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庭在买油时 都喜欢一次性买一大桶 然后再倒进小油壶里使用 真真是方便又卫生…… 等等,方便是方便 可这卫生,就说不准了 因为 你若长期不洗油壶, 反而会给身体埋下健康隐患! 大部分人应该从没有洗过油壶吧~ 油虽然不容易滋生细菌,但却不表示它就很耐存储,因为油非常容易发生油脂的氧化酸败现象(通常表现为颜色变深、出现哈喇味、味道有点苦涩、炒菜时油烟变多),而长期不清洗的油壶就是油脂氧化的重灾区。 央视和北京卫视的多个节目,都曾做过油壶中油的氧化酸败实验,他们均发现长期不洗的老油壶中的油垢、残油的氧化酸败程度远高于新油壶。 油壶中油的氧化酸败,不仅影响油的口感、营养价值,而且还会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
一般来说,油壶中每次应倒入一周的用油量。当油用完后,倒入新油前,就应该要彻底清洗一次油壶。 也就是,油壶最好能一周洗一次,但如果做不到,实在是懒,那么尽量一个月要洗一次。 除此外,在使用油壶上还要注意避免以下错误做法,以免加速油壶中油的氧化酸败速度: 1、不要将油壶敞开放 盖子要尽量拧紧,以减少油与空气中氧气的接触。 2、不要在油壶中的油没用完时,又倒进新油 油的氧化是会“传染”的,并且新旧油相混合,还会加快氧化速度。 3、不要将油壶放在阳光下或靠近灶台的位置 温度、光照是油脂氧化酸败的主要帮凶,因此油壶应该放置在避光、阴凉处。 4、不要将水溅进油壶 水分也能加速油脂的氧化酸败。不仅烹饪时要注意,而且清洗油壶时,也需将油壶沥干或擦干水分后再倒入新油,避免油与水接触。 Ps:保存大桶食用油时也需注意:及时封口、避光避热避水,倒出的油不能再重新倒入。 在家庭用油中, 除了要将油壶定期清理外, 还要注意4个问题。 1、量要控制,隐形油也要小心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摄入的食用油不要超过25~30克,即白瓷小汤勺大约两勺半。 除了这看得见的油,还有「隐形油」要注意量:沙拉酱、速冻食品、饼干、膨化食品、冰淇淋等都是隐形油大户。 日常若是吃了这些食品,就要适当减少食用油的量。 2、尽量买小桶油 因为食用油开封后极易氧化酸败,保质期会大大缩短。 开封后的食用油,一般超过3个月它的过氧化值就会高于国家标准,不再适合人体食用。因而,最好购买小桶油。 3、别等油冒烟了才下锅 在以前的年代,油的杂质比较多,等油冒烟再下锅,确实能去除油中的杂质。 但是咱们现在用的油是精炼过的,杂质少;再者,油冒烟说明油温过高,不仅会产生有害物质,而且还会使食物丧失更多的营养。 Ps:不刷锅炒新菜、煎炸油反复用,同样也会使油中的有害物质增多,不利于身体健康。 4、自榨油未必会更好 自榨油虽然更香(也更贵),但不一定更健康,因为它存在健康隐患: 未精炼含有很多杂质,这使得自榨油:一方面更容易氧化,另一方面炒菜时会产生更大的油烟,从而危害呼吸系统的健康。 自榨油的原料,从选料到加工都没有经过严格的监管。而自榨油的原料如花生、谷物等又很容易受到黄曲霉菌污染,因而自榨油很可能存在黄曲霉菌超标的问题,长期食用自榨油有可能会增加患癌风险。 总之, 家庭用油中,除了油壶要定期清洗外, 还有很多细节要注意哦~ (健康无小事) 你学会了吗? 学到新知识了, 记得点个【在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