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苏有两个地方中医名家辈出

 云深不知处藏书 2020-02-12

当前疫情肆虐华夏,在目前尚无特效药的情况下,不少人开始希望在中医中药里寻求治病良方。而江苏是中医大省,名医辈出,成就卓著,仅史志记载者,至民国时期,江苏历代医家即4000有余,各类医著3700余部,数以万卷。

江苏的地方医学流派较多,但最有名的就要数吴门医派和孟河医派了。

吴门医派甲天下

吴大致就是今天的苏州地区。这第一区域,河流密集,交通便利,文化发达,经济繁荣。千百年来,尤其是明、清时期,苏州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医学家,形成了独特的地方医学流派—吴门医派,在中医发展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江苏有两个地方中医名家辈出

苏州中医药博物馆

吴门医派具有“名医多,著述多,创温病学说”三大特点。吴门名医辈出,自汉代至民国,有医家950人,著作869部,占同期全省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明、清两代有872人之多。曾在太医院任职的有63人。

历代吴门医家著作更是数不胜数,据不完全统计,自汉代至民国著有医书869部,其中明、清两代有762部。内容涉及中医学的各个方面,如宋代的《女科万全方》,元代的《十药神书》、《泰定养生主论》、《医经溯洄集》,明代的《薛氏医案二十四种》、《神农本草经疏》,清代的《张氏医通》、《徐氏医书六种》、《临证指南医案》、《外科证治全集》、《伤寒贯珠集》、《吴医汇讲》等。因此也有“吴门医学甲天下”的美誉。

吴门医派对中医学界最大的一个贡献就是创立的温病学说。温病学说的出现,是与苏州的地理环境分不开的。苏州地处我国东南部,卑湿之地,是温疫、湿热病的多发地区。元末明初,王履在刘完素“火热论”学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温病与伤寒分开,认为二者“自是两途,岂可同治?”自刘完素至王履,可谓是温病学说的奠基阶段。

江苏有两个地方中医名家辈出

吴有性(字又可)所著《温疫论》

明代末年,山东、浙江、南北直隶等地,温疫多次广泛流行,诸医以伤寒之法治疗无效。当时吴县医家吴有性独辨其为温疫,与传统的“伤寒”截然分开,而且从病因、发病、传变过程和治疗原则等各方面提出了系统、全新的主张,超脱六经辨证,创立了一套辨证论治的方法,因而大获奇效。吴有性开创了温热病学说巾有关疫病(传染病)学说之先河,对温病学发展影响深远。

清代中叶,吴中叶桂对温热病独有心得,自成体系,以卫气营血四大阶段分析温病,并在诊断、治疗诸方面均有创见,成为温病学派的创始人和中坚。与叶氏同时期的薛雪,对湿热病证造诣精深,遣方用药,系统全面,所著《湿热条辨》是温热病中有关湿热为病方面的很好总结,足以补叶氏之不足。

江苏有两个地方中医名家辈出

叶桂

孟河医派冠吴中

江苏第二个名医辈出的地方是孟河。地方虽然不大,但可以说相对于苏州,更是中医名家辈出。近代名医丁甘仁层曾说过:“吾吴医家之盛甲天下,而孟河名医之众,又冠于吴中。

江苏有两个地方中医名家辈出

孟河医派陈列馆

据《武进阳湖县志》记载:汉朝时,孟河还只是长江边上的一个小渔村。东汉光武帝初年(公元25年),朝廷命开浚河渎,从长江口﹙抄瓢港﹚一直挖掘到小黄山脚下西边汤巷里﹙今城北村的汤巷里﹚,全长48里左右,新开好的河道已成为京口(镇江)至江阴间连接南运河与长江之间的水上大动脉,是南接奔牛京杭大运河北达长江的重要通江河道之一,也遂成了一个通江口岸。新开通的河道使漕粮船只可由此进入长江,因水路通航,人口逐渐增多,货物交易繁荣,当地的经济由此发展起来,来往的人们将通江口岸叫名为“河庄口”,故人就称之为“河庄”了。

