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治本?

 玄冰生孙洁 2021-04-08

 讲到中医,很多人都会想到“中医治本”这个说法。不错,治病求本就是中医的第一治则,没有之一。

01

什么是治本

       “治病必求于本”这个句话最早是《内经》说的,出自《素问》的“阴阳应象大论篇”,它的原意很简单,就是在讲一大通阴阳的重要性以后,说治病必须从根本上来。所以这个根本是什么?就是阴阳。只要看过《内经》的原文,没人会对这个“本”就是指阴阳有疑惑。但是在临床的具体语境里,光讲阴阳就不够用。阴阳是诊治疾病的总纲,也是天地万物的总纲。疾病的“本”是阴阳,可“标”也是阴阳。在中医里,哪个地方离得开阴阳?所以后来的医家就把“本”做更具体的阐发和解释,有讲病机的,有讲病因的,有讲辨证的,有讲发病先后的,有讲正邪关系的。所以大家看到没有,治病求本,本是和标相对而言的,大体而言之,本就是阴阳的变化,但具体而言,根据判断的标准不一样,本的含义就不一样。
       从病因病机来说,病机是本,症状表现是标;从正邪关系来,就正气为本,邪气为标;从发病新久来说,就是旧病为本,新病为标。但是这么一来,标本不就没个依准吗?其实也不用这么纠结,求本的核心就是要求透过现象看本质,而疾病的本质,就是人身气血阴阳的失调,或者说病人当下的气血阴阳状态,以及这种状态的来龙去脉。如果一定要找一个词来形容它,可能病机这个词是最合适的。
       所以可以把“治病必求于本”这句话,翻译成“治病必须根据患者的病机来”。如果为了表示还是知道“本于阴阳”这个道理的,还可以说“治病必须根据患者的阴阳病机来”,毕竟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02

治本思想的应用
       明白这一点,就可以看看“治病求本”这个第一治则的具体应用。它包括两个更具体的治则:正治反治和标本缓急。
       正治的意思就是采用与病情相反的治疗方法,比如热性病就用寒凉药,虚损病就用补益药等。这也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思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但是有的时候,病情表现与病人的病机本质并不完全一致。或者说,病情表现有可能是有假象的。这个时候,还采用正治的方法,寒者热之,实则泻之,可能就适得其反。比如说回光反照,在各种影视作品里经常有这样的桥段。某老爷子正值弥留之际,突然容光焕发,于是从容交待后,瞌然而去。这个时候,如果要尽最后一份力,力挽狂澜,就千万不能说精神不错是有余之证,而用攻伐的方法,那么就会连最后的机会也浪费。这个时候应该赶紧回阳救逆,以收其虚浮之阳,挽救病人的一线生机。
       这样的假象在临床上还不少。有人把最极端的情况给总结一下,叫做“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意思就是说大实证有时候反而会显得很虚弱;而虚到极致,反而就看上去有实邪壅塞的表现。遇到这种假象,一定不可以再用正治的方法,而应该用反治。
       反治,又叫从治,就是顺从其表面的症状性质而治的一种方法。常见的反治法包括寒因寒用、热因热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
       寒因寒用,就是说这个病看上去是个寒证,手足逆冷,脉沉有力,但是同时还有壮热、烦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干结的表现。这个病本质上是个大热证,所以反而要用寒凉药来治疗。
       热因热用,就是这个病人看上去是个热证。脸色红扑扑的,甚至还有发热。但是他同时也有腹痛、下利、脉微,虽然可能有口渴,却不喜欢喝水,或者一定要喝热水。这个时候,他的病机实质上是个大虚寒证,反而要赶紧用通脉四逆汤这样的大辛大热药回阳救逆。
       塞因塞用,适用于表现上是个闭塞不通的表现,大便不通,或者小便不利,但实际上这种不通是阳气不足,不能通行的表现,所以反而要用补益、收塞的方法来治疗。最典型的就气虚便秘,看上去是个长期的便秘,一定要有泻药才可能解得出来,但实际是气虚推动无力引起的,越用泻药,正气越弱,推动就越无力。这个时候采用健脾益气的方法,气足推动有力,便秘自然就好。
       通因通用,就适用于表面上有通泻太过的症状,比如泄泻,就是拉肚子;或者尿频、遗精之类的症状,实际上却是由于体内有所壅塞引起的,必须要再用疏通的方法才可以有效治疗。比如因为吃太多好东西,结果积食,出现泄下酸腐臭秽。这个时候就千万不可以因为有泄泻就用止泻药,而是应该用消食导滞的方法,让积食尽去,则胃肠自安。
       所以正治、反治,其实都是针对疾病本质的治疗,只是看上去与疾病的表象不尽相符而已,是中医治病求本治则的最佳体现。不过这仍然是非常直接的思路,标本缓急的处理就显得灵活多。
       前面讲过,标本都是相对的,但怎么相对也好,理论上来说,要先找到这个本。问题在于很多时候,明知道哪个是标,哪个是本,却要先治标,再治本。这种情况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这个非常好理解。当病情非常紧急的时候,治本可能已经来不及,只能先治标,为下一步救治赢得时间。比如病人已然高热神昏,危及生命,这个时候,就得先想办法退热,然后再从容治本。这种必须要首先考虑救治标症,还包括大、小便的不通利,腹部中满等,也就是《素问.标本病传论》里说的“小大不利,治其标”,“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
       有的时候,先治标,后治本,还可能是因为治本会加重标证,所以先治标。比如脾虚不能运化,引起积食不去,脘腹胀满,嗳腐吞酸。这个时候,脾虚为本,食积为标。但如果首先健脾益气以促运化,则反而会加重中焦气机壅塞,食积难去,加重病情,脾虚也很难缓解。不如先消食除积,再健脾益气。
       有的时候,标症、本症都很明显,也都需要治疗,也可以根据情况,标本兼治。虽说是兼治,但一般也还是有重点的,或者重在治标,或者重在治本,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总的原则是“间者并行,甚者独行。”就是说标症、本症比较轻的时候,可以兼治;如果标症、本症比较重,就必须专门去对付它,或治标,或治本,要有个决断。
       所以标本缓急的问题,虽然理论上讲起来简单,实际应用上却变化多端,就好象两支军队打仗,既取决于战场的形势,也取决于指挥官的作战风格,不可以完全一概而论。
       关于“治病求本”,就讲到这儿,是不是与大家想象的治本、断根儿有不一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