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妇科. 第一卷---- 铁杆中医论坛

 龙凤冈 2014-01-27

妇科. 第一卷

管理提醒:
本帖被 许先生 设置为精华(2013-01-21)
妇科. 第一卷

医论..

须要医者,与病人息息相通,方能愈病。非神而明之,莫能窥其奥旨。

妇人之治,少年主治在肾,中年主治在旰,垂暮则营血衰少,主治在脾。

坤字是妇女的代称。

坤道重在调经,经调自可受孕。

大抵有妇人经病,内因忧思忿怒,外因饮冷形寒。

妇人月经变常,概由七情所伤,宜逍遥散治之。

治疗月经病,首应认清它是原发还是继发,如是原发可直接调经,如是继发病,先治其他疾病,这就是治病必求其本的道理。

痛在经前或经期为实,经后始痛为虚。

痛甚于胀为血瘀,胀甚于痛为气滞。

经色黯红而量少,小腹绞痛有块,属实寒.. 经色淡而量少,质清稀,腹痛绵绵,属虚寒.. 经色淡红而量少,小腹空痛,属血虚.. 经色正常而量少,小腹作胀且痛,属气滞。

阴虚郁热内炎,从月经量多着眼。

调经之治,以来潮时诊治为好,不孕之症亦当如此。

治病要诀,妇人以养血为先。

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知斯二者,则尽善也。

若脉证无火,而经早不及期者,乃其心脾气虚,不能固摄而然。

经行先期,责之血热或气虚。

气病者,宜舒肝行气散结.. 血病者,宜温经散寒消症。

妇人热证用逍遥散,寒证用温经汤,此二方临床疗效甚佳。

  妇人多郁,应多考虑郁气作祟,方用逍遥散畅肝。

因肝郁所致之月经不调及痛经者,以逍遥散变通.. 如瘀甚痛者,加元胡. 郁金.. 白带多者,加杜仲. 白果.. 经行后期者,加温肾之品,如巴戟天. 附片.. 经行先期因兼热者,当清热平肝,可去柴胡而用石决明.. 有热者,可加银花. 连翘以清热。此方变通后,可治多种妇科疾病,最多五六剂即可好转,效果甚佳。

  恶寒之状如同感冒,而不是外感症,亦为肝郁特征。究其因,乃肝气郁结所致也。

  临床所见,月经失调一般多由肝气郁结而成,但有兼寒. 兼热. 兼虚. 兼瘀之别。治疗之大法,当以调肝为主。因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主藏血,亦称血海。肝疏泄之职正常,经亦如潮信之准,反之则病。且阴性凝结,易于怫郁,郁则气滞而血亦滞,故月经失调。

  逍遥散具有养血舒肝,健脾和营之功。

经验,用逍遥散加减,治妇人血虚烦热,口燥咽干,月事不调,食少倦卧,营卫不和等症,活人甚多,诚解郁之神剂,妇科之要方也。

逍遥散以舒肝助脾为法。

逍遥散为妇人病之要方,但阴虚火旺者,柴胡嫌其升,白术嫌其燥。名言也。

发黄当从郁治,凡物不郁则不黄,禁用茵陈五苓,当用逍遥散。

血证,须用四君子补气药收功。

血证后期的调补,当用归脾汤。

郁气伤脾而吐衄者,归脾汤加丹皮. 山栀。

求诸古方,惟归脾汤为至当。

归脾汤是补气健脾与养心安神,交通心肾并用,意在健脾养心,复其统血生血之权。

归脾汤,治脾以开郁.. 逍遥散,治肝而疏郁,二方为治郁妙剂。

肝郁脾虚者,采用逍遥散合归脾汤加减治疗。

香附是妇人仙药,我用归脾汤时,将方中木香改为醋制香附,解肝气之郁结,疗效颇佳。

妇科之治,应以调气血,疏肝,健脾,补肾为法,临床选用逍遥散. 归脾汤. 妇宝丹之类。

  月经过多用温经汤,产后郁冒用小柴胡,产后遍身疼痛用当归散。治疗痛经,血热用桂枝茯苓丸合佛手散,当归建中汤.. 气滞用四逆散合佛手散,此四项在临床都取得一定疗效。

脾虚风痰,眩晕呕恶,饮食乏味,苔腻,脉濡滑。方用归芍六君子汤,益气健脾以除痰,养血敛肝以息风。该方适应广泛,疗效卓著。

柴芍六君子汤,适应于肝郁脾虚,头晕乏力,胃脘痞满,食欲不振,或见大便溏泻,或见胸胁苦满,或见恶心呕吐,舌苔白,脉弦缓者。

柴胡归芍六君子汤所治之症,乃是脾虚为主,肝郁为次。

脾虚木乘,治宜健脾舒肝,方选用逍遥散合六君子汤。

妇人经闭原因虽非一端,但未有不涉及血分虚弱。血虚则冲任不满,经血何来?是欲通其经,必先养其血,血足自然经行。苟非腹有瘀块,攻冲作痛,不可妄用攻破之品。

  妇女之辈,每多血热瘀滞,宜加紫草. 丹皮以退血热。除有孕者,皆可用之。如体实血热,服之无妨。常见妇人或左足上起,或右足上起红亮血它,遍身走痛,又有足上起紫红肿如疮形,痛而不脓,皆由血分所致。宜用紫草. 槐花. 归尾. 生地. 丹皮. 木通. 泽泻. 猪苓之类。

妇人方中,加入五灵脂,因五灵脂入肝,作为引经要药。

春深经血自旺,便可自愈。这是丹溪阅历之言,也是他注重人身自然疗能的深切体会。

经来仅数滴者,加枸杞. 山萸肉滋肾养血。

凡经行之际,大忌寒凉等药,饮食亦然。

麦芽舒之,山查敛之,一舒一敛以解肝郁。

若见胃纳呆滞,舌苔厚腻,常加入石斛. 沙参. 冬瓜子养脾胃之阴,佐以茯苓. 谷麦芽炒. 鸡内金等醒脾开胃之品而获效。

临床证实,药如枸杞. 龙眼肉. 黄芪. 仙灵脾. 鹿角霜. 紫河车等,对升高白血球效果很好。黄芪. 龙眼肉大补气血,枸杞. 仙灵脾. 鹿角霜. 紫河车均为补肾填精之品,肾主骨,有促进造血作用,也符合阳生阴长的原理。

凡肝阳有余,必宜介类以潜之,柔静以摄镇之,味取酸收,或佐酸降,务清其营络之热,而升者伏矣。是以介类以潜之,酸以收之,厚味以镇之。

凡遗尿.,癃闭.,阴痿,精滑,白淫,皆男子之疝也.. 血涸不月,足,咽干,癃闭,小腹有块,前阴突出,后阴痔核,皆女子之疝也,但女子不名疝而名瘕。知此,则知治诸病皆可以治疝通之矣。

