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课研究之“七巧板”(20200307)

 充实9 2020-03-07

一、向你介绍我是谁


二、本期内容有哪些

  1. 听一听:七巧板的来历

  2. 读一读:有关“七巧板”的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3. 看一看:数学小故事


三、轻轻松松听听书

七巧板的来历 From 一课研究 04:41

四、每天阅读8分钟

吼吼 

      七巧板又称七巧图、智慧板,它和九连环、华容道并称为“中国古典智力游戏三绝”,是一种流传于民间的古老拼板玩具。七巧板取材简单、制作方便,但又千变万化,充满挑战,蕴含着人类的智慧与文明。七巧板是一种玩具,更是一种民族文化。它设计科学,构思巧妙,变化无穷,即可使人得到娱乐,又可幵发人的智慧。

       基于七巧板本身承载的数学原理,七巧板对儿童认识几何图形、学习等分、分数、周长与面积、勾股定理的学习有很大帮助,七巧板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幼的教学中,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教具。

       目前,几乎全国各版本的数学教材都安排了七巧板的内容,体现着新、实、活、美。如“趣如童话美如诗”的苏教版教材,“七巧板”的内容前后至少出现了4次:第三册中的实践活动课《有趣的七巧板》,安排这节实践活动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感知平面图形的特点,培养学习兴趣,发展空间观念(见图1);第八册第80页安排了这样一道题:用七巧板拼三角形。(见图2)第91页又出现了这样一道题:下面是用七巧板拼成的图形。你能在这些图形中找到梯形吗?你能在七巧板中选几块拼处出不同的梯形吗?拼一拼,再与同学交流。(见图3)第九册第13页的思考题是:右图是一副七巧板拼成的正方形,边长是8厘米。你知道其中每一块板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吗?(见图4)

图1

图2

图3

图4


       七巧板在各类教材中都有出现,节选了部分教材里的七巧板部分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北师大一年级下册

七巧板的教学设计

      七巧板是由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七块板组成,可以用它拼出各种人物、动物、植物、建筑,甚至中英文字母。各版本教材都在小学低段数学学习中安排了七巧板的内容,不仅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动手力、思考力和创造力,还让学生清晰地发现图形的分割与合成关系。根据低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小学一年级围绕“七巧板”内容融合语文、数学、美术等知识,甚至将七巧板纳入折纸课程,让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一、“折”七巧板,在折纸中认识分与合

      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都经历了由表及里的过程,学生初次认识七巧板也是如此。首先注意到七巧板拼合后的完整图案是一个大正方形,里面有七块不同的板;接着发现它由两个大三角形、两个小三角形、一个中等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小正方形组成。

      为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我在学生初步了解七巧板后抛出一个数学问题:给你一张正方形纸,用它来做一副七巧板,需要折多少次?面对这个有趣又充满挑战的探究问题,孩子们马上拿起正方形纸“实验”起来。

【教学片断】

师:谁愿意来分享你折了几次,是怎样折出七巧板的?

生1:我要折6次,是这样折的。(边说边演示,如图5)先对折;接着向左对折;展开后一个角对着中间对折;把正方形右边的角对准正方形中心折叠后展开;把正方形沿对角向左对折后展开;左下方的一条边向上翻折后展开。最后沿着折痕剪下来。

图5

     (3)通过“集合”,学习各类数

     学习“因数与倍数”时,利用集合图表示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或一个数的倍数,为后面的公因数和公倍数的教学奠定基础。在出示一些书进行质数、合数、奇数和偶数的分类时,也是利用集合图渗透空集思想。在教学公因数和公倍数时,则用韦恩图表示因数和倍数之间的关系,学生能够很清楚地区分出公因数和公倍数,这其实是集合中“交集”的体现。

       2.图形与几何领域的集合思想方法

      在图形与几何领域中,教材通过不同的内容加强抽象思想、分类思想、集合思想、归纳法、类比法、演绎推理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几何变换思想、模型思想等的应用和感悟。如无论是平面图形还是立体图形,都是从生活中的物体抽象出来的,而且立体图形的学习方法可以与平面图形进行类比。各种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集合韦恩图表示,如下图6。

图6

生2:我折了5次。(边说边演示,如下图)先沿着斜线对折,得到两个大三角形;然后沿着另一条斜线对折,又得到两个大三角形;接着拿一半的三角形对折,得到一个中等的三角形;把剩下的梯形沿着旁边的线对折,得到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小三角形;最后剩下的梯形沿着边沿的线平行折,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折好后,沿着折痕剪出七块板。

图7

      学生在异想天开中把自制七巧板的设计方案变成现实,直观地认识了这些平面图形,以及图形的分割与合成。这样动手动脑的数学活动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积累和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在制作七巧板时,还有一个小创意:每个孩子都选一张彩色正方形纸进行剪切;做完后,我让他们在每一块“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和别人交换,直到把一种颜色的七巧板变成由七种颜色组成的一副七巧板。七巧板还能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乐于分享的素养呢!

