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B12,又称钴胺素,是唯一含有金属元素的维生素。 维生素B12必须与胃的内因子结合,在碱性肠液与胰蛋白酶的作用下才能被吸收。 维生素B12可溶于水,在弱酸环境中稳定,在强酸和强碱环境中容易分解,遇热易破坏,紫外线、氧化剂和还原剂均可使维生素B12受到破坏。 生理功能 维生素B12在体内以甲基B12(甲基钴胺素)和辅酶B12 (5-脱氧腺苷钴胺素)两种形式参与生化反应。 1、甲基B12作为蛋氨酸合成酶的辅因子,与叶酸一起参与转甲基反应,使同型半胱氨酸甲基化形成蛋氨酸,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如甲基B12缺乏,会影响四氢叶酸的再生,使组织中的游离四氢叶酸含量减少,不能被重新利用来转运一碳单位,影响嘌呤和密啶的合成,最终导致核酸合成障碍,影响细胞分裂,结果产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辅酶B12是一种脂肪酸合成酶的辅酶,缺乏会影响脂肪酸的合成,导致神经髓鞘生成异常; (左边包裹在神经元轴突上的节状组织就是髓鞘,右边是放大的髓鞘结构图。) 3、维生素B12参与神经组织中一种脂蛋白的形成,是神经系统功能健全不可缺少的维生素。缺乏维生素B12时,可引起神经障碍、脊髓变性,并可引起严重的精神症状。 4、维生素B12缺乏还可导致周围神经炎,维生素B12还参与脂肪、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的代谢,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 (神经炎) 缺乏 由膳食因素引起的维生素B12缺乏比较少见。一般素食者、消化吸收功能下降的老年人、胃大部分切除者易造成维生素B12缺乏。 1、维生素B12缺乏临床表现为巨幼红细胞贫血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通俗来说就是血液的“垃圾”,会破坏血管壁,容易造成心脑血管问题。 2、维生素B12缺乏还可引起弥漫性的神经脱髓鞘,出现四肢震颤以及痛觉异常、精神抑郁、记忆力下降等神经症状。 3、小孩缺乏维生素B12的早期表现是情绪异常、表情呆滞、反应迟钝,最后导致贫血。 过量 膳食中摄入大量的维生素B12无不良反应。 食物来源 膳食中的维生素B12来源于动物性食品,主要来源为畜禽鱼肉类、动物内脏、贝壳类及蛋类、乳及乳制品中含量少,植物性食物基本上不含维生索B12。因此,素食者易出现维生素B12缺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