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雁气功前、后六十四式完整版

 强壮功 2017-03-01

    大雁功是利用动作的上下、前后、左右、向内、向外,升降开合,动静相间;吸收天地之气,收贯、排泄、补虚、泻实;以达到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


  “经络”贯穿于人体的脏腑、肌肉、筋骨、皮肤等二切组织,形成纵横交错的罗网,就象自然界的河流渠道一样。俞穴分布在经络循行的线路上,是脏腑经气运行输注、积聚、出入之处所。人体的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主要通过经络分布全身,以发挥其濡养、温煦等作用。经络是内气运行的通道,也是疾病转变的途径。体表感受病邪和各种刺激时,可传导于内脏;内脏生理功能失调时,可传导于体表,并有异常感觉和过敏反应。经络运行失常,则气血受阻或不和,阴阳不调,生理功能发生紊乱或衰退,人体因此而患病。因此,疏通经络,保持经络畅通无阻,对健身治病有很重要的作用。        


  大雁气功前六十四式分述各节动作的作用和气感:
    一、起式
    本节亦可称为“预备式”,主要为下边动作作准备。“全身放松入静,进入气功状态。”通过百会穴贯气,前通任脉,后通督脉,气往下自然下沉,贯气至四肢末梢。全身舒适,有温暖感。劳宫(即手心)涌泉(即脚心)发热,手指、脚趾有发沉、发麻、发胀感。
    “两脚平行同肩宽”是大雁功的基本脚形,这种脚形有利于足三阳经,足三阴经的气息均衡,两脚受力亦均衡,使人体站立自然平稳。    
    五指自然分开,虎口圆”是大雁功的基本手形。五指端是手经的井穴,手经都是从指端井穴开始传注的。“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手指自然分开,虎口圆”则气机下降,气血下行,有利于手三阳、三阴经脉的气息传输到手指,加强手经经脉之间的传输交接,使手部气血通畅。“口微闭,舌轻舔上腭”是大雁功功法的基本要求之一。舌轻舔上腭能接通任督二脉 (即小周天的通道),有利于内气的上下运行。故有“搭鹊桥”之称。它还可使口中津液增多,产生一种清甜稀薄的液体。津液满口后,吞咽下肚,即所谓”玉液还丹”。这是精气旺盛的生理现象。津液可以助消化,防衰老。如果用力舔舐上腭舌根则发硬,时间久了就会引起气血上引,  口干舌燥,虚火上升,效果相反。
    “眼平视前方”有利于神正,气平。眼神是意念的反映,
眼上视则气息上升。眼下视则气息下降。
    “全身自然放松,头脑安静,排除杂念”,这是大雁功整
套动作的基本要求之一:在这一节中,还起到收心、安神、松身的作用。为下面各节动作做准备工作。
    二、展翅    
    气走手三阴经,从劳宫穴进气至气户,通过经脉行于中,  下丹田,下行脾胃二经,热感直至脚心,两手心手指发热发沉。
    本节开手三阴经,打开劳宫穴,两臂由体侧缓缓向上前举时,用的是半阴半阳的“立掌”,两手心相对而起,随着两臂向上,带动两肋骨微微向上运动,则开始调动半阴半阳的足少阳胆经经脉的气,以提升三阳中的初阳气息。胆经位于胁肋部位,肋骨微微向上运动,胆经脉随着调动起来,同时下丹田气息开始沿任、冲脉上升,以疏通下中上三焦。足阴经气息也上升至胸腹。
    当两臂扩胸左右分展,手心向上,眼视上空,身体微微向后弯时,用的是“阴掌”。这时,任冲二脉气息上升到胸部,
    两臂分展起扩胸之作用,气走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  厥阴心包经,打开劳宫穴,手心气感明显。眼仰视上空,廉泉穴对前方,则可打开廉泉穴。
    三、合翅
    双手向前合抱,把天气接入两劳宫穴。送贯到下丹田通带脉,气机下降,气归丹田,小腹发沉发热,腹部有热感。
    两臂向前合抱时身体向前恢复直立姿势,自然含胸、收腹,眼视前下方。
    展翅合翅动作,主练丹田开合,气机升降,主练手三阴经。中丹田在胸部膻中穴,膻中穴是气会穴,全身各经脉的气在此交会,为先天气与后天气交会处,经过融合锻炼以后,留清去浊,输营养布于五脏六腑及四肢。中丹田主练后天“宗气”。同时,膻中穴又为心包经的募穴,能宽胸理气,治咳喘。此两节动作久练可疏通上,中、下三焦,气通五脏六腑。
    下丹田在小腹部,它是生气之源,男子藏精,女子养胎之处所,先天元气(即肾气)藏于丹田,散布全身,肾气旺则身体健壮,耳聪目明。下丹田是人体生命能量的源泉,亦是全身气血汇集之处。下丹田主练“元气”,下丹田位于全身中部,上通百会,下通会阴、涌泉,前通脐,后通命门,是任、督,冲三脉经气运行的起点,也是贯通全身上下、表里、内外的枢纽。
    四、折窝
    两手合抱提气到中丹田向胸部贯气,开胆经,手心向内
  然后两手变为立掌,手心斜相对,呈抱球状向前送,力的反
  弹作用使身体直立,向前方伸展两臂,两手向身体两侧划弧,手三阴经进气,贯于足三阴经,合谷向肾俞贯气,劳宫、肾
俞和双腿内侧均有气感。
    折窝一节气通手三阴经脉,气感从腋下至手心,两手臂气息相通成一闭路。两臂外展划一大弧至胯后外侧,此时两手劳宫吸收身体外圈之气。脚跟提起,使涌泉穴打开,吸收“地气”,加强足经脉气息的传输。
    五、抖膀
    气由劳宫合谷经肘向章门穴贯气,走脾脏进入胃腑。
    抖膀时,两手指收拢成爪形,使手中气息集中起来,以便贯气时使用,两手贯气肾俞、带脉,从带脉抱转迅速甩手于肚脐前两旁外前方,甩出病浊气。劳宫收气。
    抖膀的目的是排病气去浊气,震动、活跃肋部肝、胆经气,随着脚跟的迅速落地,是为了震撼内气,而使病浊气迅速下行,从脚排出,抖膀两次,气路运行两次。
    六、七、折窝,抖膀
    同四、五两节。这四节动作主练肝、胆经脉,有疏调肝胆,和中降逆的作用,可治肋骨胀痛、呃逆、肝胆病。主练劳宫、涌泉穴收气排气。
    八、上举
    从劳宫进气,外走三焦经,内走心包经,经气户进中丹田、下丹田,然后经肾进涌泉。劳宫、涌泉以及手脚的第四指均有热感。    
    两臂上举,两手心向内,手指向上,导引阴气上升至头,此时手心向内,亦直接贯气头面部,使气机上升至顶。
    九、合掌    
    气贯百会,沿任督二脉而下,走足少阴肾经到涌泉。百会有压、热感。涌泉有热感。
    两手十指交叉,手心向下,贯气百会及通天穴使头部气血通畅盈满,并可贯通下注全身各处—厂达涌泉。
    上举、合掌两节动作,主练上丹田,调升阴气,以补大脑,使头部气血充足,可治低血压、大脑供血不足,气虚下陷等病症。
    “百会”穴是全身阳经的交会穴,主升阳气。有消热散风,开窍醒神,回阳固脱的作用。
    人体上为阳,下为阴,腹背为阳,胸腹为阴,右为阳,左为阴,多练上举升阳,合掌贯气,有使全身阴阳相通的作甩。
    十、翻掌
    开督脉,气贯手三阴,腰背有热感,翻掌使手心向上,两臂向上伸举时,则调动阴气上升,使督、任二脉气息上升至胸,翻掌通手三阳经脉,气升从手至头,开足少阴胆经。
  两手心向上亦通天阳,收天气,收天阳补体阳。当两手用力向上伸撑两臂,头微上抬,可打开廉泉穴。两臂上撑,可拉
撑脊椎,锻炼筋骨、肌肉,对肌肉的柔软度的改善有明显的效果。
    十一、下腰
