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闷泡后不苦不涩才是好茶?茶界信以为真的四个传闻,其实都是谬论

 小陈茶事 2020-03-20
闷泡后不苦不涩才是好茶?茶界信以为真的四个传闻,其实都是谬论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流言止于智者。

没有根据的话,经不起求证和考验,终将被画上休止符。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孔夫子的核心思想,在于以人为本,关注现实人生和人类社会,不提倡过分关注鬼神和超自然的事物。

敬鬼神而远之,不要把希望寄托在鬼神身上,更能获得现世的幸福。

闷泡后不苦不涩才是好茶?茶界信以为真的四个传闻,其实都是谬论

用真理的筛子,细细筛过谣言和乱语,拨开云雾,更能获得真知。

喝茶品茶,亦是如此。

杯中汤水盈盈的茶,色香味俱佳,远比一切的虚名,来得更为重要。

喝茶,好喝才是第一要义!

关于喝白茶,以下四种常见的谬论,可以休矣!茶友们可要多多分析!

闷泡后不苦不涩才是好茶?茶界信以为真的四个传闻,其实都是谬论

《2》

“山场就是比山高”可以休矣!

爱喝白茶的朋友都知道,白茶公认的最佳种植产地,在于太姥山。

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

福鼎太姥山,自古以来就是白茶的最佳产区。

远古时期从海底隆起的太姥山,海拔适宜,气候温润,多云雾滋养,土壤疏松通透。

绝佳的温光水土热环境,为白茶的生长打造了先天乐园。

与野花杂草为伴,呼吸清新富氧空气,玩着清凉的云,在山风雨露润养下茁壮生长的白茶,内在养分充足,品相极好。

太姥山高山茶园出产的白茶,在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滋养下,品质卓尔不凡。

闷泡后不苦不涩才是好茶?茶界信以为真的四个传闻,其实都是谬论

但,关于白茶的生长产区,常能听到这样的言论,XX山头种植的白茶,茶园海拔高度比太姥山更高,出产的白茶品质比太姥山白茶要好。

若是不加分辨,不少茶友看到这样的言论,或会信以为真。

其实,对于这样的言论,只要多转念一想,就会发现根本站不住脚。

若是种植海拔越高,出产白茶品质更好。

那,一山还有一山高,若论海拔高度论英雄,是不是种植在珠峰上的白茶品质最佳?

事实上,到了珠峰,白茶茶树根本存活不了,更遑论品质。

若是简单认为,白茶山场的好坏就是比山高,这样的逻辑推理实在是种谬论!

单看海拔的高低论成败,实在太过小儿科。

白茶的山场环境,并非是只看山高,还要结合天气条件,土壤质地,云雾情况,昼夜温差等多方面综合因素,才能得出准确判断。

关于白茶的山场,种植海拔越高,品质越好,这样的谬论,可以休矣!

闷泡后不苦不涩才是好茶?茶界信以为真的四个传闻,其实都是谬论

《3》

“太姥山麓论”可以休矣!

人怕出名猪怕壮,白茶也是如此。

近两年来,随着白茶市场的火热,一时之间,太姥山高山白茶多了不少亲戚。

太姥山高山白茶,属于特定区域的公用品牌。

唯有在特定太姥山区域范围内种植、采摘、加工的白茶,才能冠名太姥山高山白茶。

橘生淮南则为橘,产区环境对白茶品质有着直接影响。

相比太姥山高山白茶,其余产区所产的白茶,地理气候环境不同,土壤不同,光照不同,云雾不同,海拔不同,品质好坏自然有着差距。

不是所有的白茶,都能称得上太姥山高山白茶。

随着太姥山高山白茶的知名度和好评度高涨,出现了不少硬攀关系的怪事。

闷泡后不苦不涩才是好茶?茶界信以为真的四个传闻,其实都是谬论

不知,茶友们在选购白茶时,有没有见过这样的字眼,“太姥山麓”、“太姥山脚”、“太姥山旁”……

这些产地名称有带着太姥山字眼的白茶,是真的来自太姥山吗?

其实不然。我们先来看一组词条解释。

山麓:指山坡和周围平地相接部分。

麓:指长在山脚的林木。

可见,太姥山麓,无论是西麓、南麓还是北麓,和太姥山脚都是相近的意思。

种在山脚上的茶,可以称得上高山茶吗?当然不!

同样的,那些自称太姥山旁的白茶,但实际距离隔了好几十公里的茶,自然也不属于太姥山高山白茶的范畴。

这些“太姥山麓白茶”,在产区上模糊概念,字眼暧昧,容易让人误解。

茶友们在选茶的时候,可要多多认准,太姥山高山茶园出产,品质为佳。

至于所谓太姥山麓产的白茶,是十足的李鬼,可要多多注意分辨!

真的永远假不了,假的永远真不了!

闷泡后不苦不涩才是好茶?茶界信以为真的四个传闻,其实都是谬论

《4》

“闷泡后不苦不涩是好茶”可以休矣!

