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赶春会(一)

 刘沟村图书馆 2020-03-31

小时候,过了年的庙会一道挨着一道,如正月初四苗店火神庙会、正月十五长岗镇关帝庙会、二月初二后门里旁和郝寨的子房庙(俗称紫花庙)会,以及二月初十青台、二月十一郭集、二月廿九饶良的庙会,直到朱集的小满会,农村接近麦收大忙时,庙会才停息下来。   

庙会多在春天举办,故多称春会。在那农村文化生活匮乏的年代,赶会是人们非常向往的乐事。

在那时,没有汽车,没有摩托车,連自行车也没有。赶会无论十里、八里、二十里甚至更远,多数靠步行。

一些大户人家赶会坐牛车或骑牲口。坐牛车的,掌鞭大把式早早的起床,一边喂牲口一边收拾车辆:支车卸轱辘一一擦车键膏油一一安轱辘绑车轴帽,拿出车布愣架(安车蓬的架子)装在车上,在上面铺花箔盖苇蓆用绳子绑牢,然后拿出牛抬檐安在车行条上,再拿出上面有小铜铃的牛坐坡挂在车相圈上,准备工作就基本亭当了。

早饭后,车把式拉出牲口在其脖子上挂上大铁铃,托起抬檐将牲口套在车上,将牛坐坡的另一端套在抬檐的小仰角上,车就套好了。
乘车的多为女眷,一般年长者坐在车前面,闺女媳妇及小孩坐在后边。有句不正经的歇后语:“车前边坐老婆-好的在后边”,就是由此而来。  
人坐定,车把式鞭子一甩牲口扬起四蹄,只听大铃咣当咣当小铃唰啦唰啦,直奔会场而去。

那些做小生意的有担挑的也有吱纽吱纽推独轮车的。

赶会的人在出发前都要换上好看干净时兴的衣服,特别是那些女眷要戴上耳环金戒指银牌子,老年女性还要戴上勒子,穿上大镶边的外衣,腿上扎着带子。那些车把式也要打扮一番:头顶洋绒毛巾,上身着小袄或夹袄,腰系老兰战带,下穿岔褲(有腿有腰臀部空空露出里面衬裤)足蹬鹰鼻子垮鞋,给人有种健壮马利的感觉。那些有身份又富有的人,头戴毡礼帽身着长衫手掂文明棍,或骑骡马,或坐木轮单驾辕的轿车。更多的是穿随身衣服,抄小路步入会场的。

传统春会,是由当地一位德高望重的知名人士做为会首负责经办的。负责会上的一切事务和收戏份子(多为摊派或暮损,用于会上的各项开支)和治安管理。会期多为三到五天。若天气晴和兴意旺盛会期会向后延续。大会的主要内容是烧香还愿、文化娱乐和商业经营。

一、烧香许愿和还愿

赶会的人急急忙忙赶到会场,一部分人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到庙院烧香许愿或还愿,特别是那些吃斋念佛的佛门弟子。他(她)们身带香裱袋子,焚香烧表后脆在神灵面前默默许愿,有为父母尽孝祈求父母健康长寿的,有为子女除病灭灾的,有祈求风调两顺五谷丰登的,也有祈求神灵佑其升官发财的。如愿望实现,他们会备下祭物贡品再次到庙院还愿。

烧香还愿有个人单独行动的,也有结社共同前往的。烧香社是由一位有威望的人为社头,组织一帮人雇用锁呐班,打着朝圣的杏黄旗,每人胸前系红头绳,一路吹吹打打热热闹闹进庙上香。

建国前后,苗店的王文志多次当社头到附近庙宇或武当山朝爷(或叫朝大顶)。朝大顶是每年正月初一五更起身,自带干粮晓行夜宿(多露宿在村庄的柴草垛旁),怀着虔诚的心,一路不说狂话(不吉利的话),往返半个月,元宵节归来时带些圣物纪念品,深受周围邻亲们的尊重和欢迊。

 二、文化娱乐活动

       1、 起戏和唱神戏
春会上唱大戏是必不可缺的。所谓大戏是指二簧戏(汉剧)、梆子及越调戏。而曲剧在当时属高台曲,因服装道具简单,又很少唱帝王将相之类的架子戏,不能算大戏。
那时二簧戏的玉绪、玉明、史何旺和赵小娃,越调戏的小黑妮、小眼兰及梆子戏的李二凤、刘法印远近驰名,民间有”看了二凤的戏一辈子不生气”的顺口溜,所以附近春会都会争着找他们演出。
唱大戏的规距之一是,和戏班子签了约定了会期,双方不能随意更动。即是刮风下雨不能演出,会首必须按数给钱。