    开膀胱经和肾经,气沿督脉入百会,劳宫和印堂接收地气,下肢气感较强。
    下腰时,两臂放松,身体屈腰前倾时,则气机下降,沿任脉下降于丹田,当两掌下按在两脚中间时,气机顺督脉及膀胱经到头,故此时头部气血充足。高血压患者注意头不要低得过低,百会可朝前,控制气息下引不要过度,以减少头部的气血。本节主练膀胱经脉,两腿伸直,以承山、委中、殷门、承扶、秩边等穴位部感到发胀为度。下按时两手心接地气,上提肘则收地气入丹田。收地阴补体阴。两手下按时,足阴经下降至足,足阳经上升至肩及头。当两手在左脚前侧或右脚前侧时,主练膀胱经脉、胆经及阳维、阳矫脉,下肢气感较强,以脚外踩及小腿外后侧发胀为度。手提时收地气,上身提起转换方向时,注意放松。
    膀胱经脉,为全身面积最大,穴位最多的大经脉,与肾经互为表里经脉。膀胱位于小腹,藏津液,司气化,主汗、尿之排泄。练膀胱经胀主治外感风热、风寒,发冷发热等表症及坐骨神经痛,下肢肿痛,麻痹等。有疏筋利节的作用。膀胱经起于眼部睛明穴,此穴为治眼病的主要穴位。因此,练膀胱经亦可疏风清热,活血明日。阳矫脉沿下肢膀咣经上行,主左右外侧之阳气,司上肢运动,能使关节灵活有力。阳维脉上行于卫分,主表,是“诸阳之会”,有维系、通调周身阳脉的作用。与阴维脉一起使“营卫调和”,可起凋和气血的作用。
    翻掌一节主练阴经脉,下腰一节主练阳经脉,通过气机的升降,接收天地之气,补体之阴阳,以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
    十二、缠手
    主要是气行带脉,练:于三阳、三朋经,气通胯、腰,各关节有热感,向周身贯气。
    下腰时的“阴掌”,通过手臂外旋过渡,到“立掌”,手心朝外时,气机由手阴经过渡到手阳经。再同时涮腰,缠手由立掌变为“阳掌”,使两手心向上。气机由手阳经脉又变换为手阴经脉,但是气机由下降转为上升。加上涮腰的力量振动,激发下丹田气息,顺冲、任二脉上升至胸。缠手时两手臂在腹前、胸下方旋转,两手小臂内外关相交翻手腕,手心向上对胸部亦起贯气作用。“内关”是心包经之络穴,“外关”是三焦经之络穴,二经脉互为表里,此二穴又分别通阴维、阳维脉,都具有互相沟通,解表通里的功能,能够清上、中焦热,去胸胁痛等病症。对心肺病、心血管病、脑神经系统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十三、回气
    回气时左手向缺盆贯气,沿缺盆、气户下行入丹田。右手有捞体外之气的感觉。回气一节,使全身气息形成一闭合,大交叉循环路线。主练手、足阴经、五脏之气。有清月巾利咽,理气化痰的作用。右手划一大弧捞体外之气贯入到左脚大趾、
二趾。沿腿内侧上行至会阴、至下丹田再上升到胸、手。形成手三阴经脉与足三阴经脉在体内的交叉大循环;。阴经属脏,使五脏之气得以疏通、调理,具右调理五脏功能的作用。年老病重者手捏脚趾如有困难,可不捏脚趾。但左腿要伸直,右手指向左脚大趾,眼神在左脚大趾上,同样可达到大交叉循环的目的。
    十四、左弹足
    交叉贯气,背、腰、胯各关节有热感直至胆、肋。贯气至肝脾二经,并开通膀胱经。主练简易“大周天”,左弹足三次,运行三次。姿势同回气。
    当右臂向左外方撑肘,手扳脚趾向内转腕时,此时手阴经脉转变为手阳经脉。身体向左转时,以左脚跟为支点,左脚亦微向左转。此时,山刁:手腕的扳转及身体的扭转,使左腿胃经、膀胱经、胆经相继贯通。使足三阳经气上升,经腿出腰,背、肩与手三阳经相交接,形成手三刚与足三阳经脉在肢体外侧的大交叉循环。当手臂放松,身体转回原位时;则又恢复“回气“一节的姿势,手三阳经又转变为手阴经。又形成手三阴与足三阴经在体内的大交叉循环。如此弹足三次,放松转回三次,就形成三次“简易大周天”的运行。
    “弹足”可疏通周身阴、阳经脉,促进血液循环。调理五
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并对筋、骨、肌肉有较好的锻炼。扭腰,亦有利于活动腰胯,练带脉。
    十五、推气
    开通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太阳小肠经,手指间和掌心发热较明显,劳宫向外排气。
    “推气”,手臂、手指下垂,手心向后慢慢推动,以疏排手经之病浊气。
    十六、捞气
    气经手三阳经上行至肩;经三角肌达面部耳侧,头部有热感。
    “捞气”即捞体外之气,贯气右缺盆穴。
    十七、转身回气
    将推捞所得之气,贯入缺盆穴,经气户下至胸归入丹田。
    “转身回气”即转身180度,左手随转身划一大弧,将体外之气,捞贯至右脚大趾、二趾,形成大交叉循环。
    十八、右弹足
   右弹足与前左弹足相同,只是方向相反。
   十九、推气同十五。
   二十、捞气同十六。
   二十一、缠手
   劳宫进气,气归带脉,引发丹田气,气护带脉丹田。两手在内外关或内外劳宫交缠均可以,两手心向内缠,对胸腹部贯气。随两手臂缠绕,带动肩、腰、胯自然晃动,有利于健肾纳气。
    二十二、云手
    左云手作用与右云手相同,气机走左半侧路线。
    云手一节主要是疏通同侧半边手、足三阴三阳经脉,以调节同侧气机升降平衡。
    二十三、涮腰
   气通带脉,活督脉,向上下丹田和肾俞贯气。
    涮腰开始动作与左云手相同,走左半圈带脉路线。左手个谷对肾俞,右手合谷对印堂,眼看右脚跟,然后迅速涮腰身体转正,右脚跟同时着地,以激发丹田气机疏布全身。右弓心朝上放带脉,调升冲任二脉气息上升,左手由下向上捞气贯气印堂穴上的上丹田区域。
    二十四、落膀回气
    气从劳宫出肩,向丹田贯气。小手指有麻热感。
    “落膀回气”即使上丹田气息导引下行,降至下丹田或涌
泉穴。高血压者,注意涮腰后立即导引下行以免不适。
    涮腰,落膀回气这二节主练上丹田,练气机升降。练上丹田是大雁功的特点之一。大雁功中练上丹田的动作约占20%左右。上丹田部位是大脑的额叶与顶叶部位,主管意识神经。上丹田练“神气”,制约调节内脏器官的生理功能和身体的运动平衡。上丹田贯气,可直接给大脑供给营养和能量,有利于增强和改善大脑功能,开发人的智慧,使记忆力增强,头脑清晰,精力旺盛。并可治疗脑贫血、低血压、头痛、大脑气血不足、气虚下陷等病症。
    二十五、单展翅
    劳宫穴进气,经气户入丹田,同时合谷向肾俞贯气。
    单展翅的动作与云手相似,只是高度与肩同高,气感比云手强,气机可到达前胸、后背、肩、颈、头部。
    二十六、上步伸膀
    向天枢穴贯气,并热至足尖。气机由胸腹部上升至胸,为下一节做准备。    
    二十七、缠头过耳
    向两耳和后脑颈部的穴位贯气。当手心对准玉枕穴时有热感;缠头过耳则利用右手捞气后直接贯气太阳,风池、风府,哑门,贯气时头及身体须转正,以使身体及脊柱正直。缠头过耳具有健脑安神,清头明目,清热散风,升清降浊,疏经活络的作用。可治疗耳病、眼病、颈病、高血压、头痛、外感等症。
    二十八、下压
    右手下压是通过肾、胆两经,引气下行,左手上托,手心有热感。劳宫穴进气至气户。
    右手将上节头颈部的病浊气,向下导引从手、脚排出。右脚为实脚,右手下接、撑腕,手心、手腕、手指有明显气感。