对待好茶,是不提倡闷泡的,尤其是在前几冲泡茶的时候。

响鼓不用重锤,品质好的茶叶,内在的养分物质充足,稍稍与水接触,就能释放出精彩的茶香和茶味,又何必需要将其拿来闷泡呢?

在闷泡之下,茶叶中的养分物质容易提前过多析出,得出来的茶汤,含有双倍甚至三倍的茶氨酸、茶多酚、咖啡碱。

试想,一锅鲜美的鸡汤里,放了三倍的盐,会是怎样的滋味?

内质物过多释放的茶汤,滋味容易浓重苦涩。

从健康饮茶的角度来说,不适宜长期饮用过于浓酽的茶汤。

闷泡过后的茶汤,除了滋味容易苦涩外,还会影响后续冲泡的滋味。

闷泡后不苦不涩才是好茶?茶界信以为真的四个传闻,其实都是谬论

前几冲采用闷泡的方式泡茶,提前过多消耗内质物,后续得出来的茶味,自然难以达到最佳状态。

可见,闷泡过后不苦不涩的茶,实在是个谬论!

检验一款茶的品质,唯有快出水,才能得出更为公允的结论!

盖碗泡白茶,何为快出水?

快出水,指的是沸水注入盖碗后,合上杯盖马上倒出茶汤的冲泡方式。

优质的白茶,在山场和工艺的加持下,内质丰厚,泡出来的茶汤,馨香可口。

快出水之下,能得出又稠又香的茶汤,才是检验好茶的最佳方式。

一冲冲注水泡茶的过程中,将清浅浓淡的茶香和茶味品尽喝透,可以完整的认识一款茶。

若是一昧坚信闷泡后不苦不涩才是好茶,很容易走进喝茶的怪圈!

闷泡后不苦不涩才是好茶?茶界信以为真的四个传闻,其实都是谬论

《5》

“白毫银针就是光秃秃芽头”可以休矣!

白毫银针,只取单芽,是白茶中的天之骄子。

毫香四溢、养分充足、汤水醇厚的白毫银针,受到不少茶友的欢迎。

作为白茶中的养分明星,你了解白毫银针的标准模样吗?

采摘茶树单芽制成的白毫银针,是光秃秃的一根芽头呢?

其实不然。

不少喝白茶的朋友,会下意识的认为,白毫银针就是单独芽头。

但其实,白毫银针的标准模样,并非光是单独芽头,而是一旗一枪。

正宗的太姥山高山白毫银针,所谓的一旗一枪,指的是肥壮的芽头旁,要带着叶壳。

没有小叶壳,光秃秃芽头的银针,并非是好银针!

叶壳,是白茶芽头的保护壳,由于尚未舒展开来,呈现壳状,保护着芽头。

闷泡后不苦不涩才是好茶?茶界信以为真的四个传闻,其实都是谬论

春茶季里,随着茶树的自然生长,大部分嫰梢芽头旁,芽头抻育出了细狭的叶片,就到了白牡丹登场的季节。

白茶当中,紧跟在白毫银针采摘期之后,或与白毫银针后期针交替出现的白牡丹,官方的称为特级白牡丹,民间称之牡丹王,属于等级较高的白牡丹。

白毫银针和牡丹王对于,外观上最大的区别,在于白毫银针的芽头旁带着叶壳,而牡丹王的芽头旁,带着细狭的叶片。

并且,在芽头粗壮程度,白毫分布数量上,牡丹王并不及真正的白毫银针。

买白茶的时候,若是认定白毫银针就是光秃秃的芽头,很容易买到牡丹王剥去叶片后冒充的白毫银针,十分不划算。

买白毫银针,并不能只盯着单独芽头,而是要从多方面考察。

除了要看有无叶壳外,还要多留意芽头是否肥壮,白毫是否密集,毫香十分明显……

唯有方方面面考核达标的银针,才能称得上好银针。

买茶的时候,认定白毫银针就是光秃秃芽头,这样的想法可要休矣!

闷泡后不苦不涩才是好茶?茶界信以为真的四个传闻,其实都是谬论

《6》

事实胜于雄辩,谬论难以站稳脚跟。

风味简朴的白茶,若想品得真滋味,要多学会分辨真伪。

关于白茶的种种谬论,要多注意分清。

太姥山高山茶园,是白茶公认的最佳产区,并非单靠山头高,就可以比拟;

选购优质白茶,要多注意分辨李逵和李鬼,太姥山麓、太姥山脚出产的茶,不是好白茶;

品质好的白茶,内质物丰富,快出水才能感受完整风味,闷泡后不苦不涩才是好茶,根本就是谬论;

正宗的福鼎白毫银针,标准模样在于一旗一枪,并非光秃秃的单独芽头。

真理越变越明,分清真与假,才能买好茶,喝好茶。

先来问道无言说,月在青天水在瓶。

潇洒如云,恬静如水,真理就如青天的白云,瓶中的净水。

云清水性,自在轻盈,可以修身正道。

分清谬论,明辨真假,可以明朗开阔!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