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手言茶

 弘益茶道美学 2020-07-22

一双鲜润的小手拂过青绿的茶园,像弹奏钢琴一样轻快,一个个柔嫩的茶芽飞进茶篓,空气中多了一缕缕清气。

早春微风里,是一年的时光酿出来的鲜苦与鲜甜。当茶芽告别茶树,落入茶篓,由此开启另一段旅行。这仿佛一场由天时安排的浩大活计,在规定的时间里,在已知的范围内,将这些茶芽快速地收集起来。早一些太嫩,晚几天嫌老,手的速度关乎茶的品质,一切要刚刚好。一双双手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密集的,快速的,机械的,从早到晚的,从一排到另一排的,从这片到那一片的。新鲜的茶汁渐渐沁入食指和拇指,沾染绿色,也会有生涩的疼,那最初的茶香要好多天才散。

一双遒劲的老手壁虎一样牢牢吸附在粗大的茶树树干上,老太太在树上站稳,开始采摘茶叶。透过清晨的阳光,一片片温润鲜嫩的茶芽青碧如玉。

不仅仅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与一方人,也是相互驯养。高大的果树或者茶树,如不能爬上去采摘,就无法收获。向上的攀爬,缩短了仰望的距离。每年春天,你会看见一个个身轻如燕的老太太爬树采摘普洱茶鲜叶,人仿佛长在茶树里一般,全身在树上找到了一种微妙而神奇的平衡。这正是云南十八怪里的“老太上树比猴快”。简单的采摘动作,在云南古老的茶树面前,需要攀爬才能完成。壶中的普洱,每一片茶叶都可以找到具体的出处,是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哪一个人,在哪一座茶山的哪一棵茶树上,由哪一双手采摘得来。当手伸向茶叶,当茶叶握在手里,茶叶就获得了手的温度。

一双有些粗黑的大手在锅里撩了几下,杀青师傅感觉温度可以了,就倒进萎凋好的茶叶,赤手在热锅里上下左右在翻动起来。

采茶是一场时间的接力,而制茶则紧随其后。采摘好的鲜叶,需要摊放萎凋,然后进入关键的杀青这一步。手工杀青,全凭经验。真正的好茶,来自手工。好与更好的微妙,在于对各道程序的精准把握。古法制茶师静静注视着锅里的茶叶,反复翻抄,每一个动作都仿佛经过了慎重的思考。这真是“火中取茶”,需要细细拿捏火候,把握茶叶受热的均匀,揣摩抄动的频率。锅内灼热,血肉之手每一次下锅,都让人心惊。以手为铲,制茶师每年都会经手这样的苦痛,烫伤在所难免。每年春天,茶山深处,他们忙着把在最佳的时节采摘的最好的鲜叶马不停蹄地变成最美的茶叶,常常连日不眠不休。机械制茶固然方便,但源于对茶和传统的尊重与敬畏,仍然有人在坚持古法制茶。那一双双铁砂掌一般的手,茶渍深深潜入皮肤和掌纹,懂得每一片茶叶的涅槃。

一双指如葱根的玉手,如莲似兰,轻拢慢捻抹复挑一般,音韵袅袅。

这双手从茶柜上轻轻取下一饼茶,放在茶桌上慢慢打开,女茶师闻了闻,又取来茶刀,慢慢用力撬出一片片茶,一点一点放在茶则,然后用茶则送茶进入盖碗。提起刚刚烧开的一壶泉水注入盖碗醒茶,第一道水分在茶客的杯子里,温杯之时,四溢的茶香开始前奏。接下来,茶香醉人,人亦自醉。手的节奏是茶师的节奏,茶师的节奏是全场的节奏。与其说,遇水成茶,不如说,遇人成茶。同样的茶,不同的人泡出的茶味不尽相同。聪慧的茶师,了解每一样茶的履历,摸清楚它们的脾气、性格,知晓用最好的方式召唤出最妙的茶汤。每一次,都得了心也应了手,一切自自然然,水到渠成,双手的一举一动,只是内心指示的外化和表现。泡茶中,她拿起,放下,端来,收去,她的素手,摸透茶的心思,似说:且容我慢慢道来。

茶是一双双手叠加的结果,是密密层层的日月,是有温度的手熨出来的天物。而茶叶上细细的叶脉,与我们掌心如叶脉的纹理,有一种怎样的契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