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周一案】 第98期 • 感冒素体脾虚兼感风寒证

 369蓝田书院 2022-03-09

Mar 12


每周一案

欢迎大家来到每周一案第98期,今天图图将带大家了解感冒素体脾虚兼感风寒证

 感冒素体脾虚兼感风寒证

图片

患者赵某,男性, 18岁,长沙人。

图片

【初诊】2010年4月1日。

【主诉】发热咳嗽突作3天。

【临床表现】患者3天前因吹风后突然出现发热恶寒,无汗,头不痛,轻微咳嗽,口不苦,纳食可,大便一般,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滑。有慢性腹泻史。体温38.6°C (腋)。

图片

【诊断】

中医病名:感冒。

中医辩证:风寒袭表证。

西医病名:普通感冒。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解表。

【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

荆芥10g,防风6g,茯苓15g,川芎10g,羌活6g,麸炒柴胡10g,前胡10g,桔梗10g,蝉蜕10g,薄荷10g,紫苏叶7g,制香附5g,甘草5g。2剂。

图片

【二诊】

2010年4月7日。其父代诊,讲患者服上方1剂的当天,即微汗出,没有发热,咳嗽亦明显减少,停药以来一直没有再发热,但昨晚开始咳嗽明显,痰少而黏,咽痒,伴腹痛腹泻,日二三次。风寒之邪本已渐解,但患者久有脾虚泄泻,在感寒之后更伤脾肺之气,虚者更虚,更易感受外邪,风寒再袭,则致咳嗽加重。拟改用疏风散寒、宣肺化痰为主,兼以健脾益肺,佐以清解郁热。用宁肺杏苏汤加减。

 紫苏叶6g,杏仁10g,薄荷10g,法半夏10g,炙紫菀10g,蝉蜕10g,桔梗10g,前胡10g,鱼腥草30g,党参10g,炒白术10g,百部10g,藿香10g,甘草6g。3剂。

图片

【三诊】

2010年4月10日。其父代诊,讲患者服上方后咳嗽明显减少,仅偶作干咳,腹不痛,大便成形,但从前天开始午后低热,体温37.5°C (腋)。客肺之风寒渐解,已虛之脾气渐复,故咳嗽、泄泻渐安。但在卫表之寒邪仍存,并有化热趋势。治拟暂用疏风解表为主,兼以清热。仍用宁肺杏苏汤加减。

紫苏叶6g,杏仁10g,薄荷10g,法半夏10g,炙紫菀10g,蝉蜕10g,桔梗10g,前胡10g,重楼15g,鱼腥草30g,青黛10g (布包),地骨皮30g,制香附10g,防风6g,甘草6g。3剂。

【四诊】

2010年4月12日。患者已不咳嗽,但午后低热,平时恶寒身痛,舌质红,苔白厚腻,脉浮滑数。体温37.3 ~ 38.3°C (腋)。血常规单核细胞增多。拟诊为寒湿化热,郁遏中焦,改用散寒燥湿、清热解表之法。用达原解热煎加减。

    柴胡10g,法半夏10g,黄芩10g,草果6g,厚朴10g,槟榔10g,白芍15g,知母10g,薄荷10g,蝉蜕10g,紫苏叶6g,青蒿10g,制香附10g,甘草6g。2剂。

【五诊】 

2010年4月17日。其父代诊,讲患者服上方1剂,当晚体温则37°C以下,第二天起没有再发热,不咳嗽,纳食及大小便正常。风寒之邪已祛,湿热亦除,考虑患者久虚之脾肺急当顾护,改用健脾益肺法。用香砂六君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

    党参10g,白术10g,陈皮10g,法半夏10g,茯苓15g,木香5g,砂仁5g,黄芪30g,防风3g,大枣30g,炙甘草6g。7剂。

【结果】

未再以相同病证就诊。


图片

【按】

此案患者因举家南迁,水土不服,而自小经常腹泻,乃成脾虚体质。《素问·评热病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灵枢·百病始生》曰: “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此案正是《内经》发病理论的最好诠注,也是体质、病邪、病位、病性四者之间相互影响导致正邪虚实多次转变的真实写照。

最初只是风寒袭表证。乃因患者素体脾虚肺弱,感受风寒之邪,寒邪外束于卫表,阳气郁遏,故见恶寒、发热、无汗;肺为娇脏,外合于皮毛,风寒袭肺,肺失宣肃,故见咳嗽;其脉浮滑,浮主表证,滑主痰邪,乃风寒夹痰为患之象。口不苦,舌质不红,尚无化热之征;纳食可、大便一般,尚无明显虚象。此时表证居于主要矛盾,遵《灵枢·根结》“形气不足,病气有余,是邪胜也,急泻之”之旨,仍以解表为主,治拟辛温解表,用荆防败毒散加减,病情一汗而解,达到了《素问·生气通天论》“体若燔炭,汗出而散”的效果。二诊乃6天之后,此前在外寒疏解后,本应健脾益肺,补体质之不足,由于疏忽而未予采纳,遂再次感邪,使病情出现了第一次转变。与首诊相比,其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这两诊都是风寒之邪为患,但首诊的病位在卫表,此诊以咳嗽、腹泻为主症,其病位在肺与脾,表明病邪由经络内传脏腑;第二个改变是痰少而黏,有寒郁化热的趋势。遂改用疏风散寒为主,辅以健脾益肺,佐以清解郁热。三诊时大便成形,虽咳嗽减少,但新出现午后低热,表明病情已出现了第二次转变,病位从肺、脾外达于卫表。病性乃风寒郁而化热之象。遂改用散寒清热之法。四诊时低热未除,兼以恶寒身痛,表明表证仍存;但舌质红,苔白厚腻,脉浮滑数,一派湿热内伏之征。拟辨证为寒湿化热,郁遏中焦,这是病情的第三次转变。其治疗改用达原解热煎,乃用小柴胡汤合达原饮加减而成。五诊时诸邪俱去,但虑其体质素虚,遂用健脾益肺法,健脾以助生化之源,益肺以强卫外之力,实寓《黄帝内经素问遗篇·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之意。

小测试

01

本案的中医辨证为?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风寒袭表证。

02

本案中首诊的病位为?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卫表。

03

本案中治法为?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疏风散寒,宣肺解表。

图片

以上就是本期的内容了,同学们是不是对感冒素体脾虚兼感风寒证有了更多的了解呢?我们下期再见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