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云:免疫治疗在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前景

 肿瘤医学论坛 2022-06-16 发布于广东


《肿瘤医学论坛》:范云教授您好,感谢您参加《肿瘤医学论坛》的视频专访,在今年的世界肺癌大会上,您有一项报告,请您简单介绍一下。

范云教授:

非常高兴能在这里接受采访,我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在世界肺癌大会上报告的研究。近年来,免疫、靶向治疗药物由于疗效确切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可以说这些药物的出现使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期获得了较好的改善。然而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疗效近年来却进展颇微,无论是治疗方式还是治疗药物,与之前相比都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改善,疗效也不是那么令人满意。

一般来说,小细胞肺癌患者往往都有吸烟史,从现有的初步研究来看,免疫治疗在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上应该会有非常好的前景。因此,此次研究我们将关注点放在了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上,希望能明确小细胞肺癌PD-L1及cMet的表达情况,及其这些基因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从我们研究的结果来看,小细胞肺癌患者的PD-L1及cMet的表达比较高,与患者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

《肿瘤医学论坛》:你认为免疫治疗会是肺癌治疗的下一个里程碑吗?

范云教授:

首先我会说“YES”。免疫治疗已经历时几十年,一直未有重大突破。免疫调节点抑制剂的出现使得免疫治疗的疗效获得了大家的认可。以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疗为例,免疫调节点抑制剂获得了很好的疗效。对于肺癌及其他瘤种,同样也能看到免疫治疗的疗效比标准化疗的疗效有明显改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众多专家认为免疫靶向治疗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治疗方向,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免疫靶向治疗的研究主要聚焦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二、三线治疗上,免疫调节点抑制剂能否从二线治疗走到一线治疗?其适应证能否从晚期患者扩大到局部晚期的辅助、新辅助及同步放化疗后的巩固治疗?能否将免疫调节点抑制剂与其他治疗手段相结合?如何去寻找预测疗效的分子标记物?诸如此类问题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相信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大家对免疫调节点抑制剂会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及理解。

《肿瘤医学论坛》:非常感谢范云教授接受我们的采访,感谢各位的观看,下期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