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周分封制度:从「制度福利」到「制度负担」

 莫为天下先 2023-01-29 发布于湖南

把时间拉长,则世间会无奇不有。

好事儿会变坏;坏事儿也会变好。

小事儿会变大;大事儿也会变小。

简单的事儿会变复杂;复杂的事儿也会变简单。

常见的事儿会变稀有;稀有的事儿也会变常见。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一个人物的时长是几十年,一项制度的时长是几十到上百年,一个朝代的时长是百十到几百年。这么长的时间,任何事情唯一的不变就是改变。

西周从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国,到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入宗周(镐京)周幽王西周灭亡,共276年。在这将近三个世纪的时间里,称得上是西周“基本国策”“坚持几百年不动摇”的分封诸侯的制度,是如何演变的呢?

演变一:从周王室想封就封,到周王室不得不封

建国伊始和建国早期,在周武王、周成王/周公摄政、周康王时期,周王室对分封诸侯是有绝对的话语权和控制权的,不仅能做到想封谁就封谁,而且能做到不想封谁就不封谁!

为了安(kong)定(zhi)商朝遗民聚集地区,在周武王把商都旧部和商民分封给了商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同时也把商都地区一分为三,把自己的弟弟叔鲜封到管地、叔度封到蔡地,各占其一,对原商都形成犄角之势。

在分封姬姓宗室和功臣的时候,周王室完全可以按照血缘亲疏和功绩大小进行选择和抉择,决定各诸侯的分封的等级、分封地区的位置和大小、分封人口的多寡。

图片

但是到了西周中后期,分封制度已经变成了凡是姬姓宗室都要分封、凡是功臣都要分封的地步!原因也很简单嘛:之前那么多姬姓宗室都分封了,我也是姬姓,为什么不分封我?之前那么多功臣都分封了,我也是功臣,为什么不分封我?

分封制度,已经从周王室扩大统治区域、奖赏宗室功臣的主动政策,转变成了维护内部统治公平和安定的被动政策!

演变二:从周王室分封东部土地、保留王畿地区,到王畿地区也无地可封

之前的姬姓宗室和功臣的封地,除了个别悖逆周王室或者十恶不赦的,诸侯及其子孙在取得周王室认可的情况下都可以把诸侯国一直传承下去。

但是,宗室是越来越多的,功臣也是越来越多的!

先前分封的宗室诸侯、功臣诸侯的基本盘没有动,后面的宗室、功臣还要持续的分封下去,关键问题是,之前把除了王畿地区(以周、宗周、成周为核心的地区)以外的地区全部分封了出去,新的诸侯再往哪儿封呢?

于是,无地可封之时,王畿地区的土地也被分封掉了。周康王时期的周公簋铭文,周王将镐京附近的土地分封给荣伯;昭王时期殷簋铭文,记载赏给殷的采地在畿内;西周晚期,周王赏赐膳夫克以田地,地点十分分散,居然有七处之多(大克鼎)。

演变三:从周王室不仅分封诸侯而且分封诸侯之臣,到诸侯自己封自己的臣

分封制度设计伊始,被分封的不管是宗室还是功臣,除了具备奖赏性质,周王室分封他们的主要目的其实还是要他们去各地干活儿的!要求他们在周王室的领导下,为大周王朝控制更广阔的区域,去开发新的土地,征服和抵御当地以及周边的蛮夷!

为了保证诸侯听话干活儿,诸侯的等级是周王室确定的,诸侯的国土是周王室划定的,诸侯的臣子是周王室任命的,诸侯奴隶和居民的数量和组成是周王室圈定的。其中,诸侯的臣子,按照规定,大国三卿皆由周王委任,次国三卿中的两位,由周王委任。天子另派他的大夫作为监国,“监于方伯之国”。除了我们熟知的周初“三监”之外,金文上就有监军、监国的说法,还有“应监”、“荣监”等以“监”为名的官名。此外,周王还经常派遣官员对诸侯进行省视,金文中“省”“宁”“使”等,都属于此类。

但是到了西周中后期,周王室已经不再直接分封诸侯的臣子了!究其原因,可能是诸侯数量越来越多,周王室无暇直接管理数量更多的诸侯臣子;也可能是随着周王室实力的日益衰弱,王室直接分封诸侯臣子对诸侯的牵制和监督作用名存实亡,周王室放弃了;还可能是因为周王室财政日益紧张,越来越无力直接分封诸侯的臣子了,毕竟每分封一个诸侯臣子都是要额外给予赏赐的。

总之,越到后来,诸侯不仅任命臣子的事儿是自己说了算,自己封国内的所有事情都是自己说了算。

演变四:从进贡周王室是诸侯的义务,到诸侯的贡赋是周王室的口粮

分封制度设计伊始,诸侯被分封后不仅要给周王室干活儿,而且要给周王室贡赋人、财、物。平时,诸侯要按照自己的等级和封国面积,向周王室进贡特产、粮食、布匹;周王室要修宫殿、道路,诸侯要安排自己封国内的奴隶过去,而且诸侯要自负所有人工花销;周王室要打仗,诸侯要提供士兵、战车、粮食。

