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入门教程之选帖和读贴

 花落书香16 2016-11-30

1、选帖

自古以来,每个时代的字都是大同小异,魏晋的二王、隋唐四大家、宋元四大家等等,都有很多共同点,首先看你喜欢哪个时代的字:

王羲之和钟繇的楷书有很多共同点。

柳公权的字和欧阳询的字,风貌相似。

……

几个选帖思路给各位参考,请对号入座:

1、追求速成学隶篆

(不要问我什么,来不及解释了。)

篆书《石鼓文》、《毛公鼎》、《散氏盘》等

隶书《礼器碑》、《张迁碑》、《石门颂》等

2、打牢基础学楷书:

楷书有钟繇、王羲之、欧颜柳赵诸家,都可以学习。

3、追求实用学行书:

《集字圣教序》、赵孟頫的《赤壁赋》等。

值得注意的是:楷书有很多种字帖,行书只有一种,就是王体,即王羲之和王献之的字帖,后代的赵孟頫、米芾等都是学王。最好直接学习王羲之的《集字圣教序》。

4、标榜个性学魏碑:

《郑文公碑下碑》《张猛龙清颂碑》《张黑女墓志》《高湛墓志》《元怀墓志》等等。

二、读贴:

学会读贴,只有把帖读清楚,才能临摹好。

古人说:八分读贴、两分临帖。

读贴在书法学习当中是非常重要的。读贴时遵照一个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整体的读贴方法在下一篇文章中着重说明。

本节以我近年学书的经验简单说说。

汉字都是由笔画组成,我把笔画称为线,读帖时看的无非是线的大小、线的位置、线的形态三者。

线的大小和位置读起来非常简单,比如说这个字:

我们参照上面的米字格来看

1、整个字的大小大致占了格子的80%左右。

2、字体左右结构,中间非常舒朗。

3、单人旁的这一撇,以及“多”字上面的几个撇,几乎和米字格的斜线平行。

4、单人偏小,多字最后一笔偏长,几乎到了单人旁下面。

……等等,还有很多信息,相信认真看字,读出来不难。

认识到上面几点,熟记于心,然后把这个字临摹在纸上,想必简单多了。

1、横

横画在上时。收笔松弛,这种写法在颜柳当中居多,而欧楷偏少。横画幅度大。

横画在中间,方切起笔,中间细,非常硬朗。

横画在下,多以尖起笔,收笔下垂。

2、竖

竖画的出锋一直到尖,中间不细。

虽是尖画,依然雄浑。

垂露竖似颜体。

垂露竖的变体,写的非常弯。

两边都向内凹,收笔也居中

3、撇

尖起尖收,但有分量,不飘

起笔后非常大的转折

收笔是隶书的一种写法。也是体现欧体隶味所在。

撇画当竖钩来写

一些细节的读法:

这几个字,圈里的小点看到没?

做什么用的?

这是竖笔起笔后,笔锋拖带形成的,这个点直指下一笔的起笔位置。

竖画和撇、提交织着一起了,走势看出来没?

细节美不胜收。

注意看它的勾,勾到哪里去了,能不能看出来?

起笔藏锋没有?没藏锋,藏锋干啥。

颜真卿侄文稿上面的笔法粗细变化。这是蘸一次墨,等笔上墨写尽再蘸下一笔,一笔墨汁可以写一行多的字,这种自然的墨色干湿变化富于美感。

颜真卿老师的《**文稿》,先说背景:

安禄山反叛时,颜真卿侄子颜季明挺身而出,取义成仁。

颜真卿疾痛惨怛,哀思郁勃,留于笔端,写成这幅天下第二行书。

字迹最开始大气凛然,从划线部分开始,从行书写到带点草书味道,有些悲愤交加。

再到后面,已经是拿笔不稳,泣不成声的地步(参照年轻时候失恋写日记的字迹)。

运笔迅疾,情绪激动,与其悲愤之情有关。其书法最妙处,一在其字的点画密聚,草成一个块面之处;二在其枯笔连擦写数字之处。这两种现象交相映衬,造成虚实、轻重、黑白之间的节奏变化,再加上草稿特有的率意所造成的用笔“不拘小节”,和结体的偏于松散,形成了颜体稿书风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