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热力学

 书蠹之家315 2017-10-08

1、世界是物质的。
   组成物质的那些细小的组成,都是在动的,都是有能量的。
   除非这个物质的温度已经到了-273.15℃,也就是绝对零度。(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不可达到)
2、这样答案就出来了,世界是由物质和能量组成的。
   第二句中已经证明了,物质里一定含有能量,那能量里一定含有物质么?
   任何能量都要有物质作为载体的。(探讨暗能量、暗物质的滚粗,我这里讲的是热力学范畴)
3、所以阴阳学说的本质就是:阴就是物质,阳就是能量。万事万物不离阴阳。
   《素问》:阳化气,阴成形。就是这个意思。

4、我们再看看《灵枢》里是怎么说的:阴之与阳也,异名同类。
   我们再看看《道德》里是怎么说的:万物抱阴而负阳,冲气以为和。
   什么意思?
5、阴就是阳,阳就是阴。
6、阴阳不相离也。
7、气是什么?
   气就是能量,能量贵在流通,所以说“冲气以为和”。

8、物质是可见的,能量是不可见的。(很多人只认能够看到的东西,所以他们都是凡夫俗子)
9、三申道长公布的《道家秘传黄帝内经》第一篇中这么写到:是以,見見者,陰也。不見見者,陽也。

10、如果能够注意到这个能量的变化,能够感受到这个能量的变化,那么恭喜你,是块学习玄学的好料子。

   经典里面没有明说的,我都已经说清楚了,所谓道家秘藏,讲的也是一个意思,先贤唯恐写的太简单了,传非其人慢泄天宝,又恐写的太深,传不下去后继无人,所以见来见去、见不见、不见见、不见见见、见见不见一大堆,让常人读之犹如天书,慧者读之一目了然,真是用心良苦。

                                                        中医热力学(2)阴阳变化

中医思维的根本是阴阳,不懂阴阳的人越学越糊涂,其实阴阳并不玄,玄就玄在能量是不可见的,而热力学正是研究能量变化的这么一门学科,可以说学好热力学,阴阳什么的,其实很简单。
学习自然要从最最基本的开始学起,只有基础学好了,才能融会贯通: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1、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具有能量,能量有各种不同形式,它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传递过程中能量的总和不变。
物体中的能量,各不相同。
有的是动能,它呼啸而过。
有的是势能,它可以掉下来砸人的脑袋。
有的是内能,它温度很高。
有的是化学能,它的存在状态并不稳定,分子原子外的电子们不老实,喜欢乱串门。
有的是电磁能,大量的电子们按序列排队行军。
有的是原子能,整个原子核打破重组,形成新的物质,同时释放出大量的高能粒子。
我曾在辐射的科普文里,解释过所有辐射的本质,其实就是能量差异,能量差异的背后是粒子振动频率的高低。
太阳光对人体的作用,比如说促进钙的吸收啊,也比如促进人体阳气发生啦
紫外光对人体的作用,比如说诱发皮肤癌啦
艾灸对人体的作用,比如说治病啦,也比如说治病弄死人啦
X射线对人体的作用,比如说放疗啦,也比如说放疗弄死人啦
又或者你大半夜正在看恐怖片,此时吹来一阵阴风啦,你感到毛骨悚然,不寒而栗,你换在白天边晒太阳边看试试,根本不会怕。
这些都是外界能量与人体作用的表现。
热力学第二定律——方向定律
2、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转换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不可逆热力过程中熵的微增量总是大于零。
有没有很熟悉啊!九阴真经有云: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
什么意思啊!能量多的东西跟能量少的在一起,能量多的自然就会把能量传递给能量少的。
不平衡是能量传递变化的根本原因。
那你说空调是干什么吃的!你不看空调室外机排出多少热量啊,为了你的清凉舒适和空调病,产生了很多额外的能量消耗,我们城市里的能源消耗这么大,所以城市热岛效应才这么严重啊!
好了,扯了这么多中医不相关的,现在重点来了,风是怎么形成的。
气压差?分子密度差?温度差?本质是什么?当然是能量差异啦。
这里空气能量多,那里空气能量少,自然要传递过去啊!
那传递的时候,是冷空气往热空气方向走呢?还是热空气往冷空气方向走呢?
答案自己思考啦,想想四季变化,想想热胀冷缩,想想北极的空气和赤道的空气。
风里就带着能量啊!
带着正确的能量,叫正风,带着错误的能量,叫虚邪贼风。