所有诸侯进贡的贡赋,在西周早期、前期,还只占到周王室掌握的财物的一小部分。因为周王室直辖的王畿地区是当时所有区域内最肥沃、开发最完全、产出最多的区域,王畿地区为周王室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大笔财物,奠定了周王室维持王室实力和权威、维持最强大的常备军队(宗周六师、成周八师)、持续封赏王室大臣和诸侯以及诸侯的臣子的坚实基础。

图片

可是到西周中后期,王畿地区的土地也被分封出去了,周王室失去了最重要的财源。逐渐地,诸侯的贡赋就成了周王室唯一的收入,成了周王室“活命”的“口粮”!诸侯进贡多,周王室就过得富裕;诸侯进贡少,周王室就过得紧张;诸侯不进贡,周王室就……

(不好意思,没找到西周中晚期王畿地区也被分封的地图)

到西周晚期,周王室实在过不下去了,已经开始问诸侯借粮了,甚至谁借给周王室的粮多、谁的诸侯等级就被提得高!卖“侯”鬻爵啊!周厉王想改变王室穷困的局面,要把先前由诸侯、贵族和民众共享的山林川泽收归王室所有,结果遭到抵制,发生了“国人暴动”,周厉王被驱逐出镐京,到死都没能回来。(山林川泽归中央王室/皇室所有这个事儿,一直到汉武帝时期才给部分落实。)

演变五:从诸侯依靠周王室军队讨伐蛮夷,到周王室依靠诸侯军队讨伐蛮夷

分封制度设计伊始,被分封的诸侯对周王室有干活儿、进贡的义务,周王室对诸侯呢,则有保护的义务。遇到比较强大的蛮夷时,周王室直属的常备军队会联合诸侯军队一起出击;当然,有的时候周王室自己主动征讨蛮夷时,也会要求对应地区的诸侯出兵出粮出力。这时候王室就相当于大哥,诸侯就相当于小弟;大哥帮小弟打架、拿地盘,拿到底盘之后一部分给小弟,一部分大哥自己留着,毕竟还有很多新的小弟要分封啊!

大哥的难处就在于,大哥要一直赢下去!一直赢下去的大哥才会一直是大哥!

一旦大哥输了,小弟就开始不听话了,甚至小弟会成为大哥的大哥!

昭王十九年……在汉水流域损失六师军队(“丧六师于汉”)。”最终,昭王死在北归的途中。

北方地区,周朝最大的敌人来自猃狁。周宣王尽管获得了一些胜果,但是周宣王三十九年(前789)与西戎在千亩一战,周人大败,猃狁势力甚至逼近周都宗周,所谓“宣王中兴”的局面也就戛然而止了。

周厉王时,又有一位鄂侯御方,率领南夷、东夷叛乱,“广伐南国、东国”,深入周境。周王把全部主力西六师和殷八师都用上了,还没能攻克敌人。

与周边部族的战争,尤其是以上几次重大挫折,大量消耗了周王室的军事力量,同时也降低了周王室在诸侯国心中的威望。随着西周直属军队宗周六师、成周八师的失败甚至丧失,周王室再也无力压制周边蛮夷的入侵,后续征伐蛮夷越来越依仗诸侯的军队出力;同时再无无法获得诸侯的拥戴和认可、再也无力压制诸侯的独立和军事力量的崛起。

到周幽王时,因“烽火戏诸侯”、废嫡立庶(把原来的王后申后及太子宜臼废了,立褒姒为后,立褒姒所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宜臼逃奔母家,幽王又因此讨伐申国)等重大问题,最终导致申侯联合缯侯、犬戎各部共同攻周。结果,西周都城镐京城破,褒姒被掳,幽王被犬戎兵杀死于骊山之下,西周因此灭亡。这相当于,大哥被小弟联合对手做掉了。

西周的分封诸侯制度,随着不断征讨蛮夷时周王室直属军事实力的消磨、随着周王室分封诸侯最终无地可封、随着王畿地区土地分封殆尽财源丧失、随着诸侯日趋独立和军事力量日趋强大、随着蛮夷的不断进攻,最终无力挽救、甚至直接助推了西周的灭亡。

建国初期,分封制度是开疆拓土的制度福利,是控制诸侯、拥戴王室的制度福利,是诸侯为王室干活儿并向王室进贡的制度福利。

而到后来,分封制度则成为维护内部安定和均衡的制度负担,成为消耗王畿土地、削弱王室财源的制度负担,成为王室持续保护诸侯、征讨蛮夷、消耗军力的制度负担。

这一切,都源自周王室不得不持续进行分封诸侯的行为。

周王室怎么不主动停止分封诸侯呢?

历史就像一辆车。车轮一旦启动,要想踩刹车、换车轮,就必须有一个说了就算、说了就干的司机才行。

偌大一个王朝,“司机”,可不止国王一个。


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