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外感咳嗽的治法

 凤翅堂中医 2019-01-23
《内径》云:五脏六腑皆可令人咳,非独有肺。本文所论咳嗽,单指小儿外感咳嗽或者外感后迁移性咳嗽。其余内伤咳嗽或心咳、肝咳、肾咳等不在此列。


治则



1:有表必先解表,分清寒、热、燥。


2:看咳性质:呛咳、顿咳、痒咳、干咳、夜间咳、白天咳。同时衡量外感和咳嗽孰轻孰重,以定解表理咳药物配伍。


3:看痰性质:有无痰、痰多少、易排难、色黄白、质稀稠、或成块、或风沫等。



本方来源于三拗汤,止嗽散等方剂。


 具体如下:

麻黄3-6-9克

荆芥穗6-9-15克

前胡9-12-15克

甜杏仁6-9-12克捣碎

生甘草6-9克

蜜制紫菀9-12-15克(无蜜也可)

桔梗6-9克

陈皮6-9克

生姜3-5大片

小枣2个掰开



畏惧麻黄者,可用金佛草6-9-12克(苦易呕,但效果好)和枇杷叶6-9-12克或者地龙6-12克代替。并且可以和麻黄根同时合用。


上方药成后,无苦味,微甜,特别适合于小儿服用,接受程度高,减轻小儿痛苦。


加减法如下:


1:外感风寒者,上方重麻黄、荆芥量,恶寒甚加桂枝(止咳逆上气),有呕加苏叶,重生姜。


2:外感风热者,上方减麻黄量,加桑叶、菊花、薄荷。热盛伤津,口干口渴者上方加芦苇根或白茅根30-60克(甘甜生津)。


3:咽喉疼痛者,上方加射干,金银花。连翘太苦不用。有咽喉干疼者,可加麦冬(有痰不用)、玄参。


4:呛咳、顿咳、刺激性咳嗽、气管痉挛性咳喘着,必用白芍。


5:干咳无痰者,桔梗不可少,同时加当归。咳痰粘稠,咽喉干燥,口渴者上方加半夏、麦门冬、党参。


6:痒咳者,上方加蝉蜕,牛子(有便秘者更当用之)。


7:咳痰稀白而多者,上方加干姜、细辛(3-6克就足够,多用药难闻)、半夏、五味子(3-6克,多用太酸,无用白芍代替)。


8:咳黄痰者,上方加天竺黄或竹沥,薏仁米,应当用全瓜蒌或鱼腥草,味道不好。


9:下午低热者,有柴胡证者合小柴胡汤,若无可以加桑白皮、地骨皮、白薇。


10:咳逆上气者,必用桂枝,气逆胸闷者,当加枳实(酸苦)、重用陈皮,生姜。


11:咳而痰鸣(咳痰粘稠)者,上方加苏子、葶苈子、白芥子。


12:易感自汗者,上方去麻黄、荆芥和玉屏散。


13:  若喘家,当去麻黄,荆芥合并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急促者,当加山茱萸防脱。


14:若过用药物导致出汗多、手冷、身冷、气上冲、头晕、面热、咳不止者,非本方所宜。


急用以下两方处理:

1:桂苓五味甘草汤。

2:苓甘五味姜辛汤。


易咳患儿,咳嗽平息后用以下两方调理:

1:异功散。

2:外台茯苓饮。


治上焦如羽,非轻勿举,上方所用诸药皆不可过重,以不超过15克为宜(芦苇根和白茅根除外),成人也如此。


备注:  病急,急服药;病缓,缓图之,可每2小时服药一次,也可一天三次,均饭后服用为宜。


临床中,我们经常用此方加减治疗小儿感冒咳嗽,总体有效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愿有志之士,其或试之,幸勿以咳为小恙,或方药平淡而轻视之。方加减多守伤寒金匮条例,故不多重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