    左手心向上,上移至胸、肩部高度,臂自然微屈,手心向内含。左脚跟微抬,这时左手、左脚分别同时收天地气。同时,体内气机足阴经脉上升与手阴经脉相通。因此,下压的作用,是使左侧收气、升气,右侧降气、排气。同时上肢左右亦相通。从左手收天气经手阴经至胸部,再从胸部贯通右手阴经到手,也有吸气祛病浊气的作用,但气机主要是左升、右降。
    下压、上托这两节,主练左右气机升降,左为阴,主血分,右为阳,主气分;所以下压上托有调节左右阴阳平衡,使气血调和的作用,眼看上托之手心。
    二十九、上托
    右手劳宫进气至气户,手心有热感,左手臂置于胆、膀二经外侧,手臂和体侧均有气感。
    上托作用与下压作用相似,只是右手由下按,翻转掌,手心向上托起,引气上升。而左手由上托,翻转掌变为手心向下按,引气下降。因此,上托的作用是右侧气机上升、收气,左侧气机下降、排泄。为右升左降。
    三十、回气
    左手气贯印堂,右手变爪气贯缺盆穴。落足气沿任脉下行。缺盆穴是胃经之穴,缺盆支脉可入里联络肺脏,可通五脏六腑。右脚跟着地使胃经经气顺任脉而下达至脚,有清肺理气、留清降浊的作用。左手由下向前上方捞气贯上丹田,。使左侧气机由降转升,上升至头面部,随动作达上丹田,为捞月作准备。
    三十一、捞月
    右手臂下捞,先向左腿三阴交贯气,然后两臂交叉,左手向右耳贯气,右手向印堂贯气。
    三十二、转身
    通过转身,疏通会阴穴和腰胯部,开通各足阳明胃经,左手自然向下插置身体左侧,劳宫穴向后,指尖向下。右手劳宫向印堂贯气。
    转身以运转带脉,调节左右气机升降平衡,  边转身边使上丹田气息顺任脉而下,使左侧气机集中流注在左腿内侧,以练左足阴经之厥阴肝经,称为“阴阳转化”。从上丹田到足阴经,从头到足为‘阳极化阴”,右手上升贯上丹田,为“阴极化阳”。由右侧肝经顺任脉上升至上丹田,以补神气。
    捞月、转身两节,左右气机互相转换,主练上丹田,气通左右上肢。主练肝经,气通左右下肢内侧。主要以升为主。
    三十三、上步望掌
    右手劳宫向太阳穴贯气,左手劳宫向印堂贯气,开足阳明胃经。
    左手由下而上贯气上丹田,为“阴极化阳”,阳气上升以补神气。当重心由左脚前移至右脚时,则左侧肝经经气上升至会阴顺任脉而上行,右侧气机由会阴下行至右肝经,使气机集中流注至右下肢内侧。右手贯气头侧部胆经穴位及太阳穴。胆附于肝,气贮藏与输出,胆汁与肝经互为表里。肝经为“阴中之阳”,阳衰阴生。胆为“阴中之初阳”,为阳气初生,故肝胆为半阴半阳经脉。大雁功中练胆经脉较多,因此气机升降较平稳,不快不慢。此时,右侧阳经经脉的上下、升降循环,胆经经气上升,肝经经气下降。可治肝胆病及肝胆经脉病。同时,贯气瞳子谬及太阳穴,具有清热散风,清头明目的作用。可治头痛、近视、视神经萎缩、视网膜充血等眼部疾患。此节气机以升为主。
    三十四、望月
    左手劳宫向右耳贯气,右手甩病气,开左膀胱经和右侧胆经。
    当右手及腰向右转动开始捞气时,下肢气机由阴转为阳,打开环跳穴,气机沿胆经顺腿外侧下行至外踝前。随着上身前屈,气机集中流注至腿外侧。当望月时上身及头向左扭转,看左上方肘,左侧腰肋拉伸,右侧腰肋收缩,使左侧胆
    经经气上升,右侧胆经经气下沉。左腿自然伸直,左脚外侧实,内侧虚。此时左腿外侧气机从外踝至胯沿胆经及阳趼上行。左手对上丹田贯气。右手捞气至左臂肘下向左上方甩出。则甩气贯入左肘部,以加强左臂阳经经气的上升,贯气上丹田以补神气。望月主练上丹田,气通左上肢。主练胆经,气通左
右下肢外侧。左侧胆经经气上升,右侧胆经经气下沉,集中流注至右腿外侧,以丘虚、阳陵泉、膝阳关、环跳等穴酸胀为度。
    环跳穴为胆经和膀胱经的会穴。具有除乏散寒、疏筋利节的作用。此穴为治下肢及腰背的常用穴。环跳穴打开则气通下肢。
    阳陵泉是胆经的合穴,又是筋会穴。具有疏肝胆、清湿热、疏筋利节的作用。
    丘虚穴为胆经之原穴,有清泻肝胆的作用。
   三十五、压气
    下压时,两手有麻热感,两腿经气下行,开足三阳、三阴经;上提时劳宫、涌泉收气,经手沿手背外侧经臂直达后背。    
    压气时两手指相对手下按,使上身气机下降,集中至下肢。同时,将上身之病浊气,向下从手指、手心、手腕部向外排泄。两手下按排气,上提时手部放松,上提至下丹田高度。两手上提时收地气。压气以练左腿为主。足三里、解溪、承山、委中及内外踝、内外膝部位酸胀为度。右腿气贯足三阴经,内踝、内膝部酸胀为度。
    三十六、转身压气
    转身压气与压气作用相同,但右腿以气贯足三阳经为主,左腿气贯足阴经。两手向下按压时,气贯下肢、手排病浊气,两手上提时收地气,如此下压上提三次,气机则从足三阴、阳经脉至下丹田之间往返三次,可治肠胃、腰背、膝踝关节疾病,并可锻炼下肢关节、肌肉,增强腿力。
    三十七、泳动
    通过手掌高频振颤,疏通全身经络,开通手足十二正经,泳动时开手三阴经,两手平肩时开手三阳经;两臂上举既开足三阳经,也开足三阴经。
    泳动时要手腕放松,两手臂上下颤抖,振幅小,振动快。手腕放松可解除疲劳。大雁功前六十四式中泳动的动作较多,这是大雁功的特点之一。手臂颤动可带动全身上下一起颤动。有利于加快疏经活络、疏经利节、清热散风的作用。
  从本节开始连续几节,手臂边振颤,边做动作,以增强动作导引的程度和内气运行的力量及气血循环的速度,有利于增
强微循环、加强毛细血管和末梢神经的作用。    
    本节动作,两手臂由下而上,边颤边由前向上举。气机亦由下而上,由涌泉经足阴经上升至下丹田,再经任脉、冲脉上升至胸部中丹田。上举时由手阴经转变为手阳经,气机上升至头部。泳动有疏散排泄前身阴面的作用,注意上升时要松平稳,免得冲、任二脉上升过快。
    三十八、瞰水
    眼视前下方1.5m处,眼收地气,两劳宫穴向腰骶部位贯气,开心包经,气从中指沿手臂内侧上行入胸。
    两臂由上举落至两侧后伸,气机由上而下,从手阳经至手阴经到后举时的半阴半阳经。两手向后丹田贯气。此节具有升清降浊、清热散风的作用。病浊气可以手指、手心及指缝间的八邪穴排散出来,两手有明显的气感,主排降后身阳面病浊气,从手脚排出。
    三十九、拍水飞翔
    手、足、腰、背,同时运动,进一步激发疏通十二正经,并开带脉和督脉。两手向上泳动,手心手指发热,气进劳宫,经气户贯入丹田。左右转体,疏通带脉、督脉,足趾着地用力摩触,加速足经传注。
    1.左拍水:左手边颤动边摆向左侧头上方,手心向外,屈肘为立掌,小指在上开手阳经。右手为阴掌,同胸高。开手阴经,升胆经,眼看左手背。主通手阳明小肠经,次通三焦经,疏泄左头侧及左侧胸、肋部的病浊气。小肠经和小指外侧经穴及腕部各穴都具有清热散风,清热泻火的作用,可治耳鸣、目眩等疾病。    
    2.右拍水:疏散上身右侧及右侧头部、胸肋部的病浊气。
    大雁功前六十四式左边的动作比右边多,而且开始往往先练左边。如先出左手,左脚,左拍水两次,右拍水一次,以及后面的过水,寻食、寻窝等都是如此。因为,左为血分属阴,右为气分属阳,血分运动速度慢,气分运动速度快。为了调节、控制气血运行在时速上的快慢,先练左,以动血分,为减少与气分的时间差异以达到气血的调和平衡。先练左侧,多练左侧,这是大雁功前六十四式的动作特点之一。    
    四十、饮水
    从上丹田、百会、印堂穴进气,贯通任、督二脉。拍水转正后,两臂边颤动边向身体两侧分展,屈身饮水,引气从头至脚,屈身时印堂收地气。起身时上丹田再次进气,屈身后气又从头至脚下行,从脚排病浊气。三次饮水则作三次头足循环。
