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功养生入门常见问题汇总(五):初习者会遇到的状况和解答

 昵称28825156 2019-08-09

内观?入静?入定?有打坐的好功法可以入静吗?

嗯,不管哪家功法,静定都是必要的。没有静定,本性是见不到的。入静的功法非常多,比如守窍,观想,持咒,观息,听音等等。具体哪个适合你,要看你自己适应什么样的修法。我个人推荐调息观息的法门做为入静入定的入门方法。

请问河车是什么?活子时来到时应该怎样做?未通三关之前,是否有采小药一说?

河车指“北方正气”,也叫帝车。“以其随天河轮转,故曰河车”。在体内,主要指肾中元气所生之正气。转河车,主要指丹道周天,引真元之正气通行任督二脉的运炼功夫。

你这里的未通三关,要区别于是什么样的通。一般的周天功所通任督与采药没有直接关系。内丹修炼中的先天精气神才称之为药。真正来说,丹道周天所转的任督,目的不在于通任督,主要是为了采炼内药。在内药河车搬运时,药行任督而打通二脉。所以,非要说先后的话,应是在炼小药的时候同时通三关。

在练功时上腭都有些肿了,请问在口中满是津液吞咽的时候,舌头是否还抵住上腭,再有不闭眼是否能入静,谢谢指教。

舌抵上颚并不是叫你用力顶住。而是自然而然的住于上颚。象自然接通一样。舌抵上颚容易口生津液。如果抵的过于僵硬,那就会口干舌燥了。

津液满口时,先鼓漱,象我们漱口那样,咕咕有声。然后分三小口下咽,每一咽都注意其下流自丹田的感觉。咽津是自然不要顶上颚。

入静闭眼,是让你目不外视的同时达到心神内凝。关键在于心神内守,眼睛可留一线光。视鼻端虚白朦胧感。一直闭眼的人容易昏睡。

在吞津时总觉得停留在胸口或中丹田,不向下走,很别扭.

这是要领的把握问题:

第一,注意打坐时,腰背自然拔直。象一棵树一样自然生长而直立一样。注意体会这自然而直的感觉。这样久坐才不会累。特别注意不要刻意挺胸抬头。下颚微微内收,象微微点头一样,往颈部内收一点。胸要内含,微微内收一点,不要挺胸也不要弓背。全身上下自然松直。

第二,咽津时,意念要随津而下,好象津咽似重物自然而下沉,意只是随之而已。而不是特意用意引下或强压下。

注意做到这两点,这个问题就能解决。

在一意引气时到了“玉枕穴”的时候会出现强烈的耳鸣和眩晕~同时四肢又有麻痹之感,怎么回事又如何解决啊?

玉枕关未通,气聚于此处刺激听觉神经,就会有耳鸣现象,真气滞于此处,刺激脑部神经,就会有眩晕现象。四肢有麻痹现象,也是脑部经络受阻,气血不畅之故。所以,这一般情况下你是强行引气去冲,而忽视了蓄养元气。所以走周天不要强行空转,要多守丹田,温养丹田,待丹田气足了,再去冲关。三分炼七分养。

为什麽有时候我不是刻意的提气结果还是会有真气流动之感

经过一定时间的习练,真气相对活跃,会自然沿着身体运行。其实人体本身真气就遵守“子午流注”的规律运行的,即使你不练功,也会行气。只是练功以后,气相对足,更活跃,感觉更明显。所以你会感觉到气流。

第二呢,意到气到。你注意真气流动之感,实质就是以意引气了,而且这个是自然引气,比你刻意引气的效果要好。

第三呢,练功的人常不注意收功,不将真气收归丹田,就会在全身四处乱窜,解决的办法就是注意收功,引气归丹田。

“温养丹田,待丹田气足了,再去冲关。”可是要到什么程度呢?会有什么现象?

准确的说,要看是什么类型的周天功。不同类型的周天功,情况有所不同。

如果是普通的健身周天功。往往与采气与温养配合。气足了,丹田温热暖融,有厚实的气感,微微用意引导,就会有热气如气柱或气团一样,顺脉而行。这样气才会比较足。在这个状态下才适合以意引周天。内气充足活跃,经脉畅通以后,丹田常有气团汩汩的感觉,甚至自己沿督脉往上行,甚至不限于任督而是整个背部都有气往上爬。这就比一般用意引的意念周天更高了,属经络周天的层次。这是内气充足,经络畅通的结果。

如果是丹道周天,就是产小药的问题了。丹道周天内药在体内远行的感觉不象单纯的热气团或气流感,而更象温泉流注的感觉。在小药充足行周天之前。要不断的采炼活子时,将元精不断的炼化成元气。随来随采,随采随炼。产药之时,气穴暖暖融融,似有烟气缭绕的氤氤之像。外景则是阳物自然举起。而内药充足之时,丹田气穴暖融如有烟气缭绕,丹田中似有温泉晃荡,池水上涨似要溢出,并自然如温水一般流向会阴尾闾直奔命门之时,这时就可以行周天炼药了。这个周天炼药与普通周天完全不同,有严格的度数。对时辰的要求也极为严格,火候丝毫不能有差错。这里就不具体说了。

我现在静坐啥感觉都没是怎么回事啊是姿势不对还是功法错叻?

静坐没什么感觉,要看具体情况,我不太清楚你练什么功。除掉功法的原因以外,从以下几个方面看看:

1、对气感不敏感。人对气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有些人极容易就能感觉到,有些人则很不敏感甚至根本感觉不到气感。感觉不到并不是没有得气。

2、没有放松下来。练功不管什么功法,都强调松静自然。形正则气顺,体松经络气血才能顺畅,才会有感觉。所以要看看你练功的姿势还有有没有很好的放松身体。特别强调,很多人为了做得动作标准而造成身体不能放松,这是要纠正的。

3、心念未净。练功时满脑子都是杂念,就不会有心去体会感觉了,也感觉不到。

明显感到上身的气要比双腿之间的气充足,什么办法可以让二者之间调和?

