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争做教育三者:拍者、仁者和思者——谈《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

 智汇百川 2020-03-08

摘要:魏勇老师从“千万不要忘记自己曾是学生”“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好教师擅于提出好问题”……等五个专辑,结合自身历史教学实践,给一线教师作了十分深入的解读与剖析。争做教育的“拍者”、“仁者”和“思者”,让学生喜欢上教师。

关键词:魏勇、上课、拍者、仁者、思者

争做教育三者:“拍者”、“仁者”和“思者”

——浅谈魏勇《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

争做教育三者:拍者、仁者和思者——谈《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

课堂是教师守望的麦田,每天期待惊喜的风景!“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是一个大众化的教育话题。在著名特级教师魏勇老师眼中,这个大众话题的教育风景又是怎样的呢?

他在著作《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中,从“千万不要忘记自己曾是学生”“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好教师擅于提出好问题”……等五个专辑,结合自身历史教学实践,给一线教师作了十分深入的解读与剖析。于从事乡镇小学语文教育的我来说,该书确是一本引人入胜,催人深思的好书,真是一场“及时雨”!

作为一名教师,你要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你的课堂,又凭什么才能令学生喜欢甚至难忘?这是也我思索良久的问题。近拜读魏勇老师的大作《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心灵遭遇一次强烈的震撼与洗礼,感触颇深,确有心得。

争做教育三者:拍者、仁者和思者——谈《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

一、有拍者之“惊”:用惊喜拍醒课堂

学生最喜欢哪种老师讲课呢?魏勇老师认为,第一,风趣幽

默;第二,老师在课堂上能给学生一种新的东西,让学生感到意外,让学生们感觉脑袋被拍了一下。“哎,我怎么没有想到呢?”老师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某个道理或者观点很妙、匪夷所思,但是又在情理之中。怎样的课堂才能带来惊喜呢?魏老师的观点是,课程具有一定的“侵略性”;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颠覆性”;课堂对话也具有一定的“侵略性”。此外,魏勇老师还鼓励学生发现教科书中的矛盾,这往往能成为惊醒课堂的“拍者”。

这让我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了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上的一次“心有余悸”的公开课——《一个降落伞包》,当讲到周总理舍己为人时,学生们纷纷大胆质疑细节:为什么在“飞机机翼和螺旋桨上都结了冰……机身也蒙上了厚厚的冰甲,飞机像冻僵了似的,沉甸甸往下坠,还失去了平衡”的前提下,周总理能几步就从摇摆不定的机舱一头,跨到小女孩面前?太不可思议了吧?小扬眉因为没有降落伞包急哭了,周总理为什么要解下自己的伞包给小扬眉啊,可以一起跳啊!

争做教育三者:拍者、仁者和思者——谈《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

学生们的发言,令窦桂梅老师大吃一惊,心想,这下完了,全完了!等着挨批评吧!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堂公开课竟得到了领导的高度称赞:好久没有看到如此精彩的课堂了!魏勇的这句“对学生最大的尊重,应该是在课堂上给他惊喜;对学生最大的轻视,就是在课堂上表现平庸”在此得到了印证。

这是窦桂梅老师预设好了的?还是突发的生成?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学生的大胆质疑,超越教材的“异类”麦田风景,竟然一下子成了当时中国教改急先锋的“拍者”,看似“不可救药”的课堂,也一下子被这个“惊雷”给猛然惊醒了。我们的课堂,若是能够少些平淡,多些意外惊喜,多一些令学生和老师都能大吃一惊的“拍者”,无论是中小学课堂,还是职教或是大学课堂,不都是一幅幅靓丽的风景吗?

争做教育三者:拍者、仁者和思者——谈《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

二、有仁者之“爱”:用大爱浇灌童心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章句下》)仁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道德的象征,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征。仁爱之心不仅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教师的基础和前提。魏勇老师的著作虽然整个专辑大标题中没有出现一个“爱”字,却满书蕴含了浓浓的热爱学生之情,这就是大爱啊!

魏勇老师原本理想是当一名职业军人,然而事与愿违,不得不“十分别扭地选择了一个不喜欢的职业——教师”,然后随波逐流地教书。而后慢慢地,他学会了从复杂的人际交往中解脱出来,让教师生活变得简单而又丰富,慢慢对课堂有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并乐此不疲。

争做教育三者:拍者、仁者和思者——谈《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

探索中他渐渐拥有了仁者之爱:如果不是拥有大爱,他就不会思索“怎样上课学生才喜欢”这样一个如此深邃的命题!如果不是拥有大爱,他也不会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其好奇心并与其进行一次又一次的精神历险!如果不是拥有大爱,他更不会呼吁带着镣铐的教育者们坚守那最后一厘米主权!

三、有思者之“乐”:用思想指挥教鞭

“我觉得教书要想教得好,脑袋就不能闲着!”多简洁!多精辟!“思者”:随时,随地,随情,乐之快哉也!如果说教师的课程设计教案准备是一条教鞭的话,那么教师的灵魂,教师的思想,就是教鞭的指挥者,思想指向哪,教鞭点到哪。

争做教育三者:拍者、仁者和思者——谈《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

魏勇老师在著作中多次提到:教育要追求“思”在场;让学生有思考的欲望和能力;为了充满思考的教室;把思考作为生活的习惯……魏勇追求的自豪是“我在魏勇的课堂上活过一把”,要想活过一把,就要获得存在感,每个人都有获取存在感的心理需求,学生也一样。而存在感又往往来源于安全感,让学生觉得松弛,觉得课堂设计灵活不死板,一开始提问难度不要大,要简单到每个学生都敢开口,都能找到安全感,有了安全感,才会真正快乐。

那么,如何给学生“安全感”呢?最终在于教师课堂之外的积累与沉淀,思考与思索,从而有能力有智慧给学生有价值的思考机会,进而引导学生自我启蒙,自由思考,自由表达。如魏勇老师对窦桂梅老师《晏子使楚》一课提出更多的思考:从政治、外交、做人的角度,你如何评价楚王?晏子反击楚王的方式,在思维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这些问题的设计,都体现了魏勇作为“思者”的魅力之所在。正是如此,魏勇笔耕不辍,乐此不疲,连发呆都在思考!

争做教育三者:拍者、仁者和思者——谈《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

魏勇老师说,对一个学生来说,遇到一个好老师,是他终生的幸运,可能会影响一辈子。那么,什么是好老师?知道怎么上课,学生就会喜欢甚至难忘的老师,是好老师,争做教育的“拍者”、“仁者”和“思者”的老师,也是好老师。

读罢此书,意犹未尽。若是著名特级教师魏勇老师能跳出历史学科拘束,结合其它学科知识开局谋篇,再附上部分公开课的精彩片段,观之,思之,意犹可尽矣!

争做教育三者:拍者、仁者和思者——谈《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

参考文献:

魏勇.《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小神手:80后的时代记录者,跌跌撞撞写实抒情!人,活着,即修行!深耕教育、投资、世故等领域。喜欢我的文字,就敬请在篇首点击“关注”我哦,有话要说烦请评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