诸失血后,多令人面黄。盖人身以血为荣,面色红润者,血之荣也。

如面色萎黄,神情倦怠,气息微促,乃心悸耳鸣,皆脾虚中气不振之象。

四肢懒倦,眩晕少食者,脾虚也。

凡病颠倒难明,必从脾胃调理。

予平生治病,以补中气为本,故每得效。

升降之机者,在于土之健运。

人之脏腑,以脾胃为主。盖人之饮食,皆入于胃,而运以脾,犹地之土也。然脾胃能化物与否,实由于水. 火二气,非脾土所能也。

发现郁证大多会出现饮食不佳,大便失调,胸闷不舒,脘痞胀满,肢倦乏力等脾胃功能的症状。

气郁之治,不仅疏肝一法。气属阳,气盛致郁也与肝阴虚损有关,补阴以制阳,亦是一法。肝气郁盛,用辛药疏散之,是直接的祛邪方法.. 用酸敛药补之,则是间接的扶正方法。肝郁宜疏又宜敛,一疏一敛,实有其一致之处。

理郁之法,胁痛由于气郁者十之七八。肝气宜条达,肝气盛则郁结不舒,疏肝法自是正治。疏肝理气之品多属辛燥,有其耗阴的一面,有利亦有弊。

胁痛有虚有实。实者为气郁,为火盛,为瘀结.. 虚者为阴亏,为血弱。但都属于肝病。

  气郁者,局部胀痛.. 火盛者,状如刀割.. 瘀结者,痛在深处,好象针刺.. 虚痛者,仅隐隐不适,情绪激动时,常使气郁之痛增加..晚间安静时,瘀结之痛则明显.. 食用辛燥时,火盛者,痛即加重.. 体倦睡少时,虚者,痛便显著。

  如气郁者,性情抑郁,气逆胸闷,嗳气恶心,食不下咽,夜睡不宁,脉见弦象。火盛者,烦躁易怒,口苦梦多,咽干喜饮,溺赤便硬,唇舌红干,脉象滑数。瘀结者,胁下痞硬,面部晦暗无华,皮肤血缕血痣,肌衄甲枯,或见低热,唇舌紫瘀,脉象细涩。阴虚者,头晕目眩,失眠心悸,手足心热,腰腿软,脉弦细数。血弱者,头晕少气,视物不明,体倦乏神,四肢麻木,爪甲不华,面色淡白,心悸不宁,舌淡脉弱。

  气郁者,疏肝理气.. 火盛者,泻火凉肝.. 瘀结者,活血散瘀。虚者又宜补阴或养血。切忌见痛止痛,不能一概都用芳燥理气之品为治。

郁证多在中焦,中焦脾胃也。治郁之法,多以调中为要。

脾喜甘而恶苦,喜香而恶秽,喜燥而恶湿,喜利而恶滞。

面色萎黄,为脾胃虚.. 面色恍白,为气虚.. 面色苍白,为血虚。

嗜睡,久病体弱为脾虚.. 体实,嗜睡无其它症状者,为胆热。

指甲淡白无华,为虚寒.. 苍白为血虚,紫黑为血瘀。

舌苔薄润者,当温化.. 舌苔淡黄者,当清化。

主张脉象不必细分,知其浮沉迟数滑涩即可。

古人云.. 胃气一败,百药难施。

常见目眶上下,色素沉着,谓之黑眼圈,此乃肾气虚衰之兆。

树活在根,人强在肾。肾为阴阳之本,肾虚则五脏皆虚,而疾病丛生.. 肾强则五脏俱荣,使百病难生。

久病则气血双亏,气虚则惊,血虚则悸。

患者身体肥胖,必有郁痰。

中医善长治疗疑难杂症,其实治疗疑难杂症的要点,无非是解决一个郁字。因为从郁证的症状特点来看,大多隐晦内蓄,迟留不发,客观指标不显而易见,而患者知觉痛苦明显,莫可言状.. 又往往迁延日久,头绪纷纭,寒热并见,虚实错杂,使医者在治疗上难以顾全,鲜有良策而为疑难矣。

