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辨证体系的解读(3)

 清辉61clpwg281 2022-02-20

图片

第五个问题,经方辨证体系之间的特殊关系

经方辨证体系,我就几个问题啊,跟大家简单地说一说。一个是,辨证体系之间存在着一些特殊的关系。

首先一个是疾病类型的六大要素,在同一个患者身上,可以单独的发病,也可以同时发病。比如柴胡桂枝汤证,既有半表半里的热证,也有表虚证,就是这两大类型的疾病同时发生在一个人身上。在同时发作的不同类型的疾病之间存在着一个比重大小的问题。我们刚才说的柴胡桂枝汤证,是两种类型的疾病同时发生,比如这个人头疼,微微汗出,脉浮缓,也怕冷啊等等,就是说桂枝汤证俱全。但是,稍微有一点点口苦,这是柴胡桂枝汤证已经具备了,但是我们应该知道他的柴胡证是比较轻的。那么这个时候,如果说真正想让辨证和用药丝丝入扣的话,你可以在柴胡桂枝汤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份桂枝汤,这是完全可以的。这里面就有一个比重的问题,当然单独用柴胡桂枝汤,也没有问题。

现在临床当中啊,这六大疾病类型和六大疾病性质在临床辨证过程当中,每一个患者你都要想到,而且都要去辨一下。它没有就没有,但是你不能不辨证。有时候有一些慢性病的病人,病情会非常复杂,好几种类型的疾病同时发生,这是很常见的啊。比如,他烧心反酸,不喜欢吃凉东西,这有吴茱萸汤证的;又有口苦,有点往来寒热,就有了柴胡证;还有颈椎不好,也没有汗出,脉有一点偏浮紧,又有葛根汤证。如果说偏于里虚的,他可能就是小柴胡汤合上吴茱萸汤合上葛根汤。这个人很有可能找你的时候就是个感冒,但是如果真存在这些问题,你不用也不行。

图片

这里边可有个问题啊,如果说吴茱萸汤,他仅仅是烧心反酸的话,你可以用的量少一点,如果平时他又不敢吃凉东西,那吴茱萸汤就得同等看待了。那么仅仅是偶尔烧心反酸的人,我为什么少用吴茱萸汤?吴茱萸汤减了量,其他的量就相对增多了。咱人体恢复疾病的时候,都要耗费人体能量,吴茱萸汤的量减少了以后,肠胃恢复的过程当中耗费的能量要少一些,他可以有更多的能量去解表、去和半表半理,这样他就会好得快。这个分寸把握不好,那你的效果就会很差,把这个比重把握得好了,见效就会非常快。这是不同疾病类型之间存在着一个比重的问题。

还有一个轻重缓急的问题。只要是有了阴性证确切的症状反应,这是你首先要考虑的,阴性证和里证是比较重要的;那么再次一点就是半表半里证和水证血证。特别是治疗慢性病的时候,血证也是比较重要的。但是急性病的水证重了,你也得把水证排在前面。

这儿一个就是我常跟大家说的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皮肤病是个很好的方子。为什么现在很少有人用啊?就是因为辨证不全,有一些比它重要的方证忽略了。像里虚寒,人有肠鸣的时候,有半夏泻心汤证或者甘草泻心汤证、生姜泻心汤证,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根本就不管用。

其实说透了,还是这些病理要素之间的一个关系问题,而且这个关系的背后是隐含了人的生理特征和生理规律,这都是很重要的。

图片

还有一个呢,就是水与血、气的关系,相对说比较独立。《伤寒论》里面用三阴三阳来论述的辨证体系,而没有单独地去论水、血、气这一类的因素,是捎带着论的。为什么呢?大家看看啊,表证失治或者误治,有可能往里发展成里证,或者说是半表半里证,甚至发展成阴性证,这个都是有可能的。但是如果说失治或者误治而发展成血证的,或者发展成水证的,这种可能性很小。半表半里证,直接发展成水证或血证或气证的可能性都不是很大。如果有水证、血证,那一定是人体其他系统固有的疾病,与误治失治的关系不大。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的那个条文,说是发汗以后误治的。实际上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发汗不当对人体造成的损害,有可能引起腹胀满的这种情况,实际上很多情况下是没有发汗的经历,也可能会得这种病。我们临床当中,有几个是发了汗以后得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的?没有。实际上经方论述他是有别的用意的。也就是说,水、血、气三大要素和表、里、半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有一点点,没那么密集。但是表、里、半之间的关系就非常密切了,它们治疗之间的影响也比较多,病的演化什么的也比较多,发展变化之间互相都会有很多的牵扯。

但是水、血、气对其他疾病的治疗是有比较大的影响的。有表证的时候,如果同时有明显的水证,你一定要治疗水证,这一项要加进去,不加进去肯定要出问题了。你像治慢性病的时候,有血证,也要把血证因素加进去。

