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深入内在的生命 王崧舟:反观不写什么,我们就明白该写什么了。写自己的感动,写自己的困顿,写自己的震撼,写自己的遗憾,写自己稍纵即逝的灵感,写自己衣带渐宽的信念,写自己决意远航的豪迈,写自己小心翼翼的细腻,写一切来自灵魂深处的惊雷。我们写作,因而成为自己。 陶继新:“自己”既是写作的主体,也是写作的客体。任何一部小说里都有作者的影子,展现的都是作者的心灵体验。可以说,所有的作品都是作者在写自己。不同的是,这个自己是内在的自己,是精神体的自己。所以,写作,其实是使我们得以进入自己的另一个世界的方式。人的物质生命成长的过程是显见的,但是人的精神生命成长的过程却是隐藏的,很多人一生中只是偶尔能瞥见这个世界的些微光芒,而重视感受者则可以进入这个世界并建造这个世界,从而使生命的丰富性和深广性得以展现。写作,正是一种感受的表达,是对于精神世界认知和建设的过程,并最终实现对于死亡的恐惧的真正超越,而得以见到人的最终性。正如史铁生所说:“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一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了故乡。” 因此,任何人,特别是有着丰富经历和体验的人,更是有的可写。在曲阜师范教学的时候,我曾写过一篇自传体小说,遗憾的是,后来文稿遗失了。我的几位同学看后都给了很高的评价。为什么呢?因为我的经历太曲折,甚至可以称得上险恶,可是,正是这些经历,成了我写作的非常珍贵的素材。即使到了今天,我在写文章的时候,还不经意间会写起那段很不寻常的经历。我在想,晚几年,我一定把采访、讲课等事放下来,好好地写写我自己。我有足够的信心将自己写好,而且只有我,才能将我自己写好。这本自传文体的著作,当成为我一生最有意义的精神收藏。 王崧舟:太期待您的自传了。那不仅会是您生命历程的一次煎熬而幸福的回顾,也会是您重新审视自己、理解自己、宽恕自己、救赎自己的一次精神跋涉。我一再强调,写作具有生命性。生命是不可逆的,因而写作也是不可逆的。一切写作,都是唯一的一次。每个文字可以复现,但由每个文字联缀而成的精神史永远不可能复现。 生命是有机的、整体的,任何从生命体中拆卸的某个部分都不再具有生命体征,因而写作是有机的、整体的,写作不是拼凑、不是移植,而是一种生命的整体流淌。 冰心写过一篇散文叫《谈生命》,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这段文字写得太精彩了!我们从中不仅感受到冰心本人对生命的整体流转的领悟,也从中非常感性地看到了这段文字本身所具有的那种鲜活的生命性。我曾经反复诵读过这段文字,细细地品味过这段文字特有的生命节律和韵致,时而疏可走马,时而密不透风,时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时而低回宛转、余音绕梁,时而峭拔如壁立千仞,时而和缓如平湖秋月,读起来既起伏有致、又一气呵成。更妙的是,这种文字的声气节律与文字所呈现的各种水的意象有着本质上的统一,《谈生命》的文字充满了生命的气息和神韵。 陶继新:写作,其实是生命发展的精神收藏史。昨天的你,不是今天的你,因为你发展了,或者倒退了。可是,如果不用文字将它记载下来,也许它就会永远走向沉寂。当将这些情景或思想诉诸文字的时候,则变成了永恒。它不但成为自己终生的精神回响,有的还可以流传于世,成为更多读者阅读的精神文本。 所以,生命有限,可是,如果有了具有生命力的文字的记载,则让生命有了无限的意义。所以,我们不能放弃写作,让写作支撑起我们的精神大厦,并照亮自己的生命前程。 王崧舟:我始终觉得,写作的意义远非写作本身所能涵盖。写作可以疗伤,可以自赎,可以抵抗生命的虚无,可以规避精神的自暴自弃。写作让人沉静、让人温婉、让人理性也让人更有人性。写作在确证自己的同时,让生命成为不朽! 陶继新:如果没有写作,我真不知道自己的生命是什么样子。因为写作已经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甚至是生命中最为美好的一部分。这五六年来,我每个月都要外出讲课、采访、开会半个多月,可是,每个月都发表至少了五六万字的文章。当我坐在电脑旁,开始写作的旅程时,很快就会进入一种特殊的生命状态。不知时光之流逝,甚至不知老之将至,因为我的心灵与我要写的人与事,我要抒的情与说的理,都紧紧地连接起来,从而让生命开始了超越性的飞翔。 (原载于《语文的文化品格》,陶继新、王崧舟 著;中华书局。)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陶继新 微信号 : taojixin6789 网站:www.taojixin.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