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SCNSL)是指淋巴瘤侵犯至中枢神经系统,并可能导致抽搐、颅内压增高及眼部症状等临床表现的恶性血液肿瘤。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B细胞淋巴瘤。在我国,DLBCL占所有淋巴瘤的35.75%,占所有B细胞淋巴瘤的54%。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作为最为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亚型,其引发SCNSL的发生率约为2%左右,患者预后极差,治疗上存在较严峻的挑战。本期为大家带来一例继发中枢侵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治思考和经验总结。 现病史:4个月前补牙后出现右面部麻木,并逐渐出现头痛,外院颅脑增强MRI示右三叉神经及邻近麦氏腔内强化结节,考虑神经源性肿瘤,给予甲强龙160mg/d×5天,症状无好转。随后渐出现右侧面瘫、右眼凸出,复查颅脑MRI示右侧鞍旁与海绵窦旁占位,右侧颞骨、眶下壁、额骨板障内多发异常信号,右上颌窦、筛窦异常信号。行右筛窦、上颌窦穿刺活检,病理回报B-NHL,患者来我院。血常规:大致正常。 生化:LDH 314U/L。 EBV-DNA<1000拷贝/毫升。
骨髓:涂片、流式、病理及免疫组化未见淋巴瘤侵犯骨髓。
脑脊液常规、生化、流式未见异常。
会诊外院筛窦、上颌窦穿刺病理:送检组织内可见异型淋巴细胞片状增生,胞体中等大或偏大,浆少,核椭圆或略不规则,可见多个小核仁。免疫组化:CD20+,PAX5+,BCL2+(90%),BCL6+(90%),CD10+,MUM1+(90%),MYC+(50-60%),P53+(80%),ki-67 90%,CD5-,CD30-,CyclinD1-,TDT-,CD34-。EBER阴性。 FISH:MYC可见扩增,无重排;BCL2重排阴性;BCL6重排阳性,P53缺失阴性。 结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GCB来源),伴MYC和BCL2双表达。 颅脑MRI: 
PET-CT: 
 1. 右眶内、鼻腔、上颌窦及中颅窝底多发软组织影,右侧颞叶、视神经及鼻咽后壁受累不除外,SUVmax38.6;2. 右侧肾上腺肿物,4.2×2.7cm,SUVmax36.3;5. 颅骨、双锁骨及肱骨、左桡骨、右肩胛骨、第3掌骨、胸骨、左后11肋、右股骨颈多发骨质密度不均,SUVmax6.3。诊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GCB来源)Ⅳ期A,IPI 5分,双表达,(伴中枢、鼻窦、球后、肺、肾上腺、子宫、阴道和骨骼受累)。 病例特点:老年女性,63岁;IPI 5分,NCCN-IPI 6分;双表达,高Ki67,P53高表达;多处结外受累,伴中枢侵犯。R-EDOH-替莫唑胺×2疗程,配合IT×2次。复查全身CT:右侧上颌窦、筛窦软组织影,性质待定;其余部位未见明显异常。评价疗效PR。R²-EDOCH联合R-HD-MTX(3.5g/m²)×2疗程,3疗程后复查颅脑增强MRI:右基底节区稍高信号影范围缩小,增强后未见强化; 4疗程后复查PET-CT:CR。 

治疗前 治疗后(4疗程) 
治疗前 治疗后(4疗程) 移植后3月复查PET-CT及颅脑增强MRI,评价疗效CR。1. ASCT后口服单药来那度胺10mg维持治疗,耐受性良好,未发生感染并发症。在继发中枢侵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中,对于高危的老年患者要采取何种治疗措施,是增强剂量免疫化疗呢?还是在既往化疗的基础上联合新药治疗?或者选择RCHOP方案治疗。但是,研究表明NCCN-IPI对于高危组预后极差;而增强剂量/密度化疗可以显著改善GI/H DLBCL预后,PFS可达70%以上。NCCN指南推荐RCHOP、增强剂量的RCHOP等均作为一线治疗方案。 一项随机试验也表明,虽然R-DA-EPOCH对比R-CHOP的PFS和OS无显著差异,但强化的方案较R-CHOP更适用于高危的老年病人。 另外,对于高危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也是可选治疗方案。Stiff等的研究表明,对于侵袭淋巴瘤,R-CHOP后进行自体干细胞移植的高危组患者2年PFS和OS分别为75%和82%,明显高于未接受移植组(PFS:41%;OS:64%)。尽管强化型方案加上自体干细胞移植对于侵袭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具有很好的疗效。然而淋巴瘤作为高度异质性疾病,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治疗后出现难治或复发,后续是否需要维持治疗呢? 来那度胺是一种传统的免疫反应调节剂,作用途径多重,不但对肿瘤有抑制作用,还可进行免疫调节。ROBUST研究探讨了来那度胺联合化疗一线治疗ABC亚型DLBLC患者的疗效。对于难治复发患者的治疗,常见的挽救性治疗方案R-ICE联合来那度胺的方案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良好。 E1414研究结果显示了联合来那度胺可以显著改善PFS,但此项研究中未将复发难治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进行分型。 对于复发难治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的新药,BTK抑制剂伊布替尼首屈一指。伊布替尼联合R-CHOP与R-CHOP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PHEONIX研究,研究表明,对于<60岁患者,伊布替尼+R-CHOP明显提升了其EFS和OS;ABC亚组的结果也相似。
另外,法国多中心研究(LYSA&LOC)结果显示,52例患者入组,44例可评估疗效(PCNSL 30例,PVRL 14例)。所有患者CSF中均可检测到伊布替尼,伊布替尼平均CSF药物浓度为0.23ng/ml。2周期后ORR 59%, CR率23%。无脑或脊髓实质受累患者生存更优,中位随访25.7个月,中位PFS 4.8个月,中位OS 19.2个月。脑和脊髓实质受累患者中位PFS 2个月,中位OS 7.5个月;PVRL伴或不伴CSF受累患者中位PFS 22.7个月,中位OS未达。对于维持治疗,REMARC研究显示来那度胺可显著改善患者PFS。 Q:继发中枢侵犯DLBCL病情复杂,来那度胺对干细胞的动员采集是否会有一定的影响? 刘薇 教授:本例患者是在自体干细胞移植后使用来那度胺维持治疗,因此对采干影响不大。来那度胺是一种口服药物,治疗DLBCL活性良好,毒性可接受,患者耐受性良好,因此可作为长期维持治疗的药物选择。刘艳艳 教授:来那度胺具有独特的抗淋巴瘤和免疫调节作用,以及其他新药(如PD-1抑制剂、伊布替尼等)都有良好的疗效。在自体干细胞移植后用10mg来那度胺进行维持治疗,建议维持两年,这个治疗方法还是很可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