    当两手分展在左右两侧胯后(环跳穴)时,则激发半阴半阳胆经,使气机上升至头前额,两手边颤动边导引,以疏通左足三阳、三阴经脉及阴阳二矫脉、阴阳二维脉。
    四十一、望天    
    气贯上丹田,下沉入中、下丹田。两手上举时,两劳宫穴进气,经肘、肩至气户。    
    随着两手臂的上举,气机由下上升至头部。起身上举时要轻松缓慢,使气不过于上冲。
    四十二、归气
    两臂振颤并分展下落,气贯上、中,下丹田,中腹、小腹均有热感,同时开通足阳明胃经,以第二足趾发热较为明显。
    归气是将上升至头部的气息,下降聚集至下丹田,两手同时将外围之气捞贯进下丹田,两手放在肚脐两侧,轻按腹部,轻颤动三次,手向腹部贯气以帮助疏通腹部。左手在脾区,右手在肝区,亦有贯疏肝脾区的作用,病浊气则从脚排出(肝病患者可右手在上)。
    望天、归气,两节动作为调节气机升降,以疏通排泄为主。
    四十三、抓气
    手抓大自然之气,从合谷穴或沿手经贯入气户,归入下丹田。抓气时,出手为阴掌,抓握空拳时,开合谷穴,贯气进胸部气户穴。抓气贯气时,有使气机下降的作用。
    四十四、翻掌搂气
    手搂到之气,从后溪穴或手经贯入气户,归入丹田。翻掌搂气时,出手为阳掌,抓握空拳时开腕骨穴,贯气至胸部气户穴。有使气机上升的作用。
    抓气、搂气两节动作,都是向中丹田贯气,以补后天宗气。    
    合谷穴为大肠经之原穴,具有较好的解表退热,疏经镇痛的作用。    
    气户穴属胃经穴位,属缺盆支脉,与缺盆作用相似。可联络肺脏、心包,向下通大肠,上、中、下三焦。气户是大雁功中的主要穴位之一,具有宽胸理气的作用。可治咳嗽、哮喘、胸背痛等病。
    四十五、抱球
    上举两臂,开手三阴经,屈身腿直,两臂下抱,升督脉兼开手三阳经,手臂间有抱球感。
    两手指尖朝上,手背相对,肘尖朝下,过头后手心向下向身体两侧划一大圈,抱气至两脚前,将身体外围之气收抱在两手之间。然后抱至身体左侧,同时体内气机由升而降。
   此节动作,主要为揉球作准备。
    四十六、揉球
    通过两手指振颤和手腕旋转,疏通两手经络。双手所得之气贯入丹田,并通带脉。
    两手心相对揉转,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右手向内旋揉,左手向外旋揉,可使手中之气揉成一浓缩密集的气团,手中亦有明显的气感。揉球从左腰边转边揉经小腹前,至右腰侧,手中的气团贯入带脉和丹田,收气补肾,补下丹田元气。
    四十七、转身揉球
    转身揉球的作用与揉球相同。只是转换左手在上,左手向内旋揉,右手向外旋揉,以贯气至丹田。从右揉转至转八次后,再揉转至小腹前,来回转腰,贯气腰肾,亦练带脉,注意转腰要稳,不可摇晃振动。两手相距20厘米,左右揉球,一左一右,为一补一泻,使左右协调。
    揉球和转身揉球,对手指、腕、肘关节亦能锻炼,可使手部关节灵活,并可锻炼手阴阳经脉,疏经活血,调节脏腑功能。    
  四十八、抱气
    两臂从头顶前方向身体两侧前划弧圆,抱一大气团,开手三阴经,两手臂围抱之气沿手三阴经进入气户,也停于两臂之间,然后上捧,两臂和胸腹间均有热感。
    抱气与抱球有相似之处,只是两手相距较大,手指相对,手心向上,使两手臂之中犹如捧抱一很大很沉的气团。当两手下至脚侧时,气机由足阳经、膀胱经为主上升至头。
    四十九、贯气
    两手捧气至头,气经上、中、下丹田,内气从下丹田右下行至足。贯气时全身有热感,头脑有神清气爽之感。
    抱气之后,起身时,气机由足阴经上升至下丹田,此时屈膝,沿任冲脉上升至中丹田。同时,两手抱气到胸高,外导内行,使气机由上而下,由中丹田至下丹田,亦可至达涌泉,此为收地阴补体阴。
    五十、抬膀
    两臂上抬时双手劳宫进气,翻掌时两手外劳宫及脚排病浊气。
    抬膀时,阴掌前举屈肘上举,脚跟提起,由手阴经转为手阳经,以升任冲脉及胆经气。当两手指、掌、腕,向外推撑时,同时两脚跟落地,以疏排三焦五脏六腑之病浊气,从手脚排出。震足时,三阴三阳经脉气息同时下降,使阴阳气息平衡。      五十一、翻翅
    五指由掌变爪,先排病气,再收气入环跳进两肋。
    五十二、背翅
    两手合谷穴对肾俞穴贯气,气入肾脏,并开通膀胱经和小肠经。贯气时腹部有热感,并热至脚心和足小趾。
    背翅时全身放松,两手合谷穴贴肾俞穴,手心向上。然后自然把爪形松开。贯气肾俞以补肾固精,清热利湿。
    肾俞是肾之俞穴,贯气肾俞可使腰肾温暖充实,有利于发动肾间动气即命门之火。肾脏能调节体内水液的平衡。人体内的水液调节由肺脾肾三脏共同完成,这三个部分的功能称“三焦气化”,命门之火可温煦全身,成为五脏六腑功能活动的动力,亦是三焦气化的动力。手合谷穴对肾振颤三次,即是合谷穴向肾贯气三次。此节可治肾炎、腰背酸痛、遗精、阳萎等生殖系统疾病。    
    五十三、起扇上飞
    起扇时气走两臂阳经。上手向印堂贯气,下手向中下丹田贯气。    
    1.左上飞时:左手在上对头部贯气,则上丹田收气。上 身微向左扭转。左臂上提时,开手阳经,气机从手到肩,交会于督脉大椎穴,接足阳经。气机上升至头左半侧,以升半阴半阳的胆经、初阳气息。右手对下丹田贯气,下贯内侧阴经。气机为左侧上升至左半头,右侧下降至右足。
    2.右上飞时:左手从上到下,贯气下丹田,则左侧气息下降,下贯左腿内侧阴经,右手由下提上,贯气右半头,则上丹田收气。气机为右侧上升至右半头,左侧下降至左足。但整节动作,气机以升为主,主要为上丹田收贯气,以补上、下丹田。
    上身左右来回微扭转,微转脊椎有调节脊椎神经作用。大椎穴为督脉与手、足三阳经的会穴,是肢体与头脑联系的要穴。活动大椎亦有清热散风、升清降浊的作用。
    五十四、转身
    五十五、飞上
    两手向下泳动,开手三阴经,转身并两手上举泳动,降手三阳经,气沿手臂下降,通过转身可疏通足阳明胃经,使经气自然下行。
    这两节动作是同时进行的,运转带脉以调节控制气机不要过度上冲。
    五十六、过水飞翔
    两手泳动疏通四肢经络。屈身并左右转体运动腰背,气通带脉,两臂有气向上顶的感觉,全身轻松舒适。
    向左过水飞翔时,两臂由上举至下垂,气机由升变降,然后左手泳动至左侧前下方,左手心向左外方,为立掌。右手心向下向内与胸同肩,与拍水飞翔有相似之处。但左过水飞翔要屈右膝,姿式较低,上身前屈并向左扭转,使左腰肋拉伸,右腰肋胯下沉。则左侧气机上升,右侧气机下降。加上手臂的颤动有增强左侧气血的运行,以疏通左半身,排泄左侧病气。
    向右过水飞翔时,与左过水飞翔作用一样,只是方向相反。    
    整个过水飞翔动作以升为主,眼看上升之手。注意在做动作时,不要用力,左右轻松摆转,亦活动脊椎及健腰补肾。全身发热,感觉有明显气感。
    五十七、转身
    五十八、飞上
    作用同五十四、五十五。
    五十九、寻食
    开手经、足经,降任脉,通督脉。身体下降时,气沿任脉下行至下丹田。身体抬起时,气沿督脉上行,上丹田进气。可感到气沿督脉循环,全身发热。
    上身前屈,两手臂在体前交叉,左手臂在前,右手臂在后,手心向里,对下丹田贯气。此时,气机沿督脉上升至百会,  当身体抬起时气机则由百会沿任脉而下,至达下丹田及会阴穴。如此寻食一次,为一次任、督脉小周天的循环。上身抬起时,两手臂自然摆回体侧,两手心斜向内向下,松臂轻松自然,使气机自然下降,这样一升一降,主练气机的升降开合。
