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兰亭序》更美的法帖

 ww18 2017-09-13

王羲之《丧乱帖》为其晚年代表作,世人以为此帖真摹难辨,当是书圣真面目,价比国宝,犹胜神龙《兰亭序》。

比《兰亭序》更美的法帖

王羲之《丧乱帖》行草,摹本,白麻纸。纵28.7厘米。8行,62字

此帖奈良时期由遣唐使传入日本,在日本流传了一千三百多年,被视为国宝,为中国书法界所知不过百余年。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杨守敬首先摹勒于他的《邻苏园帖》,墨迹印刷品的传入,则在1934年以后。

比《兰亭序》更美的法帖

《丧乱帖》局部1

《丧乱帖》以侧锋为主,兼用中锋,方圆粗细,轻重缓疾,直弯转折,极尽变化之能事,每一笔都妥帖得宜。

《丧乱帖》字法欹正相生,疏密有致,动静得宜,收放自如。字势不求平正,多向左侧倾斜,以欹侧取势。虽倾而稳,奇险处如走钢丝,重心不失;似斜而正,优美处如跳舞蹈,姿态万变。如“荼”字,前面的笔画连续倾斜,直到最后一点取得平衡。一字之中,黑白分割错综参差,疏密对比强烈。密不透风处,尚留隙光一线;疏可跑马处,犹有呼应接引。如“惟”字,中间极疏朗,右边极紧密,黑白疏密,相映生辉。

比《兰亭序》更美的法帖

比《兰亭序》更美的法帖

《丧乱帖》在章法上,先静后动、由缓渐疾。落笔之初,心情悲愤却有所收敛,书写稍缓慢,前几行以行书为主;到“痛贯心肝”时,落笔加快,草书渐多;而到“临纸感哽”时,已全是草书了。全帖八行,因其字势欹侧,多行轴线也有向左倾侧之势。然而这种倾侧却并未使全帖失去平衡,而是通过几行首字的处理,如“羲”字的右移和“奔”“何”等字的右倾,来调整本行的倾斜趋向,又通过一、三、八行的垂直轴线,来维持全帖的平衡。这种由行入草的节奏,倾斜而平衡的轴线,让所有的字连贯地流动起来,动感强烈,完美和谐。

比《兰亭序》更美的法帖

《丧乱帖》局部2

临《丧乱帖》,只宜用硬毫或兼毫笔;而用纸也应选用熟宣或半熟宣。若用羊毫和生宣来临写《丧乱帖》,笔太软,纸易洇,恐不适宜。

《丧乱帖》的点画字形,线条中提按顿挫之发力点不固定,方笔如刀砍斧劈般的刚强痛快,圆转如舞水袖般的流畅飘逸,转折处上挑下按绝不重复,还有一些章草或魏碑笔法在行草中的灵活运用。对这些笔法,要经过反复临习,才能掌握。就如“当”字中有两处“触笔”笔法,不经过千百遍模仿、练习,绝难写得相似。

比《兰亭序》更美的法帖

《丧乱帖》的欹侧字势是临习的一大难点。大多临摹者,其字势或是中正平和,毫无倾斜趋向,或是倾斜倒侧,难以维系平衡。如何保持倾而不倒、欹中取正,还须仔细读帖,研究其重心处理的方式。

《丧乱帖》的章法特殊而内涵丰富,学习时应注意连贯而波动、倾斜而平衡。要分析单字的轴线,字群的轴线,以及整行的轴线,分析这些轴线之间的联系和变化,更要分析行与行之间的配合呼应。

此帖用笔挺劲,结体纵长,轻重缓疾极富变化,完全摆脱了隶书和章草的残余,成为十分纯粹的行草体。书写时先行后草,时行时草,可见其感情由压抑至激越的剧烈变化。

比《兰亭序》更美的法帖

《丧乱得示二谢帖》 原帖为卷子,现改装为轴,为"丧乱帖"、"二谢帖"和"得示帖"三通尺牍合装

韩玉涛《王羲之〈丧乱帖〉考评》一文,说此帖不可及处有四:第一,这本身就是一篇优秀的杂文;第二,此帖字势雄强,是右军真面目,是真正的右军风骨;第三,《丧乱帖》兼备雄强和惨淡之美;第四,此帖表现了由行入草的完整的过程。因此,《丧乱帖》是一件难得的珍品,是王羲之最有代表性的末年之作,远胜《神龙兰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