尝观万物之生,雨甚则烂,旱甚则焦.. 生则鲜泽,死则枯暗.. 鲜泽则耸拔,枯暗则低垂。人情物理,何以异哉。

腹属脾。属脾者,则饮食少.. 属他脏腑者,则饮食如常,此可验也。

其有病笃而眼中神气不脱者,犹可治。

察色之妙,全在察神。血以养气,气以养神。

诸病久则气滞血凝而成郁结,治之各因其证,兼以解郁,郁滞一开,则气血通畅,而诸病自愈矣。今医治久病,每用本病之药而不效者,皆郁之故也。

面色黄中见青,肝木乘脾土也。用四君子汤加升麻,柴胡治之。

黄属脾胃,黄而肥盛,胃有痰湿也.. 黄而枯癯,胃有火也.. 黄而色淡,胃虚也.. 黄而色暗,津液耗也。

凡人病见青黑诸色者凶,惟黄色为吉。黄为胃气,故面黄者不死。然必黄而有神乃可,若久病枯黄,岂有生乎。

肝藏血主筋,血虚不能养筋则痛。补肾水以生肝木,肝木得养则血畅筋柔。

肝为风木之脏,其性主动主升。

肝为刚脏,非柔莫克.. 风为阳邪,非阴不济。

肝为肝脏,内寄相火.. 肝火郁结,化火生风,横逆攻刺,窜犯上下。

肝喜条达,最怕郁结,郁于本经则作痛作胀,化风上扰则为昏为眩。

郁证不除,则升降不能,筋不得养。

脾主肌肉,肝主营卫。

肝郁解,脾土复,生血有源。

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欲治其疾,必治其心。

悦神爽志,以资血气。

知其既非血虚风动,亦非阴虚风动,更不是热极生风,此乃肝郁气滞,痰湿不化,郁而化风之证。

肝色青,脾色黄,青黄合色则绿,乃木乘土之征也。

甘以润土,土润则万物生也。

不怕天干,只要地润。

坤道偏阴,阴性偏执,每不可解,皆缘木不条达。

肝木乃东方生发之本,郁则失其化育之机。

子时和午时,是阴阳大交替之时,又是阳气生发之首。

掌握风性善行,湿性粘腻,风性易泄,湿难骤祛的治疗要点。

湿为阴性,最易损伤阳气。

夫上浮之焰,非滋不息.. 下积之阴,非暖不消。

六淫重在理肺,七情重在调肝。

病患之日久,形体消瘦,大便泄泻,饮食少思,精神倦怠,脉象虚细,此中气败也,一切攻伐在所必忌。

精充则血旺。

脾强自能胜湿。

治血者,必以治脾为主。

胃和脾壮,行诸药以健成功,此秘诀也,慎勿忽焉。

其病根在肾,病变在肝脾,临床表现在血液,此临床有得之言也。

临床不调整脾胃功能,药虽对证不易见功。

面色苍白,舌淡,脉虚,皆血虚不荣之候。

观其形体肥白,知其本质虚寒。

体丰之质,多湿多痰。

涎为脾之液。

土旺乃能荣木养筋。

肝脾同调,培土植木。

治虚怯之人病邪,有健脾托邪一法,里和表自解也。

营,就是血。

土喜暖而喜芳香。

气血调顺则百病不生。

借理气芳香之味,使郁开气顺则血行,血行则经自调。

攻补两全。

培土扶元。

脾经虚弱能形成面黄憔悴,身体消瘦。肾经不足能患腰酸胀重,体乏神疲。

劳欲过度能导致元气和肾气的损伤。

诚以饮食之补,远胜于药也。

胸襟狭隘,多愁善感,恼怒抑郁以及处境不顺而为患,最易损伤肝脏。

男以气为本,女以血为荣。

男性的健康,以体内器官功能旺盛为主,表现为活力充沛.. 女性的健康,以身体血液流畅,月事正常为主。这样,便可青春常驻。

加入理气和胃药,则能达到补而不腻,使补药充分在体内吸收。

土气得令,清气上升,天气明爽。

脾胃有湿热,则头重,目昏,耳鸣。

气足则血盛,心脾气足则食欲增加。

脾寄旺四时,但始至终都有一系列脾虚症状存在,而随脾虚程度或增减,并不因季节而明显变化,如四肢无力,易倦,腹胀,面晦黄,大便失调等症。

心主血脉,脾为后天之本,久病及肾,从心脾两脏入手,兼顾其肾,抓住本质不放,结合兼证进行加减方药。

天葵巳竭,气血肝肾俱虚之人,实须缓补之故耳。

整体失调多为虚和郁两类病机变化。

  凡有郁者,必当疏郁为先,而后言补。

  慢性疾病,多虚亦多郁,常虚郁互见。

  许多疾病过程,尤其是慢性疾病,脾胃功能状况通常是其病情好转与恶化.预后善恶的标志。

  脾藏四象,为后天之本,阴阳升降之枢。

  升降之机,在于脾之健运。

  凡察病者,必先察脾胃强弱。

  凡病颠倒难明,必从脾胃调理。

  治病不察脾胃之虚实,不足以为太医。

  一身动乱之际,守住中焦。

  四时皆以胃气为本。

  古人云.. 胃气一败,百药难施。

  四肢懒倦,眩晕少食者,脾虚也。

  胃和脾壮,行诸药以建成功,此秘诀也,慎勿忽也。

  甘以润土,土润则万物生也。

人以胃气为本。

  脾胃受伤,健运失常,疾病蜂起。

胃者,熟腐水谷之司也。熟腐二字最有至理。凡暴饮暴食,饥饱不时,冷热不匀,皆易使胃腐熟之力减退,从而游溢精气之机见弱。证之临床,不少消化系统疾患,皆因不懂此理而得.. 不少小儿之营养病,消化不良亦因此而生。

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

干要干透,湿要湿透。

麦芽舒之,山查敛之,一舒一敛以解肝郁。

若见胃纳呆滞,舌苔厚腻,常加入石斛. 沙参. 冬瓜子养脾胃之阴,佐以茯苓. 谷麦芽炒. 鸡内金等醒脾开胃之品而获效。

逍遥散加减.. 经验用此方加减,治妇人血虚烦热,口燥咽干,月事不调,食少倦卧,营卫不和等症,活人甚多,诚解郁之神剂,妇科之要方也。

凡肝阳有余,必宜介类以潜之,柔静以摄镇之,味取酸收,或佐酸降,务清其营络之热,而升者伏矣。

是以介类以潜之,酸以收之,厚味以镇之。

曹炳章云.. 凡润肝养血之药,一得桂枝,化阴滞而阳和。

经验用药..

骨蒸之热不退.. 石斛 白芍 丹皮 地骨皮

血枯经闭.. 党参 归尾 红花 茜草 丹皮 地骨皮 乌贼骨 木通

白带.. 沙参 茜草 地肤子 白薇 莲肉 茯苓 白鸡冠花

淋痛.. 瞿麦 石苇 冬瓜子 车前仁 黄柏 桑螵蛸

白浊.. 莲肉 白薇 萆 山萸肉 北沙参 升麻

腰胀.. 杜仲 续断

背胀.. 羌活 党参 当归 白芍

腹胀.. 厚朴 大腹皮

气滞.. 香附 枳壳 莪术 大腹皮 槟榔 茯苓 茜草 木通

血热.. 紫草 丹皮 槐花 生地 香附 丹参 木通 泽泻

中国古代,妇女们都知道,在脚胫骨内侧的三阴交穴点穴,对于妇女病非常有效。除了治疗生理痛之外,对于冷感. 不孕等症亦有功效。古代在深宫中的宫女,当为生理痛苦时,就会在三阴交自我点穴止痛。

妇科,用敷脐法,大多采用芳香透络,温通走窜,气味俱厚之品,芳以化浊,香以醒脾,温以益肾,治疗痛经.不孕症,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带下,虽有寒热虚实之分,确是痰湿秽浊为患,其本在脾。

崩漏之病,本乎一证,轻者谓之漏,甚者谓之崩中。

暴崩暴漏,宜温宜补.. 久漏久崩,宜清宜通。

久漏不止瘀作祟。

妇科病中最棘手的为子宫癌瘤,乳癌,血膨,室女干血痨等。

乳癌,发病常与遗传因素有关。

总而言之,治病时注意妇人养血,小儿健脾,男子育阴,坏病治心。

女子不能生子有十病,而以胞宫冷为首。

女人从三十五岁时井始进入衰老期,男子从四十岁开始进入衰老期。这表明女子进行衰老期的时间要早。在衰老的时候,女子首先从阳明开始,而男子从肾开始。

女子从阳而衰于阴,男子从阴而衰于阳。

女为阴体,不足于阳,故其衰也,自阳明始。男为阳体,不足于阴,故其衰也,自肾始。

男子五十六岁,女子四十九岁,虽然活着,但巳是游魂的状态,西医称为更年期,道家说是人生命巳是最后的一阳将尽的边缘了。

衰老期,女子首先从阳明开始,而男子首先从肾开始。

人的体质类型不同,遗传也不同。

肠覃和石瘕均为少腹肿瘤,以月经是否按时来潮为鉴别的重要指标。石瘕属妇科病,而肠覃则属大小肠肿瘤。肿瘤部位虽然差异很大,其病机不外气滞. 血瘀. 痰结. 寒凝或湿热蕴结数端,治之以祛邪消症,软坚散结。然祛邪易伤正,久病必致瘀,故用参. 芪. 归补气养血,扶正益元,亦即扶正祛邪,所谓扶正积自除也。

妇女治宜清血热,调经.. 加生地. 紫草. 丹皮. 丹参. 红花. 木通。

病入血分, 则于凉血剂中加以青蒿. 僵蚕. 白薇等凉血透邪,使留伏于阴分之热邪外透而解。

小茴香其味辛能行气,温能散寒,理气止痛。

葫芦巴其味苦大温,壮肾阳,温而不燥,能逐寒湿。

鹿角霜善治乳房红肿疼痛。

眩晕临床方..