    寻食通任督二脉,是靠动作导引,开穴通经,使经脉自
  然接通运行。与静功小周天功法不一样。
    六十、转身
    活动带脉,劳宫收气,气沉丹田。两手自然置于腹前,两虎口相对,手心向下,转身以运转带脉,使气机稳定在下月‘田。
    六十一、寻窝
    寻窝时,两手指斜相对,手指和手心稍用力按压,撑手腕,下压至下丹田下,上中下焦的病浊气从手指、手心、手腕排泄出来。上提时两手松腕,不要提过中丹田,气收中丹田。然后,再向下压排。从身体的左、中、右三个方面向下压排,亦可使气机下降至腿脚,眼视两手。    
    六十二、转身泳动
    两手边颤动,边从左右两侧由下而上,划一大圈,至头上方时停止颤动,手心向内,从上至下,贯气至下丹田。气通七窍,两手向上中下丹田贯气。
    六十三、安睡
    两手放肚脐两旁,四指朝下,拇指朝上,下蹲时脚跟提起,上身不要过于前屈,颈项放松,微低头,眼视前下方,印堂收气。作用:使体内气机聚集至下丹田,以使气息归元。    
    六十四、收式    
    用双手疏导,气贯上、中、下丹田,收气归宗。
    收式的作用,使全身外围之气,收到下丹田,以补元气。安睡后起身时要慢,低血压等气虚下陷者,起身的同时可自然吸一口气。以防头晕。大雁功中,上中下丹田锻炼全面,但以下丹田为主,以练元气,使气息归元。
    六十四节动作前后顺序特点:
    1.从1~36节动作:以练十二条阴阳脏腑、经络运行为主。通过动作导引使气机升降开合,疏贯全身上下,前后、左右,上肢下肢,内侧外侧,从头到足,从足到手,进行多种路线运行循环。以补为主,全面锻炼。
    2.从37~42节:动作加上手臂颤动,以加强经络疏通,以疏散排泄为主。这几节动作起到全身上下,前后、左右,疏泄一遍的作用。有病者排病浊气,无病者起留清排浊,疏通经络的作用。
    3.从43~52节:以贯补上、中、下丹田为主。在疏排之后,必须贯补丹田之气,以滋养病变器官组织。  使其修复,恢复正常功能。    
    4.从53~64节:这几节以活步锻炼为主。前面贯补丹田时,动作相对较“静”,这几种动作相对较“动”,以达到动静相间的锻炼效果。最后“安睡”,使气息归元。
    练功阶段,可分以下步骤:    
    1。第一步:初练者。只要求放松安静的状态下,做好动作。尽量使动作做得轻松自如,刚柔相济,松而不懈,紧而不僵,就可收到治病健身的效果。    
    2.第二步:熟练者。在动作熟练自如之后,可体会动作运行气路。在动作导引的同时,使气随动作走。可练丹田开合,收贯、排泄。复杂动作时,只意想主要方面,如“饮水”一节,只注意左足,不注意右足。练功时,不可乱加意念,亦不可追求气路。





大雁气功后六十四式完整版

    “后六十四式”功法是在“前六十四式”功法疏通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的基础上,使各经络纵横表里全面贯通、增收天阳、地阴之气,提高补虚泄实的能力,使神经活动、体液循环和人体代谢功能进到一个新的水平。除祛病、健身外,还可以收到显著的益智效果。
    大雁气功“后六十四式”功法气息较强,因此,初学大雁气功者,最好先学练会“前六十四式”一段时间后,再学“后六十四式”为好。特别是老年体弱者,以练“前六十四式”就可以了。但青少年及体力较好的中老年人,连贯练“前、后六十四式”,则效果更好。
    “后六十四”式的动作特点,有如下几点:
    1、它比“前六十四式”功力大,气感强。通过身体的旋转、扭拧、拉伸、压缩等动作,以增强对奇经八脉的锻炼,加强对经络及脏腑的调节功能。动作及气路均较“前六十四式”复杂一些。许多动作都是多条经络路线的大循环。
    2、内外循环结合,增强治病效果。利用手心劳宫穴发出的外气进行点穴、拍打、贯气,顺经搓抹,使体内外气息相通,以增强收贯好气、排病浊气的效果。先右后左,先逆转后顺转,以及经络搓抹均为补身法,而右、左、右均为排泄法。
    3、上丹田收气多。后六十四节动作中。有1/3的动作以上丹田收气为主,故“后六十四式”有明显的健脑补神的益智作用。
    4、锻炼全面。对全身关节、肌肉及脊椎锻炼全面,有较好的舒筋和节及防止老化的作甩。
    (一)伸爪
    两手臂向前伸展,开手三阳经脉,气机从手臂外侧到达手背、手指端及劳宫。两手相对环抱时,两手臂之间如抱一大气团,与下丹田同高,使丹田气充足,并使丹田内外气息相通,可通上身任督二脉,可贯下肢双腿阴阳经脉。
    (二)收膀
    先向左转身90度,左手捞气变爪形贯气左京门穴,左脚内虚外实,左腿自然伸直,使左侧气通胆经及带脉。
    右手对胸部中丹田贯气,右腿屈膝,气贯右腿内侧足三阴经脉(足步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气机下降到腿脚。
    然后,向右转身180度,右手捞气贯右京门穴,左手对胸部中丹田贯气,气贯足三阴经脉。京门穴,为胆经之穴位,为肾之募穴,是肾气聚集之穴位。贯气京门穴具有温补肾阳,通利下焦的作用,可冶腰肾疾病。
    (三)寻风
    两手在胸部中丹田前舒展环抱.形成臂间气场,印堂收气,气贯中丹田、下丹田扩散至带脉,并交替下行左右足经,同时抬头,颈部廉泉穴开放,任、冲二脉气机上升到头面,上丹田收气,以补神气。向左、右转身以活动带脉,调节阴阳经脉,使肾阳气顺任、冲脉上升到头。具有补腰肾、壮肾阳、补元气、补神气的作用。
    (四)背爪对肩
    先后开手三阳、三阳经,双手捧气,贯气肩并穴,通任、冲脉,气机下行到涌泉。“肩井穴”为胆经、三焦经、胃经和阳维脉之会穴,是人身之重要穴位,具有理气除疾,升清降浊的作用。可治头颈疼、肩井疼、感冒等病。
    (五)散病气
    两手下行,开手三阴经,甩出肝、睥、胃等脏腑之病浊气,具有调整肠胃、清热化滞的作用。
    (六)缠手
    先出右脚右手。后出左手右脚,共走三步(右、左、右),双手向外手缠绕,手心内外劳宫相对,此时开胆经、心包经、三焦经脉、手阴阳互激互感,然后沿手臂贯气膻中,下行下丹田,经带脉扩散到足经,开胆经、三焦经、心包经。右在前,气机右侧上升到头,左侧下降到脚;左在前,气机左侧上升到头,右侧下降到脚。具有排泄作用。主练心包经、三焦经之气,清上、中焦热,解表通里。
    (七)转身收气
    当双手捧气贯入左右气户时,开任脉、冲脉,气机顺任脉及足阴经脉下行到腿脚。当转腰向右时,气通带脉,右脚涌泉收气顺足阴经上行到腹胸,左侧气机顺左腿外侧胆经下行到脚。向左转腰时,则气机方向相反,走向同上。
    这节功的作用,主练前身阴面,疏导上、中、下三焦,气机以降为主。主练奇经八脉,任、冲、督、带、阳跷、阳维、阴跷、阴维脉,以调节周身经络,平稳阴阳。向后转颈,对颈椎、胸椎、腰椎起锻炼作用,使其左右来回扭转,可对中枢神经起调整作用。同时对胸、背肌肉,腰都肌肉、腿部肌肉及全身、颈、腰、胯、踝关节亦起到调整作用。
    (八)甩病气
    这一节主要排胸腹部的病浊气,顺肝、脾、胃经脉,手阳明大肠经排出病浊气。然后翻掌推手,从手心、手指、手腕部排出脏腑病浊气。
    (九)背翅抱气
    两手合各穴对环跳穴,两手相对,手心向上,则阳气上升。气机从督脉、膀胱经脉上升到头,然后如同“转身收气”,向右、左、右来回扭转。其作用与“转身收气”相似,只是这节主练后背阳气,气机以升为主。这两节动作,全面锻炼奇经八脉,练气血、筋骨、肌肉,练关节、神经。