起戏的第一天上午必须唱神戏。
神戏是在戏台前摆一大方桌,方桌后面放一圈椅,然后捧出事前写好某某神灵牌位,燃放大挂鞭炮,在锣鼓唢呐的吹吹打打下,到庙院焚香烧表顶礼膜拜,请出神仙原路回到戏台前,把神仙的牌位恭敬的摆到方桌上,放上供果香炉,上香一毕再放一挂鞭炮神戏就开始了。
     
神戏有时唱《天官赐福》有时唱《三出头》。天官踢福有多种唱法,其中之一是演员扮作各路神仙,有两个童子引领,上场后说:今乃某年某月某日某某地方古会之期,香火弥漫氤氲蔼蔼,人有虔心神有感应,童儿,展开赐福条子待吾赐福(做勾愿赐福动作)並留诗一首:天官在中堂,万事多吉祥,一保风调雨顺,二保国泰民安云云。接下来又说:童儿,将那瘟火二贼掩在吾的袍袖之内永世不得下界!接下来就是刘海撒钱。                

三出头是演员穿蟒袍系玉带戴面具(俗称加官壳)蹬朝靴,在锣鼓的伴奏下上场,走台步拉云手,望空施礼打躬比比划划一阵子就下场了。

有时,如有人想升官发财的,会事前备好封子(钱,犹如现在的红包),叫演员为自己加官进禄,演员就会在锣鼓唢呐的伴奏下舞动水袖亮出架势,高呼为某其加官啊!然后收下封子紧急风下场。后来民间对那些办事不认真草草了事的人叫谁谁只唱了个三出头;把面具称作加官壳就是由此而来。
唱罢神戏开始唱整册戏,其戏目多为《大保国》(也叫二进宫),或者《打金枝》。
一道会往往会有二至三台大戏,为了争取观众,暗暗形成对戏,戏班子会演出自己最拿手的剧目,亮出绝技,赢得满场喝彩,为以后的“写场”(演出协议)打下基础。

     2、揹妆抬阁
揹妆,是根据不同的故事情节特制各种铁架子,把化了妆的几岁的小演员用绳子固定在铁架子的上,下端周定在身强力壮的男演员身上,在大人与小孩之间设置彩绘图案,以隐藏铁架子不露痕跡。如表演的是《盗草》,上边的小孩是手持宝剑的白素贞,中间彩绘的是山峰、树林。如表演的是《闹天宫》,上面固定的是手持金箍棒的孙悟空,中间彩绘朵朵祥云。表演者和上面的小孩都戴头盔穿戏妆不停的做各种动作。

抬阁,是用2米多长的木板做成大方桌形状,桌面上设置彩绘的亭台楼阁,下面装上粗壮的桌腿,四周用蓝布制成桌裙紧紧围起,两边固定丈余抬杆。桌面上根据不同故事情节站立不同的剧中人,如《柳毅传书》、《二進宫》,《三娘教子》等,然后由多人抬起,剧中人在上面做简单的动作,和揹妆一道在锣鼓和各种彩旗的前导下,缓缓在会场内外游行,吸引大量观众尾随观看。揹妆抬阁由于上妆卸妆麻烦,故每天在春会的中午前后一次性表演。

过去方圆庙会上的揹装抬阁大多来自郭集镇。

 3、骑杉篙和坐独杆轿
骑杉篙是演员(多为性格火辣爱说爱笑的年轻人)扮作旧县官摸样,穿官服戴圆翅纱帽或穿长衫外套马褂,一手拿水烟袋一手拿拆扇,骑在二人抬着的杉篙上,两边各有一人扮作衙役模样,一人用棍子举一牛笼嘴内装驴屎蛋,一人用棍子举一夜壶,二衙役一会举起驴屎蛋说大佬用饭,一会举起夜壶说请大佬喝茶。县官捏着鼻子发呕,在忽高勿低的杉篙上惊恐万状,逗得满场大笑。

独杆轿是用一根丈余长的木杆子,利用杠杆原理在短的一端装一轴架,表演者(县官)骑在长的一端末稍,外穿翻毛皮袄,头戴毡礼帽,用黑墨在脸上画一叉子眼镜,在短的一端(轴架处)由二人或多人一压一放使另一端忽高忽低,县官表情怪异丑态百出,逗得观众大笑。骑杉篙和坐独杆桥都反映了民间对脏官贪官的鄙视与厌恶。

未完待续

本地快讯:2019年,继苗店镇的起会后,近日青台街起会了!

在家的朋友们,可以去转转。


作者简介

刘万营,1942年生,社旗县庙店镇退体干部,共产党员。爱好书法绘画、诗词创作及二胡演奏,现为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刘万营老师文章导读:

1、【千年古镇话沧桑-苗店历史寻踪】(五)苗店竹园村贺门金氏贞节牌坊

2、【刘万营诗词作品欣赏】   满江红 笑荒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