1.  脾虚风痰眩晕,呕恶,饮食乏味,苔腻,脉濡滑。方用归芍六君子汤,益气健脾以除痰,养血敛肝以息风。该方适应广泛,疗效卓著。

2.妇女气血两虚,头眩眼花,身重..

  天麻 白芷 炙芪 人参 焦术 半夏 陈皮 酒芍 炙草 生姜 红枣

3.归脾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用药律..

1.  黄芪合玄参. 柴胡合白芍. 天麻合枸杞。

2.  当归. 地黄. 酒芍. 制首乌. 阿胶。

3.  龙齿. 龙骨. 珍珠母. 磁石。

4.  枣仁. 茯苓. 远志. 龙眼肉. 五味子. 夜交藤。

此方加减化裁,运用由心,亦足可成为一代时医,门庭若市。无怪当今某些医工一生守定一二方应酬于世也。

4.眩晕,心怔,呕吐。此方显效。

天麻 勾耳 白菊花 蔓荆子 竹茹 枳壳半夏 茯神 陈皮 砂仁 白蔻仁 麦芽 甘草 生姜 大枣

5.头昏,失眠。

归脾汤加柴胡,白芍,天麻,枸杞,龙齿,珍珠母,阿胶,熟地,何首乌杜仲 合欢皮 夜交藤 五味子

6.归脾汤加柴胡,白芍,百合,龙齿。

7.归脾汤加柴胡,白芍,天麻,蔓荆子,地骨皮。

8.柴芍六君子汤加砂仁,鸡内金,乌药,厚朴,枳实,木香。

9.心烦,呕逆,厌食。

柴芍异功散加砂仁,鸡内金,谷麦芽,山查炭,神曲,生姜,红枣。

10.头昏,纳差..

天麻 杭菊 蔓京子 黄芪 党参米炒 白术淮山 茯苓 砂仁 鸡内金炒 陈皮 麦芽 甘草

11.眩晕,心烦,纳差..

天麻 杭菊 蔓京子 白芷 柴胡 白芍黄芪 党参 枣仁 茯苓 远志 砂仁 陈皮 甘草

12.头昏,烦躁,乳胀..

天麻 杭菊 蔓京子 柴胡 白芍 黄芪当归 橘核 蒲公英

13.头昏,烦躁..

天麻 杭菊 蔓京子 柴胡 白芍 黄芪当归 川芎 生地合异功散。

14.头昏,失眠,纳差..

天麻 白菊花 蔓京子 党参 白术 茯苓枣仁 远志 砂仁 鸡内金炒 甘草

15.气滞血瘀痰阻..

竹茹12克 枳壳6克 半夏15克陈皮10克 云苓25克 甘草3克党参20克 麦冬12克 五味子8克 丹参20克 檀香10克 降香10克 砂仁6克蒲黄9克 五灵脂9克
16.柴胡18克 枳壳12克 白芍12克 甘草6克 麦冬10克生地20克 川芎15克 香附12克郁金10克 厚朴10克 半夏10克陈皮15克 茯苓20克 三七6克冲檀香12克 降香10克 沉香10克

上述方药若细悟深思,灵活运用,诚妇科之宝,调补之妙法也。胜过时下科班书。

医案..

  郑妇,忽吐血,每吐盈盆盈斗,气上冲不得息,眩晕,不食。举室怆惶,延余诊之,认为冲任起于血海,挟脐而上,冲气上逆,故血随之而上逆。拟旋覆花代赭石汤,以炮姜易生姜,以五味子易大枣,嘱其连服二剂,复以柏叶汤.. 侧柏叶. 艾叶. 干姜一剂,睡前服,是晚气顺血止。

  月事后腹痛,且有寒热,是为热入血室无疑,投以大柴胡汤二剂而愈。因有便闭,故用大柴胡。

  诊脉带涩,少腹满疼拒按,大小便通利。断为瘀血作痛,投以桃核承气汤,二剂而愈。盖拒按本属实征,大便通,知不关燥屎.. 小便通利,知非蓄水,其为瘀血无疑。

  施妇,患月事崩下,适在乡下,故得病数十日,始延余诊。审其头眩,心悸,腹满,六脉小弱,断为阳虚阴走,投以附子理中汤加艾叶. 炮姜. 赤石脂. 鹿茸,数剂乃止。

  马妇,患漏下,日投归芎。审其痰喘,咳逆,手足面目微肿,畏寒作呕,四肢沉重,不能自支,脉细滑。余诊曰.. 此阳虚水寒用事,阳虚阴必走,故漏下。拟大剂真武汤,依古法加干姜. 细辛. 五味子以温经散寒,镇水止咳,再加吴芋以治呕,加赤石脂. 艾叶以固血,一日二服。另用白术. 生姜各一两,浓煎代茶,十余日全愈。或问.. 病在漏下,有形之血,必用有形之血药以补之,归芎地芍在所必需,何先生舍而不用?余曰.. 此症气不统血也,且又见恶寒,咳喘呕肿诸阴症,若再用滋阴之药,则阴霾四布,水势滔天,惟温阳固摄,阳气充足,得以蒸化水谷,中焦取汁奉心化赤而为血,此即补火镇水之义,道理最精,今人不讲久矣。

  吕妻,产后数月,大便难,呕不能食,微眩晕。医用补药未效。延余诊之,主以小柴胡,柴胡用至八钱,举室哗然,以为服此方必死。其叔知医,力主服此方,谓古人治产妇郁冒原有是法。一服而愈。

  某妇经漏十余天,血量越来越多,崩势甚急,脉芤无力,非峻补真阴,兼扶心脾,勿滥用归芎辛窜之品,方得平秘之效。投以左归饮加鹿茸. 柏子仁. 阿胶. 艾叶之味,遂愈。

  某妇,现适逢月经来潮,量甚多,自觉头晕不支,面色指甲苍白,唇舌俱淡,脉细弱。此为漏下,因气虚不能固涩所致也。当以补气止血为急务,以防转为血崩。拟黄芪90克. 当归9克. 乌梅2枚. 炮姜15克. 艾叶12克,此用当归补血汤加味,虽为补血,实以补气为主,方中重用黄芪十倍于当归,取其补气生血之义。加乌梅. 炮姜以温涩止血,艾叶以暖子宫,散寒止痛。该药组合成方,对气虚不摄之漏下有显著效果。后继以胶艾汤. 温经汤补虚调经以固根本,使月经恢复正常。

