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茉莉,有自己的香法

 阿里山图书馆 2020-09-03

我们常常忘记,花香也是有出处的

如果你是被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一定对茉莉花的清香印象深刻。每到夏天,阳台那一盆生的像小树一样的茉莉就会生出茉莉花:起初只是一个个小小的白点点,由一圈绿油油的线形的萼片托起,对称着生长。忽然有一天鼻尖开始出现淡淡的、清凉凉的香,往阳台一看,是那茉莉花开了。那时候要忍住摘花的心,可得需要爷爷奶奶的苦心教导。

小时候聊到茉莉花香,奶奶总说,其实不是花突然开,是你抓住了花香。

           

茉莉花原产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妥妥的外来植物。要细讲起来,其曲折传播史甚至都能单独列一本“茉莉历险记”,单拎出茉莉传入中国的这一条线,就得从汉代讲起。大约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灭南越国后,海上贸易规模增大,一条以广州、泉州为起点,直抵古波斯、天竺等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兴起。据汉代史书记载,茉莉花一路乘风而来,途径古波斯、天竺、印度,而后传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宋代郑域的《郑松窗诗话》中有,茉莉花“风韵传天竺,取经入汉京”,天竺指的是古印度,汉京则指西汉的京都长安。即郑域认为茉莉花是汉时自古印度传入中国。宋代王梅溪的“茉莉名佳花亦佳,远从佛国到中华”,佛国即印度,说明宋时亦有茉莉源于印度的说法。
   

清《本经逢原》中记载:茉莉花,古方罕用,近世白痢药中用之,取其芳香散陈气也

就像《茉莉花》虽然来自歌剧《图兰朵》亦深得全国人喜爱一样,不论茉莉是否本土而生,凭借其“一卉能熏一室香,炎天犹觉玉肌凉”的芬芳,依然成为国民级植物。

提到茉莉花香,茉莉花茶就不能不提。说来也怪,茉莉花茶总是跟长辈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诸如爸爸的茶缸、爷爷的茶杯之类。其实,对大多数人而言,提到爸爸茶缸里的茉莉花茶,更多的记忆是苦。

苦藏在人的味蕾深处,擅长吃苦的中国人,总能从苦里咂摸出香来,茉莉花茶就是典型代表。一杯泡的浓浓的茶,从早喝到晚,微微苦意之后是令人痛快的香甜回甘。究其根源,落脚点还是在一个香字,只是这个香藏得很深。

             

      

茉莉主要品种为单瓣、重瓣

我心中完美的茉莉花茶,得有任谁闻了都馋一口的清香。有多清香呢,大概就是那种能在混沌沌的清晨或午后将人袭倒的香,朝气满满,迎面而来。既藏在茶汤里又萦绕在鼻尖。

如果要循着花香找茉莉,政和是不容错过的一站。曾有万亩花田的政和,如今虽花田面积减少,但茉莉花依然温婉香甜。政和石屯县花农们,用自己独到的智慧精心照料着一年只开一季的茉莉。大自然给足了阳光、雨水和炙热,茉莉花们也非常争气,一个个争相挺立在枝叶间。

         

                          

茉莉花田人工驱虫,烈日采摘。政和茉莉花田面积日渐减少,如今石屯县仅存百亩,由当地残疾人牵头养护,且喝且珍惜。

越热越香是茉莉花的特性,因此采摘往往在伏天后,花农须得顶着最烈的日头,准确采摘下来将开未开的花骨朵。

茉莉花茶的香甜最大值在于茉莉花,而能呈现多少香则取决于茶坯。政和海拔1000多米的茶山,受“二元气候”影响,所产茉莉银针茶性稳定性、涩度低,不争不抢、温文尔雅,舍“它”其谁。

                  

                    
 

2020政和茉莉夏花,七度窨制,花香入里

鲜摘的茉莉花苞,在晚上绽放,窨茶就此开始:正欲吐香的茉莉花茶与内部结构疏松的白毫银针按比例相伴,随着时间推移,花香逐渐被茶叶吸纳,而茶叶的性质也因此发生微小变化,更加温和稳定。制茶人须得极具经验,整个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温度、湿度的变化,不断调整,一个窨次就是一通宵。而政和茉莉花与白毫银针相窨需要七个窨次。

“与茶打交道的时间越久,越深知好茶的来之不易。”三联茶产品研发总监感慨道。他坦言自2016年第一款「茉莉花茶·小白龙」推出并迅速告罄后,经常有人问询那一抹政和茉莉香。今年是三联爱茶项目的第五年,我们再续循着花香重返政和,把政和的花香由花田带到茶桌上。

政和茉莉花窨茶有多香,他们这么说

          

秋凉心燥,清晨、午后、深夜,心绪烦躁时、桌前忙碌时、悠悠然度日时,都可以泡一杯茉莉花茶,丝丝缕缕,沁入心脾,香个痛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