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风啸一揽众山小 2017-06-23

按:“尊德性”确为陆王所谨守而发扬之,但朱熹自诩其学为“道问学”则不谛。盖儒家千百年来于心性义理方面之讲说辨示,即生命科学之体系化建构,成果斐然,独成一脉。陆九渊因不满于朱子学之“驳杂”与“支离”,直承孟子之本心和良知之说,开出“心学”一派。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陆九渊

1.陆九渊首开“心学”

与朱子(公元1130年—1200年)同时代的陆九渊(字子静,号象山,1139-1193),因不满于朱子学之“驳杂”与“支离”,直承孟子之本心和良知之说,开出“心学”一派。

“詹阜民问:‘先生之学亦有所受乎?’(象山)曰:‘因读孟子而自得之。’”(《象山语录》)陆九渊三四岁时,“思天地何所穷际(而)不得”。十三岁时,他读古书到“宇宙”二字,见解者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于是忽然省悟道:原来“无穷”便是如此,人与天地万物都在无穷之中。

他提笔写下:“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陆九渊《年谱》)“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千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千万世之后,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东南西北还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陆九渊全集·杂说》)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2.心即良知

降至明朝,有王阳明(1472—1529年)出世,承接象山“心学”而发扬之,集儒家心性学说之大成,史称“陆王心学”。阳明论“心学”曰:“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天下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心即良知,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从此生。”(《王文成公全书》)“圣人之学,心学也。尧、舜、禹之相授受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此心学之源也。中也者,道心之谓也;道心精一之谓仁,所谓中也。孔孟之学,惟务求仁,盖精一之传也。而当时之弊,固已有外求之者,故子贡致疑于多学而识,而以博施济众为仁。夫子告之以一贯,而教以能近取譬,盖使之求诸其心也。迨于孟氏之时,墨氏之言仁至于摩顶放踵,而告子之徒又有‘仁内、义外’之说,心学大坏。孟子辟义外之说,而曰:‘仁,人心也。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又曰:‘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弗思耳矣。’盖王道息而伯(霸)术行,功利之徒外假天理之近似以济其私,而以欺于人,曰:‘天理固如是。’不知既无其心矣,而尚何有所谓天理者乎?自是而后,析心与理而为二,而精一之学亡。世儒之支离,外索于刑名器数之末,以求明其所谓物理者。而不知吾心即物理,初无假于外也。佛、老之空虚,遗弃其人伦事物之常,以求明其所谓吾心者。而不知物理即吾心,不可得而遗也。”(《陆象山先生文集》序)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3.陆王心学得失

陆王心学固然是直承三代君王与孔孟心性之学而来,是儒家生命科学(即内圣之学)之嫡传正宗,其于生命科学之丰富与发展贡献甚巨。但以宋明陆王为代表的心学系统,只是直觉到朱子之学有问题,不对劲,可不知其支离、别扭之处,实出在不能清楚地认识到,生命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者之间不可相混,属于性格殊异之不同系统、不同架构和不同路向。

摘自潘麟导师著作《〈大学〉广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