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基础理论奠基篇——四气五味,掌握规律学中医事半功倍

 三和行者 2022-06-03 发布于宁夏

中药的基本属性有性味归经以及功效主治。其中性味是中药的最基础的属性,是药物性质的归纳总结。若不知药物,即使方剂再好,不能因人而异,不懂得灵活调整应用,也只能是偏方,病治好了就好了,没治好也没办法调整用药,中成药就有此弊端。#人人能科普,处处有新知#

中药学

作为中药最为基础的篇章,我们本篇介绍中药的四气五味四气指药性,一般根据从凉到热分为寒、凉、温、热。说是四气,其实有些药物没有明显的寒热偏性,所以药性还有一种叫平,而没有寒热偏性的性平药物,往往能成为药食两用的中药,就比如我们前面讲过的枸杞,就是性平味甘的中药。

枸杞性平,无寒热偏性

《黄帝内经》记载“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神农本草经》记载“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药物的寒热偏性,是治疗身体疾病异常状态的中药因素,比如中医讲风寒感冒,发热、怕冷、头身疼痛、流清鼻涕,就用发散风寒的麻黄,桂枝等辛温解表的药。中医有八纲辩证,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寒热一定要分清,否则适得其反。

桂枝性温,故能疏散风寒,温通经脉

五味指的是酸、苦、甘、辛、咸五味,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五味并不一定是药材的本身味道,而是药物性能的总结。

酸味药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能够敛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涩精止带,用于多汗症,肺虚咳喘证,肾精不固导致的遗精带下病等。酸味药举例:五味子,山茱萸,乌梅等。

乌梅酸涩

苦味药往往具有清热燥湿的作用,能够清内腑实热,还能燥湿化痰。多用来治疗热证,火证,湿热证等。例如黄芩、黄连、黄柏,大黄、栀子等。

栀子味苦

甘味药一般具有滋补和缓急止痛的作用,大部分补虚药都味甘,同时甘味药还能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典型代表就是甘草,为啥诸多药方中用到甘草,因为甘草能调和诸药,解药物毒性。

甘草味甘调和药性,解药毒

辛味药主行散。具有发散解表,行气活血的作用,像麻黄、桂枝等发散风寒的药,和行气的川芎等均具有辛性。

咸味药多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典型代表就是芒硝,大承气汤用大黄泄火通便,也需芒硝软化大便。还有咸味的昆布,善于治疗痰饮水肿,瘰疬瘿瘤,即现代的甲状腺肿,淋巴结肿等坚硬地块。

昆布味咸,可软坚散结

五味药性总结:酸收涩 苦燥湿 甘缓急 辛发散 咸软坚。

中医治疗有八法:汗、吐、下、和、温、清、补、消。这些治疗方法离不开中药的四气五味。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是经验医学,中药的四气五味是对药物药性的高度总结,是为了便于学习,就像扎辫子穿裙子的一般是女孩一样,是经验,所以也会有例外。五味并不一定是药物本身的滋味,而且五味往往并不是单一出现的。比如前面讲过的桃仁,同时兼具苦和甘的药味,而柴胡同时兼具苦和辛的药味。

柴胡味辛且苦

总结一下,中药的四气五味是中医对于中药性质的分类概括,五味并不一定是药物本身的滋味,所以同类性味的中药往往有一定的共性,这是便于记忆而用的并非必然。只有掌握了大部分药物的规律,再拿出个别特殊的药,就容易掌握了。中药的四气五味是学习中医中药的基础,掌握了共性以后,学习中药能事半功倍。后面有空我们再讲讲药物的归经和升降浮沉。

向往的生活就是左手书右手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