                                          中医热力学(3)阴阳消息

中医理论太复杂了啊,一会儿春三月如何夏三月如何,一会儿厥阴少阴太阴,这都是什么J8东西啊,还有拿易经来解释的,什么十二消息卦,什么否极泰来,烦不烦啊!!
但如果从能量传递变化的角度来看问题,实在是简简单单轻轻松松,一目了然。
万事万物都在不停交换热量,人身处天地之间,必然受其能量交换影响
识得天地之间的能量变化规律,对于识得人体内部能量变化规律有很大帮助。
我们理一下整个地球以及日地月系的能量传输模型,地球内部有热源,但地表还是接受太阳光能量的。
因黄赤交角存在,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纬度不同,到达北回归线时,北半球为夏至,赤道春秋分。
春三月,北半球收到的能量逐渐增加,万物呈发生的态势,能量往上走,
夏三月,北半球收到的能量是最多的,万物呈茂盛的态势,能量往外走,
求三月,北半球收到的能量逐渐减少,万物呈收敛的态势,能量往下走,
冬三月,北半球收到的能量是最少的,万物呈贮藏的态势,能量往里走。
人处在这样一个环境之中,受到这种能量变化规律的影响,如果顺应这种变化规律生活,人体就不需要改变太多,消耗太多。
中医上说,阴阳者,从之则生,逆之则死,其实很简单,就是这个道理,不要跟天地之间的能量变化方向对着干,否则就是走向死路啊。(并不是直接死掉,文言不好者请自重)

                                                中医热力学(4)阴阳五行

之前已经写过了《阴阳五行解》,今天改用科学语言描述。
问:天地之间的能量是如何进行交换的?有哪些形式?
答:风雨雷电,等等。
问:那么能量交换最多的是那种形式呢?
答:云和雨。中医语言是:地气升为云,天气降为雨。其中的气是能量的意思。
地表的水分受热蒸发,变化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成为云。(这里有个汽化潜热,就是相变需要的能量)到了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下降到地表成为雨。
要知道,常见物质当中,水的比热容是最大的
      水       4200J/(kg·℃)
      水蒸气   1850J/(kg·℃)
      冰       2060J/(kg·℃)
      空气     1030J/(kg·℃)
水和水蒸气有着比空气更大的比热容,同样质量的水或水蒸气能够蓄存更多的能量,天地之间大部分的能量交换,都是通过水分的升降完成的。
那水分很少的情况是怎么?
我们知道沙漠的温度变化非常大,因为水分匮乏,没有水分蓄能缓冲,所以温度直上直下。
海边的温度变化不大,因为有大海这个蓄热池在。
再说闷湿天气,湿气重的城市会让人觉得更热。
原因很简单。
人体表的温度仅在二三十度之间。(体内才有37℃啊!你的手背有37℃么?)
相比35℃的干空气来说,反而30℃的湿空气让人觉得更热,因为可以交换到人体表的热量更大,详情请对着表中的比热容自行想象,限于篇幅不列结算过程了。

以上都是废话,现在回到中医,湿这个东西如果成为问题,是很难解决的,需要很多的能量去化解。
黄元御先生所谓“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精辟概括了阴阳和五行的关系其实就是水蒸气在中间做能量循环
古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观察总结出来的能量运行规律,是多么的牛逼,多么的实用,多么的完爆现代科学。
有的人说:阴阳五行对于看病没有实际意义。
答:你看不懂当然没有实际意义。人体本身有一个正常的能量物质循环系统,中医谓之“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简称为“升降出入”,生病就是这个系统出了问题,解决这个能量运行系统偏差的部分,才能帮助人体恢复正常运行。那些切除长出来的部位,杀灭多出来的细菌,搭桥搭脉,这种方法能解决能量运行不正常所导致的问题么?
又有人说:现代医学观察到的那些东西,古人听说都没有听说过。
答:这是废话,古人已经看透能量变化的问题所在,并且已经从根源上把问题解决了。现代医学的工作者还在那里琢磨显微镜片呢。
我在这里并非恶意贬低现代医学,这也是两种医学各自的短板。中医对物的认识不如现代医学,现代医学对能量的变化规律认识还差得远。你站的高度决定了你看问题的水平。