  一妇月事未期而至,发热自汗,服清热止汗之剂,反作头痛,手颤身麻。此乃肝经风热所致。拟用柴胡. 黄芩. 黄连. 丹皮. 栀仁. 当归. 川芎. 生地. 白芍. 人参. 黄芪. 白术. 茯苓. 甘草,二剂后,其汗全止。更拟补中益气汤而愈。凡发热日久者,阳气亦病,须调补之,此医之诀也。

  一妇年愈四旬,经水先期,淋沥不断,食减体瘦,腰酸腹胀,脉弱迟细。此乃忧思伤及心脾,气血虚寒,不能固摄,而经早不及期也。宜投归脾汤加杜仲. 续断. 五味子. 附子以补心脾。若作血热治之,恐有气血败乱之虞。

  一妇年四旬外,苦于白带朝夕不止,巳十余日,外证头晕腰痛,诊其脉涩。此乃肝肾阴亏,气血下陷也。法宜以十剂中涩可固脱之剂治之,否则因循日久,而成弱证也。遂以六味地黄汤去丹皮. 泽泻,加龙骨. 牡蛎. 杜仲. 续断. 肉桂. 白芍. 鹿胶,不数剂而瘳。

  一老妇,病延廾载,白崩淋沥,迨至病久体虚,神疲乏力。来求诊治。诊其脉滑数,望其舌苔黄腻,闻其声音重浊,问其带下臭秽,知系湿热留恋,法当先除湿热。用药后白崩反多,再服崩下巳减。知其湿热渐清,故授以白术. 淮山. 芡实. 茯苓. 乌贱骨之补脾愈带之味,调理而愈。

一案,患者女性,年三十一岁。自幼有眩晕病史,平素头晕头胀,耳鸣,眩晕时常发作,头痛如裂,呕吐清水,甚则昏厥,多年来,每周发作一二次,未曾间断,历治不愈。诊脉弦细无力,舌淡,干而色不荣,边有齿印.. 乏力. 恶寒,投以炙甘草加当归. 川芎. 芍药而安。此曾服益气升阳,滋养肝肾之方而乏效。这是因为欲其泉源之足者,又有赖于阳气之敷布,徒补肝肾之阴,亦属无益耳。

