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五章守中

 旮旯二爷 2022-10-21 发布于青海

​2022-05-29 18:22广东

关注

第五章 守中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古代束刍为狗,饰之陈之,用以祭祀,祭后则弃,践之废之。意谓天地既生万物,为何又复死之。当其生时,雨之露之,如刍狗之在用。及其死,腐之烂之,如刍狗之被弃。故斥以不仁。当百姓之生,圣人则教之化之。及其死,圣人亦无可奈何,亦只得舍之弃之,故亦斥圣人。其实天地化育万物,圣人博爱万物,岂真的不仁吗?万物有生有灭,乃自然之理。文子曰:圣人立法以导民之心,各使自然,故生者无德,死者无怨。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

橐龠是吹火的风箱。天地之间,就好像一个风箱。

虚而不屈,动而俞出。

风箱之内,本来空虚,不至穷竭。及至推动之,愈动则气愈出。而人体亦一橐龠。六根一动则元气外泄,元气泄尽则死,亦自然之理。眼不去看,魂藏在肝。耳不去听,精藏在肾。鼻不去嗅,魄藏在肺。嘴不去说,神藏在心。身不多动,意藏在脾。五气归位,浊精化为元气,元气化为神气,神气自然归于虚无之中。此乃修身保命之关键。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此只举舌根一端而言,多言则元气多泄,故云数穷。中者即尧典“允执厥中”之中,守与执之义相同,允执厥中是尧舜授受之心法。守中则是道家之秘诀,吾人乃知守中即守玄关。

上章讲到大道冲虚,有生有灭,是自然之理。我们近取诸身,由心斋中可以体会。本章讲远取诸物,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天生天杀,道之理也。万物莫不如是。圣人与道合一,对百姓亦是如此。并非天地圣人不仁。

万物生到极点就必然走向杀,走向亡。元神对于身体也是这样。那么可否延缓衰亡的过程呢?上一章中我们明白了在生灭之中还有个不生不灭的虚无存在,这就是我们前面谈到养生的关键在于保持中和无欲的心态,老子这里称之为守中。本章具体探讨何为守中?为何守中?

老子之道,本于天地自然,而无人为。故老子所说之中,绝非人们头脑想象之中,而是一种与天地同一的状态,也可以说是人的先天之态,与此相对,有了思维意识分别之态称为后天。

天地自然环境孕育了生命,自然环境就是人的先天。人在社会环境中成长,有了分别意识,于是产生了思想、语言、文字等人类文明,社会环境就是人的后天。于是有爱就有恨、有真就有假、有是就有非。而在先天环境中,无真也无假,无爱也无恨,无是也无非。这就是所谓的中的状态,也是和的状态,也是无欲的状态。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生长万物,但是对待万物如同祭祀用的草狗一样,用完就丢掉了。以人类观之,天地生育万物为仁,却对万物生死不管不顾,可谓不仁。但是对天地而言,它无所谓仁与不仁。正因如此,方有万物生了又灭,却又灭了又生。这种超越仁与不仁的状态,就是中的状态。

邵康节诗云: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起处,万物未生时。描述的就是大自然处于中时显现的状态,就是万物将生未生的状态。

天地之间,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易曰:“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犹如风箱一般,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虚而不屈就是中,动而愈出就是万物生。

人体也是一个小天地,呼吸往来就是风箱鼓动,元气运化,念念不断就是万物发生。在练习心斋时,刚开始只能觉知鼻端呼吸的出入;随着功夫深入,就可以觉知到丹田的呼吸起伏,就像风箱一样;继续深入,就会觉知到全身也象风箱一样的呼吸起伏;继续保持觉知呼吸,接着全身起伏就会慢慢止息下来,好像呼吸停止了一样。这时会感觉到身体变虚了,若有若无,就像风箱虚而不屈的状态。

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对应人体,就是不呼不吸,一念不生,阳气发生之时,这就是人体处中时的状态。这时人体就能与天地处于同一状态,天地的清净能量就能源源不断注入人体,对人体进行充电。

这个中,也可以在一呼一吸转换时的临界点去体会,就是在一口气呼出去,但第二口气还没吸入时。但没有经过心斋前面的几个阶段,就容易形成人为的憋气,而不是自然的达到不呼不吸的状态。

经过心斋的练习,就会知道,如果不能守中,人心就如同心猿意马,趣外奔逸,念念不停,于是搞出种种复杂花样,美其名曰社会发展,文明进步,实则只是让原本中和自然的环境变成了越来越混乱的社会环境。

因为人的心神愈是向外发动,事物生发分别就会越搞越多,数不胜数,怎么也说不圆满,徒增混乱,终将耗尽自己生命。现代物理学称之为熵增现象。所以老子说:“多言数穷。”

如何避免生命陷入无休止的混乱之中呢?老子说:不如守中。就是不视,不听,不闻,不言,不动,回到万物未生时的状态,一念不生,则一切止息,生命重获圆满。具体方法就是心斋,此为不治之治,无为而治。

中庸云:“致中和,天地位,万物育。”人能守中,则身心安,生命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