另外讲讲为什么营养学坑爹。
能量和物质是并存的,只见物质不见能量,就永远都是下等水平的庸工。
就会相信营养学说,乱吃钙片、维生素片、鱼油等等营养元素。
人体确实需要这些东西,但是。
吃下去的是阴物,是死物,没有足够能量去化解它、利用它,只会导致悲剧。

2013-9-17补充
今早想起了以前看杂书看到的“山南水北”以及“藏风聚气”,这是风水的基本说法。现在用热力学的理论去解释。
1、山南水北为阳,山南日照较好,水的北岸较干。
2、北边有山挡着,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能量通过空气流散,所谓“藏风”
3、南边有水蓄热,可以进一步减小环境温度的变化,所谓“聚气”

                                                  中医热力学(5)阴阳六气

这篇下来差不多接近尾声了,这一系列,讲了很多基础的东西,太过深入中医的东西,也没必要讲,最基本的东西都学会了,其他学起来应该很轻松。
话说每个人都有擅长的学科,我写的很基本,不要求每个人都能看懂。但学医者例外。
为什么例外,我现在举一个例子,有个学医几十年的傻逼,还开诊所的,看不懂“日为阳,月为阴”是什么意思,并以此反中医,傻逼链接在此《百无一用是阴阳》。
试解答如下:日月是地球周围对地球影响最大的两个天体,相对来说,太阳的能量较多,所以日为阳。
看到吧,从阴阳来解,这些东西都很简单。而不懂阴阳的人,问题横生,错误百出。
今天主要讲六气十二经。好吧这个图画的实在是太示意了。
          太阴湿土
     小满╭       大暑
  少阴君火         少阳相火
                  
   春分             秋分
                  
  厥阴风木         阳明燥金
     大寒╰       小雪
          太阳寒水

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分为六节,每四个节气为一节。
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六气跟五行不是一一对应的
为什么?
“《五运行大论》:余闻五运之数于夫子,夫子之所言,正五气之各主岁尔,首甲定运,余因论之。鬼臾区曰: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
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阳主之,巳亥之上,厥阴主之,不合阴阳,其故何也?
岐伯曰:是明道也,此天地之阴阳也。夫数之可数者,人中之阴阳也,其所合,数之可得者也。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
五行和六气都是从阴阳推出来的,而象不同,没有必要去一一对应。所以这里并没有五行的相生关系,不一定要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与人体之间的对应,与其他各种东西的对应,内经里面都讲了,五脏,五音,五色,五味,五果,五畜等等。
而六气对应的是什么呢?
寒暑燥湿风火?手足阴阳十二经?腑脏十二官?六个时间段?
我们知道,五行是天地人身能量交换的一个运行模式。
六气对应的能量交换模式是什么呢?
只有解答了这个问题,才能真正明白六气的真正含义,才能真正读懂伤寒论。
再次回到六气图。
岁半之前,地气升天,为厥阴、少阴、太阴。在人身则为足三阴从足走胸。
岁半之后,天气降地,为少阳,阳明,太阳。在人身则为足三阳从头走足。
很明显,对应的是人身能量的上下运行。
三阳能量下降,气化血也。少阳不降则病寒热往来。
三阴能量上升,血化气也。厥阴不升则病厥而寒热。此气血互化之源头也,病此则见寒热往来。
所以六气对应的能量运行不同于五行中的土枢四象,而在于气血互化,即升降之中,物质与能量的相互转化。
(阳明不降则阴气不入、面赤热。太阳不降则经气壅塞,头后痛体痛。)
(少阴不升则阳气不出、但欲寐。太阴不升则阳气不化,谷不化飧泻。)
十二经脉出入游行之所,灵素已详,经脉是经过对应的腑脏的,比如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
经气运行出现问题后,时间长了,会影响到对应的腑脏。一般三阳经病入腑,三阴经病入脏。
六气搞明白了,《伤寒论》读起来就势如破竹了。而不是像傻子一样在那里背条文。
现在明白《生气通天论》中岐伯所说的了吧: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同样的,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因为“五脏藏而不泻,六腑泻而不藏”。
六腑之阳腐化水谷变精微,以供奉五脏藏之;五脏之精微化气,以供六腑运化。
阴阳互为其根,相互转化的道理,是否已经讲明白了呢?
最后再讲什么是“”。所谓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神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指上述阴阳互化的这种有序状态
石头也具有物质和能量,但是没有生命,因为它内部的能量不能有序运行,它没有“神”。
看到“有序”二字是否想到了热力学里的“熵”这个概念呢?
哈哈,中医热力学暂告一段落!感谢大家捧场!(其实还有东西,我懒得写了)

