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要去做那件在脑海里演练了无数遍的事

 心理老师赵萍华 2023-08-05 发布于福建

我要去做

那件在脑海里演练了无数遍的事

直到即将迈向未知的那一刻

才明白做出决定需要多大的勇气

一篇推文反反复复预览了29遍

才小心翼翼选择定时推送

我没有勇气直接群发

把时间定在了15分钟后

因为15分钟足够我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

像一只鸵鸟埋起头一样不去看反馈

我要去做

那件在脑海里演练了无数遍的事

在终于迈出第一步后的12个小时里

我,经历了什么

9点35分 推文成功群发

我躲在兰溪书苑抱着书不让自己点开公众号的后台

心脏和手脚微微凉

那是一种虚弱的感觉

我一脚踏向那片未知

仿佛一下踩在了一团棉花上

软软的有种随时可能下坠的虚弱

我像抓着救命稻草般地抓住手中的书

“我要多读书”

“我要吸收这些知识”

不然我拿什么实现我在推文里所说的野性分享?

不然我怎么让来的人觉得不虚此行?

不然我怎么证明这件在脑海里被演练了无数遍的事的意义?

可我其实一点也看不下去

那一刻 

我又惯性地想要后撤 

撤到安全的圈子里

9点41分,鱼静静发来一条消息:

“可以申请加入华华的脑洞团吗”

推文发出10分钟内唯一的消息来自我的好搭档

我看着亮着数字1的小红点舍不得点开

好像红点一消失就又回到那种虚弱茫然的感觉

“啊静她一定是在安抚我”

“她一定读到了我的虚弱,所以给我鼓劲加油”

“别的人也许根本茫然不知我在做什么”

“我是不是又做了一件花里胡哨的东西”

我等了好久好久才给她回复

10点10分,后台又闪起了一条新消息

一个陌生的账号:“等我发工资!!”

她是来自远方的朋友

我们并不相识

首先,排除她是来安抚我的

那两个感叹号一下子给了我好踏实的感觉

好像踏出去的那一只脚踩在了大地的感觉

“有人给了我回应,一份肯定的回应!”

”我不是一个人在演独角戏。”

那种感觉仿佛黑暗里一只萤火虫唤醒了另一只

呜呜这一刻我是被唤醒的那一只

10点48分,咚咚微信发来消息

”你的脑洞之旅开始啦?“

从2017年相遇至今

无数遍和她描述着这个小小的幻想

她见证我一年一年的畅想

又一年一年的搁置

这一次终于要去做这件在脑海里演练了无数遍的事

这个见证了我无数次怯懦后退的人

同样见证着这一次的勇敢

如果没有人来,真的没关系吗?

推文推送出来的一个小时后

我终于有勇气回答自己:没关系,就算没有人也会继续。

我在脑海里演练过无数遍,也意味着我在现实生活中后退过无数遍,后退的感觉我体验腻了,这一次好好体验往前走会怎样吧!

12点整,手机传来报名的声音,旅行团第一人诞生了!

14点整,手机又传来新的报名信息,旅行团第二人来了!

陆陆续续的,幽暗的草丛里亮起一只又一只萤火亮起

我看见他们转发的声音

看见她们鼓起勇气加入的原因

心里的底气一点一点开始汇聚起来

我们鼓起了勇气互相趋近,

又怎么舍得叫彼此失望呢?

我们穿越他人的分享和给予

最终都是为了奔向一个更真实更坚定的自己

为了这份信任

我也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19点,走进晚自习的班级。

一进去,学生莫名就响起了掌声。

8班还嚷着要用晚自习补回被冲掉的心理课,看着他们对心理课欢喜热爱的样子,嗯似乎更加有底气了!

是的,虽然没有专家团队为旅行团背书,但是我有他们耶!想到这,觉得一切又开始生机勃勃起来!

和他们在一起的课堂很快乐,而我要做的只是邀请更多的人加入我们的快乐罢了!希望我松弛点~~

松弛点,好玩的想法就会在脑海里一个一个亮起来!

心理老师脑洞旅行团招募中(戳这里了解),欢迎大家观望了解加入一起玩~

写完这篇自我觉察

觉得可以从心理学的视角浅聊一下这份觉察

我们知道合理情绪疗法的治疗整体模型是“ABCDE”,是在埃利斯的“ABC理论”基础上建立的。

他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这就称为ABC理论。

A(Activating events)诱发性事件;

B(Believes)由A引起的信念(对A的评价、解释等);

C(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nsequences)情绪和行为的后果;

D(Disputing irrational believes)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

E(new emotive and behavioral effects)通过治疗达到的新的情绪及行为的治疗效果。

心理治疗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我们的消极情绪和消极行为,使我们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状态。心理治疗的目的是矫正,是心理困扰严重到一定程度需要改善的状态。

矫正是治疗的目的,但不是生活的目的,生活的目的是真实地生活。真实地呈现自己的一切,真实地看见自己的一切,然后体验、感受、澄清、尝试、再体验、再感受、再澄清、再尝试……循环往复,直到越来越真实、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笃定。

生活中那些引起我们情绪的事情,是我们得以看清自己的载体,试着用叙事的方式观察、描述我们在一件事中的ABC,事件是事件,信念是信念、情绪行为是情绪行为,足够真实地描述完这三者,也许我们就能好很多很多了吧。

噢对了,还要练习客观的观察和客观的描述,这也很影响我们的情绪感受!篇幅太长啦,这点有机会再具体聊哈!

晚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