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好人总会受到伤害?

 凡凡人人人 2016-06-13

文:雾满拦江

(01)

有位女士,写信给连岳先生,以极厌憎的语气,描述了她的老公公年纪虽老,花心绽放的恶形恶状。女士笔下的那个老男人,吃相不是一般的难看,几欲到了与情妇明铺暗盖的程度。

最令女士气愤的是,她的老婆婆对此装聋做哑,她丈夫也持旁观态度。

她无法容忍,正义感爆棚,写信向连岳先生问计。

猜猜连岳先生给她出了个什么招?

连岳先生温和的告诫她——笨人总是道德感最强!

连岳先生的意思是说,这位女士有点越界了,她老公公的事儿,婆婆儿子都不置一词,你掺合个什么劲呢?

听起来好有道理的样子。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为什么有些人的道德感,会特别的强烈涅?

(02)

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教育,那么,家庭现状,就构成一个人生存的全部资本。所有的人,都表现为一种自然状态。

这种状态,是人生的第一个自然阶段:道德人。

自然状态下的道德人,通常具有超乎寻常的正义感,这种正义来自于对周围竞争者上位的愤怒,所以他们的道德感总是外向的,总是愤怒的控诉别人不道德。实际不过是生存资源争夺规范而已。

假如人类没有教育,所有人终将成为道德之士。

这个道德之士的意思,不是说我们有多高尚,而是我们对他人的恨意有多深。极端情况下,别人的任何行为,甚至连同他们的存在,都构成了不道德的理由。不道德就是邪恶,邪恶就必须消灭,杀呀,所有的道德人士,都成为了战士——或者说,大家不过都是暴力主义者,道德是战斗的最好理由。

暴力游戏太LOW了,不符合人类追求高大上的天性。于是教育出现。

教育的目的有很多,但有一个目的是公认的——把道德之士们的关注点,转向自己的内心,消弥其暴力行为,让我们转型为冰冷的经济人。

(03)

道德人的表现,事事以对错为标准。

道德人心里的对错,其实是以自我为中心,符合我愿望或利益的,就是对的。让我血本无归棵粒无收甚至让我不爽的,铁定是错的。

到了经济人时代,就能够清晰辨识对错的主观性,不再把自己的对错强加于人。而是趁道德人愤愤不平之际,撸起袖子大捞大抢,这些人的心态是比较功利的,行为也是理性的——而他们心里的幽怨,很可能比之于道德人更为强烈。

(04)

和菜头老师有篇微信《为什么好人总是会受到伤害》。

对呀,好人为什么总是受到伤害涅?

为什么?

这是个好问题。

这个问题,好就好在,它是从自然道德阶段,向理性经济行进时的思考。这个问题,不仅是中国人在思考,举凡地球上长两条腿的动物,好象都在困惑琢磨:为啥涅?为啥好人总是受到伤害涅?

这个问题,因应于劣质的因果逻辑——诸如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好人上天堂,坏人下地狱等。其实这些观点也没多大毛病,就是把不确定不对应的概率事件,毫无证据的确定化,对应化了。这么一乱来,真理就成谬误了。

什么叫不确定、不对应的概率事件呢?

举例来说,你好心好意,搀扶一位摔倒的老太太,有可能被对方反咬一口,讹诈你。你的善意,并没有获得善报。

但如果,你持之以恒的把摔倒的老太太们搀扶起来——假如地面上躺着足够多的老太太的话——你此时的行为,就会获得更多人的赞赏。你会发现,你的回报并不是从搀扶老太太现场获得的,也不是立即兑现。

但当有人把这种不确定的概率,予以确定的话,困惑就产生了。

(05)

网络上有篇文章,说是美国还是什么地方的一个小盆友,写信给教堂,质问神父:为什么我做个听话的乖孩子,什么报酬也没有,而那些满地打滚的熊孩子,却总能够强迫家长让步,获得他们喜欢的玩具呢?

文章称,这封来信,引发了全美人民的热烈大讨论。讨论到最后,也没个结论,最后不知是哪个混球,忽悠写信小朋友说:上帝让你成为一个好孩子,这就是给你最大的奖赏,这就足够了。

于是讨论完美收场——但大家更糊涂了。

要知道,这个问题,是一个人从自然的道德阶段,向理性经济人阶段迈入的关键问题。想明白了,就理性了。想不明白,就会成为一个老道德人,年纪一大把,满腹幽怨气。

——有关这个问题,其实只要反问一句:好人总是受到伤害,难道坏人就成天幸福无比,就不会受到伤害吗?

再偏激的人,也不好意思回答说是。因为我们自己很清楚,伤害这种事,如同天上下雨,根本不分好赖人,逮谁浇谁的。

再说伤害的具体内容。有些所谓伤害,不过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家人品爆棚,应该多吃多捞,但大家根本不买你的帐。所以你才会感觉到委屈,就会抱怨自己这么好的人都不让多吃,真是太黑暗了……

许多情形下,所谓伤害,不过是一种预期落空的心理不平衡而已。

想明白这一层,大致就进入了理性经济人阶段了。

——说过了,理性经济人也不是那么好混的,这类人士的心理失落,比之于道德人更强烈。

(06)

从小学到初中,教育要完成的目标,应该是把人由道德人,转型为理性经济人。

如果转型成功,通过高中进入大学,再完成人生的第二次蜕变,由理性经济人,转型为成熟社会人。

成熟社会人,又是个啥样子的涅?