 

                                                 中医热力学(6)阴阳定律

 

阴阳第零定律:阴和阳,虽然名称不一样,但本质一样。(阴阳者,异名而同类)

阴阳第一定律:阴和阳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物质转移到另一种物质,从一种物质变化成另一种物质,从一种形态转变到另一种形态。(物质能量不灭)
阴阳第二定律:任何自发的阴阳变化,总是朝着相对稳定的方向进行。(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就是传说中不可道的道)(类似的有热力学第二定律和勒夏特列原理)
阴阳第三定律:阴和阳不能孤立存在。

                                                    中医热力学(7)中风伤寒

 

首先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否则侃侃而谈说伤寒,会闹笑话的。
1、为什么太阳主表?
人身之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以应天之阴阳。
三阴三阳十二经脉行于人身,则三阳为表,三阴为里。
三阳之中,又各有表里,太阳行身之背,阳明行身之前,故太阳为表,阳明为里。
(少阳行身之侧,故少阳为半表半里)
2、太阳拿什么来主表?
太阳之气,本于少阴,肾中元气充足,则下焦暖,膀胱疏泄有度。(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卫气出于太阳之腑,一日一夜大会于风府。
足太阳膀胱经之气,通于膀胱之腑,腑阳充足,则经气亦足。
风寒袭表,上袭巅顶,其次后脑,其次后背,其次腰府,依次往下。
守太阳表者,司腠理开阖的卫气,足太阳本经之气,又有督脉之气。
所以说手太阴主表的,是没学好。
3、常人体表受风寒后,会如何?
3.1 先说风。
风的本质是温差造成的空气流动。
风促进的水平方向上的能量物质交换。雨是垂直方向)
风吹到人的体表,能够促进空气与人体的换热。(低温和高温的物质相接触)
当空气的温度低于体表时,风加快了体表的散热。(风性疏泄)
当空气的温度高于体表时,风加快了体表的受热。(此时人会加速散热,能量耗散的厉害,这就是要中暑的节奏)
3.2 散热系统
卫气是温煦体表的,是主管体表腠理开阖的,换言之,是控制人体体表散热速度的。(卫性敛闭,阳密乃固之意)(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
当空气带走体表热量的时候,卫气为了减少热量耗散,将体表腠理逐渐关闭。(卫气为什么要减少耗散?参考阴阳第二定律)
3.3 产热系统
说了体表的散热,再说说体内的产热,有着相对稳定的产热速率和散热速率,人体就会有序运行。
能量来源,一是呼吸,二是饮食,二者提供了人体运行所需的能量。
饮食化为营卫二气,呼吸之气傍营气而行,营气又促进了血的生成。
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血是滋养人体各部位不可缺少的东西,原因就是,血在通畅运行的同时,提供了各个部位运行所需的能量。
所以营血是产热系统,而卫气是散热系统。
3.4 先说中风
人受了风,热量耗散,腠理逐渐关闭,而产热系统正常运行,此时就会积累热量,人就会发热,而腠理又没有全部关闭,热了之后又自动打开了。(为什么自动打开了?参考阴阳第二定律)
腠理不仅开了,因为热,还会出汗,热随汗出之后,腠理又逐渐关闭。(为什么又关上了呢?参考阴阳第二定律)
这就用热力学对太阳病中风的分析,至于为什么鼻鸣干呕。
上焦受风,肺受之,则鼻鸣。(流清涕)
中焦受风,胃受之,则干呕。
下焦受风,膀胱腑气充足,一般不病。若膀胱受之,则小便清长。(肠受之,若下利,则为太阴病,其人脾阳少,化水少,肠中湿,感寒则利)
3.5 再说伤寒
寒的本质就是一下子带走了太多的热量。
温度低不要紧,多穿点也不会着凉,但是风一大,瞬间换热系数大大增加。(你们知道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么?热传导的导热系数很低么?但是变成对流的话换热就快很多么?)
我们再用阴阳第二定律来思考下,如果人体一下子失去太多能量,会怎么样?
答案很简单,散热系统关闭散热,产热系统增加产热。(这跟我们玩雪玩过了,手会发热一个道理,中华先贤们坑爹的说了一句:寒极生热。只描述现象,未道明本质,你难道不觉得坑爹么?)
这样的话,人体腠理全闭上,就没有汗了,热量积蓄的厉害,人就发高烧了。
这就用热力学对太阳病伤寒的分析,至于为什么会骨节疼痛,为什么会喘,为什么自衄者愈。
寒气伤人表,气有所不通,所以足太阳所行各处疼痛。
寒伤肺,肺者娇脏,热胀冷缩,肺缩,吸气不下达,故见喘。
自衄者愈,积热有出口,故愈。
4、所以说,伤风伤寒发热者,是属于身体好的一类。
因为他们的营卫还在正常工作,而且他们的五脏六腑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营卫不守者,甚为可恨,错综复杂,百病丛生。

