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经验的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都不会犯这6个错误,看看你做对了吗

 尚振奇 2019-08-13

心情日记,July 28

得了糖尿病之后,

学会如何正确测量血糖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我们常常碰到一些患者在测血糖过程中由于各种误解,

导致测量的血糖不准确。

本文详细聊聊监测血糖的误区。

误区一:检查前停用降糖药

空腹血糖是诊断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数值。有糖友认为测空腹血糖就不能服用降糖药。其实没有必要。

如果检查只是为了了解平时血糖的控制情况,观察用药效果的话,前一晚的降糖药物还是要照常服用的。如果是早上的降糖药物,可以在抽血之后服用。如果停药后再测血糖,得出的检测结果既不能准确反映病情,还会造成血糖波动及加重病情。

另外,有些糖友为了得到理想结果而在检查前一天过分节食,此时所测的血糖结果可能偏低一些,却不能代表平常血糖控制的真实情况。

为保证检查结果的真实性,

检查前一天的用药、进餐应和平常一样,

不进行剧烈活动

并保证夜间睡眠良好。

误区二:测血糖时间不固定

有些患者测血糖的时间非常随意,想起来就测一下,这样测量出来的血糖数值是不准的。

测血糖也有5个黄金时间。

1.空腹血糖:测量早上6-7点时血糖。主要反应在基础状态下,8~10小时内无任何热量摄入时的血糖水平,适用于血糖水平很高或有低血糖风险时的监测。

2.餐前血糖:是指中餐和晚餐前的血糖测定,主要用于治疗中病情的监测。

3.餐后2小时血糖:是饭后2小时血糖水平,要注意的是,餐后2小时是指从吃第一口饭到满2小时为止,而不是吃完饭后的2小时。

4.睡前血糖:一般指21~22时的血糖值,是指导夜间用药或注射胰岛素剂量的依据。

5.夜间血糖:若早餐前血糖高,可以通过监测夜间血糖了解高血糖发生在夜间还是凌晨,早餐前血糖高的原因是否黎明现象等。时间点可以是0时、2时、4时、6时。

误区三:运动前不测血糖

除了饮食控制,运动疗法也很重要。

很多糖友都知道每天要适当活动,却忽略了对运动前血糖的监测。事实上,血糖低是不宜运动的,否则可能晕倒。如果运动过程中有出现头晕等低血糖症状,也要立即停止运动,并适时补充一些含糖食物。

误区四:尿糖可以代替血糖

当血液通过肾脏时,肾脏能阻止葡萄糖从中滤过而排到尿中,因而尿糖一般为阴性。当血糖升高达到一定水平,肾脏再也无法阻挡葡萄糖从中滤过时,尿液中的葡萄糖就会变成阳性,这个数值就是“肾糖阈”。

每个人的肾糖阈是不一样的,比如老年糖尿病病友的肾糖阈比较高,血糖高达11~12mmol/L,而尿糖仍为阴性。因而不能简单地将尿糖等同于血糖。

但是对于没有条件进行血糖监测的病友,尿糖监测也不失一个好办法,其优点在于简单易行,没有痛苦,花费低廉。

误区五:血糖仪测量不如静脉采血测量的血糖准

以往测量血糖都是通过采静脉血,但是因为采血量多,而且不能即时拿到报告,对于很多糖友而言并不方便。

现在出了血糖仪后,不仅采血量少,而且出结果快,对于糖友而言非常方便。但也有糖友质疑血糖仪不如采血测的结果准确。

静脉血要分离红细胞后用血浆测血糖,而毛细血管血则是用全血,包括含葡萄糖较少的红细 胞。因此在空腹时,血浆血糖值较全血血糖值要高约11%。但这不是“不准确”,而是应有的差别。只要血糖仪质量可靠,操作正确,其结果是准确的。

但血糖仪有局限性,当血糖超过33.3mmol/L或低于1.11mmol/L时,会显示代表过高(“HIGH”)或过低(“LOW”),这个时候就不能用血糖仪测血糖了,要尽快到医院取静脉血进行检测,必要时还要查酮体,及时进行治疗。

误区六:只测空腹血糖

大多数糖友只重视空腹血糖,而忽视了餐后血糖。其实,餐后血糖与空腹血糖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这是因为糖尿病发病之初都是餐后血糖先升高,然后才是空腹血糖升高,监测餐后血糖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

与空腹血糖相比较,餐后血糖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关系更为密切,危害更为严重。严格控制餐后血糖,有助于控制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此外,对于糖友,仅仅依靠空腹血糖进行治疗还不够,对于早期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升高快,需要服用针对餐后血糖的药物,对于空腹和餐后血糖都高的患者,需要使用长效降糖药。正在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每周测两次空腹及三餐后2小时血糖,还有睡前血糖。

病情稳定后可改为每周监测1次,也可以根据病情延长监测时间间隔。

定时监测血糖可以了解患者的血糖是否控制理想,饮食、运动、药物是否有效果,为调整饮食、用药提供依据,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测量结果要准确。

因此,

糖友应学会如何正确测量血糖,

避免走入血糖测量误区。

作者:楚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