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要知道的背部不等高的秘密!

 tudan1981 2019-06-23


就目前来看,因腰椎出现问题来找到我们康复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其中有一类患者表现是单侧腰疼,其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是竖脊肌的不等高。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个非常典型的因竖脊肌不等高而诱发一系列症状的案例。

患者主诉:腰骶部不适,久坐/久站(约40分钟)加重,卧床休息缓解,无身体束缚感,无下肢放射痛,无间歇性破行;八年前外伤史,搬重物时右侧腰部扭伤,行小针刀缓解,近半年病症加重。

(核磁共振资料)

影像资料:腰4—5椎间盘退变,腰5—骶1椎间盘中央型膨出。

(竖脊肌左侧高于右侧)

静态评估:患者存在双侧竖脊肌不等高,左侧明显高于右侧。姿势分析上还可以发现患者存在明显的姿势异常:骨盆左侧倾 后移 左回旋 ;脊柱右侧弯 屈曲;腰骶部左回旋 胸廓右回旋。

动态评估后仰受限,诱发类似平常发作的症状,左侧明显重于右侧。弯腰正常,左侧屈受限,右侧屈受限,左回旋正常,右回旋受限。在所有受限动作中,疼痛按照由重到轻依次为:后仰——右回旋——右侧屈——左侧屈。

辅助髂骨旋后右侧不痛,左侧可缓解一半。

右下肢托马斯测试阳性。

左回旋15度,后仰可缓解三成。

左回旋15度右侧屈正常。

诊断结果

患者竖脊肌不紧张,没有损伤,腰疼为竖脊肌张力过大引起。

后仰腰疼的原因是髂骨旋后能力不足、右侧腰大肌紧张及左侧腹内斜肌上部紧张引起。

右侧屈受限原因是左侧腹内斜肌上部紧张引起。

左侧屈受限原因是右侧腰大肌紧张引起。

右回旋受限原因是左侧腹内斜肌上部、右侧腰大肌紧张引起。

运动处方:右侧腰大肌拉伸、左侧腹内斜肌上部拉伸、双侧臀大肌拉长位激活。

(竖脊肌前后对比)

(后仰前后对比)

治疗结果:双侧竖脊肌高低差异明显改善,后仰幅度明显改善,且无腰背部不适感。

右侧屈、左侧屈、右回旋正常。

该案例需要讨论如下三个问题:

1、髂骨旋后与后仰疼痛的关系。

2、案例中病人竖脊肌不等高的原因。

3、竖脊肌高张的原因还有哪些。

1、髂骨旋后与后仰疼痛的关系。

从运动模式的角度讲,后仰的动作包含脊柱的伸展 远固定的髋伸。在正确的脊柱后伸过程中,精细动作是上位椎体的下关节突相对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往下滑动,并伴随着双侧髂骨的旋后。只有这样时,关节本身才能真正最大限度起到传递力量而非承受压力的功能。而在该案例中,做后仰评估时,明显发现髂骨旋后出现问题。也就是说,当力量沿着关节突关节往下传递时,在下腰段出现了阻滞,同时当髂骨旋后变为骨盆前移时,又有一个力量自下而上,两个力量汇聚就产生一个剪切的合力,从而导致下腰段关节突关节承受过多的压力;相邻椎体之间本身有椎间盘作为减震系统缓冲各种力量,剪切的合力同样造成椎间盘的额外负担,久而久之,表现在影像上就是椎间盘的退变。反观核磁共振影像,可以清晰发现此力量交汇处集中在腰5—骶1关节突关节及椎间盘。关节突关节囊本身又有丰富的神经感受器,一旦超过其受压与疼痛阈值,便容易出现关节突关节的炎症和疼痛;椎间盘承受压力过大导致高度降低,并产生退变,出现膨出时便容易刺激后面硬膜囊,从而容易出现腰部的疼痛。

2、案例中病人竖脊肌不等高的原因

在给病患做体态分析时,我们清晰地发现患者存在明显的姿势异常 :骨盆侧倾(左低右高) 后移 左回旋 ;脊柱右侧弯 屈曲;腰骶部左回旋 胸廓右回旋。这所有的姿势融合在一起,左右双侧腰骶部竖脊肌均被动拉长,向较于右侧,恰恰对于左侧腰骶部的竖脊肌的张力要求最大!那么我想问,在这种姿势常态下,竖脊肌发挥了什么功能?充当了什么角色呢?——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左侧腰骶部竖脊肌恰恰起到离心控制(拉长位等长收缩)的功能,从而最大限度维持上半身的稳定!由于左侧腰骶部竖脊肌的长期兴奋易激惹,所以无论在姿势维持和动力启动中,都容易出现优先募集的情况,久而久之便容易出现代偿性肌肉肥大!

(横截面积多裂肌左小右大,竖脊肌横截面积左大右小)

除此之外,右侧腰大肌紧张,腰椎左回旋,左侧多裂肌被拉长,其维持稳定的能力降低,表层的竖脊肌易产生代偿。

3、竖脊肌高张的原因还有哪些。

(1为右侧多裂肌,2为左侧多裂肌,3为右侧竖脊肌,4为左侧竖脊肌)

深层多裂肌废用无力,竖脊肌代偿肥大。脊柱后方最重要的主动稳定系统是多裂肌,当多裂肌废用或者无力时,其维持稳定的能力就会降低,此时相对表浅的竖脊肌便过度活跃来代偿多裂肌稳定的功能。此肌肉最重要的能力是脊柱的各种动作的表达以及离心控制弯腰的动作,当既要做动力功能输出,又要做稳定的工作时,肌肉的负荷就会增加,久而久之,出现代偿性肥大的情况。如上图所示,影像上显示多裂肌横截面小的这一侧往往竖脊肌横截面积相对肥大。

髋伸模式错误,髋伸时竖脊肌启动过快。正常髋伸的主动肌是臀大肌,按照人体实际募集次序是:臀大肌、膕绳肌——对侧竖脊肌——同侧竖脊肌。然而有很多人在髋伸的动作时,启动次序出问题,竖脊肌变成最优先募集的,在这样的模式下,每一次髋伸竖脊肌都要过度参与,久而久之,易出现竖脊肌的肥大。髋伸的动作广泛存在于走路、跑步、臀部训练动作中。所以此模式的纠正尤为重要。

任何一个方案的输出都离不开“评估——诊断——治疗”的过程

所以务必鉴别清楚具体案例的真实缘由

在诊断清楚是什么原因之前

请务必不要动手

脑比手快才最科学


高斯运动管理创始人

高斯生物力学课程体系创始人

国内多家医院客座讲师

CHINAFIT特邀讲师

私教课时5000元/小时

高斯运动管理

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End

如果您对这个话题感兴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