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龙渊《道德经讲义》——天道章第七十七

 向死而生hl265w 2016-11-06

天道章第七十七

恭闻天地之间。莫不有余。莫不不足。能使有余者不余。不足者不终于不足。则人之功能也。任其有余而不知损。听其不足而不知益。甚至损不足而奉有余。人道之所以不平也。故此章先以张弓明天道之平。终以圣人能肖天道之平。使人知非至平。不可以言道。非至平。不可以修道也。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

道贵乎平。平莫平于张弓。或过高。不可以张弓。或过下。不可以张弓。天之因物付物。称量为施。栽培倾覆。因物为用。无此足而彼歉。无或厚而或薄。其犹张弓之不可高。不可下。故曰天之道。其犹张弓乎。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

此即明张弓之义。以喻天道之意。张弓者。有时而或高。高不可不抑。将前拳往下落。是为高者抑之。有时而或下。下不可不举。将前拳往上起。是为下者举之。

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

高为有余。有余则不可以命中。损有余。乃能与的相对。而不过于高。下为不足。不足亦不可以命中。与不足。乃能与的相当。而不过于下。张弓之道。即天之道。天之道。其犹张弓之道。即是即小以见大之义也。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有余是不平也。不足亦是不平也。任其有余而不损。则有余者愈见余。举凡过乎阳。过乎阴。过乎寒。过乎燠。一极备者。皆有余也。听其不足而不补。则不足者愈显其不足。举凡阳不应时。阴不顺令。雨不能润。晹不能暴。一极无者。皆不足也。必损有余。不使有余者太过。补不足。不使不足者不及。乃能得其平也。此为天之道也。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天以无私。故无往不欲得其平。人心多私。故无往而能得其平。天道之损有余。正以补不足。人之道。却与天道相反。凡不足者。以为可以任我之所欺。反欲损之。有余者。则曲意随顺。锦上添花。奉之惟恐不诚。损不足以奉有余。人道之不平。皆人心之私为之也。若肯法天道之平。则必知损之宜损者何如。补之宜补者何如。焉有损不足。奉有余乎。

孰能以有余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不欲见贤。

一身之外。凡无关于身者。皆有余也。有余者。亦何必吝于己。不以公诸人乎。奉天下亦孰不能。而孰能。惟有道者。识透天下之身皆我之一身。则有余者。何不可奉天下乎。是以圣人能知之。圣人能行之。凡有为也。皆我性分中事。凡有功于人者。即是尽己之事。故曰为而不恃也。功之成也。必自处其功。则视功为己私。不知以我之有余。补天下之不足。即天地生物成物。天地何尝居功。成功而不处。圣人之功所以大也。凡以智先人以能自衒者。皆欲见贤也。欲见贤。则其贤必小。欲见贤。则其贤必浅。亦思贤之在我。蕴于中而应于事。为我终身之宝。奚用自见乎。不欲见贤。则贤为不可测之贤。贤为用之不穷之贤。故曰不欲见贤。此章之意。观圣人之不恃。不处。不见。皆是损有余之意也。为之至于成功。皆是补不足之意也。所以克肖乎天道之损有余而补不足。得其平也。亦犹天道。犹张弓。高者能抑。下者能举。无往而不平也。天之道。即圣人之道。圣人之道。即天之道。修道者。其知之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