这么说吧,第一个阶段的道德人,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利益为是非标准。这层次人士是情绪化的,喜欢最简单的口号。

第二阶段的理性经济人,能够认识到是非标准的主观性,比道德人具有了更充足的心灵自由空间,做起事情来,脑子更清醒,更明快。但他们多是物质主义者,认识不到是非的客观性,也不感兴趣——一旦他们对此产生兴趣,进化就开始了。

第三个阶段,就是在接受大学教育后,成为一个成熟的社会人。这类型的人心灵更丰富、更细腻,他们能够明晰是非成败等诸观念名词的确定意义,知道道德人爆棚的正义感,不过是没有捞到愤怒。也知道理性经济人的精明,不过是想捞更多的功利。

大学教育,哪怕只是拿个学士文凭,应该已经具有了足够的思维高度,能看懂此前看不懂的事儿,能明白此前没想过的道理。

这些事情包括,做成事情的基本条件、具体步骤、相应规则与后续行进。这些道理包括,成事的规则与手段,是非善恶的确切定义,以及这些抽象法则,如何成就我们的人生——简单说就是,明是非,知成败。

说到这里,大家就不开心了。

好象许多人,大学毕业好多年后,这些犹自懵懂。

懵懂也没办法,工业化的飙歌激进,实用型技术人才的稀缺,导致高等教育功利化,没有超前时代,而是追着时代笨头笨脑的跑。跑到今天,连教育自己都懵圈了,做为教育产品的学生,更是不辨西东了。

所以发达国家调整高等教育目标,转向适应性教育,培养学生的批判式思维,前者的目标是知成败,后者的目标是明是非,此二者合起来,无非不过是让大家一边疯狂捞钱一边嗨。用书面语表达,就是获得物质与心灵的双重自由。

发达国家的选择,不过是回归教育的起点,回归智慧本身。

既然如此,咱们也赶紧起步,向人生的第四个层次冲锋——奔向智慧型人生。

(07)

什么叫智慧型人生呢?

这么说吧,人生面临的问题,有四个层次。

人生的思维状态,也有四个层次——正是这几种不同时态的思维,导致了不同层次的问题。

从图上能看出来,道德人阶段,都是以自为为中心,以自我为是非,所以会泥陷情绪之中,难以开解。

理性经济人阶段,有明确的经济目标,但重结果疏失过程,导致看问题舍本逐末,会出现总也追不上时代变化的悲凉幽怨。

成熟社会人阶段,能够从人生这个长度,规划自己的目标取舍,这个叫看问题抓住了根本——虽然抓住了根本,但心灵深处时时陷于道德危机,最要命的是无力对抗人性自身,导致了许多伪社会人的出现。他们的行为是理性经济人的,但心态却是道德人的,动则得咎,烦躁异常,无非不过是丧失了对存在意义的把握。

(08)

人生是个不断消除苦痛,获得快乐与幸福的过程。

第一阶段道德人,是纯天然无污染的野生物种,还不具备获得物质财富的能力。经过初小教育,完成人格转型,就可以参与社会竞争了。

竞争这种事,水平越高,玩得越爽。仅有初小的教育水平,还不够被大家玩的。于是高中及大学就需要赋予我们更强的能力,这个能力的关键在于适应性。

正是因为适应教育的匮乏,导致了东西方高等学府的精英们,陷入到孤独、迷惘与惶惑之中。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我们所能做的,只有再向前一步,直冲向智慧型人生——哪怕是失败了,混成智慧型学渣,至少人格的社会化完成,能够得心应手的,对付人生现实问题。

智慧型人生,它实际上跟现代教育,毫无关系——昔年禅宗五祖弘忍座下,一个字也不识得的文盲学生惠能,就能够获得智慧,秒杀师尊座下无数学霸,成为智慧思想史上赫赫有名的禅宗六祖,这就是个范例。

能否获得智慧,不得而知,但我们至少要有这样两个认知:

这个世界,有外在可见的物质层,有内在隐密的规律层。

人心之中,有强烈的物欲,也有强烈的心灵饥渴。

人心与世界,是对应的。物欲是针对的物质可见层,心灵则是针对的隐密的规律层。

物质与规律的全部认知,才叫智慧。

心灵和物质的双重满足,才会幸福。

(09)

对于我们的物质需求与心灵需求,一个也不能少。

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唯其心灵上的满足,才能够衍生出足够的智慧,让我们举重若轻的,化解物质财富的匮乏与不足。

反过来,物质财富的充足,才会让我们心无旁碍,思维洞开,有闲暇追求心灵层次的快乐。

所以呢,我们一定要记住,一切简单的存在,背后都有复杂的隐密操纵机制,你能看到的,不过是这世界的1%,看不到的,占这世界的99%。任何时候,当我们自以为聪明,肯定是出糗的时候。

第二个,规律是内在,智慧在人心。隐密的世界不过由人心构成,认识人性,认识自我,是最重要的事儿。

第三个,情绪与智商成反比,怨气与失落成正比。这个世界上的许多所谓伤害,不过是人性的艰难磨合。如果你感觉到了委屈,就应该知道,自己还远未成熟。

第四个,人性只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并无好坏之分。没有谁天生就是好人,人是做了正确的事儿,才会称为好人。做好事并非是点对点即时回报的,隐忍的智者,会当年投入静待十年后的收成。这个耐心我们需要有。

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不断替换博弈工具的过程,初始用道德,而后改智力,再后智商情商并重,最后学习用智慧。智慧不过是高品质的人性,唯其提升自我,克制环境所带来的一切不足,才能接近于快乐与幸福本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