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单元泻下剂

 张继少华总部 2017-11-04

第三单元泻下剂

(-)概述

1.泻下剂的适用范围.

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胃肠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统称泻下剂。属于“八法”中的“下法”。

泻下剂是为里实证而设,用于表证已解,里实已成之时。

2.泻下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表证未解,里实虽成,亦不可纯用泻下药,以防表邪随下而生他证,应权衡表证与里实证之轻重缓急,或先解表后攻里,或表里双解,方能切合病情。

(2)兼瘀血、虫积、痰浊等,则宜配合活血祛瘀、驱虫、化痰等治法。

(3)对年老体弱、孕妇、产后或正值经期、病后伤津及亡血者,均应慎用或禁用,必要时宜配伍补益之品,以防攻邪伤正。

(4)泻下剂大都易伤胃气,使用时应得效即止,慎勿过剂。

(5)服药期间应注意调理饮食,少食或忌食油腻与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重伤胃气。

()寒下剂

 

.大承气汤.

《伤寒论》.

【组成】大黄酒洗,四两.厚朴半斤.枳实五枚.芒硝三合.

【用法】水煎,先煎厚朴、枳实,后下大黄,芒硝溶服。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

1.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癬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烈,脉沉实。

2.热结旁流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

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配伍意义】本方乃治阳明腑实证的主方。其成因系由伤寒之邪内传阳明之腑,人里化热,或温病邪人胃肠,热盛灼津,燥屎乃成,邪热与肠中燥屎互结成实所致。治宜峻下热结,攻积通腑,以“釜底抽薪,急下存阴”。方中大黄为君,苦寒通降,泻热通便,荡涤肠胃实热积滞。芒硝咸寒,软坚润燥,泻热通便,助大黄以除燥屎,为臣。佐以厚朴下气除满,枳实行气消痞,合而用之,既能消痞除满,又使胃肠气机通下行以助泻下通便。本方峻下热结,承顺胃气之下行,故名“大承气”。

.大黄牡丹汤.

《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四两.牡丹一两.桃仁五十个.冬瓜仁半升.芒硝三合.

【用法】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右少腹疼痛拒按,按之其痛如淋,甚则局部肿痞,或右足屈而不伸,伸则痛剧,小便自调,或时时发热,自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

【配伍意义】本方所治之肠痈,多由肠中湿热郁蒸,气血凝滞所致。治宜泻热祛湿,破瘀消痈。方中大黄苦寒攻下,泻热逐瘀,涤荡肠中湿热瘀结之毒;丹皮苦辛微寒,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两药合而泻热破瘀,为君药。芒硝咸寒,泻热导滞,软坚散结,助大黄涤荡实热,使之速下;桃仁活血破瘀,合丹皮散瘀消肿,共为臣药。冬瓜仁为佐,甘寒滑利,清肠利湿,引湿热从小便而去,并能排脓消痈,为治内痈要药。诸药相合,湿热得清,瘀滞得散,肠腑得通,则痈消而痛止,乃治湿热瘀滞肠痈的有效方剂。

()温下剂

.温脾汤.

《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大黄五两.当归干姜各三两.附子.人参.芒硝.甘草各二两.

【用法】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主治】阳虚寒积证。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

【配伍意义】本证因脾阳不足,阴寒内盛,寒积中阻所致。脾阳不足为致病之本,寒积停滞为标,治疗若纯用攻下则更伤中阳,若单用温补则寒积难去,惟攻逐寒积与温补脾阳并用,方为两全之策。方中附子大辛大热,温壮脾阳,解散寒凝大黄下已成之冷积,合而为君。芒硝润肠软坚,助大黄泻下攻积干姜温中助阳,助附子温中散寒,合而为臣。佐以人参、当归益气养血,使下不伤正。佐使以甘草,既助人参益气,又可调和诸药。本方由温补脾阳药与寒下攻积药配伍组成,温通、泻下、补益三法兼备,具温阳以祛寒、攻下不伤正之特点。

()润下剂

.麻子仁丸(睥约丸).

《伤寒论》.

【组成】麻子仁二升.芍药半斤.枳实炙,半斤.大黄一斤.厚朴一尺.杏仁一升.

【用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每次9g,每日12次,温开水送服。现代用法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主治】胃肠燥热,脾约便秘证。大便干结,小便频数。

【配伍意义)本证乃因肠胃燥热,脾津不足,肠道失于濡润所致,《伤寒论》称之为

“脾约”。治疗当润肠泻热,行气通便。方中麻子仁为君药,性味甘平,质润多脂,润肠通

便。杏仁上肃肺气,下润大肠;白芍养血敛阴,缓急止痛,合而为臣。大黄、枳实、厚朴

即小承气汤,轻下热结,除肠胃之燥热,为佐药。佐使以甘缓之蜂蜜,既助麻子仁润肠通

便,又可缓和小承气汤攻下之力。方中虽用小承气汤泄热通便,但大黄、厚朴用量从轻

更取质润多脂之麻仁、杏仁、芍药、白蜜等,一则益阴增液以润肠通便,二则甘润减缓小

承气攻下之力。本方攻润相合,下不伤正。

 

.济川煎.

《景岳全书》.

【组成】当归三至五钱.牛膝三钱.肉苁蓉二至三钱.泽泻一钱半.升麻五分至七分或一钱.枳壳一钱.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主治】肾阳虚弱,精津不足证。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舌淡苔白,脉沉迟。

【配伍意义】本证因肾虚开合失司所致。治宜温肾益精,润肠通便。方中肉苁蓉为君,甘咸性温,温肾益精,暖腰润肠。当归补血润燥,润肠通便牛膝性善下行,益肝肾,壮腰膝,共为臣药。枳壳下气宽肠而助通便;泽泻渗利小便而泄肾浊妙用升麻以升清阳,清阳升则浊阴自降,相反相成而助通便之功,共为佐药。诸药合用,既可温肾益精治其本,又能润肠通便以治标,补中有泻,降中有升,具有"寓通于补之中,寄降于升之内"的配伍特点。

(五)逐水剂

.十枣汤.

《伤寒论》.

【组成】芫花.甘遂.大戟各等分.

【用法】现代用法上三味等分为末,或装胶囊,每服0.5lg,每日1次,以大枣10枚煎汤送服,清晨空腹服。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功用】攻逐水饮。

【主治】

1.悬饮。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胀满,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脉沉弦。

2.水肿。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为重,腹胀喘满,二便不利。

【配伍意义】本证由水饮壅盛于里,停于胸胁,或水饮泛溢肢体所致。治宜攻逐水饮。方中甘遂善行经隧水湿,为君药。大戟善泄脏腑水湿,芫花善消胸胁伏饮痰癖,为臣药。三药峻烈,各有专攻,合而用之,则经隧、脏腑、胸胁积水皆能攻逐,且逐水饮、消肿满之功甚著。然三药峻猛有毒,易伤正气,故以肥大枣十枚为佐使,煎汤送服,寓意有三既可益气护胃、培土制水以邪正兼顾,又可缓和诸药的毒性及峻烈之性,使下不伤正,且可减少药后反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