江苏有两个地方中医名家辈出

孟河镇

到了唐代,常州刺史孟简发动十五万人,历史四年在河庄疏浚并扩展河道,新扩展的河渎就被称为孟渎,镇随河名,就叫孟渎镇。明初时为防倭寇而筑城,故又简称孟城。

自19世纪中叶,孟河医家崛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费、马、巢、丁四大家。

江苏有两个地方中医名家辈出

最早出现的孟河名医,是明末清初的费尚有。费氏原籍江西,世为明臣,先祖寄寓镇江,后因战乱,复迁常州、无锡、苏州等地。费尚有夫妇来到孟河,弃儒从医,遂开孟河费氏的医学生涯。至七世伯雄,已历200余年。

清道光、咸丰、同治年间(1821—1874年),孟河医派进入鼎盛期。据孟城乡志记载:

当时孟河里候诊的船经常是首尾相衔十余里,一等数月半载不以为奇。三里长的孟河街,有药店十余爿,规模较大的有庆裕堂、泰山堂、存济堂、益生堂、树德堂等药店,都有名医临诊,足见当时孟河中医之兴盛。

江苏有两个地方中医名家辈出

孟河四家的代表人物

孟河医家中尤以费、马二氏的中医学术思想最具代表性。

费家以调治内伤杂病见长。集费家医学之大成的是费伯雄,在清末负有盛名,学宗《灵》、《素》,旁参诸家,其“醇正和缓”说是费氏学术思想的结晶,他强调论理归于醇正,立法务求和缓,因而治病力在辨证,师古而不泥古,贵在临机变通,处方用药平正绵密,世称他为近代虚劳名家。费伯雄的《医醇媵义》总结了孟河费氏在杂病治疗方面的学术经验,全书共4卷,列述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之疾,以及虚劳内伤杂病,附有自制方186首。

费伯雄在道光年间(1821~1851)曾两度应召入宫廷治病。先后治疗了皇太后的肺痈和道光皇帝的失音证,均取得显效。当时皇帝御赐匾额和联幅,称道其“是活国手”,一时医界名声大振。

江苏有两个地方中医名家辈出

号称“是活国手”的费伯雄

马家以内外喉三科兼擅著称。马氏的学术思想,集中体现在马文植身上。他既承家技,又博览历代名家之说。故外科兼收陈实功、王维德、高秉钧三派之长,学“正宗”而不泥于补托,学“全生”而不废刀针,学“心得”而不局于凉解,并极力主张外科当明脉理,内科治疗强调温润,以顾护脾肾。喉科着眼脏俯病机,临证察脉辨色,非泛泛苦寒清咽。马文植晚年著《医略存真》,“但取经言未详,前哲不道,创为论说”,所以有独到之处。马文植另一著作《外科传薪集》,记载了马氏外科验方200余首,并有外用药的配制及用法。

马培之曾经为晚清著名学者俞樾治病,医名大噪。 后经江苏巡抚吴元炳推荐,马培之于光绪六年(1880年)应诏入京为慈禧太后治病。太后疾愈,遂赐御书“福”字及“务存精要”匾额各一,由此蜚声医坛,人称“徵君”。

江苏有两个地方中医名家辈出

被誉为“江南第一圣手”的马培之

费、马两家之外,巢家和丁家亦是名医辈出。巢家先后出了巢崇山、巢渭芳二人。巢崇山悬壶上海50余年,家学渊源,学验两富,擅长内外两科,刀圭之术尤为独到。巢渭芳系马培之学生,精内科,尤长于时病;一生留居孟河,业务兴旺,名重乡里。丁家医学造诣最深的是丁甘仁。他从马文植学,能兼蓄马氏内外喉三科之长,为上海一大名医;因首创中医专门学校,有“医誉满海上,桃李遍天下”之称颂。

江苏有两个地方中医名家辈出

孟河四大家,以其高深的学术造诣,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中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由他们为核心的孟河医派是晚清民初医坛上的一颗灿烂明星,影响远播,经久不衰。

虽然今天由于西医的冲击,中医似乎有不断式微的趋势。但中医发展了两千多年,拥有长期的经验积累,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也不应该忘记中医的历史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