                                                       中医热力学(8)人体系统

玄学所谓玄,玄于能量之不可见,而热力学是专门研究能量变化规律的学科,诚以热力学思维,是研究玄学基本问题的绝佳路径。
试举一例:风水中,所谓尖锐的物体不可对准人体,否则会有煞气,以热力学思维解,其实很简单。
以流体作为介质的能量,遇到了尖锐物体之后,不能直接穿过,大部分只能沿着物体某个面的方向继续前进,如果数股能量并作一起前进,直接作用于人体,自然会产生较大影响。如果是圆面,就可以使能量分散,使之不聚集一处,人居其室则安。

好了,切入正题,先引用下“系统”的概念,引用自《工程热力学》,朱明善等,清华大学出版社。
==============================================================================
分析任何现象时, 首先应明确研究的对象, 分析热力现象也不例外。通常根据所研究问题的需要, 人为地划定一个或多个任意几何面所围成的空间作为热力学研究对象。这种空间内的物质的总和称为热力学系统, 简称为系统或体系。系统之外的一切物质统称为外界。系统与外界的边界面称为边界。系统与外界之间, 通过边界进行能量的传递与物质的迁移。
系统与外界是否进行物质交换系统可分为闭口的与开口的两种。系统与外界之间没有物质交换时, 这种系统称为闭口系统开口系统是指与外界有物质交换的系统
根据系统与外界之间所进行的能量交换情况, 有所谓“简单系统”、“绝热系统”与“孤立系统”。
简单系统是指与外界之间只存在热量及一种形式准静态功的交换的系统
绝热系统是指与外界之间完全没有热量交换的系统
孤立系统是指与外界之间既无物质交换又无能量交换系统
绝对的绝热系统与孤立系统是不存在的。但是可以认为任何非孤立系统 + 相关的外界 = 孤立系统
孤立系统一定是闭口的;反之则不然。同样, 孤立系统一定是绝热的, 但绝热系统不一定都是孤立的。
==============================================================================
以此来论人体,人体绝非孤立系统,也非绝热系统,天地之间的能量变化,其数量级非常之大,不可度量,人居其间,必定会反应到人身上,此天地之气通于人而有气交变之理,然而人体所能承受的能量变化,却是非常有限,此人应顺应天地阴阳、从之则生逆之则死之理。
视人体为一系统,研究其与外界物质能量交换。
经云: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此“出入”即所谓人体系统内外的物质能量变化,此“升降”即所谓人体系统内部物质能量上下
其可开口者,七窍也,加前后阴,是为九窍。
其常开者,上有食道、气道,以进饮食,呼吸。
其定时而开者,下有谷道、水道,以排糟粕。
其可开可闭者,皮肤腠理也,素问谓之玄府,玄即不可见之意。(肾汗出逢於风,内不得入於藏府,外不得越於皮肤,客於玄府……所谓玄府者,汗空也)
皮肤腠理者,卫气温而行之,主其开阖。
遇暑热则开,以泄其热,遇寒冷则闭,以御其寒。
开阖得当,腑脏不受寒,不积热,可以各司其职。
呼吸者,以呼吸之气,补上焦胸中宗气,以并十二经脉运行。营卫义详《读内经——何为营卫》。
饮食者入于胃,阳明为十二经脉之海,为津液气血化生之源。
以上为人体系统与外界物质能量交换分析。
==============分割线================
以下为人体系统内部物质能量运行分析。
1、问曰:五脏相生,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生肝,何谓也?(此问五脏之内物质能量传导)
答曰:胃中精气,传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主布精,而肾藏之,肝者罢极,用肾所藏,而化火气,以奉君主,君火温暖,则脾气复能运化水精也。此五脏精气相传之理,名曰相生。
2、问曰:五脏相克,肝克脾,脾克肾,肾克心,心克肺,肺克肝,何谓也?
答曰:精气聚于肝,则脾受气少,发生太过,运化不及。精气聚于脾,则肾受气少,运化太过,封藏不及。其他同理。此精气聚于某脏,而他脏受气少之理,名曰相克。
3、问曰:五脏与六腑,关系何如?
答曰:五脏浊气归于六腑,以供六腑气化,六腑精微奉于五脏,以养五脏神明。(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名曰传化之腑。此受五脏浊气,不能久留,输泻者也,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
4、问曰:气由何所化?精由何所生?
答曰: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阳明者亦为十二经脉之海,其内存者,由冲脉化,其外入者,由阳明化。
肾主藏精,亥子丑三时属水,人定则阳气藏于五脏,肾能封藏,六腑始能奉养五脏,反此者,精不能蓄藏。
卫气昼出于表,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脏,其始入于阴,常从足少阴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为一周。
5、问曰:何以六腑之内,除胆以外,皆通于土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此问饮食入里,物质和能量如何变化传导。)
答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
盖饮与食入于胃,先由脾化其水饮,水归水道,三焦、膀胱也,后由胃消磨其食,谷归谷道,小肠、大肠也,脾弱不能化水饮,则水道谷道乱,六腑不能正常分清泌浊。
6、问曰:肝何以主疏泄?(为何肝主管水道谷道出口的物质能量排出?)
答曰:水道、谷道之腑,皆通于土气,赖木气以行疏泄。
木气有余,土气不足,则生飧泄,此水入谷道而不能小肠大肠完全消腐水谷。
土气有余,木气不足,则大便难,此谷道干燥,糟粕不行,留于肠中。
肝足厥阴之脉……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少腹……可见水道出口,亦足厥阴肝经所辖,经气实则闭塞,虚则不约,治法以辛补之,酸泻之。