这是你腿部经络不畅通的原因。不了解你练功的情况,但从情况来看,你可能意识多守于上部,也没有很好的收功蓄气。气机上浮所致。包括你说的腿部比一般人冷,都是经络不通气血不畅所致,建议你多练习站桩功。

调息时关注“气穴”部位可否?我感觉将意念放在这一部位比较舒服。在听息时人会随之前后仰动,有何办法解决?

调息的主要目的是调和呼吸。息定则心定。心定以后,神才能凝,才能凝神入气穴达到神气合炼的效果。当然如果是简单的养生功训练,则不需要入先天虚无。可以在调息时守丹田。但这有点偏向武火呼吸,火力偏猛,对于刚开始练功,意念火候不能很好掌握的人而言,最好不要这样习练。

调息之法我已看过了,但有一事不明,就是刚开始调息时,呼吸之间,腹部的运动问题,吸气时是收腹还是放腹,或是,呼吸之间不动腹部,上不碰心,下不过下丹田,或是其它

守息,就是注意呼吸往来的感觉。也不要控制呼吸,自然也就不要去理会腹部是收是放的问题。只注意呼吸往来就行了。这里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呼吸入息相,进入虚无状态。

丹田气海在哪吗?

前面已经说过了,下丹田的位置要依功法与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但气海,在脐下有个气海穴,你看看穴位图。有把气海穴作为丹田的。还有说是关元穴的。还有说脐下四横指的。还有说脐下三寸的。作为初学练功,你不用糊涂,你先把脐下四横指为中心的这一小片区域做为丹田的位置,等元气足了以后,你看看在这个区域里,哪个点感觉最强,哪个点就是你的丹田位置。

进日来,我觉的如果自己有所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去后,那就不再是自己的了。这应该是所谓的天机不可泄吧

下丹田总是很满,涨涨的,气在里面走,但是不热,是否还要继续意守呢,意守到一定程度下丹田的气会自动去冲开督脉呢?资质一般的人,气大概多久能冲尾闾呢?还有活子时出现在冲督脉之前还是之后呢?

不练功的时候做事稍微一专心下丹田就鼓胀的气感就出来了,这正常吗?还有我现在有意识的总是保持一丝意念不练功时也常守丹田不离,是否可取?

这个情况主要就是练功不收功或是收功不当引起的。可能你只加意了把气往下丹田(小腹)引,却没有加意真气凝聚成团,凝聚于下丹田,所以真气不凝聚,会散于小腹也热不起来。你放松下来,加意丹田的真气凝聚成一个象星星样的小球,不管多少真气,都这样凝聚起来。

注意要放松,心要静,用意要自然,注意体会其凝聚的感觉。

第二个问题,平时守丹田,就是微微意照,似有似无,心里好象有这么回事就行了。不要特别去注意它。自然能温养丹田。

静坐呼吸几分钟后会感觉太阳穴鼓胀有点难受,而且心窝处(差不多是巨阕穴的位置附近)会有一种闷闷的感觉,如果深呼吸一下就会好点,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是比较典型的用意过重引起的偏差。因为在静坐的过程中,本身意念杂念较多而又把注意力放在了头部,意到气到,气就往这里聚。刚开始,因为气往头部聚得不多,还能感觉到舒服的气感,时间稍久,气就在头部淤滞了,就会感觉到头部气胀难受了。胸闷也是一样的道理,再加上可能身体姿势不正确,挺胸了或是弯腰弓背了,造成气路不畅,也会引气胸部气滞。所以要注意练功的姿势与意念的轻重问题。

听息是否刚开始就是去感觉呼吸,只能感觉呼吸从鼻中进出。看到很多地方说听息是种很好的入门方法,但是就是操作不好,能不能介绍一种简单容易操作的入门方法。

这个问题不是方法没选对,而是对功法的要领没有掌握。

第一、坐下来以后,先放松身心。身体从头到脚,一个部位一个部位的放松一下。松驰下来。调整坐姿,在全身松的情况下,把头微微上顶,好象要顶着一个东西似的。注意体会上顶时,身体轻松直起的感觉。

第二、先不要急着观息,先注意看看呼吸是否平稳缓和了。如果呼吸不平稳不柔和,比较粗重,就静静坐一会,等它平稳缓和下来。这时候,心情也会比较舒畅平静了。

第三步呢,呼吸平缓,心情舒畅后,然后在稍稍注意你的呼吸,注意它在鼻间一来一往的悠然畅快感。体会这个呼吸自然的舒畅感觉。对呼吸不要有任何控制,不要因为呼吸短就刻意的做深呼吸。它是怎么样就怎么样,你只体会呼吸一来一往的畅快感觉。久而久之,呼吸会慢慢的微弱下去,你就一切随它。

什么是疑神?什么是意守?区别在那?

这是一个后天意与先天意的问题。意守,是用识神去注意体会感觉或去观守等。而凝神,这个神是指元神。是在性光(元神)显发以后,然后凝定去下照气穴。

一个是先天之功。一个是后天之功。

双目垂帘观鼻端达到虚无的状态,眼前不时有圆光离去还继续守吗??还是将神光下移鼻端——观口——观心——观丹田是这样的吗??也就是最后意守下丹田是吗??

要确定这个光是不是性光。有可能你觉得在虚无态了。但实际只是相对较静的时候气触视觉神经引起的一些光感现象,或是体内的气能所表现的能量光。这时候还要继续深入虚无态。若能确定是性光了。就要两眼先对视祖窍(凝神)等性光凝定以后再下照气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