       二、“拼”七巧板,在拼图中锻炼观察力

      观察力,是指大脑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如通过观察发现新奇的事物,在观察过程中对事物形成新的认识。学生在拼七巧板的过程中调用了大脑、眼睛、手指等器官,观察力得到有效锻炼,从按图分解到按样拼图,再到自由拼图,观察的难度也逐级提升。

        1. 按图分解

       “按图分解”是指,教师在屏幕上出示各种有分割线的图案,学生快速地照着图案用七巧板拼出来。课上可以采用小组比赛的方式,学生只要在指定时间内根据图案把七巧板放到正确位置即可,在找板和拼图的过程中熟悉各种巧板的形状,以及巧板与巧板组合后可能形成的形状。学生动手拼的活动带动了大脑和情绪的兴奋,为后续的按样拼图和自由拼图提供了知识和活动经验基础。

        2. 按样拼图

      “按样拼图”是指,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用七巧板拼出的成品图,让他们尝试拼出同样的图形,并用尺子进行分割。例如,教材中出示了一座桥,要求学生用一副七巧板不重叠地拼出这座桥。展示交流环节,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拼的过程,并为没有拼出来的学生做直观示范。

       在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提炼出合成的图形。比如,两个大三角形可以拼出一个大正方形或者一个更大的三角形或者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小三角形可以拼出一个直角梯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小三角形可以拼出一个梯形等。

       3. 自由拼图

       “自由拼图”是指,教师抛出一个拼图主题,组织学生独立或合作拼出各种各样的造型。比如,以“几何图形”为主题,让学生分别用2、3、4、5、6、7块七巧板拼出平行四边形;以“数学故事”为主题,让学生用七巧板拼一个数学小故事;以“成语故事”为主题,让学生用七巧板拼一个成语故事等。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创造了很多有意思的七巧板拼图,教师适时提供平台让学生介绍创意作品,不仅能激发其拼图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还能鼓励其他学生创造出更多的拼法。

       三、“讲”七巧板,在表达中学成语故事

      小学低段是学生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数学折纸”拓展课上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口头表达的机会。当学生用七巧板拼出一个个成语故事时,我引导他们分享自己的创意并带领大家学习成语故事。这样一来,分享者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者学到了成语和成语故事,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参照裘陆勤的《在折纸中整合多元文化》)


       七巧板内容适合在小学不同年级开展教学,可以突破教材的限制,融合多门学科,整合多个知识点,从单一的“拼”七巧板拓展出“折”七巧板、“讲”七巧板、“创”N巧板等,也可以从单一的“七巧板”延伸到智力七巧板、四巧板、四连方、伤脑筋十二块等,让数学学习更有趣味性、操作性,兼具文化意蕴。学校根据学生智力发展情况及实际可接受性,在开展智力七巧板校本课程教学的基础上,确定二年级学生以简单拼图为主,三、四年级学生以古诗配画为主,五、六年级学生以创造性拼图为主的学生自主发展的模式。

数学小故事

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对几何图形很有研究,他热情好客,发明了一种用6张小桌子组成的“宴几”---请客吃饭的小桌子。后来,有人把它改进为7张桌子组成的宴几,可以根据吃饭人数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状,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拼成四方形,6人拼成6方形……这样用餐时人人方便,气氛更好。后来,有人把宴几缩小改变到只有七块板,用它拼图,演变成一种玩具。因为它十分巧妙、好玩,所以人们叫它“七巧板”。到了明末清初,皇宫中的人经常用它来庆贺节日和娱乐,拼成各种吉祥图案文字,故宫博物院至今还保存着当时的七巧板呢!

阅览

你若盛开  蝴蝶自来




审核人:蒋燕芬    王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