此篇主要借助热力学中“系统”这个概念,把人体视作一个系统进行分析。
这种热力学思维,大家感受一下。
篇末解释了“肝主疏泄”,为后文铺垫。

                                                   中医热力学(9)人体系统

人体系统运行之复杂,非寥寥数语所能说明,先贤立阴阳之学说,天地人身之相应也,辅以四时(春夏秋冬)四象(少阳太阳太阴少阴),以应生长收藏,又言天以六为节,以两阳合明,两阴交尽,阳明厥阴,合四象以成六节,又言地以五为制,以土气升降,合四象以成五行,五六之数虽不合,皆以阴阳推之,故其要一也。所以说,要真正理解四象五行六节的本质,必须要贯彻阴阳的思维
今天要解答中医里几个特别难理解的基本问题。
1、水道谷道之变化,气血精之所生、所传递、所转化,与四五六的关系。
2、三阴三阳气血常数问题,与腑脏功用问题。
3、三阴三阳开阖枢,与腑脏功用问题。
4、四象与六节沟通问题,三阴三阳标本中见问题,与腑脏功用问题。
一年半之前刚开始写中医博客的时候,写了《五脏六腑、三阴三阳的取象》和《试解三阴三阳开合枢》,还是盲人摸象呢。
=======================吐槽分割线=======================
博主说:四五六不过是说明人体运行规律的辅助手段,很多学医的朋友喜欢以玄言玄,拿着抽象的玄学名词,写一些玄之又玄的文章,不仅自玄其言、不说明白,还要自我标榜正确,让人云里雾里。
那有的同学就要问了:别人想学中医,但看不懂怎么办呢?
回答:反正有这个智慧和悟性的人总能理解,学不会的人你教死了他还是不会,何必呢?在下也想整点文言文,写起来又轻松,看不懂的让他们猜去好了!何必把大道写的那么直白呢!
那有的朋友就要问了:即使你把大道直白的表达了出来,凡夫俗子们还是不能理解,你又何苦呢?
答:于心不忍故,藏着掖着又无裨益,说出来总有医学同道能读懂,不使先贤之学没落,各位看官若是懂了,那么这就是你自己的东西,在下并没有传道的本事。在下也没有内证的功夫,只能通过学习经典来理解这些变化,如果本文有跟经典不符合的地方,恳请指出,以免在下误导他人。
=======================吐槽分割线=======================
好了,吐槽完毕,开始谈阴阳思维,其根本有二
1、升极复降,降极复升。此通于五行。热力学翻译:物质和能量的升降循环。
2、阴出化阳,阳入化阴。此通于六节。热力学翻译:物质和能量的相互转化。
再玄的理论,也不会超出这个范围,否则就不是中医了。
五六之数皆出自阴阳,同等重要。
不能秒懂的同学,请默默的点击右上角的叉叉,好好恶补基础去。
首先我们要解答一个问题。
人体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从何而来?(阳气从何而来?)是由人体内的物质所转化。(阴出化阳也。)精,血等有形之物。
问:什么时候血化气,什么时候精化气呢?
答:多数时候都是血化气。呼吸之气即人体活动能量来源之一也,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产生能量,供人体日常活动。(血液是氧气的载体,此西人观察所得,亦可佐证,此肺朝百脉之义。)
公式:人体 + 氧气 = 人体 + 二氧化碳 - 呼吸产生的能量
此类似于:C + O2 = CO2 - Q(减号是释放的意思,Q是能量的意思)