    (十)贯气、排气
    双手捧气贯头部面部的印堂、神庭、百会、风府、风池等穴,然后两手外旋,手背相对,小指在里,顺胃经下行从小肠经甩出头部病浊气。
    (十一)穿叉
    身体向前弯曲90度,此时,涌泉收地气,开膀胱经及督脉。两手在两腿裆中穿插,使两手指相接,中冲穴相碰。中冲穴,为心包经络之井穴,有醒神救脱之功,可治神志不清诸症。
    这节的作用是开三焦,顺任、冲脉,使阴中之纯阳上升到头面,上丹田贯气以清神补脑。涌泉收地气,从膀胱经、督脉上升到头,以补神气。
    (十二)外踝骨贯气
    先右后左为补法。先右贯,即左手台谷穴对左肾俞穴贯气,右手劳宫穴对右外踝骨部位贯气,以腰为轴,从脚尖到脚跟,前后摆动三次。用劳宫穴及手指对脚外侧膀胱经穴进行贯气,同时手亦接收地气。气通头面、上丹田。后左贯,方法相同,方向相反。
    脚外侧膀胱经穴为膀胱经的主要穴位(原穴、俞穴、郄穴、荥穴、井穴)所在处。为阳维、阳跷脉之起点。具有安神经、止痉挛,开窍醒神,疏筋利节,清热散风寒的作用,可治头面部病,颈、腰、背及下肢病。
    (十三)搓腿
    腰腿部的膀胱经穴为脏腑的俞穴(肝俞、胆俞、脾俞、胃俞、大小肠俞、三焦俞、肾俞等)所在处。俞穴能聚集正气和邪气,是外邪入侵和驱逐之要道,外感风寒多由俞穴侵入脏腑引起疾病。
    腿部的膀胱经主要穴位有承扶、委中、承山,具有清热散邪、疏筋利节的作用,可治腰腿痛、下肢麻痹等病。
    搓腿一节,两手合谷沿腰背部膀胱经脉,顺经贯气搓抹至承山穴下,以贯气疏导腿部膀胱经脉,然后两手一起向脚前方甩手,以排除病浊气。这节主练膀胱经脉。
    (十四)拍掌
    拍掌振击五指,两手相合阴阳经脉构成一闭路,阴经气息下降到涌泉,阳经气息上升到头。如两手交叉相拍,则阴经气息下降到涌泉,故气机以降为主。同时使两手劳宫贯气发热,为下节动作“搓臂”作准备。
    (十五)搓臂
    用手劳宫穴贯气搓抹手臂外侧,顺手三阳经脉,搓至腋下,贯气极泉穴。
    极泉穴是心经之穴位,在腋窝正中,可治心痛、胁痛,可贯气活血。贯气搓抹手三阳经脉及手背、手腕、肘部主要经穴,可治头、耳、眼病及发热病、神志病。同时,劳宫穴亦对头部上丹田贯气。
    (十六)点定
    点穴的方法为五指聚拢成爪形,可使手中外气集中贯进穴位。右爪点左边穴位,左爪点右边穴位,两手交叉点穴,先点左边,后点右边,由上而下。
    点气户穴。气户穴为胃经之穴位,位于上焦,具有宽胸理气,疏经止痛的作用。
    点大包穴。大包穴为脾经之大络,位于中焦。总管阴阳诸经,能治疗全身经脉病症.可治疗胸胁痛及脾胃病。
    点带脉穴。带脉穴位于下焦,是胆经与带脉之会穴。有温补下焦、调经止带的作用,
    点气海穴。即点下丹田,气海为元气之海,能补气,具有补肾培元、益气和血的作用。可治肠胃虚弱、脏腑功能低下症。
    “点穴”一节,主要点胸腹部上中下三焦的重要穴位,点穴贯气以温补三焦部位。
    (十七)归气
    两手置于小腹部片刻。劳宫贯气下丹田,以补元气,使下
丹田气更加充足。
    (十八)十字臂
    两手交叉,用劳寓穴轻拍贯气入气户穴位。
    (十九)下沉
    抱外围之好气贯入下丹田,并导引内气下行下丹田,可达涌泉。气沉丹田为下节动作做好准备。
    (二十)草上飘
    用脚跟、脚掌走路,脚心虚提,涌泉收地气,气机沿膀胱经脉和足三阴经脉上升可达百会上丹田,久练则走路轻盈,亦为轻功的基本功法。边走边打大腿前侧,约在伏免穴位,即劳宫贯气伏兔穴,以琉经活络,使头部、肩背部气息回降至下肢,顺胃经而下,实现从脚到头,从后到前的气机“前后阴阳大循环”。
    (二十一)双拍转身
    即双手同时轻拍两膝盖,则用劳富穴向膝关节及梁丘、血海穴贯气,气机直达涌泉。梁丘穴为治胃病的有效穴位,可疏肝和胃。血海穴有调和气血、祛风利湿的作用。双拍膝关节,有治膝关节肿痛、通利关节的作用。双拍向左转身180度,通带脉,使气息由下步上。
    (二十二)十字臂
    功理同(十八)。
    (二十三)下沉
    功理同(十九)。
    (二十四)草上飘
    功理同(二十)。
    (二十五)双拍转身
    功理同(二十一)。
    (二十六)十字臂
    功理同(十八)。
    (二十七)下沉
    功理同(十九)。
    (二十八)后拍腿
    有(左)拍腿,用右(左)手虚掌拍打内膝部,小腿放松能自由弹动。内膝部的主要穴位有委中(膀胱经之合穴)、委阳(三焦经之合穴)、阳谷穴(肾经之台穴)、合阳(膀胱经穴)。台穴是经气会合之处,具有调整六腑,输导经气,疏筋利节的作用。
    右、左后拍腿的作用,即拍打膝窝部的合穴,并有一股凉气下行顺肾经,从大足趾内侧排出病浊气。
    (二士九)跨步三晃
    抬右腿,脚背伸直向前甩小腿,甩出胃经病浊气。呈右弓步,两手心向里对环跳穴贯气,贯通下肢及胆经。上身随之向左前方晃动,右腿贯气膝、踝关节及足三里穴,气通足三里穴,气通足三阴、三阳经脉。
    然后重心后移左脚,身体后坐,有脚尖翘起,脚跟着地。同时,上身随之向右后方晃动。此时气贯左腿膝、踝关节,以及左足三里穴,气通左足阴阳经脉。
    前后晃动以活动腹胯练带脉,前弓时气贯右腿,后坐时气贯左腿。膝周围为阴阳经脉之合穴,足三里为胃经之合穴。踝周围为足阴阳经脉之原穴和经穴,可治脏腑疾病,亦可疏筋利节。
    (三十)缩身修面
    左脚自然伸直,左脚内虚外实,右腿深屈,上身前屈。此时气贯右下肢阴阳经脉,右侧胆经、膀胱经及督脉气机上升到头。同时双手捧气贯气面部、神庭穴、印堂穴,面部七窍,故称为“修面”。此节动作使气息上贯头面部。
    (三十一)探地
    左手心向下,使头面胸部气机下降。右手臂随转腰向右侧后方划动,从手阳经排出体内病浊气,并接收地气。
    (三十二)合掌
    右手捞地气与左手心相对,使两劳宫气息相通,则气机由胸部顺任冲脉上升到上丹田,使上丹田收气。此动作主练前身。
   (三十三)搓掌
    两手由“合掌”迅速向左右分开,左手心向外(左侧),右手心向右下方,从手阴经排泄头胸部病浊气。
    (三十四)寻云看雾
    起身拧腰拔背,稍拉紧双腿后侧,气通任脉、冲脉及手阴阳经咏上升到头,双手收气捧气,使内外气息都贯气上丹田,以健脑补肾。
    (三十五)背翅
    当两手捧气到最高处时,两手从腋下经两肋下插到腰胯后侧,使合谷穴对腋窝、肋部、腰部及肾俞穴贯气,使气机顺胆经膀胱经下行,可达涌泉。井从手脚排出病浊气,以清热湿,可治泌尿系统疾病。
    (三十六)回膀
    两手抱气,用手爪贯气两肩禹穴,气顺阳跷脉下行涌泉。肩髑穴为大肠经和阳跷脉之会穴,具有疏筋利节的作用,可治肩周炎、上肢挛痛及瘫痪病。
    (三十七)下贯
    两手心向里由胸前向下,贯气中、下丹田,然后两手捧气前额前,同时两脚跟提起,使涌泉收地气,体内阴阳经脉气机一起上升到头面部,同时两手劳宫亦对头面部贯气,使上丹田收气。两手外旋经面、胸、腹迅速下落,两脚跟亦同时迅速着地,一起震动,可加快体内气机由上而下迅速下降到涌泉,病浊气可以从涌泉和劳宫穴迅速排出。
    (三十八)涮翅
