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蔻仁——化湿要药之一

 mjx1234图书馆 2020-10-11

白蔻仁

又名白豆蔻,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具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功效。

1为湿蕴中焦要药之一

白蔻仁芳香,能化湿行气,常用于湿阻中焦和脾胃气滞之证。

笔者临证近30年经验总结,白蔻仁对湿蕴中焦之证较为适宜,其与砂仁、薏苡仁配伍为“化湿三仁”要药。其中,对湿温初起较为适宜,三仁汤便是有名方剂之一。

每年夏至前后,“梅雨季节”来临,人们很容易在不经意间感伤“地气之湿邪”,最终导致“脾土湿润”,湿浊之邪内阻,表现为脘腹胀满,食纳不佳,肢困乏力,舌苔厚腻等,根据病情辨证运用三仁汤或藿朴夏苓汤等方剂,疗效理想。若临床症状轻微,单用白蔻仁泡水服用亦可。

2用治呕吐当注意辨证

白蔻仁味辛性温,具有止呕功效。中医学认为,呕吐有虚实之别,实证多有外感风寒,或暑湿秽浊之气,或饮食停滞,或痰饮内阻,或肝气犯胃所致,虚证多有脾胃虚寒,或胃阴不足所致。

白蔻仁止呕作用来源于行气、温中功效。从这个角度来说,白蔻仁比较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呕吐之证,凡属于热邪等所致实证呕吐,当慎用。

笔者临证经验是,凡胃部不适,得温减轻,伴有呕吐者,则可选用白蔻仁。

3入汤剂不拘于后下

中医学认为,芳香之品含有挥发油,不宜久煎,久煎容易降低疗效。白蔻仁属于芳香之品,入汤剂不宜后下。

临床上,入汤剂是否定要“后下”,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拘于“入汤剂就必须后下”。虽然在《本草通玄》中有“白豆蔻,其功全在芳香之气,一经火炒,便减功力;即入汤剂,但当研细,乘沸点服尤妙”记载,但是在临床运用中,可根据病证以及煎煮时间确定是否“后下”。比如,运用汤剂仅需“煮沸即停”病症时,则可不“后下”;若运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病症,汤剂需久煎时,则当“后下”。

4含有白蔻仁方剂举隅

湿温病名方三仁汤,该方组成有杏仁、滑石、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薏苡仁、半夏,具有宣畅气机,清利湿热功效。本方为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重于热的常用方剂。该方最适用于“长夏初秋,湿中生热,即暑病之偏于湿者也(《温病条辨》)”病证,常变现为头晕重,身重疼痛,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等症。临床上,该方可加减剂量或药味,辩证用于慢性盆腔炎、慢性副鼻窦炎等疾病湿邪为主者。

中焦湿热侵袭方黄芩滑石汤,该方组成有黄芩、滑石、茯苓皮、大腹皮、白蔻仁、通草、猪苓,具有清热利湿功效,常用于湿温邪在中焦之证,表现为发热身痛,汗出热解,继而复热,渴不多饮,舌苔黄,脉缓等。

湿温肢体困倦方藿朴夏苓汤,该方组成有藿香、半夏、赤茯苓、杏仁、薏苡仁、白蔻仁、猪苓、淡豆豉、泽泻、厚朴,具有解表化湿之功效,常用于湿温初起,表现为身热恶寒,肢体困倦,胸闷口腻等。

临床上,该方常加减用于主表现为肢体困倦,食纳不佳,舌苔厚腻之湿温初起病症。

除上述方剂外,还有一些方剂含有白蔻仁,如甘露消毒丹(黄芩、石菖蒲、藿香、白蔻仁等)、加味白蔻散(白豆蔻、苍术、厚朴、枳壳等)等。

临床经验总结

临床上,白蔻仁可用单味药制作成散剂服用,或单味药泡水服用均可,还可研细末贴敷脐部治疗小儿畏寒呕吐等。

实践中,白蔻仁是一味食药两用药品,常被当作香料用于食品调味中,其芳香之挥发油能调和某些腥味较重食物味道,使之口感更佳。

笔者临证经验总结,单用白蔻仁亦可防治湿温、暑热之邪,平素身体健壮,无明显临床症状,仅有舌苔白,或白腻者,每到夏季来临之前或夏季之时,每天用2~3克白蔻仁泡水服用,连用3~5天,可减少湿温病发病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