然而,光靠呼吸是不够的,“故呼则出,吸则入,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入一,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人体每消耗三份能量,呼吸只能提供其三分之一,不吃饭就干不动活,所以一日要吃三餐,以化生血与精,补充人体消耗。
问:那精化气呢?
我们先解答何为精,义详《读内经——何为精》。
精者,六腑化水谷所得也,以供奉五脏所用。
肝之精气,通于筋膜。
心之精气,通于血脉。
脾之精气,通于肌肉。
肺之精气,通于皮毛。
肾之精气,通于骨髓。
故精者,五脏皆用之,非独肾也。
又云“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主骨”“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何也?
肾所藏之精,充于骨髓也。(肾精充足,骨髓满,此为精髓互化之理。
又云“脑为髓之海”,故脑亦用之。精随脊柱下,谓之下流。(顺为人,逆成仙,此之谓也。)
所以髓才是身体的根本,在需要的时候才会释放出来转化成为精供五脏化气。
我们举个例子,跑步,400米的操场,跑了五六圈的时候,有些累的跑不动了,这个时候你的伙伴告诉你,再坚持两圈,你就能跑下去了。
我请问这个时候能量从哪里来的?当然是动用了封藏之本——髓,髓化精,精化气,气又来了。
问:那对身体有没有好处呢?
答案是有弊有利。习惯跑步的人,总觉得跑步很舒服,西学谓之人体释放多巴胺,使人产生快感。从中医思维分析,耗精这个过程当然会使人产生快感。好处是产生大量的阳气,改善寒性体质,坏处是天天这么跑下去,迟早阴虚脸红,伐坏根本。
我们人体每天产生的精是有限的,消耗的精也是有限的,最终能够封藏到髓里的精,是少之又少。
五脏也要消耗精,大脑也要消耗精,生殖系统也要消耗精,这些过程都会给人带来快感,但是都不能过度。(此中有“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之义。
好了,废话了那么多,现在切入正题。
1、水道谷道之变化,气血精之所生、所传递、所转化,与四五六的关系。
饮入于胃,食气入胃,不赘述。水谷入胃,分行两道,水道与谷道也,流程图如下。
     胆  三阴
   ②↓ ↑营血③
食道→胃→小肠→大肠→谷道出口
①水精↓ ⑤↓水精↓
   脾→肺←⑥→三焦→膀胱→水道出口
      精↓        卫气↓
   ⑦余下四脏       ④三阳
脾主为胃行津液之义
少阳之气通于阳明,以供太阳之腑生血也,此三阳气血传递,义后详。
③营生于中焦,营血之精微以供三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此肝之精气通于筋膜之义
④卫出于下焦,卫气之剽悍通于三阳。“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以此浊气,壮阳中之太阳,使太阳可以主表。以此精微,养少阴之血脉,使呼吸可以持续提供能量此中有血之与气,异名同类之义。
⑤大小肠之水精,亦通于三焦,此为三焦之能量传递与大小肠,而大小肠之水分传递与三焦之义。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故脾亦为之行津液。
⑥三焦者,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此中有气水上下,互化之理,其精者,蒸腾而上,肺受之,其浊者,顺流而下,膀胱受之,皆赖三焦阳气而上下也。
此水精四布之义,肾受精而藏之,而成髓。
总结:水道者,精气之所生也,谷道者,血气之所生也。