    左右肋部主要为肝、胆、脾经脉的运行部位,期门为肝之募穴,京门为肾之募穴(位于胆经),日月为胆之募穴(位于胆经),章门为脾之募穴(位于肝经)。古人说,新病求之俞(俞穴),久病求之募(募穴),慢性病、内伤久病、正气不足,多取募
穴治疗。
    涮翅,用手劳宫穴对肋部,边颤动边由上到下,边由外向里来回划动三次,对胆、肝、脾、肾脏进行贯气及排病浊气。
    (三十九)涮膀
    手变爪形贴放在胸部气户穴下,贯气屋翳穴,气通中丹田,使手阴经脉成一闭路。然后,以肩为轴,以肘自下而上划圈三次,以活动肩关节,气贯肩井穴、肩*穴、肩*穴、肩*穴,可疏经利节,疏风散寒。可治肩周炎、肩臂痛等病。屋翳穴为胸部常用穴,具有宣肺理气,安神定志,活络通乳的作用,可治咳喘、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等病。
    (四十)振翅洗胸
    两手心向里,边颤动边由胸到腹向上移动,可疏导任、冲脉,胃、肝、肾经及诸经穴位。然后,再边颤动边由下而上向胸部贯气,如此上下往返七次洗胸。同时身体微微自然前后摆动,多作此动作,可以宣肺理气,可治咳喘等心、肺疾病及肝、脾、胃消化系统疾病。
    (四十一)展翅洗头
    为边颤动手臂边转动头颈的运动。颈部是人体肢体和头脑联系的要道。活动头颈可以调节中枢神经,可以疏导头颈部的经络及要穴,有利于疏通督脉、膀胱、三焦及胆经络。气贯大椎、大杼、天柱、玉枕、风府、风池等穴。晃动头颈具有清热散风,清头明日,升清降浊的作用.可治头、面部、耳、目、颈项、咽喉等病。手臂在头部上方颤动,具有疏导经络,排泄头颈部病浊气的作用。
    注意晃动动作,要缓慢,不可快转,不要大转腰,以防头晕、小稳。颈、臂带动肩腰一起微微晃动,有活动脊柱,调节脊神经的作用,先逆转、后顺转为补身法。
    (四十二)落膀收翅
    上体、上肢舒展放松,两手变爪形收拢经气,贯气大包穴,以贯气中焦、脾经之大络。
    使全身阴阳经之络脉得到疏贯。
    (四十三)泳动起飞
    当两手臂向前上方伸展颤动时,手心向上,同时两脚跟提起,仝身气机上升到头,此时主要疏导全身阴经经脉,从手阴经排泄病浊气,手阳经收气。
    当两手臂边颤动,边呈侧举时,手心向下,手阴经收气进胸,从手阳经排泄病浊气。同时,脚跟自然下落,亦从脚排出病浊气。七次起飞之后,两手变爪贯气带脉穴,以温补下焦,贯气带脉及下丹田,疏排之后以补元气。
    此节动作,具有疏导全身阴阳脉的作用,可疏经活络,升清降浊。
    (四十四)指天
    右脚成弓步,右手向前上举,拇指按小指少冲穴,其余三指竖指天空。少冲穴为心经之井穴,少商穴(拇指)为肺经之井穴。两穴都具有清目醒神作用,可治神经系统疾病,是重要的急救穴位。两井穴相接则手阴经收气贯心肺上焦,亦可下行贯
右足阴经脉。收天阳大自然好气补体阴,右足胆经、膀胱经气机上升,左足阴经气机下降,左手心向下可排气,眼视右手,故以右侧气机下降为主。
    (四十五)划地
    右腿深屈,左腿自然伸直,内虚外实,左手在左脚外侧逆时针划圈,收地气贯外踝骨周围穴,气通膀胱经、胆经及阳维、阳跷脉,使气机上升到头,上丹田收气。右手下按,右侧手、足阴经气机下降,此时气机左升右降。眼视左手,以左侧气机上升为主。
    (四十六)转身划地
    转身后,右手对右外踝骨周围穴贯气,使气机上升到头,上丹田收气。气贯左足阴经脉,而“划地”气路对称,此时气机右升左降,这两节动作均为取地阴补体阴。
    (四十七)捧气
    两手捧气过头,气机上升,贯头面,上丹田收气,顺任脉下行,贯通中、下丹田,可下贯左足阴经脉到涌泉,右腿胆经经气上升到头,上丹田收气为主.为右升左降,以升为主。
    (四十八)归回
    两手顺任脉而下,顺右腿下按在右脚前,则外导内行,气机由上而下,归回入地。排病浊气为主。左腿脚跟上提涌泉收地气,顺膀胱经及督脉上升到头肩,为左升右降。两手下按之后放松上提,同时上身抬起收地气入下丹田,如此下按上提三次,劳宫排气收气。眼视手,气机以降为主。做这两节动作。以凋节气机升降、收排,使全身上下前后左右阴阳平衡。
    (四十九)连环步
    右臂屈肘,与肩同高,手心向外,劳官内收,收气顺手阴经进胸腹,开腋则极泉亦收气。从肘部及小指从侧小肠经穴排出病浊气。
    右肘由前向右后方,带动上身及腰胯向左扭转约90度,左脚上前一步,脚尖朝左前方,脚外侧实内侧虚,使左腿向左扭转,则上身与腿扭转方向相反,使整个身体上下扭拧,左侧拧拉右侧拧压,阿时带动脊柱及腰胯一起扭转。左脚涌泉收地气,左腿气机上升,右腿气机下降,左手捞气贯下丹田。气机主要为左侧收、升,右侧排、降。
    然后屈左肘,身体向左扭拧,右脚上一步,右腿向右扭拧,呈右侧拧拉,左侧拧压,右手臂伸肘捞气贯下丹田。侧膝,重心前移,气机亦从头下行到右脚涌泉。接着左脚上前一步,动作气路同前,如此交替共走七步,劳宫收气、排气,气机上升下行,使上丹田收气,使上、中、下丹田贯通合一。
    注意:做动作时全身放松,指、腕、肘、肩关节成波浪形节节伸推和收缩。
    (五十)鸽子翻身
    两手虎口相对随身体一起向前向上再转向前下方,当两手由前向上举时,身体左侧受压缩,右侧受拉伸,当两手由上向右转下时,身体左侧受拉伸,右侧受压缩。气通胆经上升到印堂,上丹田收气以健脑补神。
    当身体呈左腿下跪姿势,两手一起摆向左后上方时,上身也随之向左扭转,眼看左手,左臂自然伸直,右臂屈肘约90度,则劳宫收气进胸腹,气贯两下肢。
    此节动作主要锻炼胆经,在翻身时先右边气息上升,左边下降,后左升、右降,使胆经气息上升到印堂,上丹田收气以补神气。
    (五十一)弹膀
    上身前屈,左腿自然伸直,左脚跟虚,右腿深屈,右脚实,重心在右脚上。此时气通胆经、膀胱经及督脉,气机上升到头面,同时气贯右腿。然后,两手臂边微微颤动,边带动肩胛慢慢前后、上下转动,先动右肩后动左肩为一次弹膀,共弹膀七次,当肩部由前向上提时,则劳宫收地气,顺手阳经上升到肩,当身体由上向后下落时,气贯肾俞穴,亦可顺膀胱经下贯到脚,手臂向前伸颤时为排泄,向里收提时为收气,注意腰胯要自然放松。
    这节的作用,主要为收“地阴补体阴”。以滋阴补肾,清热利湿,同时,亦可治肩胛病。
    (五十二)遮雾
    双手臂先右后左交替向体侧划弧外旋,落于体侧。手臂向前向上划弧时,劳宫收大自然好气通手阳经上升到头,同时上身扭转,拉伸腰肋使胆经经气上升到印堂,上丹田收气。手臂下落时则气机下降。此节作用为收天阳补体阳,上丹田进气以补神气。
    (五十三)看风上飞
    右脚上前一步.脚跟着地,左腿微屈,同时两手屈肘上提、屈腕内收,则劳宫收气进胸,下沉丹田。然后两手前伸,伸肘撑腕,手心向前,排泄胸腹部病浊气,同时开手阳经脉,使气机上升到头,以健脑补神。右脚亦同时全部着地,微屈膝,重心前移,气机亦从头下行到右脚涌泉。接着左脚上前一步,动作气路同前,如此交替共走七步,劳宫收气、排气,气机上升下降,使上丹田收气,使上、中、下丹田贯通合一。
    (五十四)横膀
    两臂左右分展,掌心向外,手指向前,用力外撑。开小肠经脉,气通督脉,气机上升到头,同时劳宫穴排出病浊气。这节动作具有清肺热,安心神,治疗心肺及脑神经疾病。
    (五十五)过海
    身形先左后右旋转,双手微抖、交替置于头侧部和腰部,分别向上、下丹田贯气。脚跟虚提,前腿自然伸直,后腿微屈。左过海则身体向左转90度,重心在右脚,则左侧气机上升到头,右侧气机下降到脚。右过海则动作同前,方向相反。这节动作,左升右降,右升左降,眼看上手,气机以升为主,上丹田收气灌输全身,有利于加快气血的运行,增强经络的疏通,以营养全身。
