱和命门穴,“腰为肾腑,命门贯脊属肾,肾在五行中属水,心在五行中属火,以水克火,只有壮腰强肾才能调理心火,所以刺激脊柱和命门穴,增强肾阴对人体各脏腑器官滋养和濡润的作用,进而达到去心火的目的。在这一摇一摆、一升一降中达到平秘阴阳、调理脏腑的作用。

摇头摆尾去心火”一式也是八段锦中动作难度较大,运动方向较为复杂的一式。它不仅涉及了脊柱的侧屈、环转及回旋,而且还要求在马步状态下做脊柱两端的反向旋转。所以这一式不仅是习练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在这一式的教学中,我们除了遵循基本的教学原则(如:因人施教、循序渐进等),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分解、语言引导、肢体触摸等方法)外,还应掌握深入浅出的教学艺术,将复杂的事物用最简练最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根据我的教学体会,可概括为:找准六个基本点”,抓住六个重点”。

六个基本点是指健身气功运动过程中脊柱颈端的位置,分别是指:上、右、前、左、后、下。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就构成了“摇头摆尾去心火一式的基本动作路线。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向学生介绍这些点的含义及相对应的动作规格和要求。

所谓“上是表示动作开始阶段,身体重心要稍向上升起。动作的规格和要求是:马步站立,身体重心位于两腿之间,收髋敛臀,立腰竖颈,下颌微收,百会上领,目视前方。

所谓“右是要求上体向右倾。动作的规格和要求是:步型由马步转换为偏马步,右腿弯曲,左腿微屈,身体重心移向右腿,上体右倾,眼睛由目视前方转到用余光看右脚尖。

所谓“前是要求上体要从右旋转到前倾。动作的规格和要求是:身体重心移向两腿之间,步型由偏马步转换为马步,颈部与尾闾对伸拉长,在上体前倾的状态下,下颌微收,眼睛的余光移到右脚的中内部。

所谓“左是要求上体向左倾。动作的规格和要求是:步型由马步再转换为偏马步,左腿弯曲,右腿微屈,身体重心左移,眼睛的余光移至右脚脚跟。

所谓“后是要求向后摇头应与向前摆尾配合起来。动作的规格和要求是:步型由偏马步转换为马步,颈部后旋,尾闾前旋,颈部后旋的速度要稍慢于尾闾前旋的速度,这样才能保证转正时速度的一致。眼睛视线由右脚看到了左脚,并伴随着尾闾的转动,从左脚的外侧看到左腿外侧至左肩,伴随着颈部的放松摇转,目视头上方。

谓“下是表示摇头摆尾动作结束时,马步正身,重心应稍往下降。动作的规格和要求是:身体重心位于两腿之间,收髋敛臀,立腰竖颈,下颌微收,百会上领,目视前方。

在掌握好六个基本点之后,习练时还要抓住以下六个重点:

一是先求方、再求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教学的开始阶段,应让学员明白动作路线的基本点找准了,动作路线正确了,基本身形掌握了,再将重点放在如何突出柔和缓慢、圆活连贯的风格特点上。

二是眼睛与身形的配合。眼为身之帅,眼睛定位准确了,身形也基本到位了。换句话说:当我们的躯干位置不正确时,我们很难看到正确的身体部位。在“摇头摆尾去心火一式中,目光的转视如下:上体右倾,眼睛余光视右脚尖,上体前旋和左移,眼睛由右脚尖看到了右脚后跟,摇头时,眼睛从右脚转换到左脚,并伴随着尾闾的转动,从左脚的外侧看到左腿外侧至左肩至头上,最后转正,目视前方。

三是脊柱上下两端的反向运动。在“摇头摆尾去心火一式中,脊柱的颈端与尾闾除上升和转正外,都处于反向运动。上体右倾时,颈端向右,尾闾向左;上体前倾时,颈端向前,尾闾向后;上体左倾时,颈端向左,尾闾向右;摇头摆尾时,颈端后绕,尾闾前绕。脊柱正是在这种矛盾运动中得以充分的伸展旋转。

四是摇头时颈部肌肉要放松。颈部肌肉紧张会直接影响脊柱颈端和胸端的位置,不仅会给人不协调、动作僵硬的感觉,还会造成挺胸等错误动作,挺胸会造成力点前移至天突穴,不利于大椎穴的放松。所以,在做摇头时,不主动用力,用头部自身的重量来带动旋转,目视头上方,这样才能做到摇头时的颈部放松。

五是摆尾时要强调收腹。很多习练者在前摆尾闾时塌腰、撅臀,这就是因为摆尾时没有收腹的原因。在摇头摆尾时,除颈部肌肉放松外,从胸到腹部都要有种肌肉的紧张感,即:胸微内含,腹肌收缩。这样摆尾时,才能保证尾闾内收转正。

六是转正时要力达夹脊。夹脊是指背部的竖脊肌。它是连接头部与腰臀的纽带,也是动作是否有劲力感的关键,当夹脊松懈时,人的精神提不起来,动作也显得断劲。力达夹脊的关键是要立腰竖颈,百会上领、下颚微收、目视前方,这样气寓其中、神与形合,动作才会有协调感。在习练八段锦“摇头摆尾去心火一式时,掌握了以上六个重点,就可加深对整套动作理解的深度。

摇头摆尾去心火

以前一式的结束动作为起点。重心稍向左移,右脚向右侧开半步,脚尖朝前站立,两膝关节缓缓自然伸直,同时两掌指尖斜相对,掌心向上,肩部下沉,缓缓上托。当手掌到达胸前时,两臂内旋,两掌随之内旋一圈,继续上托至头上方,肘关节微屈,掌心向上,目视前方。随后松腰沉髋,敛臀,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此时应保持身体中正,百会虚领,膝盖不应超过脚尖;同时沉肩坠肘,松腕舒指,两臂缓缓向两侧下落,两掌扶于膝关节上方,肘关节微屈,小指指向前内侧,目视前方。随后重心向上稍稍升起,随之重心右移,上体向右侧倾斜,身体以腰为轴向右前侧伏身,头不低于水平,颈椎与肌肉尽量放松伸长,目视右脚。重心左移,上体保持伏身,头部高于水平,腰部用力,引导上体由右向前、向左移动,同时脖颈与尾闾对拉伸长,目视右脚脚跟。此时应注意右膝依然弯曲,左膝不超过脚尖。重心右移成马步;同时意想放松大椎,头向后摇,尾闾随之向相同方向摆动,以刺激大椎穴和督脉等,达到疏经泄热,疏泄心火的作用。此处应注意尾闾摆动,宜大不宜小。正确的做法是上体左倾,尾闾右摆,上体前俯尾闾向后划圆,使尾闾与颈部对拉拔长,加大旋转幅度。另外,摇头的动作较尾闾摆动开始的早一些,所以摇头的速度要稍慢一些,以便能够使头尾同时归正。随后收髋敛臀,上体稍稍立起,随之下颏微收,使上身中正,做到松腰沉髋,重心下沉变成马步,目视前方。该势一左一右为1次,做完最后一遍时重心左移,右脚回收成开步站立,同时两臂经两侧上举,两掌心斜相对,重心上起,目视前方,两膝缓缓自然伸直。双臂到达两肩上方时,两臂屈肘,两掌经面前下按至腹前,掌心向下,指尖斜相对;同时松腰沉髋,膝关节随之微屈,目视前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