调经丸.. 经行腹痛,血热色黑成块,兼有白带。
  柴胡6克 酒芩15克 丹皮12克 山栀9克炒 当归18克 川芎12克 白芍18克 香附12克酒炒 郁金12克醋炒 白芥子12克 白术18克土炒 甘草6克
  研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朱砂为衣。每次服1丸,日二三次。
坤灵丹.. 调经养血,逐瘀生新。用于月经不调,提前错后,或多或少,行经腹痛,子宫寒冷,久不受孕,习惯性流产,赤白带下,崩漏不止,病久气虚,肾亏腰痛等。
  人参 黄芪 白术 茯苓 甘草 当归 川芎 生地 白芍 红花 丹皮 阿胶 鹿胶 龟胶 麦冬 五味子 白薇 益母草 元胡 没药 小茴香 荆芥 肉苁蓉 鸡冠花 木通 香附 贝母 赤石脂 厚朴 藁本 米醋 黄酒
定坤丹.. 补气养血,疏肝解郁,调经。用于气虚血亏引起的月经不调,行经腹痛,耳鸣,四肢酸懒,骨蒸发热,子宫寒冷,崩漏不止,赤白带下。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当归 白芍 川芎 熟地 鸡血藤 三七 枸杞 茺蔚子 阿胶珠 鹿茸 鹿角霜 柴胡 香附 元胡 砂仁 乌药 细辛 肉桂 黄芩 干姜 五灵脂 益母草 杜仲 川牛膝
八宝救坤丹.. 专治胎前产后,月经不调,干血痨,赤白带下,崩症及开花,女儿痨,无不神效。每服1丸,当归9克煎汤送下。
  全当归120克 熟地60克麸炒 官桂45克 蒲黄60克 干姜24克 黑豆60克炒 红花60克 广木香60克 益母草500克 川芎45克炒 羌活45克 白芍120克醋炙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6克。方中可加人参。
八宝坤顺丹.. 专治妇人百病,屡试屡验,真有起死回生之力。
  人参7.5克 全当归15克酒洗 川芎15克姜汁炒 白芍15克酒炒 白术15克土炒 茯苓15克人乳拌炒 黄芩15克酒炒 砂仁5克炒 生地15克姜汁炒 熟地15克姜汁炒 橘红15克盐水炒 广木香7.5克炒 琥珀7.5克 沉香15克 甘草5克微炒 紫苏子梗全用7.5克 益母草9克子梗叶全用. 忌铁器 香附15克童便浸. 春三夏一秋三
  用水调侧柏叶入锅中,安琥珀于内,浸水煮巳至未时,取出另研。
  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7.5克,用大赤金为衣。
八宝坤顺丹.. 此药治胎前产后,经血不调,妇人百病。
  益母草30克 当归30克 川芎30克 白芍30克 生熟地各30克 黄芩30克 白术30克 茯苓30克 党参45克 甘草15克 橘红45克 木香18克 沉香15克 乌药30克 砂仁30克 紫苏18苑 香附30克 牛膝24克 琥珀9克 阿胶24克
  研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次服1丸,老酒为引,童便亦可。
回天大补膏.. 虚损,妇人月事不行。症见.. 肌肤瘦削,皮肤枯索,爪甲泛青,口干舌燥,掌心灼热,脉沉细等。乃由血枯营少所致。
  人参 山药 茯苓 当归 白芍 川芎 生地 熟地 阿胶 知母 玄参 天冬 龟胶 鳖甲胶 银胡 红花 丹皮 柿霜
麝香化血丹.. 妇人经血不调,赶前错后,症瘕成块,子宫寒冷,赤白带下,行经腹疼,血膨等症。
  生桃仁30克 大黄30克 水蛭9克醋炒黄 虻虫9克 干漆6克炒烟净 地鳖虫6克炒黄 巴豆霜3克用沙勺炒微黄. 草纸包数层,拧去油 麝香1.5兑
  上药除麝香外,共研细末,再入麝香研为极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空腹时,分成小丸用黄酒送下。体强者服1丸,体弱者服半丸。如自觉药力不大,可再服半丸。不可随意多服,多服恐有虚脱之虞。服药后须停止饮食二三小时为妥。
反应.. 服药一小时许,自觉小腹发烧微疼如下痢状,也有个别患者服后呕逆,可用豆酱或面酱少许食之,含口内即解。服后约一小时必腹泻二三次,以后再继续服药,可从大小便内排出瘀血。此方为一料药,普通患者用不完一料就好了。此药有坠胎作用,孕妇忌服
熏脐法.. 温暖肾元。用于闭经,证属虚寒。
  麝香 龙骨 虎骨 蛇骨 五灵脂 夜明砂 西红花 两头尖即雄鼠屎  乳香 没药 雄黄 胡椒 艾叶 青盐 木香 丁香 小茴香
  研末卷条,外灸熏肚脐。
经少回春丹.. 补血养血,补肾益精。用于月经过少,血虚,肾虚型者。
  人参 麦冬 五味子 黄芪 当归 熟地 香附 丹参 菟丝子 鹿茸
  研末,敷脐。
妇女百病丸..
  益母草135克酒炒 天麻150克面包煨 阿胶90克蛤粉炒 京墨90克 百草霜90克 阴阳土各30克晒干
  研末为丸,飞罗面即磨房飞扬墙上的面尘为衣,每丸重3克。用四物汤或黄酒送服1丸,每日服二次。
妇女百病膏滋..
党参100克  白术100克  茯苓100克 当归100克 川芎100克 赤芍60克 白芍100克  熟地500克  桂枝60克 桃仁150克 红花30克 丹参500克 益母草500克 乌贼骨250克 五灵脂250克 蒲黄250克 阿胶100克 艾叶30克 乳香250克 没药150克 月季花100朵 玫瑰花100克 丹皮60克 柴胡30克 郁金30克 香附500克 青皮30克 陈皮30克 蚤休60克 白花蛇舌草500克 贯众60克 枸杞100克 沙苑子60克 覆盆子60克 蛇床子30克 乌药100克 淫羊藿60克 鹿含草500克 杜仲100克 续断100克 牛膝250克 巴戟天250克 桑寄生100克
水煎三次,每次取药液一盆 ,共三盆,捞去药渣不用。将锅刷净,涂以麻油,再将药液倾入,文火煎至减半时,加入红糖2500克,不住手搅,煎至以竹筷子挑起滴落成条状时为度,取出放入净盆中,密封贮存。每次服1匙,日二三次,开水冲服。
八宝救坤丹..专治胎前产后,月经不调,干血痨,赤白带下,崩症及开花,女儿痨,无不神效。
人参1支 全当归120克 熟地60克麸炒 川芎45克姜汁炒 白芍120克醋炒 官桂45克 干姜24克 蒲黄60克 红花60克 益母草500克 广木香60克 黑豆60克炒 羌活45克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6克。每次服1丸,日二次,开水送服。
八宝坤顺丹..专治妇人百病,屡试屡验,真有起死回生之功。
人参7.5克 全当归15克酒洗 川芎5克姜汁炒 白芍15克酒洗 白术15克土炒 茯苓15克人乳拌炒 黄芩15克酒炒 砂仁5克炒 生地15克姜汁炒 熟地15克姜汁炒 橘红15克盐水炒 广木香7.5克炒 琥珀7.5克 沉香15克 紫苏子梗全用7.5克 益母草子梗叶全用9克 香附15克童便浸。春二,夏一,秋五。 甘草5克微炒
用水调侧柏汁入锅中,安琥珀于内。浸水煮巳至未时。取出另研。
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7.5克。用大赤金为衣。每次服1丸,日二次。
宁坤至宝丹..此丹专治妇人胎前产后诸般百病,大能调经养血,安胎种子,真妇人之妙药,故名之。胎前产后及无病妇人常常服之,百病不生,妙难尽述。
