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文与印风(十四)(图文)

 mlml988 2015-03-06
来源:《中国书画报》      文章作者:薛元明

    如果说,汉字本身的演化是一种内力,决定了印章的风格,那印人自身的努力则是一种外力,借助个人智慧来改造和经营篆书形体,乃“我”之呈现。这两者之间不断胶着,相互作用。印人的情感、思想、志趣都要在印面上体现出来,即主导性。

    一直以来,书法尤其是篆书对刻印的作用不断被强调,在此毋庸赘述。如果要做一点必要引申的话,那就是关键看是什么样的篆书。印人的篆书风格如何形成?概而言之不外三种模式:一是全盘照单全收,承袭;二是依据个人才情而有小的变化,改良;三是融会百家之功,打破重组,创新。篆书风格形成之后必须在印面中加以实施。邓石如提出“以书入印”,开一代新风。随着时代的变化,理念必须进一步拓展,对“书”的理解成为关键,即“以何书入何印”。从“以书入印”到“以我书入我印”,无疑是一个重大转变。

    这当然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字游戏,而且考虑到具体语境的变化,必须增加一个预设前提。就好比过去谈书法,不用特指,肯定是说毛笔书法。现在呢?则有一定的“变数”,出现了很多新名词,“书法”一词前也就有了前缀。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说明,但在特殊情况下必须强调。因为“书”的范围扩大了,不单单是篆书,也包括非篆书一类;篆书也不局限于单一品种,小篆、甲骨、金文、石鼓文和中山王文字都在内,非常多元化。

    所谓“我书”,就是以印人个性为主导的篆书,有明显的个人风格烙印。以书体和著名碑刻文字入印已经在前文有所涉及,不在此讲探讨之列,此讲主要是分析那些具有自身个性尤其是具有开创性的篆书。自邓石如至近当代的一些代表性印人,选出十位,分成两类:一类具有成熟的篆书风格,包括邓石如、吴让之、徐三庚、赵之谦、黄士陵、吴昌硕、邓散木;一类是非篆书风格,包括齐白石、徐生翁、来楚生。需要简单说明,齐白石的篆书主要以缪篆为根基,夹杂了行楷草隶等,非正统意义上的篆书;徐生翁以楷书刻印;来楚生则以隶书、简书刻印,三人各有所擅。

未标题-1.jpg

    可以看出,一方面,书法包括篆书在内具有足够的包容性,能够在有理有据的前提下进行各种创造和发挥;另一方面,追求书印风格的统一成为印人的主要目标之一。书印风格的统一,不仅是对印章的要求,也是对书法的要求。书法首先要过关,有足够的功力积累。篆刻风格除了本身必备的技法之外,要进一步考虑以书法风格来成就印章风格。书印风格的统一不是为了统一而统一,而是顺其自然。有的印人喜欢用印面的篆字来转换成篆书,这种“逆定理”未必成立,毕竟篆法和篆书还是有区别的。只有个人的篆书风格成熟,而在印面中又能符合技法要求,水到渠成,风格才能自然形成。书印风格统一有三个衡量标准:书印统一,朱白统一,风格多样,这样才能避免程式化、套路化。之所以能够从“以书入印”转变为“以我书入我印”,关键在于理解,“从篆书到篆法的转变”改为“从篆书到篆意的转变”,由“法”到“意”,范畴扩大了。在印面当中,篆法的经营不仅包括纯粹的篆书,也涵盖了最终处理成近似篆书趣味的其他书体。丁敬强调“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意即取法思路要拓展、眼界要拓展。

    邓石如的“邓派”风格迥然不同于“浙派”。原创者都有理念。包世臣《艺舟双楫》记:“受法于怀宁邓石如顽伯,曰: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邓石如的思想和技法是相匹配的,圆转流利的篆书适应冲刀法,充分展示一泻千里的流畅感特点。篆书体式纵长,印面为正方,而且字数不等,如何适应印面形式而又能保持篆书体式,检验着印人的变化能力。能够将个人的艺术主张付诸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上相互统一,不论哪种形式,都是佼佼者。

    邓石如的篆刻不仅有圆转,也时常见方,但不同于“浙派”的方。“浙派”篆刻也有很多细节,不仅仅是方,不能被笼统的评价掩盖了双眼。邓氏篆刻以“刚健婀娜”名世,仔细分析“刚健”,主要是横笔画,直的部分,“婀娜”是“柔”,即竖向收笔飘动的部分,形成相互配合的关系。有一点需要说明,有观点认为邓石如乃一匠人,不够文人资格,印章匠气重,实乃一家之言,是偏激之论。说得严重一点,是带了有色眼镜。邓石如有文人之实而无文人之名,说穿了就是无“功名”二字罢了。古人重学养而不唯学历。还是回到那句话,最终以个人作品来见证。

    当然,邓石如作品存在良萎不齐的现象,有一定的原因:一来但凡初创期,作品肯定存在一定的震荡,出现不足;二来个人生活不稳定,无法相对集中时间来进行探索。但对于欣赏者而言,也有两点要求:一是要有审美的眼光。对邓的作品必须进行有效归类和整理,可以发现其中的思考变化脉络。二是印人一生的精品多半屈指可数,存在一个成功率。比如齐白石的印章水平或高或低,落差很大,黄士陵、吴昌硕、来楚生的创作相对稳定,评价印人则“就高不就低”——只看精品,不在于数量多少,一二方便足以传世,正如一句俗话所说:“老鹰有时飞得比鸡还要低,但是鸡永远飞不到老鹰的高度。”

    邓石如篆隶兼善,融会贯通,楷书格调不俗,所惜数量不多,真正的影响没有体现出来。邓氏刻印篆隶转换,左右逢源,体式变化丰富,不拘常规。吴让之的眼光很独到,认为邓石如篆书成功之处在于融“彝器款识以尽其变,汉人碑额以博其体”,“以汉碑入汉印,完白山人开之,所以独有千古”。邓石如所作如“江流有声断岸千尺”等印章,可谓“千古绝唱”。印面和边款珠联璧合,充满诗情画意,令人击节赞叹,一印而能乾坤,为万世立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