这十二字病理要素之间的关系不一定是等量的,这个关系呢,值得我们在临床当中去体悟啊,去关注它,你在临床当中随时都有可能用到的。

图片

第六个问题,经方辨证体系中的特殊问题

经方辨证体系里面还有一些特殊的问题,我在这儿说几项。

第一项,里证有一个特点,就是阴阳寒热虚实俱全。那么,其他的就不是吗?先看看水证和血证,虚实是都有的,水证和血证有没有寒热的问题?有。血分药,有温性的,有寒性的,生地就是寒性的,当归就是温性的。是不是?去水的药也有这个问题啊,白术,性温,茯苓是性平,泽泻就是性寒。我的体悟啊,治疗水证也好,治疗血证也好,你辨寒和热证,要么是里寒,要么是里热,或者是半表半里的热。说水证是热证,恐怕你不好找的。那么,水证的药里面又确实有寒热倾向,我们怎么去理解水证的寒热呢?血证也是这样啊。我的理解是当人体有里热或者半表半里的热时,这个水和血的代谢就和里寒时,是有区别的。人体机能偏于低下,造成体内的温度都低了,在这种情况下,身体代谢不管是水也好,血也好,和偏于亢奋、温度偏高的时候,代谢出来的东西肯定是有区别的,水和血的寒热是应该指的这个东西。实际在临床当中辨证的,还是里和半表半里的热和寒。这是关于水证和血证的寒热问题。

图片

第二项,表证没有寒热。刚才大家可能听到了,我特意说寒热的时候还躲开表证。表证只有阴阳和虚实,没有寒热。我当初整理这些方证时,给每一个方子就按着这一套辨证体系去做病理界定。桂枝汤界定出来,是阳性表虚证;麻黄汤是阳性表实证;桂枝加附子汤是阴性的表虚证。我发现没法去给它界定寒热,它没有寒热属性。在延伸的那些寒热属性,也不是属于表证的。你比如说大青龙汤证,有热,但是是里热;麻杏石甘汤证有热,那也是里热。柴胡桂枝汤证,既有表证,也有热,但是,那是半表半里的热。你找不到治表热的药和方子。光是找不到药和方子这还不算完,我们再去看表证临床反应里边,哪个算是表热证,哪个算是表寒证?大家去想想,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有寒热之说吗?这个恶寒算寒证吗?不能算。体表恶寒的原因就是体温高了,就是发烧。体温高算是热证吗?肯定不能算。因为麻黄汤证、桂枝汤证都有体温高的可能,而且包括典型的寒性病,像四逆汤证都有可能是体温升高。所以说体温高,不能来界定寒热的性质,这个体表的症状反应不能用来确定疾病的寒热本质。那么舌苔黄、舌质红算不算表热证,这种肯定不是。舌苔一黄,就没有用麻黄汤和桂枝汤的机会了,你得用葛根芩连汤。那么葛根芩连汤指的是什么热?指的是半表半里热和里热。葛根有解表的功能,但是它也不会解表热,葛根有治疗里证热利的那种功能,是不是?所以说你找不到表热证的热?

图片

后来为了这个问题,我进一步再去推敲,然后我就去看中医界最权威那个资料,他们对这个表热证是怎么界定的?我就查中医辞海。里边对表热证的界定是什么?当人体感受了风热以后所发生的表证就是表热证。这种定义本身就经不住推敲。

首先,人体感受了风热,风热是什么?是空气的流动,还是温度的升高?反正我们现在把它作为一个不确定因素。但是呢,肯定得是一个特定因素,他若不是一个特别因素,这个定义本身就没有意义了。所有的人感受到它以后,一定发生相同性质的表证吗?比如说十个人同时都在这种特殊因素呆过以后都得了感冒了,他这个感冒是一样的吗?没有人敢给你一个肯定的答案。所以说这个定义本身就是一个空对空,根本就经不起推敲。

当你治疗表证的时候,你在辨证的过程当中,根本不用去考虑寒热的问题。一旦有寒了,一定是里证;有了热,看是半表半里热还是里热。是不是这样就好分了啊?而且这里边相关的生理方面的一些规律,我们有待于再进一步地认识,这是一个问题。

第三项,就是半表半里证多热、少寒。我们在这儿没用无,而是少。看看半表半里这些方法。柴胡剂,黄连黄芩栀子剂全是去热。大概这个半表半里的寒和里寒,如果是有的话,用治里寒的药是一样的。我为什么会这么去想啊?《金匮要略》里边,有用理中丸治疗的一种肺部的病,那是个典型的寒证,影响到肺了。但是治疗方剂里面全都是治里虚寒的,因为方子很好理解啊。所以说,能不能可以去这么理解。这是一个寒热。

图片

第四项,虚实与半表半里证无关。所有涉及到虚实的方子,全是里或者表,都跟半表半里无关啊。小柴胡汤是里虚;大柴胡汤是里实;柴胡桂枝汤是表虚合里虚。就唯独没有半表半里的虚实。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啊?就是说,半表半里这些脏器啊,靠肠胃提供的营养,通过血液循环提供的都是一些精微物质,都是一些营养成分。它代谢出来的废物也是进入血液,通过消化道和泌尿系统排出去。所以说,在这些器官里面,这些东西停留量也比较少,能造成这个病变的机会相对也比较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不一定准确啊,方剂当中确实就是这么一种情况。

而且,对于半表半里热的治疗,是很重要的一个事儿,在阳性病里边治疗的重量级是比较靠前的。比如说,有表证,一旦有半表半里的热,你得优先考虑以治半表半里的热为主,再考虑去治表证。不管是虚实。

治疗半表半里的热,以前呢,在大家的印象里边儿,主要是柴胡类方剂。但是实际不是。黄连、黄芩和栀子、栀子类方都是,而且还挺重要,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

胡老已经在正确理解经方的道路上,给我们奠定了一个很坚实的基础。希望大家在这方面多多地探索,齐心协力在这个基础上,把这个经方大厦能够建得更好、更完美!

(郭明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