益母草90克 当归15克 川芎18克 白芍15克 生地15克 人参30克 白术15克 茯苓30克 橘红18克 生甘草30克 砂仁9克 广木香15克 乌药15克 香附15克 苏叶9克 黄芩18克 阿胶6克 川牛膝30克 朱砂9克 琥珀9克
研末,炼蜜为丸,每丸重5克,金箔。蜡皮封固。宜用黄酒。童便或姜汤送下,每次服2丸,日一二次。
忌生冷,油腻,煎炒等物。制作时忌用铁器。
八宝坤顺丹..专治胎前产后,经血不调,妇人百病。
益母草30克 党参45克 白术30克 茯苓30克 甘草15克 橘红45克 当归30克 川芎30克 白芍30克 生熟地各30克 黄芩30克 木香18克 沉香15克 乌药30克 砂仁30克 紫苏18克 香附30克 牛膝24克 阿胶24克 琥珀9克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次服1丸,日二次,黄酒为引,童便亦可。
延龄益寿丹..此方为归脾汤加减而来,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主治心脾两虚之心悸. 怔忡. 健忘失眠,盗汗,体倦少食等症,以及便血. 紫癜. 妇女崩漏,或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等症。本方既能健脾,又能调经止漏,尤为妇科保健养生之良方,
  党参12克米炒焦 黄芪9克炙黄 野白术12克土炒焦 当归15克 白芍12克炒 枣仁12克炒 茯苓15克 茯神15克 远志9克 桂元肉9克 石菖蒲9克 香附12克制 陈皮12克 广木香9克 砂仁9克 炙草6克
  共研极细面,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每次服8克 白开水送服。
西太后延龄益寿丹..
  黄芪9克炙焦 党参12克 焦术12克 茯苓15克 陈皮12克 香附12克制 砂仁9克 广木香9克 当归15克 白芍12克炒 枣仁12克炒 茯神15克 远志9克 龙眼肉9克 炙草6克
  研末,炼蜜为丸,朱砂为衣。每次服9克,日三次。
论.. 此由归脾汤加减而来,功可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主治心脾两亏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 盗汗. 体倦少食等症及便血.紫癜. 妇女崩漏. 月经超前或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等症。
回天大补膏..虚损,妇人月事不行。症见肌肤瘦削,皮肤枯燥,爪甲泛青,口干舌燥,掌心灼热,脉沉细等。此乃血枯营少所敦。
人参 天冬 生地 熟地 玄参 当归 白芍 川芎 丹皮 知母 银胡 红花 阿胶 龟胶 鳖甲胶 柿霜 山药 茯苓。
慈禧长春益寿丹..此方常服延年益寿,气力倍常,齿落再生,发白再黑,颜貌如婴儿。治年老体衰,面容不泽,腰酸体倦者,有一定疗效。
人参60克 麦冬60克 天冬60克 大生地60克不见铁  大熟地60克不见铁 山药60克 枸杞45克 菟丝子60克 覆盆子45克 巴戟天120克 肉苁蓉120克 杜仲60克 牛膝60克 川椒30克炒 广木香60克 柏子仁60克去油 五味子60克 石菖蒲30克 远志30克 云苓60克 泽泻30克
黑虎丸.. 毛家秘方,所制成药畅消全国,颇享盛誉。用于闭经. 痛经等妇科实证,及气滞血瘀所滞的胃脘痛。
  大黄七份 五灵脂二份 红花一份 百草霜适量
  研末,加入百草霜适量拌匀,制成绿豆大小丸药,干后备用。每次服40至60丸,日服二次。
通神丸.. 痛经止痛专方专药。
  制乳没各12克 琥珀2.4克 元胡3克 五灵脂12克 木瓜6克 百草霜5克 巴豆霜3克 炙草2.4克
  研末为丸。如豆大。每次服1丸,至多2丸,中病即止,不可过量多服。此方峻猛。
健步丹.. 妇女腰腿痛。
  当归9克 白木耳120克 僵蚕7.5克 全蝎9克 乌梢蛇9克 木瓜9克 杜仲炭9克 怀牛膝6克 煅牡蛎7.5克
  研末为丸。空腹时每次服1丸,白开水兑童便服。
定疼散.. 妇女周身骨节疼痛。
  归尾15克 羌活9克姜汁炙 勾耳5克 海桐皮9克 透骨草7.5克 松节9克 杜仲炭9克 川牛膝9克 续断9克 木瓜9克 制乳没各6克 白木耳120克,黑木耳亦可
  研细末,空腹时服,每次服6克,黄酒送下。一料可愈。
加减身痛逐瘀汤.. 一妇肩膀. 手腕. 足踝随痛随舯,数年不瘥,以致肌肉消瘦,不能劳动,此风湿为病。
  桃仁四物汤去地,加香附. 没药. 羌活. 秦艽. 苍术. 黄柏. 牛膝. 地龙
  如气虚者,加黄芪.. 臂膀. 手指痛甚者,加桂枝. 白薇。
加味八珍汤.. 治妇人绌麻筋骨疼痛妙方,亦同治男子。
  八珍汤加桂枝. 附片. 羌活. 细辛. 杜仲. 川牛膝. 木瓜. 南木耳醋制去蒂
研末为丸。
妇宁丸.. 疏肝理气,化瘀通络。
  柴胡9克 薄荷6克 当归9克 白芍12克 丹皮9克 栀仁9克 香附9克 郁金12克 枳壳12克 广木香9克 橘叶9克 路路通9克 王不留行9克 山查12克 牛膝9克
  将橘叶. 路路通. 山查三味浓煎去渣,与其余药研末混合为丸。每次服6克,日三次。经前10至15天即开始服用。多数病人经后以煎剂继续治疗,多以滋养肝肾为主,以六味地黄. 或左归丸,随症佐以调肝. 理脾. 清热等法。
调经四物汤..
  柴胡3克 黄芩3克酒炒 当归3克 川芎6克 酒芍6克 熟地12克 荆芥穗3克炒黑 山栀3克炒黑 蒲黄3克炒黑 元胡3克醋炒 香附5克醋炒 甘草1.5克 藕节3个引
调营清热汤..
  柴胡5克 黄芩5克 当归5克 白芍5克 生地6克 白术3克 丹皮5克 山栀5克炒 地骨皮5克 连翘5克 荆芥穗3克炒黑 甘草1.5克 荷叶蒂3个 灯芯1丸引
通经甘露丸..
  当归240克 生地120克 熟地120克 赤芍90克 桂心60克 三棱240克 莪术240克 藏红花60克 五灵脂90克 元胡120克醋炒 香附750克制 枳壳60克炒 陈皮60克 青皮90克 砂仁60克 丹皮120克 炮姜60克 甘草60克
  共研细末,以醋三斤,煮苏木120克取汁,泛为小丸。每次服9克,日二次。
逍遥散..舒肝解郁,养血健脾。
柴胡12克 当归9克 白芍12克 白术15克 云苓15克 炙草6克 薄荷3克 红枣5枚 煨姜5克
咳嗽,加紫菀15克.冬花15克.矮地茶30克. 鱼腥草30克。
加味逍遥散..
  本方有养血健脾,疏肝清热之功。主治肝郁血虚生热,烦躁易怒,或头痛目涩,或月经不调,痛经等症。
  银胡3克 当归6克 白芍6克 白术3 克 茯苓3克 炙草1.5克 薄荷0.3克 煨姜3片 霜桑叶6克
  研末。每次服6克,用鲜荷叶半张,煎汤送服。
加味逍遥饮.. 晚间发热,盗汗失眠。补阴敛汗,养心和胃。
  当归 熟地 酒芍 枣仁炒 茯神 远志 炙草 生姜 大枣
  加夏枯草. 知母 半夏 地骨皮 生龟板。
月灵珠..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仲景温经汤加香附,泽兰。
研末,水泛为丸如梧子大,以艾炭为衣。每次服20丸,早晚各服一次。
运用温经汤,只要抓住少腹冷痛,手心烦热,口唇干燥等三大主症,无论是月经过多,崩漏。痛经,还是闭经. 不孕,用之无不应手。本案加血余炭者,取其止血养血生血之作用,血流过多或经期而长而血虚者,均可加入。