这里心包没有提及,在此简要说明一下,心包者,居心之外,所谓“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即心包为心脏承担了一定程度的物质与能量变化,使心脏处于一个较为稳定舒适的工作状态。
心包之气,通于三焦,心包三焦,异名而同类,其气皆发于厥阴也,位置不同,功用不同。

2、三阴三阳气血常数,如何解释?
以素问语为准。少阳常少血多气,阳明常多气多血,太阳常多血少气,厥阴常多血少气,少阴常少血多气,太阴常多气少血。
气血常数不在多少,在于互相转化,三阴者,血升化气也,三阳者,气降化血也。
故厥阴常多血少气,以其血化气也,而少阳常少血多气,以其气化血也。
三阴三阳气血升降互化图。
                   ↑太阴
          ↑少阴         少阳↓
       ↑血升化气         气降化血↓
          ↑厥阴         阳明↓
                    太阳↓
少阳之气血传于阳明,阳明之气血传于太阳,胆之胃,胃之小肠。所生之血,通过表里传递,归于三阴。
厥阴之气血传与少阴,少阴之气血传于太阴,肝之心,心之脾也。所生之气,通过表里传递,归于三阳。

3、三阴三阳开阖枢,如何解释?
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
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
先解释枢,少阴为血(精)化气之枢,少阳为气化血(精)之枢,此少火生气,壮火食气之义。这是物质与能量相互转化的枢纽。
再解释阖,厥阴者,阴尽而阳出也,阳明者,阳尽而阴出也,故曰阖。这是物质与能量相互转化的实际工作者。
最后是开,太阳为开,阳气之散布也,太阴为开,阴气之散布也。这是物质与能量传递的意思。
有的人说,太阳为关,这里我反问一句:开与关不是一个意思么?不就是控制体表的散热速度么?

4、三阴三阳标本中见,如何解释?
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阳明从太阴,厥阴从少阳。
此为四象与六节沟通之道路。
太阴助藏,少阴主藏,厥阴用藏。所藏者精也。
少阳助化,阳明主化,太阳用化。化者气血也。
               太阳用化
少阳厥阴用藏助化       太阴阳明主化助藏
               少阴主藏
对应的分别是生、长、收、藏四象。
再看少阳太阴从本,太阳少阴从标从本,就很容易理解了。

所以说,四象六节五行,都是为了帮助理解人体系统运行规律所使用的抽象概念,我们要关注的,还是物质与能量的传递与转化。
所以说,学好阴阳真的是太重要了。
这种阴阳的传递与变化,你感受到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