    (五十六)飞荡
    当两手心向下,两臂边振颤边向前摆至胸高时,同时两脚跟提起,右脚外侧着地,左脚内侧着地。此时气机上升,右侧升
阳经经气为主,以疏贯中丹田。当两手边颤边下摆至腰胯时,同时两脚跟着地,使气机下沉丹田。
    然后,向右转身180度,左脚外侧着地,右脚内侧着地,以左升阳经气,右升阴经气为主。上下往复振摆三次。此节动作气通上、中、下三焦,具有调节三焦功能,排泄三焦病浊气的作用。
    (五十七)贯气颤动
    两手臂边振颤,边向胸腹部抱气贯气七次。主要是全面贯气上、中、下三焦,疏贯胃肠,增强消化功能,两脚提起,全身一起振颤,增强疏导功能,病浊气从手脚排出。
    (五十八)抖翅
    两手对头部振颤.向全身贯气,上丹田收气,下贯中、下丹田,为下节做准备。
    (五十九)俯瞰大地
    两手从头部下按至腹前,使气机下降至下丹田。两手指斜相对,虎口圆,撑手腕,下视。然后左右交替转体(左、右、左),共走三步,脚尖内扣(此步法为“螺旋缠腿),眼神下视。这样,利用撑压手掌、缠腿、拧转身躯等动作,开动手、足阴经,从膝内侧、足大趾涌泉排出体内病浊气。此节动作的作用,主练足三阴经及带脉,气沉丹田。从手脚排出五脏之病浊气。
    (六十)抬膀迎月
    1、前迎月:左腿自然伸直,重心在右腿。两手斜相对虎口圆,手心斜向左上方,此时左侧腰肋拉扭,右侧腰肋扭压。左侧气机上升,上丹田收气,同时两手心之间外气相聚捧托一气团,在向右后转体,两手向下摆时把气贯入下丹田。
    2、后迎月:当两手摆向右前上方时,呈后迎月状,则右侧气机上升,左侧气机下降。“迎月”气机主升,上丹田收气为主。左、右扭转以活动带脉、任脉、冲脉、督脉及手足阴阳经脉。气机从上丹田降到下丹田再升到上丹田,由左侧到右侧,以调节气机升降,使身体上、下、左、右、阴、阳平衡。
    (六十一)大缠手
    身体转正,重心前移右脚,两手下摆至小腹前,左手劳宫对下丹田贯气。左脚上前半步,重心前移,两脚跟提起,左腿气机上升到下丹田,右手缠绕左手指一圈,迅速下切于右胯侧,右手小指外侧用力向下切砍,从阳谷、腕骨、后溪穴排出头部病浊气,具有清热散风,清肝,胆、心之火邪,可治耳、目、头部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同时,右脚跟迅速用力着地,屈膝,重心后移右脚,使头部背部病浊气迅速下降从右脚排出。大缠手为左侧气机上升,右侧气机下降,左补右泄,此节作用为协调机体阴阳平衡。
    (六十二)漂水飞上
    当两臂从左右上提至胸高,手心向下,两脚跟先后上提时,气机从足经上升到腹胸,同时劳宫收气,从手阴经脉贯气到胸,此时,中丹田收气。两手臂下落至小腹高时,两脚跟自然着地,重心后移。此时气沉下丹田。同时,劳宫排病浊气。如此两臂起落三次,上提时提腕,微屈肘,则劳宫收气,下落时伸肘、撑腕,则劳宫排气。
    (六十三)三抱收气
    双手交替上下早“怀抱琵琶状”,当呈右弓步时,右手对右胸部向中丹田贯气,左手贯气左带脉穴可进入下丹田。眼视右手,以中丹田收气为主,当呈左弓步时,左手对左胸部向中丹田贯气,右手贯气右带脉穴。如此三抱琶琶收气。当左右换手,后撤步时,亦可自然左右晃动身体,两手捞气贯气。
    (六十四)收势
    两手臂抱气向气户穴贯气,呈“十字臂”势,以贯气入中丹田。然后两手臂再抱大自然的好气从上到下,贯气入下丹田。可意想下丹田片刻后收功,以收气归元,培养元气。
    后六十四节动作前后顺序特点如下:
    1、从第一至第十节:主练任、冲、督、带脉,对全身12条手足阴阳经络起调节作用。然后上、下、前、后、左、右,有贯有排,以平秘阴阳,排出体内病浊气。
    2、从第十一至第十七节:用手心劳宫穴发出的外气进行点穴贯气,顺经搓抹,使四肢及上中下三焦,五脏六腑得以疏贯,排后必须贯补,以营养周身器官组织。
    3、从第十八至第二十七节:为两组重复动作,从“十字臂”到“双拍转身”动作重复做两遍。其中“草上飘”为这组动作的中心。“草上飘”使气机从脚经后背上升到头,再从前胸下行到脚,实现前后阴阳的大循环。“双拍转身”使气机由下转上,而“下沉”则使气机由上而下,为“草上飘”的准备动作,以实现前后阴阳大循环。使全身前后上下、阴阳经络贯通,气血畅通。然后使气机下沉丹田,气息归元。
    4、从第二十八至第三十七节:有贯有排,气贯下肢阴阳经脉及足经之合穴、原穴,可调整脏腑,疏筋利节。气贯头面,使上丹田收气,以健脑补神,并从上到下贯气全身,从手脚排泄病浊气。
    5、从第三十八至第四十三节:手臂边颤动边做动作,以加强经络的疏导排泄作用。分别对头颈、肩背、胸腹、脏腑及肢体、全体疏导一遍。最后.贯气带脉穴,以温补下焦,滋补元气。
    6、从第四十四至第四十八节:收大自然之天气、地气,收“天阳补体阴”,收“地阴补体阳”,使上丹田收进好气以健脑补神;调节气机升降,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手、脚收气贯补大脑,亦从手脚排泄头部病浊气。
    7、从第四十九至第六十一节:动作及气路运行复杂一些,但功力大、气感强。通过腰胯的旋转,扭拧;腰肋的拉伸、压缩,下肢腿脚的外翻,内扣;重点锻炼奇经八脉,调节全身阴阳经络。通过手臂前后、上下、左右、向内、向外,伸缩、转摆、颤抖动作,调节气机的升降丌台,收贯排泄;贯疏五脏六腑,营养全身。
    8、从第六十二至第六十四节:为收气贯补中、下、丹田,最后使全身气息归元,以练元气。
    关于练功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
    1、练后六十四节大雁功者,必须先练前六十四节大雁功。最好是在练过一段时间前六十四节大雁功之后,经络基本疏通,手心劳宫穴有外气之后,再练后六十四节,则可增强治病健身效果。
    2、精神病、癫痫、癔病及头部有病者,暂不要练后六十四节大雁功,以防激发而发病,只练前六十四节大雁功就可以,较安全。必须在练前六十四节大雁功后,使经络基本疏通,病情完全好转的情况下,适当练习后六十四节可巩固治病效果。
    3、大雁功前后六十四节动作可以连贯起来练习,也可以只练前六十四节动作或练某些单节动作。
    4、意念随动作及眼神走,不必另加意念。
    大雁气功后六十四式动作名称口诀
    伸、收、风、对、散、缠手      1-6
    转、甩、背、排、穿、外(扭)    7-12
    搓、拍、搓、点、(把气)归      13-17
    十、下、飘、双、十、下、飘、  18-24
    双、十、下沉、后拍腿          25-28
    晃、缩、探、合、搓掌开        29-33
    看雾、背翅、回膀、下          34-37
    涮、涮、洗、洗、落、泳飞      38-43
    指天、划地、转划、捧          44-47
    归、连、翻、弹、遮、上飞      48-53
    横、海、荡、颤、抖、瞰地      54-59
    迎月、大缠、漂、抱、收。      60-6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