温经汤加血余炭,后减吴芋量,去丹皮. 血余炭,加莲肉. 淮山。
妇女调经酒.. 红崩白带。解郁调经,行气活血,受妊育麟。
  丹皮120克 栀仁120克炒 柴胡120克 当归240克 酒芍120克 白术120克 茯苓120克 甘草节120克 香附180克 乌药120克 元胡120克 川楝子120克 广木香90克 荔核120克 炮姜120克 龟胶120克 阿胶120克
  浸谷酒30斤。每晚服10至30克。
女人常揉三阴交,保你终身不变老
少腹逐瘀汤..妇科良方。
当归9克 赤芍6克 川芎6克 五灵脂6克 蒲黄9克 元胡6克 没药6克 小茴香3粒 干姜3克炒 官桂3克
加减..胸胁乳房胀痛,加郁金.川楝子等疏肝理气之品..少腹胀痛甚,或冷痛,加香附.乌药.葫芦巴等理气开郁止痛之品..腰酸,膝软无力,加桑寄生.续断.杜仲.牛膝.巴戟天之品以调补肝肾..身倦乏力,短气者,去五灵脂.川芎,加党参. 黄芪.白术等益气健脾之品。
少腹逐瘀汤.. 此为王清任得意之作,医林向称安胎种子第一方。凡妇人经行腹疼,腰酸腹胀,经行一月数行,或经色发紫发黑,或经血成块兼少腹疼痛,或血色粉红兼白带,或腹内有积块疼痛等症,用此方治疗,无不生效。
少腹逐瘀汤.. 经水淋沥不断,赤白带下。
  当归9克 川芎6克 赤芍3克 元胡3克 没药6克 五灵脂6克 蒲黄9克炒 肉桂3克 干姜1.5克 小茴香1.5克炒
少腹逐瘀汤加减..
1.    经行腹痛,里急后重,脉小急,此寒疝攻冲刺痛。治宜温经逐瘀。
  当归 川芎 赤芍 桃仁 元胡 没药 香附 五灵脂 官桂 炮姜 小茴香 荔核
2.    一少妇经水将来,脐腹绞痛,少腹冰冷,手足臂膀腰腿且疼且肿,头面浮肿,饮食不思,经来涩少,色黑有块。三五日经止,其痛亦止,饮食如常。询之,自初行经即是如此,脉沉而小急,两尺更甚。此乃下元寒甚,瘕气攻冲刺痛,新血与旧血相搏故也。拟少腹逐瘀汤合十香丸加减,服二剂痛减经调,次年生子。
  当归 川芎 赤芍 桃仁 元胡 没药 香附 小茴香 乌药 官桂 炮姜 广木香 沉香 泽泻 皂角子炒研
3.    一妇每逢经期前三日,脐下痛如刀割,经来半日许,其痛即止。经如烂肉,小便涩痛。总责之冲任气滞血凝,新血与旧血相搏之故。宜于逐瘀通经队中,参入利湿之品,俾瘀去新生,则胞宫无瘀滞之患,而膀胱蕴热亦随之消除,小便自无痛苦矣。
  当归 川芎 赤芍 桃仁 元胡 没药 香附 乌药 桂心 炮姜 吴芋 莪术 怀牛膝 茵陈 焦栀仁 赤茯苓
4.    当归 川芎 赤芍 桃仁 元胡 没药 香附 乌药 枳壳 桂心 吴芋 莪术 泽泻
5.    一妇素患绕脐寒疝,经行少腹胀痛,脉弦紧。此寒疝攻冲刺痛。
  当归 川芎 赤芍 桃仁 元胡 没药 香附 乌药 小茴香 吴芋 桂心 炮姜 泽泻
6.    一妇少腹疼痛,有时有块突起,愈发愈剧,六脉中两尺沉紧而数。知经初回,冒雨劳动过度,被风之乘,寒之袭,伤及冲任及大小肠,气滞血凝,故而少腹痛也。
  当归 川芎 白芍 元胡 没药 吴芋 五灵脂 蒲黄 桂心 乌药 小茴香 广木香 枳壳
妇女月经不调,脐腹积聚..
  硇砂60克于净器中,用酸浆水二碗,慢火熬尽 干漆30克炒尽烟 桂心30克 没药30克 琥珀30克
  研末,用糯米饭和丸如梧子大。每于食前以温酒下20丸。
硇砂.. 化学名.. 紫硇砂名氯化钠,白硇砂名氯化铵。功用.. 消积软坚. 破瘀散结。用于症瘕痃癖。噎膈反胃,痰饮喉痹,积痢. 经闭。外治目翳. 瘜肉. 疣. 赘.疔疮.瘰疬.痈肿.恶疮。临床应用.. 破坚癖,不可独用,须入群队药中用之。有紫.白二种,白者化痰.. 紫者软坚消积.散瘀消肿。内服.. 入丸散0.3至0.9克。外用.. 研末点撒,或调敷,或入膏药中贴,或化水点涂。
更年期综合征..
1.石决明 磁石 蒺藜 柴胡 白芍 党参米炒 焦术 茯苓 远志 夜交藤 炙草 小麦 大枣
2. 二仙汤..壮肾阳,滋肾阴。
仙茅 仙灵脾 当归 巴戟天 肉苁蓉 知母 黄柏
本方是治疗更年期高血压的验方,临床实践证明,该方有良好的疗效。它有能很快消除更年期的一系列精神症状,高血压降低而稳定,紊乱的月经恢复正常,早期停经能够再行,能改善衰老状态,使面容华泽,精神焕发,体力恢复。
3. 党参 山萸肉 山药 芡实 枸杞 补骨脂 沙苑子 枣仁 淫羊藿 巴戟天 杜仲 龟胶 鹿胶 牡蛎 知母 盐黄柏
4. 石决明 牡蛎 磁石 决明子 蒺藜 杭菊 赤芍 茺蔚子 夏枯草 杜仲 黄柏 香附 青皮 陈皮
5.心肾不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6.肝郁脏躁..温胆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
7.肝郁脾虚..逍遥散合归脾汤加减
8.肝郁痰热..黄连温胆汤加减
9.静神汤
杭菊10克 蒺藜15克 生赭石30克 煅磁石50克 生石决50克 生熟地各15克 白芍15克 香附10克 佛手15克 夜交藤30克
10.石决明 牡蛎 磁石 决明子 蒺藜 杭菊 赤芍 茺蔚子 夏枯草 青皮 陈皮 香附 杜仲 黄柏
11.滋阴潜阳,养心安神..
党参 玄参 丹参 麦冬 天冬 生地 熟地 五味子 当归 柏子仁 茯苓 远志 龙骨 牡蛎 朱砂 桔梗 地骨皮
头痛眩晕者,加天麻,钩藤.. 耳鸣者,加磁石.. 皮肤瘙痒者,加蝉蜕,蒺藜。
12.疏肝解郁,益气健脾..
合欢花 绿梅花 佛手花 柴胡 白术 茯苓 炙草 刺五加 仙茅 仙灵脾 女贞子 旱莲草
梅核气.
1.舒肝解郁,理气化痰,清热散结。
海浮石10克 广郁金9克 黛蛤散15克包 昆布12克 生牡蛎20克 瓜蒌皮15克 桔梗9克 丹皮9克 焦栀9克 青陈皮各6克 厚朴9克
2.生赭石20克 柴胡15克 白芍20克 香橼15克 瓜蒌20克 半夏15克 竹茹15克 陈皮15克 紫苏15克 木香10克 云苓20克 甘草10克
3. 党参5克 川贝6 克 陈皮9克 云苓6克 生苡仁12克 苏梗5克 厚朴6克 槟榔5克 沉香3克 白芍15克 炙草3克 生姜3片 大枣2枚
后服逍遥丸以善后。
花癫..
  柴胡18克 白芍45克 当归18克 玄参15克 麦冬18克 焦栀仁15克 白芥子18克 石菖蒲5克 甘草5克
达郁汤.. 疏肝解郁,兼调冲任。
  柴胡15克 升麻9克 香附9克 川芎9克 橘叶9克 郁金9克 川楝子9克 元胡9克 乌药9克 丹皮9克 山栀6克炒 当归9克 仙茅9克 仙灵脾12克
开郁二陈汤.. 理气化痰,破瘀散结。
  法夏9克 陈皮9克 茯苓12克 川芎9克 莪术12克 皂角9克 炮甲9克 苍术9克 木香6克 槟榔9克 白芥子9克 甘草9克 生姜5克
妇人足上起红亮血它,遍身走痛,色紫红,形肿如疮,痛而不作脓,皆由血热所致..
  紫草 槐花 丹皮 归尾 生地 木通 泽泻 猪苓
  体肥者,加二陈汤.. 体弱者. 加人参.. 在上部,加桂枝. 片姜黄.. 在下身,加杜仲. 木瓜。
妇人遍身风疮作痒..
  蜂蜜和酒服之。
妇人狐臭..
  枯矾60克 轻粉9克 冰片3克 滑石30克 密佗僧30克
  研末,加入香水适量,外搽患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