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I在中国已经推行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这个模式在很多企业运用,带来了薪酬价值绩效的改变,于此同时也让很多人对KPI产生不满。 某网友说:看到KPI就恶心,老板不在公司就开心,拿到自己的工资就伤心,一年没有涨工资,见人家多拿奖烦心。 很多员工反感KPI,是不是意味着KPI确实有很多问题?我在前面的文章写到,绩效考核像一把刀,很多人把刀“砍”到员工身上,所以把责任归于这把刀,我觉得是不对的。 我认为KPI本身没有错,错在企业用KPI这个模式的时候,格局思维出现了问题,员工不喜欢,因为他强化了员工的压力,没有给他足够的动力,而老板喜欢KPI,是因为用了这样的考核模式后可以帮助企业对员工提出高要求,促进员工努力的工作达到自己的目标。 如果KPI的设计没有做好,就会引起矛盾,虽然老板喜欢,但是员工抵触,这样的模式一定会产生问题。 有一家IT企业,他说用了KPI以后,三个月以内跑了七八成的人,他说我们的公司按照乔布斯的水平来要求,按照实际生活水平来雇佣人,按照大牲口的水平来用人,而且要求技术人员又能做销售,又要应酬,还不给报销费用。 用了KPI以后,员工的收入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增加了很多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导致员工认为做考核不是给好处,而是更多的高要求。 只有高要求没有高激励话,就是只做减法,而不做加法,这样的做法都是没有意思的。 KPI虽然在很多企业运用,落地过程中相信也遇到很多的障碍和问题,比如说KPI对企业的历史的数据有一些标准,如果没有数据,做KPI目标管理就会带来问题。 还有些企业把KPI和薪酬挂钩,这是一个错误的选择,我一直认为KPI如果做利益驱动是有问题的。 有些企业掉进了KPI的方法论,为了做而做,我曾经到一个企业做辅导的时候,他有一个指标叫员工流失,我就问那个人力资源的经理,我说为什么要考虑这个指标? 他说做KPI要做四个维度的平衡,所以我们要有一个员工类的指标,就是员工流失率,我问他,在过去的半年一年的时间,公司员工流失率是怎么样的呢?他说,我们企业员工还挺稳定的,员工流失率比较低,我问他,为什么还要考核这个指标。他说,就是为了做到KPI的一个整体目标和平衡。 所以这就是掉进了方法论的导向,KPI是为了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升绩效低下的情况,如果某些方面做得已经不错,就不要把它堆到KPI的考核当中。 缺失利他共赢的价值,KPI重要的原因是只给了高要求,给了压力,没有给动力,所以KPI本身没有错,错在企业的老板高层在用这个模式的时候,并没有想到如何让员工和钱的利益趋同,采用共赢的方式来设计。 既然推行KPI员工不满意不认可,而且存在很多操作设计上的难题,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企业做KPI呢?因为KPI它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它本身没有错,错在我们如何正确地认知,如何做到专业的设计。 KPI其实很简单,指的就是关键业绩,主要是为了反映被考核者关键工作成果的达成情况,所以在用KPI的时候,一定要避免所有的工作项目,所有的工作价值都用KPI的形式来展示。太多项目就难以聚焦。 用几个关键字给大家分析,首先要关键,就是重要有影响力的,发挥重要制约作用的,部分重要关键。 第二,强调业绩,既然是讲业绩,他一定有目标,而且可以量化,强调结果。 第三,指标,它是一个重要的指向,是整个企业战略的方向,目标的沉淀和归纳,它的指向是直接让每个人所做的事情,都指向企业整体的目标和未来战略实现。 同时他强调标准,形成系统,这三组关键词加起来就KPI的整体含义。 KPI强调的是二八原则,每一个岗位重要的工作或者有价值的工作项目,我们不一定要全部把它列入到考核,而是选择其中20%,这20%证明了企业岗位80%的价值。 KPI它有个很重要的作用,强调反映被考核者的关键性工作的完成的情况,而且它是具体的可衡量的等等,可以把我们所有员工的工作和企业整体的目标进行一个有效的链接,我们把它叫目标的层层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